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中國空軍有一位忠勇的飛行員,叫閻海文。他在一次空戰(zhàn)中因降落于敵人陣地,拒不向敵人投降,自戕(qiāng)殉國。中國軍民對他非常敬重,連敵人也表示敬佩。閻海文是中國空軍第五大隊二十五中隊的少尉飛行員,他是個富有愛國精神上進心極強的年輕人。他不僅從小就懷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而且特別注重個人的品格修養(yǎng),嚴以律己。
閻海文 - 簡介
在南京鐘山北麓王家灣鎮(zhèn)附近的航空烈士公墓,長眠著一個祖籍昌黎的空軍勇士--閻海文。
閻海文,男,遼寧北鎮(zhèn)道人,1916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祖祖輩輩靠種田維持生活,家境貧寒。因受父母的熏陶,他自幼疾惡如仇,仰慕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渴望為國家為人民作出貢獻。伯父閻祝三在清光緒年間考取武進士。父親閻仲三曾考取武秀才,1930年前,在熱河都統(tǒng)湯玉麟部下任副官。海文幼年時與母親生活在鄉(xiāng)下,15歲考入沈陽東關文華中學。
閻海文的祖上是由昌黎遷徙到遼寧省北鎮(zhèn)縣導臺子村的農民。1916年,他出生在北鎮(zhèn),自幼在關東大地長大,經受了多次水災和兵災,并趕上了‘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他不甘做亡國奴,和家人逃離東北,高中畢業(yè)后毅然考入杭州筧橋航空學校,學做轟炸機飛行員。他在《我的自傳》中表示:‘我們中國人,現處在一個極危險的地位,中國在國際的地位,是說不上的,F在我們九死一生,敵人已逼到我們家門里來了,非速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F在我們應以總理的革命手段,實行總理的遺教,才可能有出路,中國才能復興。法之霞飛將軍,歐戰(zhàn)時聞名全世;拿破侖之武功,轟轟烈烈;華盛頓之血,戰(zhàn)八年而唱獨立;印度之甘地,土爾其之基馬耳,等等,都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他們事業(yè)的偉大,也是努力奮斗得來的,他們有干干干的精神,所以我在學生時代,守紀律,服從長官,愛惜光陰,自勵自行,努力苦干,以期能為國家出一份力,完成我的殺敵之志愿。
閻海文 - 生平
愛國心 報國志
閻海文1916年出生于遼寧省北鎮(zhèn)縣!熬拧ひ话恕笔伦儠r,他才15歲。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踐踏著我國東北的土地,閻海文不甘心生活于異國軍隊統(tǒng)治之下。他從東北流亡到北平。到北平后,他到東北流亡學校讀書。東北淪亡,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重的傷疤。他后來寫道:“東北淪亡,國將不國。堂堂的中華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殘與蹂躪,令人痛心,所以我常為之悲,為之泣!
由于對家鄉(xiāng)淪亡非常痛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國家收復失地,因此,他讀書,鍛練體魄,都增添了動力。他努力學習,堅持鍛煉,尤其注意磨練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準備將來驅趕日寇,收復國土,光復自己的家鄉(xiāng)。
1934年閻海文高中畢業(yè)后,正好中央航空學校到北平來招生。閻海文想摳是學本領,培養(yǎng)自己,以便將來報國的好機會。于是他便報了名,經過考試,很快被錄取了。中央航空學校是學習軍事技術的好環(huán)境,閻海文學習非常專心。后來他在自傳中寫道:“高中畢業(yè)后,我考入航校,入校后只知一心向學,救國之法,期必達成。”
他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救國。他對航空也很有興趣。他說:“我喜歡飛機的萬能性,我決心努力研究!
閻海文不僅注重學習,而且也很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意志的磨練,培養(yǎng)遠大的志向。
他寫道:“說到我的律己之道,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潔白的心地,健旺的體魄,堅忍不拔的精神,豐富的學識,有純正品行和奮斗的精神,以禮待人,講義氣,重節(jié)操,講信用,做個為國為民的好青年!
崇敬名人
通過學習,他了解到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為革命呼號,不避艱險,奔走海外,百折不撓。他對孫中山先生非常崇敬。由此,他對孫中山先生的學說(革命主義)也發(fā)生了濃烈的興趣,開始研究起來。他認為:“我們應以總理(指孫中山)的革命手段,實行總理的遺教,才可能有出路,中國才能復興!
閻海文對世界上的一些名人很崇敬。他在自傳里是這樣寫的:“我平常很注意一些名人的史料,非常羨慕革命的偉大事業(yè)。法之霞飛將軍,歐戰(zhàn)時聞名全世;拿破侖之成功,轟轟烈烈;華盛頓之血戰(zhàn),八年而唱獨立;印度之甘地,土耳其之基馬爾,等等,都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他們事業(yè)的偉大,也是努力奮斗得來的。他們有干干干的精神。所以我學生時代,守紀律,服從長官,愛惜光陰,自勵自行,努力苦干,以期能為國家出一份力,完成我的殺敵之志愿!
閻海文還是一個青年,認識水平有限,他只知道崇拜名人,并不能分得清那些名人真正的歷史功勛和歷史局限。但他一心要學名人,滿腔熱誠要學名人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還聯系自己的實際行動,決心“自勵自行,努力苦干”,將來好殺敵,為國家效力立功。
閻海文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宏大志愿,要殺敵報國,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正是這種報國之志,才使他后來作出了那樣忠勇壯烈的舉動。
閻海文具有拼命奮斗的強烈愛國心,那是很感人的。請看看他在自傳中的一段話:“我個人太微小了,比起世上偉人來,真九牛之一毛耳。然思國懷鄉(xiāng)之念,不弱于他人,救國之志,永存于心。我們中國人,現處在一個極危險的地位。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說不到的,F在我們九死一生,敵人已逼到我們家門口里來了,非速行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
在這些語句中,我們不是感觸到了閻海文那顆急于報國,要同日寇拼搏,激烈跳動、滾燙火熱的心嗎?
