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楚華,粵劇女演員。廣東南海人。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入梧州市實踐粵劇團學習。工旦。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13歲從藝時至今五十年,主演《百鳥衣》、《女民兵》、《蔡文姬》、《灘險燈紅》、《濱海潮》、《女駙馬》、《孟麗君》、《雁翎緣》、《陳宮罵曹》、《婆婆媽媽》等幾十個傳統(tǒng)、現(xiàn)代劇目,尤以《女駙馬》一劇風靡兩廣及港澳乃至東南亞地區(qū),被觀眾譽為“萬能旦后”、“萬能老倌”,“廣西紅線女”。國家一級演員潘楚華藝術造詣深厚,應工旦角,以花旦為主,兼演老旦、小旦、彩旦、刀馬旦,還能反串小生、須生、花面,博取百家戲路寬廣,兼收并蓄自成風格。古裝戲演得流光溢彩,現(xiàn)代戲也演得有聲有色,塑造形象把握角色都能準確表現(xiàn)人物豐富的藝術內涵。被授予“廣西優(yōu)秀專家”“梧州市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潘楚華現(xiàn)任梧州市劇協(xié)主席,曾任廣西劇協(xié)理事、梧州市五、六、七、八、九屆政協(xié)副主席。以演《女駙馬》聞名。
潘楚華 - 個人簡介
1953年,潘楚華進入梧州市實踐粵劇團。她生性聰慧,天賦和悟性極高,又得良師易日洪、李惠芳等前輩指教,經過自身勤學苦練,很快在同輩中脫穎而出。1960年起正式成為梧州粵劇團當家花旦。她聲、色、藝全,戲路寬廣。除專攻旦角外,又能反串小生、花臉和須生。在花旦行當中又能扮青衣、小旦、老旦、彩旦。在唱腔藝術上自成一格,子喉、平喉均能演唱自如。她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塑造了一批不同性格、不同行當?shù)膽騽∪宋,她的表演自然蕭灑,既有大家風范,又于每一個細微之處,賦予角色人物以豐富的內涵,極見藝術功底,深受群眾喜愛,備受專家同行的贊譽。有“廣西紅線女”、“萬能旦后”之譽。廣東著名詩人韋丘賦詩贊曰:“東西兩粵連根樹/枝也相扶葉也相扶/一株濃艷出蒼梧/繞梁羊石家家道/珠海相呼南海相呼/爭看駙馬塞通途”,真實反映了當年潘楚華演《女駙馬》時觀眾競爭觀看的情境。
多年來由她主演的《女駙馬》、《雁翎緣》、《孟麗君》、《楊門女將》、《西施》、《蔡文姬》、《女民兵》、《灘險燈紅》、《濱海潮》、《杜鵑山》、《瓊花》、《沙家浜》等幾十個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劇目。其中代表劇目《女駙馬》、《雁翎緣》、《女民兵》、《孟麗君》、《灘險燈紅》分別由廣東電視臺、廣西電視臺、廣西電影制片廠、香港海燕唱片有限公司、中國唱片公司、廣東太平洋影音公司拍制電影、錄像帶、唱片、錄音卡帶出版發(fā)行。特別是《女駙馬》已演出近千場,歷演不衰,在兩廣及港澳地區(qū)以至海外都有較大影響。
幾十年來,潘楚華堅持黨的文藝方向,堅持深入工礦、農村、部隊和巡回于城鎮(zhèn)之間,為廣大觀眾演出,1990年至2000年十一年間到香港、澳門作文化交流演出,她精湛的表演藝術深受觀眾的喜愛,她的名氣在兩廣、港澳地區(qū)以及國外等都有很大的影響。為弘揚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梧州粵劇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潘楚華 - 職業(yè)生涯
在市粵劇團團長潘楚華的工作履歷表中,她的工作經歷僅有二行字。1953年考入市粵劇團至今,一直在粵劇團工作。潘楚華為她所熱愛的粵劇事業(yè)奮斗整整五十個年頭。
潘楚華是新中國成立后廣西培養(yǎng)成才的第一批青年粵劇演員。從藝五十年來,潘楚華雖然沒有機會進入正規(guī)的戲曲學校深造,也沒有機會得過名師指導,靠的是勤奮學習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像蜜蜂釀蜜一樣,廣采百家。自學成才的潘楚華對粵劇事業(yè)愛得那么執(zhí)著,從少年時代開始勤學苦練,一日三功,雞鳴即起,午前不歇,午后繼之。在繼承和發(fā)展粵劇中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豐富自己的表演技能,潘楚華在發(fā)展表演程式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生旦凈末丑、雖分藝理通,相輔總相成,悟道技更工”。如果“武不演文,文拒飾武”是無助拓寬戲路的。潘楚華先后演出過百個劇目,演出過數(shù)千場次,僅《女駙馬》這個劇目,演出的場次就超過一千多場;潘楚華成功地塑造一個個不同類型的角色,演過古裝戲中的生、旦、凈、末、丑,也塑造過現(xiàn)代戲里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潘楚華功底扎實,表演深刻細膩、角色明亮,字正腔圓,聲情并茂,能使看者動容,聽之動情,粵劇這枝中華戲曲藝術之奇葩,在她身上大放異彩。
潘楚華從藝五十年,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堅持用先進的文化和優(yōu)秀的作品去鼓舞人,服務的對象一直定位在百姓之中。多年來演出的足跡踏遍兩廣地區(qū)粵語方言的鄉(xiāng)鎮(zhèn)、山村;潘楚華曾率梧州粵劇團7次到香港、澳門演出,成為推動兩廣和港澳地區(qū)與梧州進行文化交流的使者。
潘楚華從藝五十年,在事業(yè)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粵劇界的一朵奇葩。兩廣觀眾說,廣東有紅線女,廣西有潘楚華。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給紅線女授予“粵劇之光”的榮譽,也給梧州的潘楚華授予“粵劇之光”的榮譽。潘楚華在1985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87年被文化部授予“尖子演員”稱號,1991年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生產工作者并出席北京的表彰大會,1992年被梧州市和自治區(qū)評為首批專業(yè)拔尖人才,榮獲優(yōu)秀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潘楚華從藝五十年,從粵劇演員當上了市政協(xié)副主席。當年,她的父親不讓她當粵劇演員,怕的是社會上看不起“戲子”的行業(yè);如今,不僅演員在社會上有政治地位,而且還能參政議政,當家作主。潘楚華曾作為廣西文藝界的先進代表當選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中國第四屆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廣西第六至第八屆政協(xié)委員、廣西第三至第六屆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連任梧州市第五至第九屆政協(xié)副主席。
潘楚華 - 相關條目
衛(wèi)仲樂 | 劉明源 | 羅家寶 | 陳笑風 | 羅品超 | 林家聲 | 徐柳仙 |
王沂甫 | 馬師曾 | 譚蘭卿 | 薛覺先 | 楚岫云 | 郎筠玉 | 李敏華 |
彭修文 | 胡天泉 | 謝雪心 | 黎駿聲 | 李丹紅 | 蘇春梅 | 潘楚華 |
陸春齡 | 曹秀琴 | 桂名揚 | 呂玉郎 | 鄧碧云 | 何華棧 | 龍貫天 |
林錦屏 | 梁淑卿 | 何非凡 | 白駒榮 | 麥玉清 | 嚴佩貞 | 陳玲玉 |
潘楚華 - 參考資料
(1)http://www.cwzwm.com/wz/yjt/pch.htm
(2)http://www.wzwh.gov.cn/6/6-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