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遠 - 背景
古代關于繪畫藝術的著作,自顧愷之對于前代若干重要畫家及作品的論述,謝赫提出 “六法”并對于南朝前期畫家進行了系統的評論以來,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是第一部重要的著作。張彥遠是宰相世家,高祖張嘉貞、曾祖張延賞、祖父張弘靖,曾先后作過宰相,對于繪畫和書法都有濃厚的興趣,張家的世交李勉父子也是身居顯職,而且愛好書畫。他們和當時的皇室及其他貴族一樣,承繼了南朝的重鑒賞收藏的傳統。這樣的社會條件培養(yǎng)了張彥遠對于繪畫和書法的研究興趣,他的兩部著作:《歷代名畫記》和《書法要錄》分別就繪畫和書法搜集了豐富的前代的材料,尤其前一書更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對于中國古代美術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貢獻。
張彥遠 - 簡介
張彥遠出生世宦書香之家。高祖張嘉貞,開元年間官至中書令,生平喜收藏書畫,善書法,尤長于大字。曾祖張延賞,大歷年間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亦雅善書畫,人稱“妙合鐘(繇)張(懷瓘)”,墨跡高古。其祖父張弘
張彥遠作品 |
張彥遠出生在三代相門,鐘鳴鼎食的宦族,其家又世代喜好和注意書法繪畫的藝術實踐和收藏鑒賞,擁有大量的古今字畫佳作,幾乎可以與皇室的收藏媲美。在這種家庭文化的氛圍中,使張彥遠在書法及繪畫方面,尤其是在書畫理論和書畫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是,張彥遠用力最勤,篤于成癖的主要還是在書畫收藏鑒賞及書畫理論、書畫史著述方面。他自云:“余自弱年鳩集遺失,鑒玩裝理,晝夜精勤。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可致者必貨敝衣,減糲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愛好愈篤,近于成癖。每清晨閑景,竹窗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边@段自述真實地反映出張彥遠對書畫藝術熱愛之深和在體驗藝術的神奇境界時超然物外的胸懷。
張彥遠 - 著作
《歷代名畫記》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完整的關于繪畫藝術的通史。在他這部書出現以前,根據他所提出來的材料知道已經有過以下這些著作:后魏孫暢之有《述畫記》,梁武帝、齊謝赫、陳姚最、隋沙門彥棕、唐李嗣真、劉整、顧況都有過畫評,裴孝源有《貞觀公私畫錄》,竇蒙有《畫拾遺錄》,這些書大多都還保存到現在,但張彥遠認為“率皆淺薄漏略,不越數紙”。因而他集中并整理了前人的著作,又單獨搜求了一些歷史材料,寫出了《歷代名畫記》十卷。
張彥遠作品 |
《歷代名畫記》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繪畫歷史發(fā)展的評述、畫家傳記及有關的資料、作品的鑒藏。
在繪畫歷史發(fā)展的評述的一部分中,概括了張氏對于古代繪畫傳統的形成與演變的正確的理解。在“敘畫之源流”一節(jié)中,他指出了繪畫藝術是一重要的文化現象,繪畫是形象的教育工具!皵熧Y傳授南北時代”一節(jié)中,從師資傳授的關系追溯畫家們的一脈相傳的承繼關系,強調繪畫藝術的傳統性,而同時又指出“衣服、車輿、風土、人情,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要認真對待內容上的現實性。在“論畫六法”及“論畫體工用?寫”兩節(jié)中發(fā)揮了他對于謝赫“六法論”的精辟的見解,他認為對象的生動的神韻是刻畫形似的目的,他反對瑣碎的描繪:“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其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識其了,是真不了也!彼苜澝滥媳背嫾覀兛坍嬓嗡飘a生一定的美的效果,并同時創(chuàng)造一定的風格,“論顧陸張吳用筆”一節(jié)中張彥遠討論了以造型為目的的線紋的節(jié)奏感和線紋在中國繪畫中形成畫家獨特風格時的決定性作用!罢摦嬌剿畼涫币还(jié)對于在唐代方始成為一種繪畫體裁的山水畫的演變有精辟的論述,在這一節(jié)中他所說的山水畫在南北朝和隋唐之際的風格特點以及他在其它章節(jié)中談到的關于前代繪畫表現的特點,當今天我們利用現存實例加以比較時,可證明他的評述是很準確的。
《歷代名畫記》中畫家傳記及有關的資料的一部分在全書占篇幅較多。所記畫家包括從遠古的時代開始而截止到作者的生活年代(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晉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本書中保存的資料中包括史書的記載,南朝人士的評論,畫家自己的著作和唐代尚在的畫跡,這些資料成為后世研究古代繪畫史的僅有的根據。但其中也有嚴重的缺點,即較缺少北朝繪畫的史料,因而造成后世唯有南朝才發(fā)展了繪畫藝術的不恰當的概念。
