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鄧恩銘

    鄧恩銘(革命烈士)

    鄧恩銘(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堯,男,貴州荔波人,水族。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鄧恩銘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1920年11月,他與王盡美等組織勵新學會,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抨擊社會現狀。1921年春,鄧恩銘參與發(fā)起建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共產黨早期組織,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2月8日,組織領導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1928年12月,鄧恩銘在濟南被捕,1931年4月于緯八路刑場就義。2009年9月,鄧恩銘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詞條概要

    鄧恩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烈士。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1928年12月在濟南被捕,1931年4月5日犧牲。

    人物簡介

      1931年4月5日,在響亮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聲和悲壯的國際歌聲中,一位著名的共產黨人在濟南緯八路英勇就義。這位烈士便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恩銘。

      鄧恩銘(1901-1931),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男,1901年生,水族,原名鄧恩明,字仲堯,化名黃伯云、丁友民、丁佑民、丁又銘、堯欽、建勛等,貴州荔波人。

      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恩銘同志,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一個水族勞動人民家庭。青年時期到山東求學,1920年加入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去蘇聯(lián)出席遠東各國共產國際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任青島市委書記,1925年領導青島日本紗廠工人大罷工,1928年秋因叛徒告密在濟南被捕,1931年4月犧牲于濟南,時年30歲。 1917年8月,16歲的鄧恩銘從荔波縣城出發(fā),步行經九阡、周覃、三洞、中和、水龍、牛場、過三郎渡口抵三都縣城,然后棄陸行舟,在三合大碼頭雇船順都柳江而下,過榕江、從江至廣西柳州啟岸,再經梧州、香港、上海、南京,水陸兼程輾轉一個多月,才抵達山東濟南市投靠一遠房親戚。到達濟南后,即考取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讀書。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鄧恩銘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校報,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1920年11月,他與王盡美等組織勵新學會,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抨擊社會現狀。1921年春,鄧恩銘參與發(fā)起建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共產黨早期組織,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回濟南建立中共山東區(qū)支部,任支部委員。

    鄧恩銘

      1922年1月,鄧恩銘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同年底,鄧恩銘赴青島,創(chuàng)建黨組織,先后任中共直屬青島支部書記、中共青島市委書記。

      大革命時期,鄧恩銘先后領導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和青島全市工人大罷工,組織成立青島市各界聯(lián)合會和市總工會。1927年4月,鄧恩銘赴武漢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回山東后,任中共山東省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

      大革命失敗后,鄧恩銘輾轉山東各地,領導黨組織開展斗爭。1928年12月,鄧恩銘在濟南被捕。在監(jiān)獄中,鄧恩銘領導其他黨員組織越獄斗爭。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在1931年殘酷地將他殺害。

    人物事跡

      鄧恩銘,1901年生,貴州省荔波縣人,水族。1918年,依靠在山東的親戚資助,鄧恩銘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他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1920年11月,他與王盡美等組織勵新學會,出版以介紹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勵新》半月刊,積極為該刊撰寫文章,介紹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國十月革命。

      1921年春,他與王盡美等人發(fā)起建立濟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7月,與王盡美一起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回濟南建立中共山東支部,任支部委員。

      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會后留在蘇聯(lián)參觀考察,受到列寧的接見;貒螅灾饕氖鹿と诉\動。當時,山東黨組織把工人運動的重點放在濟南、青島、淄博等工礦區(qū)。在他的努力下,淄博礦區(qū)很快建立了工會組織,以后又建立了黨的組織——中共洪山礦區(qū)黨支部。

      同年底,赴青島,以教學、辦報等職業(yè)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發(fā)展黨團員,建立黨、團秘密組織,先后任中共直屬青島支部書記、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在青島工作期間,他經常身著短褲短褂,化裝成工人,深入工廠車間、鐵路車站和職工家庭,啟發(fā)工人覺悟,建立工會組織,領導工人進行斗爭,曾先后以四方機車廠和紗廠為中心,發(fā)動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工人罷工。