閻海文 - 犧牲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二十五隊奉命移駐揚州。17日,奉命轟炸上海虹口的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司令部。閻海文主動請戰(zhàn),8架霍克機在副隊長董明德的率領下直飛上海虹口。11時許,到達目標上空并投入戰(zhàn)斗。閻海文看著被戰(zhàn)爭籠罩的祖國大好河山,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為死難同胞報仇!為中華民族爭光!他和戰(zhàn)友們勝利完成了任務?墒,就在這時,敵人的高炮已團團圍住了他的戰(zhàn)機,無數彈花迸裂在座機四周。突然,機身猛烈地一顫,他的飛機被敵人炮火擊中,失去了控制,向下墜去。他被迫跳傘降落,因風向稍偏,降落傘被風吹在敵人的陣地上,敵人瘋狂地從四面八方撲向閻海文,當閻海文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英武地站在一個墳堆附近,手握鋼槍,顯得十分從容鎮(zhèn)定。在日本兵逼近到離他50米的時候,他舉起手槍,從容地對準自己的太陽穴,射出了最后一顆子彈,壯烈犧牲。
當日下午,舊坡頭旁又添新墳。日本兵列隊脫帽,垂首恭敬而立。墳前粗糙的木牌上,“支那空軍勇士之墓”幾個大字在敲擊、震撼著他們的心。為敵人、也為勇士舉行葬禮,這在他們是第一次。
閻海文 - 影響
1937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發(fā)回日本國內的一則報道,在日本列島引起了強烈震動。感佩至極的木村在文中嘆道:“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此悲壯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殮……此少年空軍勇士之亡,雖如苞蕾摧殘,遺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雖為敵軍,亦不能不令我全軍將士一掬同情之淚也。” 文章最后甚至驚呼:“中國已非昔日支那!”
1937年10月,日本東京新宿區(qū)舉辦了8月16日閻海文所使用的降落傘“中國空軍勇士之友閻海文展覽會”,展出其生前用過的飛行服、降落傘和手槍等遺物。此次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20多天的時間里,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一向崇尚武威的日本人似乎全然忘記了英雄的國籍、身份,一張張面孔上無不充滿敬意。甚至有人為他惋惜、落淚……
后來,閻海文的遺體被轉葬到1932年8月為安葬‘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時犧牲的30余名空軍烈士而建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與閻海文同時葬于航空烈士公墓的,還有8月19日駕機沖向敵艦的沈崇海等空軍英雄。如今,幾經劫難,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已修葺一新,閻海文烈士墓業(yè)已復原。
閻海文 - 個人評價
閻海文壯烈殉國,實現了他“講義氣,重節(jié)操”的誓言和殺敵報國的宏愿。他說過,他要“做個為國為民的好青年”。他說到做到了。
閻海文是個有愛國情操,也重友愛感情的青年人。閻海文犧牲后,敵人從他的飛行帽里,發(fā)現有一張珍藏的折疊著的紙片,上面寫著南通市的一個地址,和“劉月蘭”這個名字。字寫得娟秀,像是劉月蘭女士的手跡。據分析,劉月蘭可能是閻海文的愛友。閻海文在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中,仍將這一紙條珍藏在自己帽內,說明他對她懷有深摯的感情。但為了報國,這段愛情只能夭折了。
恐怕閻海文犧牲時,他心中是含著遺恨的。一則,他的家鄉(xiāng)東北淪亡,他“為之悲,為之泣”,但至死他未能打回老家去,驅逐日寇出中國。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①再則,一苞很有希望的愛情蓓蕾枯萎夭折了。閻海文情綿綿,恨綿綿。但他實現了報國之志,他又是無悔的。
閻海文的犧牲,中國軍民深為痛惜,同時亦對他深為敬重。閻海文犧牲為國的精神成為全國軍民奮力抗戰(zhàn)的榜樣。
閻海文英勇壯烈犧牲的事跡,也使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感到敬畏。日本帝國主義原以為,中國人軟弱可欺。他們曾經狂言過,用不了三個月,就可以打敗中國,讓中國投降。但是,“盧溝橋事變”后,全國奮起抗日。特別是“淞滬抗戰(zhàn)”開始后,中國軍民同仇敵愾,不怕犧牲,浴血奮戰(zhàn)的事實,使日本人看到,軍國主義戰(zhàn)爭狂人叫囂的“三月亡華論”注定要失敗。閻海文壯烈殉國又是一份活的教材,它讓日本侵略者感到,中國人抗戰(zhàn)意志不可動搖,寧死不會屈服的。
①詩句引自唐代詩人杜甫《蜀相》一詩,該詩為詠頌諸葛亮而作。閻海文犧牲十多天后,日本《大孤每日新聞》刊登了這家報紙駐上海特派員木村毅寫的一篇報道,木村毅從閻海文壯烈殉國的事件中,對中國產生了新的認識。他感嘆地寫道:“今天之中國,已非昔日之支那!”
閻海文 - 參考資料
[1] 南京黨史 http://www.njsw.gov.cn/site/swww/ds/dsdsj-mb_a3909030526945.htm
[2] 抗日英雄--閻海文紀念館 http://www.eelove.cn/yanhaiwen
[3] 軍事網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5/06/27/40@2694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