張彥遠作品 |
關于鑒藏的部分,敘述了書畫鑒藏工作的歷史發(fā)展,唐代鑒藏的情況(如購買的市價、仗勢豪奪的行為等)以及在鑒識工作中有重要意義的印鑒的辨識驗證,收藏工作中的裝褙裱軸,復制臨摹等,可見中國傳統的書畫鑒識的工作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科學水平,《歷代名畫記》中的評述是正式予以整理及記錄的開始。
部書寫成于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它為前代的中國繪畫理論和歷史的研究作了總結,并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繼續(xù)著這一著作,歷代都有新的積累,而出現了闡述中國繪畫藝術在各個時代發(fā)展的一系列著作。
《歷代名畫記》共10卷,成書于大中元年(847年),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美術通史著作,包蘊宏富,見解深微,所保存的資料也十分珍貴,被人譽為畫史中的《史記》,地位極高。在《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對繪畫理論諸方面問題作了精詳的闡述,時有發(fā)揮創(chuàng)見。如他明確提出和肯定的繪畫的功用問題,他對謝赫的“六法論”詳加闡述而又進一步發(fā)揮,他強調辯證地而不是割裂地談“六法”,更多地要求重視形似之外的“氣韻”。他提出了“自然”、“神”,“妙”、“能”、“謹細”這樣5個標準,同時就畫家的師承、修養(yǎng)諸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有關看法。《歷代名畫記》是我國第一部繪畫通史巨著,它總結了前人有關繪畫史和繪畫理論的研究成果,繼承發(fā)展了史、論結合的優(yōu)良傳統,開創(chuàng)了繪畫通史的科學體例,是我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方面的“百科全書”。
《法書要錄》
張彥遠作品 |
張彥遠又著有《法書要錄》,共10卷,是書“采掇自古論書,凡百篇,勒為十卷”。收錄了自東漢至唐代元和年間各家的書法理論文字,著錄了大量書法名跡,采掇宏富,編輯精審,許多有關書法的記述著作,均賴此書以存留,是目前研究中國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的重要文獻,
中國唐代書學論著總集。張彥遠編著。張彥遠,字愛賓,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出生于縉紳大族,高祖嘉貞相玄宗,曾祖延賞相德宗,祖弘靖相憲宗,有“三相張家”之稱。張彥遠官至大理卿。博學有文辭,尤工書法,擅長隸書。曾書有《三祖大師碑陰記》、《山行詩》等。其著作尚有《歷代名畫記》。
《法書要錄》10卷,編輯東漢至唐元和(806~820)年間書論法理著作39種,其中有的只存其目,實只34篇。清《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評論說:采摭繁富,后之論書者,大抵以此為據。作者亦自評此書及另一著述《歷代名畫記》說:有好事者得余二書,書畫之事畢矣。書中編入的趙壹《非草書》、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王僧虔《論書》、虞龢《論書表》、梁武帝《論鍾書十二意》、《與陶隱居論書啟九首》、庾肩吾《書品》和李嗣真《書后品》、竇皋《述書賦》和張懷瓘《書斷》等,都是古代書論中的名篇。流傳甚廣的傳為衛(wèi)鑠的《筆陣圖》和王羲之的《題筆陣圖后》也都收入在內。
張彥遠撰成《歷代名畫記》和《法書要錄》二書后,不無自豪地宣稱:“有好事者得余二書,書畫之事畢矣!”而“觀其編次之差,果非虛語!贝送,張彥遠還曾搜羅古今名畫,撰成《名畫獵精》一書,盡品評鑒賞之能事,其書今存一卷本及三卷本兩種。
《論畫六法》
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弊怨女嬋,罕能兼之。
張彥遠 |
彥遠試論之曰: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
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致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
然則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臺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特變態(tài)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于臺閣樹石、車輿器物,無生動之可擬,無氣韻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顧愷之曰:“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臺閣一定器耳,差易為也!彼寡缘弥。