      在鄧恩銘等領導下,1925年2月8日,膠濟鐵路工會領導工人舉行大罷工,威震千里膠濟線,迫使鐵路局答應了工人的部分要求。同時,四方機車廠工人也舉行同盟大罷工,歷時9天,取得了勝利。其后,成立了四方機車廠和膠濟鐵路總工會,共產黨員被選為工會的主要負責人。同年4月,他與王盡美等人組織領導了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罷工工人達到1.8萬人,形成了青島歷史上震驚中外的第一次罷工高潮。他在青島的活動,引起了反動當局極大驚恐。5月4日,青島反動政府當局拘捕了鄧恩銘,并于5月11日將他趕出青島。但他仍繼續(xù)領導青島的工人運動。

      1925年8月,他被任命為中共山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11月,地執(zhí)委在濟南東關籌備紀念十月革命活動時,被反動當局偵知,鄧恩銘被捕入獄。在獄中,由于遭受敵人的殘酷折磨,鄧恩銘的結核病很快惡化。經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yī)。1926年6月,鄧恩銘再次秘密回到青島,主持市委工作。這時,青島的黨組織遭到很大破壞,急待恢復和整頓。他不顧疾病痛苦,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迅速恢復了青島的黨組織。

      1927年4月,他出席在武漢舉行的黨的五大。會后,應邀到中央農民的運動講習所講課,介紹山東地區(qū)工農運動情況;氐缴綎|后,任中共山東省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大革命失敗后,輾轉山東各地,領導黨組織堅持斗爭。黨的八七會議后,任中共山東省委委員。 

      1928年春,中共青島市委進行改組,鄧恩銘任書記。同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在濟南被捕。在獄中,他領導難友們同敵人進行斗爭,并兩次組織越獄,使部分同志沖出監(jiān)獄脫險。鄧恩銘因受刑過重,行動困難,未能越獄脫險。1931年4月5日凌晨,被國民黨軍警槍殺于濟南緯八路刑場,犧牲時年僅30歲。

    個人履歷

      他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靠親友資助求學。6歲上私塾,10歲進入到荔泉書院讀書。1917年秋畢業(yè)后,到山東投奔過繼給黃家當縣官的二叔黃澤沛(曾在益都、淄川、沂水等地做官)。并由二叔資助于1918年進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讀書。中學畢業(yè)后,他就堅定地當了一名職業(yè)革命家。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在“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下,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并在斗爭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他積極參加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校報,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在共同的斗爭中,他同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結成了親密戰(zhàn)友。他與王盡美組織學生抵制日貨,反對賣國條約,積極參加宣傳、演講、罷課、游行等活動,成為學生界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們聯(lián)絡進步青年學生,于1920年11月21日組織了進步團體“勵新學會”。鄧恩銘被選為學會領導成員之一。學會出版了以介紹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勵新》半月刊。他經常在《勵新》半月刊上發(fā)表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揭露社會黑暗,抨擊舊禮教、舊教育等社會現狀。1920年底,他同王盡美發(fā)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經常在一起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紹蘇維埃俄國的書刊。

      1921年春,鄧恩銘和王盡美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發(fā)起建立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創(chuàng)立了濟南乃至山東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鄧恩銘和王盡美均擔任小組的負責人。

      1921年7月,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的濟南共產主義小組,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與其他代表共同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9月,又同王盡美等發(fā)起建立濟南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發(fā)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幫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屬的中共山東區(qū)支部,任支部委員。鄧恩銘在山東區(qū)支部的領導下,積極從事黨的組織、宣傳工作和工運工作。

      

    1922年1月,鄧恩銘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參加了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1922年6月,他從蘇聯(lián)回到山東后,一方面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黨組織的發(fā)展和山東工人運動的發(fā)動。他的叔父發(fā)現他參加革命活動,既驚又怕,極力阻撓,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鄉(xiāng)給他定了親,來信催逼他回家結婚,想以此來拖住他。鄧恩銘都拒絕了。他在給父母的信中說:“……兒主張既定,決不更改!北磉_了他在革命道路上義無反顧的崇高精神。

      中共“二大”以后,遵照黨中央會議精神和黨組織的決定,山東黨的工作重點是加強工人運動。鄧恩銘在淄博煤礦區(qū)住了下來,親自調查了解礦工的勞動生活狀況,向工人介紹世界各國及中國各地工人運動形勢,教育工人認識本階級的力量,組織起來同資本家作斗爭。在他的領導下,礦區(qū)工人很快組織起“礦區(qū)工會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礦區(qū)第一個黨支部-洪山礦區(qū)黨支部,使淄博礦區(qū)的工人運動蓬勃開展起來。

