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鋒 - 藝術(shù)人生
李小鋒,10歲開始學習秦腔的李小鋒,工文武小生,1994年,更是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葉少蘭先生為師,大膽開拓小生表演藝術(shù),被稱“文武兼?zhèn)洹⒙暻榫慵选。多年來,他舉辦了多場“個人專場”演出,并先后出了13張CD唱片。在陜北那片土地上,李小鋒聲名赫赫。然后,李小鋒帶上大秦之腔走向了芬蘭、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從傳統(tǒng)到實驗。
他從小熱愛藝術(shù),1975年進入陜西臨潼縣文藝訓練班學藝。1980年考入陜西省藝術(shù)學校,1987年畢業(yè),分配到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主攻文武小生。先后在秦腔《白逼宮》、《周仁回府》、《清水衙門糊涂官》、《打柴勸弟》、《西湖遺恨》、《花亭相會》、《盤腸戰(zhàn)》、《寇準升堂》、《狀元媒》、眉戶《遲開的玫瑰》等大小幾十個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他以扎實的功底和娓娓動聽的唱腔,塑造了眾多深為廣大觀眾喜愛的舞臺藝術(shù)形象,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1994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葉少蘭先生為師,大膽開拓小生表演藝術(shù),并首次舉辦了“秦腔小生李小鋒專場演出”,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高度贊譽。
1997年3月隨湍出訪荷蘭演出秦腔,受到當?shù)厝嗣駸崃覛g迎,12月再次出訪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四國演出秦腔,同樣受到其他幾個歐洲國家觀眾好評。1997年12月被陜西省文化廳、省文聯(lián)授予“青年表演藝術(shù)家稱號”;
1998年8月赴沈陽參加第六屆中國戲劇節(jié),在《遲開的玫瑰》中扮演許師傅,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0月參加陜西省慶祝建國50周年優(yōu)秀劇目展演,被共青團陜西省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
1999年3月又被評為陜西省首屆觀眾喜愛的電視戲曲演員。
2001年2月被省文聯(lián)授予 “德藝雙馨藝術(shù)家”的榮譽稱號。
李小鋒 - 演出作品
有《周仁回府》、《打柴勸弟》、《白逼宮》、《花亭相會》、《盤腸戰(zhàn)》、《四郎探母》、《寇準升堂》、《狀元媒》、《浮士德》等。
李小鋒 - 藝術(shù)特色
新版《劈山救母》這部戲的最初想法源于1999年,是由時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團長的陳彥和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雷開元共同策劃提出,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計劃長時間未能實現(xiàn)。經(jīng)過多年的沉淀之后,2006年8月新版的《劈山救母》正式推上舞臺,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劇組全體人員經(jīng)過共同努力使該劇最終完成。新版《劈山救母》劇本由李小鋒親自改編,并與趙丹紅合力導演。李小鋒一人扮演三個角色,擔綱主演,這在整個秦腔界乃至中國戲曲界是前所未有的,這也是李小鋒的一大創(chuàng)舉和此戲的最大亮點,此戲的成功演出具有很大的實驗性、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在京劇界有“南麟北馬關(guān)外唐”曾在一本戲中連演兩個角色,也很少有一趕三的。而秦腔界向來都是由三個人分別扮演三個角色,才能完成《劈山救母》的演出。而李小鋒的這一創(chuàng)舉展示了他的“實力派”藝術(shù)才華,值得祝賀。
在演出中,李小鋒以俊美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以及扎實的武功,游刃于不同角色與不同行當之間,他演小生風流瀟灑,他演須生老成持重,他演武生英俊神威,精彩的演出贏得了觀眾長時間熱烈的掌聲。戲曲舞臺靠的是優(yōu)美、真實的藝術(shù)形象。而優(yōu)美、真實的藝
術(shù)形象是靠真才實學的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的。李小鋒有一股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藝術(shù)上永不滿足向一切前輩藝術(shù)家學習,拓寬自己的表演領(lǐng)域。他嚴格的把繼承和創(chuàng)新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承前啟后,吸收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營養(yǎng)。他不但移植了京劇《四郎探母·坐宮》,還改編了德國名著《浮士德》,用秦腔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國外的文藝作品,并把秦腔“噴火”的絕技以及戲曲武功技巧運用在舞臺表演之中,震驚了德國的觀眾。
李小鋒的戲,都是重量級的,都是沉甸甸的。他“恨”戲,恨不得把戲“吃掉”。無論是唱念做打,他都樣樣求精、樣樣求美,而且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都有新穎獨特的創(chuàng)造。例如《打柴勸弟》、《白逼宮》、《周仁回府》、《花亭相會》等,這些戲一經(jīng)他主演,就有一股新穎而強勁的沖擊力。