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后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故韓子曰:“狗馬難,鬼神易。狗馬乃凡俗所見,鬼神乃譎怪之狀。”斯言得之。
張彥遠 |
至于經管位置,則畫之總要。
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悉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狀幾不容于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于墻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
至于傳模移寫,乃畫家末事。然今之畫人,粗善寫貌,得其形似則無其氣韻,具其彩色,則失其筆法,豈曰畫也?嗚呼!今之人斯藝不至也。
宋朝顧駿之常結構高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若時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陰慘,則不操筆。今之畫人,筆墨混于塵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絹素,豈曰繪畫?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
張彥遠 - 評價
張彥遠的美學思想主要表現在他的繪畫理論上。他把繪畫藝術的存在看作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認為繪畫是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的!盁o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指出繪畫具有極大的社會教育功用和特殊的藝術審美功能,它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因而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首次提
張彥遠 |
總結張彥遠的藝術觀點主要有幾項特征,他在肯定謝赫等人關于繪畫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功能以外,更重視繪畫本身的意義。張彥遠強調繪畫需要天才,反對呆板的死畫,他強調繪畫技巧的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筆。他還強調繪畫藝術的文化品味,特別看重畫家的人格,他最早提出繪畫是有教養(yǎng)、有學問、有獨立人格的讀書人的事業(yè)。張彥遠在中國古代理論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的,從他較早的研究分析美術作品來看,稱他是中國最早的藝術理論家、批評家一點也不夸張。
張彥遠在中國美學史上最大的貢獻是著有《歷代名畫集》,這是中國第一部較為系統完整的繪畫通史,頗有繪畫藝術的“百科全書”的意味。
張彥遠 - 美學思想
美學產生于人類社會實踐中,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進行審美和欣賞的實踐經驗總結。張彥遠通過實地考察,記述了唐一代書畫發(fā)展的真實情況,為后代提供了寶貴的史學資料。在《歷代名畫記》中,他主要提到了以下幾點:
一、書畫同源與書畫同法:
張彥遠 |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中總結和梳理了唐以前關于書畫起源的種種說法,通過研究和考證,首次提出了“書畫異名同體說”。他說:“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書;三、篆書;四、佐書;五、繆篆;六、鳥書。在幡信上書端,像鳥頭者,則畫之流也。顏光祿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种芄俳虈右詴鶗,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二同體也!彼麑Α皶嬕惑w”的觀點做了全面的論述,他的這種看法被后世繼承與發(fā)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如趙孟釷疲骸笆綬砂啄救璽Γ粗窕剮氚朔ㄍ。若覡N腥四芑崠,方知书画奔m賜!蓖,他也强调了“书画用贬尙法”,“昔张芝学磽ゥ……国朝吴祷@輳?jié)a穸啦劍安患恕⒙劍笪蘩湊擼史ㄓ謖判,磾\種榛帽釋印!薄獨恰肪磯堵酃寺秸盼庥帽省貳U廡欽叛逶對誆⿸裰謁檔幕∩,加以准s旱淖芙嵊牘勰,推论出来的。他茹暘书画矄决同体同源,而且笔法相同,并侨~咴詵⒄構討謝ハ啻俳。栽熕之外,他还提畴h恕笆妒槿碩嗍痘焙汀骯せ叨嗌剖欏鋇墓鄣悖⑼ü嚀迨呂右圓。张彦远的“书画同缘A庇搿笆榛ā崩礪鄱院笫烙跋焐畬螅災笫榛礪鄣姆⒄掛財鹱胖匾饔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