      1922年底,鄧恩銘赴青島創(chuàng)建黨組織。1923年1月,日本歸還青島后,鄧恩銘又被派往青島工作。他以東鎮(zhèn)小學教員為公開職業(yè),秘密進行宣傳工作和組織發(fā)展工作。1923年底,建立了青島第一個黨支部,擔任中共直屬青島支部書記。1924年春,中共青島支部改為中共青島市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鄧恩銘任書記。

      1925年2月,組織領導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1925年4~5月,又組織領導了青島紗廠工人大罷工,成為“五卅運動”的先導。他還參與領導了四方機廠的工人大罷工和青島全市工人大罷工,組織成立青島市各界聯(lián)合會和市總工會。在斗爭中,他充分發(fā)揮了組織和領導才能,使罷工取得了全面的勝利。1925年8月,他調到中共山東地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任書記。1925年11月,山東地區(qū)委員會機關被敵人破壞,他被捕入獄,遭殘酷折磨。后因患肺結核,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得以保外就醫(yī)。1926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島,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主持市委工作。

      1927年4月,鄧恩銘赴武漢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到武漢向中央匯報工作,并到毛澤東舉辦的“農民的運動講習所”講課,介紹山東工運、農運情況。1927年8月回山東后,任中共山東省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

      大革命失敗后,鄧恩銘輾轉山東各地青島和濟南之間,領導黨組織開展斗爭。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機關遭破壞,鄧恩銘在濟南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監(jiān)獄里同敵人作了英勇的斗爭,并組織領導了兩次越獄斗爭,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楊一辰一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飯后,在地下黨的接應下,6人沖出監(jiān)獄,他卻因受刑過重,體弱多病,行動困難,被敵捕回打入死牢。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面對敵人酷刑,鄧恩銘依舊大義凜然、堅貞不屈。1931年4月5日,與劉謙初、吳麗實等22位共產黨員一起被國民黨山東當局槍殺于濟南緯八路刑場。

    主要作品

      著有《災民的我見》《濟南女校概況》《青島勞動概況》等。

      相關詩詞

      在獄中,鄧恩銘同志寫下《訣別》詩: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同志在紀念王盡美同志的一首詩中贊到: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

      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

    成長背景

      成長和求學環(huán)境的巨大反差,激起鄧恩銘不平則鳴的斗志豪情。為反抗階級和民族壓迫,他用鮮血實踐了在南湖紅船上的誓言

      鄧恩銘

      生長于貴州少數民族山鄉(xiāng)的鄧恩銘,在建黨之初能成為代表世界最先進思想的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者,在當時開天辟地的一代先驅者中也是少有的特殊人物。這位水族優(yōu)秀兒子走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貧寒區(qū)域,到了有外國租界的山東半島,雖然看到了體現近代化的工廠和建筑,本人一時也成為“侄少爺”,卻也同時目睹了驚人的巨大貧富反差。當地日本工廠的情況,正如他在調查報告中所述——“廠中并無吃飯之休息時間,一面搖鈴一面吃飯。u2018中國奴u2019、u2018亡國奴u2019是日監(jiān)工平常辱罵工人之名詞,毆打工人則拳足交加”,“冬天則捉工人之頸,置之冷水管之下而淋之,必至鼻破血流,渾身結冰而后已,此則尤為日廠之特刑!闭沁@種特定的環(huán)境,使他在“不平則鳴”的激情中走到了五四運動的吶喊行列中。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與所見的階級和民族壓迫相結合,這更堅定了他喚醒苦難麻木的工人進行自身解放斗爭的意志?恐拍畹牧α浚郧啻旱募で閰⒓恿它h的“一大”,在南湖紅船上舉拳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此后從學校、工礦、監(jiān)獄直至慷慨走上刑場,都以滿腔赤誠實踐了這一誓言。

    思想作風

      鄧恩銘到蘇俄參觀時,從面包分配標準中看到共產黨員應該作出的表率作用,終生以此要求自己;他自身勤儉,并同侵吞黨的經費的腐敗分子進行斗爭

      

