人物生平
王紫苓劇照王紫苓幼年家貧,酷愛京劇,8歲上由魏效荀開蒙,1946年拜荀慧生為師學藝,后又拜師尚小云,系早期荀慧生、尚小云親傳弟子,還曾受到筱翠花、宋德珠指點,邊演出邊實踐,由于聰慧好學,能戲頗多,工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兼武生、文武兼?zhèn),戲路寬廣,唱念韻味純正,做工細膩,身段優(yōu)美,武工出眾,蹺功扎實。 20世紀50年代早期自己挑班巡回于京津滬等地,以精到的荀派花旦著稱,受約參加國營天津市京劇團擔當首牌花旦,與厲慧良、張世麟均有合作。她的荀派戲尤為精到,演出《霍小玉》、《紅娘》、《勘玉釧》等荀派經(jīng)典,把老荀派的古典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戰(zhàn)宛城》、《武松與潘金蓮》、《大劈棺》等非荀派獨有的劇目中,她以荀、尚、筱、宋等藝術(shù)特點,綜合成自己獨有的表演藝術(shù)風格。她基本功扎實,演《銀空山》中扎硬靠的代戰(zhàn)公主,一個大圓場就贏得滿堂彩。 她在《大英杰烈》中飾陳秀英,前面是荀派花旦,秀麗婀娜;后半出陳秀英女扮男裝,改為武小生的扮相,英姿颯爽,卻仍于細節(jié)處顯出女兒本色,開打火爆熾烈,但絕不脫離人物刻意賣弄。
主要作品
王紫苓盛年時期的常演劇目有荀派劇目《坐樓殺惜》、《十三妹》、《紅娘》、《勘玉釧》、《釵頭鳳》、《杜十娘》、《紅樓二尤》、《霍小玉》、《荀灌娘》,骨子老戲《大英杰烈》、《紅梅閣》、《戰(zhàn)宛城》、《拾玉鐲》、《翠屏山》、《大劈棺》、《武松與潘金蓮》、《武家坡》、《汾河灣》,梅派劇目《鳳還巢》,尚派劇目《失子驚瘋》,程派劇目《鎖麟囊》、《六月雪》,反串武生戲《三岔口》、《白水灘》、《八蠟廟》等。
個人成就
曾在1957年多次被評為文化局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河北省先進生產(chǎn)者,1958年至1961年連續(xù)四年被天津市委評為勞動模范。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她還多次粉墨登場,主演了《戰(zhàn)宛城》(踩蹺)、《武松與潘金蓮》(與張幼麟,這原是她與張世麟的代表作)、《拾玉鐲》、《大劈棺》等做派繁重的經(jīng)典劇目。 1984年,童芷苓、王紫苓、尚明珠、趙慧秋、荀令萊在天津中國大戲院的荀派匯演中合作演出《紅娘》,五人分飾不同場次的紅娘,精彩紛呈,讓觀眾大飽眼福。 2009年,78歲高齡的王紫苓接受孫毓敏委托,把久已不見于舞臺的荀派早期代表劇目《棋盤山》重新整理,并將此劇親授給優(yōu)秀的荀派青年演員熊明霞和優(yōu)秀小生演員金喜全,并在京津滬的紀荀巡演中親自為熊明霞把場。在說戲過程中,王紫苓不顧高齡,親自示范高難度身段,身手矯健,寶刀不老,讓在場的京劇界人士深感振奮。 熊明霞、金喜全演出的《棋盤山》引起了轟動。
與梅派的丁志云、尚派的楊榮環(huán)、程派的林玉梅并駕齊驅(qū),被公認為天津四大名旦。多次為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lǐng)導人演出《打焦贊》、《拾玉鐲》等戲,并赴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主席演出《鐵弓緣》,抗美援朝時曾隨團赴朝鮮慰問,并得到嘉獎。王紫苓便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