藝術(shù)的道路是既長遠又寬廣的,只有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永遠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的翻越,李小鋒就是一個永遠不知疲倦的攀越者。攀越到什么時候,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每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可貴而又向往的品格。
李小鋒 - 所獲獎項
1987年8月獲“西鳳杯”廣播大賽一等獎。
1989年9月獲西北五省電視大賽一等獎。
陜西省廣播大賽一等獎。
陜西省電視大賽一等獎。
西北五省區(qū)電視大賽一等獎。
“金三角”交流演出表演一等獎。
第六屆中國戲劇節(jié)表演獎。
陜西省慶祝建國50周年優(yōu)秀劇目展演一等獎。
1993年被評為陜西省秦腔十佳青年演員。
1997年12月被陜西省文化廳、省文聯(lián)授予青年表演藝術(shù)家稱號。
1998年第六屆中國戲劇節(jié)表演獎。
2001年被陜西文聯(lián)授予德藝雙馨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
2003年獲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李小鋒 - 個人軼事
李小鋒是秦腔演員,是這個劇種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第一人。據(jù)說,在西北大地,李小鋒的地位可以和“劉德華”相提并論。李小鋒一出現(xiàn),戲迷便群相爭睹。十里秦川,一位正蹲著吃面的老鄉(xiāng),看見李小鋒從車里走出,筷子一扔,喊了一聲“李小鋒”,飛奔而來,眾人尾隨其后。
其實,換下戲服的李小鋒,和臺上的李小鋒不太一樣。臺上的李小鋒,卓爾不群,風流倜儻。臺下的李小鋒,風趣幽默。哪里有他,哪里就有笑聲。相同的是,臺下的李小鋒也有很多故事。
就說有一次吧,李小鋒應(yīng)邀,和其他幾個劇種的演員來澳門演出。所有手續(xù)都辦好了,幾個人也約好了在上海一同乘飛機來澳門。就在機場,李小鋒被人攔下,原因是證件上的簽注是“香港”而不是“澳門”——李小鋒所在地的公安部門發(fā)了一個錯誤的簽注。而李小鋒呢,拿到簽注,竟然連看都沒看一眼。幸好,有經(jīng)驗者支招兒,讓李小峰立即改買一張往香港的機票,從香港再進入澳門。就這樣,李小峰無端去了一趟香港。到了澳門,演出沒有誤,只是虛驚了一場。但這場虛驚卻成了我們這些朋友間永遠的談資。
也是在澳門,由于主辦單位在宣傳上出了小小的差錯,把來自西安的李小鋒寫成了來自上海。李小鋒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幽了一默,說,“我,李小峰,來自西安。西安有什么呢?那就是——到西安,看兵馬俑、吃羊肉泡饃、聽秦腔”。后來,又是我們這些好玩的朋友,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揮了一下,就變成了“到西安,看兵馬俑、吃羊肉泡饃、聽秦腔、看李小鋒!
李小鋒 - 活動年表
2004年 3月16日,農(nóng)歷甲申年二月廿六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2005年 6月18日,農(nóng)歷乙酉年五月十二日:粉墨登場中華戲曲名家獨角戲?qū)雠e辦
2006年 5月16日,農(nóng)歷丙戌年四月十九日,晚:《實驗中國·文化記憶》揭幕
2006年 5月26日,農(nóng)歷丙戌年四月廿九日:秦腔名家在烏魯木齊展演
2006年 8月29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初六日,晚:中央電視臺2006陜西戲曲展播周直播秦腔傳統(tǒng)折子戲?qū)?BR>2006年 9月22日,農(nóng)歷丙戌年八月初一日,10時:李小鋒收王彬為徒
2006年 12月30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一月十一日,晚:陜西省秦腔中青年演員專場第二場舉行
2007年 1月5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一月十七日:2007“漢斯啤酒杯”迎春秦腔名家匯演第一場
2007年 1月6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一月十八日:2007“漢斯啤酒杯”迎春秦腔名家匯演第二場
2007年 2月11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二月廿四日,15時:慰問在京陜西鄉(xiāng)黨大型戲曲專場演出舉行
2007年 2月21日,農(nóng)歷丁亥年正月初四日:梅花映湖城·首屆賀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舉行
2007年 2月26日,農(nóng)歷丁亥年正月初九日,14時:梅花映湖城·首屆賀新春秦腔名家演出周第六天
2007年 4月2日,農(nóng)歷丁亥年二月十五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十五場
2007年 4月9日,農(nóng)歷丁亥年二月廿二日:第13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舉行
2007年 7月,農(nóng)歷丁亥年:李小鋒、張寧專輯《珠聯(lián)璧合》出版
2007年 7月28日,農(nóng)歷丁亥年六月十五日,晚:“2007和諧發(fā)展·軍民共建新陜西”戲曲綜合演唱會舉行
2007年 11月16日,農(nóng)歷丁亥年十月初七日,19時30分: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演出
2008年 1月18日,農(nóng)歷丁亥年十二月十一日:“梅花爭春,喝彩2008”秦腔晚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