      1922年鄧恩銘到莫斯科后,受過列寧的接見。他在那里留下的終生最難忘的印象,是實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標準——紅軍士兵2磅,工人1.5磅,機關人員1磅,共產黨員3/4磅。就此,他明確了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出的表率作用,后來始終以此來要求自己。

      在擔任山東省委、青島市委書記時,鄧恩銘掌管過黨的許多經費。自己一直生活清寒,每月組織發(fā)給的生活費,也多被他用于接濟困難的同志。家中多次向他索款,他只是回信說明自己“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只能謀個人的溫飽,無力顧家”。他長期對外以小學教員的身份作掩護,春秋都穿那一件灰白大褂。到工廠活動時,他又總是著粗布褲褂,從外觀看完全像是樸實地道的工人。當時山東省委的另一個負責人王復元卻私欲膨脹,貪污黨的經費,鄧恩銘發(fā)現后予以嚴重警告,省委將此人開除出黨。不過,鄧恩銘對這個腐敗分子的警惕性還不夠高,未能有效防范他向當局告密。1928年末,王復元出賣了省委機關,鄧恩銘因此時正在機關中而被捕。這個叛徒隨后還當了捕共隊長,總在道口巡查辨認地下黨員。翌年8月,王復元被中共中央特科派出的除奸人員擊斃于青島中山路上。

    與王盡美

      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12名黨的創(chuàng)始人中,有兩名來自濟南,一個是王盡美,另一個是鄧恩銘。王盡美、鄧恩銘與青島建黨、建團,有著深厚的淵源。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曾說:“王盡美和鄧恩銘是山東支部的創(chuàng)始人。”

      同赴上海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

      王盡美,1898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市北杏村。1919年5月4日,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fā)了。王盡美和鄧恩銘積極投身于這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站在了斗爭的前列。他們在斗爭中相識,一起領導學生宣傳演講、罷課游行,一起研究、探討馬克思主義,一起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成為了濟南學生搞運動的重要領袖。他們并肩戰(zhàn)斗,結下深厚的友誼,成為風雨同舟的革命戰(zhàn)友。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經斯基來到中國,研究中國建黨問題。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陳獨秀的領導下建立;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建立。11月,王盡美聯(lián)絡鄧恩銘等人發(fā)起成立“勵新學會”,為濟南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在組織上、干部上準備了條件。

      1921年春,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在王盡美、鄧恩銘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他們繼續(xù)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同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鄧恩銘等12名青年,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從五湖四海共赴上海,完成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創(chuàng)建山東黨組織

      中共一大閉幕以后,王盡美、鄧恩銘回到山東,在黨中央派來的代表的指導下,正式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山東支部,黨員有10余人,王盡美任書記。

      1922年7月,王盡美、鄧恩銘等赴上海出席了中共二大。二大后,中共中央特派陳為人到濟南,指導黨的工作。8月,在中共濟南獨立組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在山東的第一個支部??中共濟南地方支部,王盡美任書記,成員有鄧恩銘等9人。

      鄧恩銘對青島有著較多的了解,1923年春,鄧恩銘受黨組織派遣來到青島,以教學、辦報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并以主要精力從事黨、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工作和工人運動。

      當時的青島已成為山東工人階級最集中的工業(yè)城市。由于長期受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的剝削壓迫,青島人民蘊藏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8月,青島歷史上的第一個黨組織誕生了,鄧恩銘任書記。10月,王盡美來青島指導黨團工作和工人運動。11月18日,青島歷史上的第一個團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誕生,鄧恩銘任書記。

      1924年7月,青島黨組織改稱為中共青島獨立組,鄧恩銘任組長;1925年2月根據中共“四大”修改的黨章規(guī)定,中共青島組改建為中共青島支部,鄧恩銘擔任書記。

      掀起青島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在青島,鄧恩銘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運動上。1923年底,僅用兩個多月時間,他就和王盡美把帶有封建行會性質的圣誕會改造成青島市第一個在共產黨領導下具有工會性質的團體。

      長年的奔波,艱苦的生活條件,忘我的工作,使王盡美的身體受到很大影響。1924年10月,他染上了肺結核。但革命意志堅強的王盡美,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仍然頑強地工作著。

      1925年春天,在青島黨組織的領導下,工人運動逐漸興起,由自發(fā)到自覺,由經濟斗爭發(fā)展到政治斗爭,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王盡美這段時間長住青島,他不顧病魔的折磨,和鄧恩銘等一起領導罷工。

      1925年2月,膠濟鐵路局上層發(fā)生內訌,王盡美和鄧恩銘利用這一時機,發(fā)動膠濟鐵路和四方機廠工人舉行全廠大罷工,斗爭的鋒芒直接對準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罷工歷時9天,取得重大勝利。

      1925年4月中旬到1925年7月,以青島五大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為主,青島工人運動達到了高潮。

      罷工的關鍵時刻,王盡美、鄧恩銘等夜以繼日地工作,指揮罷工斗爭。為了革命事業(yè),王盡美、鄧恩銘鞠躬盡瘁!

      1925年5月4日,青島反動當局在泰山路13號住處,拘捕了鄧恩銘,于11日將其驅逐出境,勒令不得返回青島。

      月9日,罷工工人和日商紗廠廠主達成9項復工協(xié)議。10日,大康、內外棉、隆興三紗廠工會聯(lián)合舉行慶祝罷工勝利大會。

      鞠躬盡瘁,風范長存

      青島紗廠工人第一次大罷工勝利了,但王盡美的身體卻徹底垮了。他強撐著病體,始終站在斗爭第一線。5月10日后,他因勞累過度,病情急劇惡化,竟至臥床不起。

      6月,王盡美回到闊別數年的故鄉(xiāng)──北杏村。7月,王盡美因病情惡化,由組織安排住進青島醫(yī)院(今青醫(yī)附院)。臨終前,他留下了囑托:“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

      1992年,中共諸城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新建了王盡美烈士紀念館,陳云同志題寫了館名。1992年,江澤民同志在諸城為王盡美烈士題詞:“丹心常在,浩氣永存!”

      1925年5月25日,青島紗廠第二次同盟大罷工開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下,段祺瑞執(zhí)政府急電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從速鎮(zhèn)壓罷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青島慘案”。1925年5月30日,英國巡捕開槍射殺為顧正紅事游行示威的上海工人學生,制造了五卅慘案。青島慘案與五卅慘案合稱青滬慘案。青滬慘案發(fā)生后,在全國范圍內立即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即五卅運動。

      青滬慘案發(fā)生時,鄧恩銘正在膠濟鐵路沿線巡視工會工作。得知消息后,他冒著生命危險,秘密潛回青島,和李慰農等一起指導罷工斗爭,廣泛發(fā)動群眾,揭露慘案真相,組織成立了滬青慘案后援會、青島各界聯(lián)合會,使青島的反帝愛國斗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在激烈的斗爭中,白色恐怖籠罩島城,鄧恩銘受到通緝。1925年8月,根據黨中央指示,鄧恩銘離開青島,代替不幸病逝的王盡美,擔任中共山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繼續(xù)戰(zhàn)斗在山東各地。

      1926年6月,鄧恩銘再次秘密返青,主持市委工作。1928年2月,他又被派來青島擔任市委書記。住在甘肅路17號。這是鄧恩銘最后一次在青島工作。

      7月,鄧恩銘調回省委,后在淄博礦區(qū)負責黨的工作。1929年1月19日,鄧恩銘從淄博礦區(qū)返回濟南,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獄中,鄧恩銘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不斷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

      1931年4月5日早晨6時,在濟南緯八路侯家大院刑場,鄧恩銘等21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英勇而悲壯地犧牲了。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這兩個偉大而光輝的名字:王盡美、鄧恩銘!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著名詩篇

      決心:“讀書濟世聞雞舞, 革命決心放膽嘗。 為國犧牲殤是福, 在山樗櫟壽嫌長!边@首詩寫于鄧恩銘代表山東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大會之后。

      1931年3月,自知余日不多的鄧恩銘給母親寫下最后一封家書,以一首詩抒發(fā)自己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有關榮譽

      為了紀念鄧恩銘烈士,鄧恩銘烈士的故居及母校——“荔泉書院”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修建了鄧恩銘故居陳列室,供廣大游人敬仰、參觀。江澤民、陳云和喬石、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為陳列室題詞,喬石、胡錦濤親臨參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社會評價

    水族人民的好兒子,唯一一個參加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少數民族———鄧恩銘

    早在濟南求學期間,他就被選為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一中校報。1919年,他和志同道合的山東第一師范學生王燼美認識并結為親密的戰(zhàn)友,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鄧恩銘與王燼美等人秘密聯(lián)絡了幾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進步青年,成立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鄧恩銘和王燼美代表山東共產黨小組出席了會議。當時鄧恩銘年僅20歲,是12名代表中年紀最輕的,也是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會上同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李達、王燼美等同一起堅持馬列主義

    建黨原則,討論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通過了關于黨的工作決議,選舉了黨的中央機關,正式建立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恩銘同志不負重托,回到山東后積極開展革命斗爭活動,為共產主義事業(yè)作出卓越的貢獻。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恩銘同志被捕入獄。1931年4月在濟南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0歲。董必武同志1961年8月21日在紀念王燼美的一首詩中寫道:“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

    后人有詩贊之曰:

    能歌且善吟,烈士鄧恩銘。對敵斗爭很,反腐不容情。臨難不茍免,憾望南雁行。水家山川秀,奮斗育詩人。

    人物故居

      鄧恩銘烈士故居,坐落于黔南自治州荔波縣城北向陽路21號,故居為一棟四排三間土木結構的普通居民瓦房,坐西朝東,當街而立。大門對面左側10余米處生長著一株200余年的古榕樹,樹干周長10余米,高約15米,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盤根錯節(jié),生機盎然,整體如傘狀樹冠!

      鄧恩銘故居由故居、水浦村板本寨祖居老屋和“酸湯”飯店遺址等組成。故居位于荔波縣城向陽路,為一棟四榀三間的普通民房,坐東朝西,當街而立。1979年批準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現故居維修完好,并在新建陳列室舉辦有“鄧恩銘烈士生平事跡展”。鄧恩銘祖居老屋仍保存,由村民鄧九(鄧國璋之孫)使用。

      鄧恩銘(1901年~1931),水族。中國共產黨早期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1901年誕生在貴州省荔波縣北部水浦村板本寨水族桿欄式祖屋中。1905年隨父親鄧國琮遷往荔波縣城北街(即今向陽路21號鄧恩銘烈士故居)居住。1917年秋,鄧恩銘投奔在山東做事的堂叔,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拔逅摹边\動期間,在校組織進步團體“勵新學會”。1920年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后改稱“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與王盡美同為濟南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出席黨的“一大”,后又先后出席黨的“二大、五大”。1922年1月赴莫斯科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二次代表大會;貒笤谏綎|做黨的工作和領導工人運動。1926年任山東省委書記。1928年秋在濟南被捕。1931年4月犧牲于濟南,年僅30歲。

      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鄧恩銘故居及其出生地水族傳統(tǒng)桿欄式,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還承載著鄧恩銘烈士早年的生命足跡,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

    影視人物

      2010

      《建黨偉業(yè)》張一山飾

      2011

      《少年鄧恩銘》張一山飾

    TAGS: 中國共產黨員 山東代言 貴州人
    名人推薦
    • 金文學
      金文學,比較文化學者,作家。1962年生于遼寧沈陽。金文學在東亞三國以中日韓三種語言寫作和演講,曾獲大小文學獎多次,被譽為“國際派鬼才”。其作...
    • 王湛生
      王湛生(Shawn),1967年2月13日出生于沈陽,西北工業(yè)大學工業(yè)企業(yè)管理本科畢業(yè),后獲美國美洲大學會計學碩士學位,美國西佛吉尼亞大學高等教育行政...
    • 張信剛
       1962年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1964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工程學碩十學位。1969年獲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博士學位后,任美國紐約州布...
    • 龔琳娜
      龔琳娜,1975年8月1日生于貴州省貴陽市,歌唱家、中國新藝術音樂創(chuàng)立人。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1980年,5歲的龔琳娜初次登臺演唱。2...
    • 馬士英
      馬士英(約1591~1646),字瑤草,貴州貴陽人,本姓李,過繼馬氏,祖籍廣西梧州。明末鳳陽總督;南明弘光朝內閣首輔。
    • 凡一平
      凡一平,男,壯族,本名樊一平,1964年生于廣西都安,廣西文壇“新桂軍”橫空出世的代表作家之一,F任供職于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影視創(chuàng)作中心,被聘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