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曾任太醫(yī)院正文,認為《黃帝內經》應分為《素問》9卷,《靈樞經》9卷,同時他認為《靈樞經》前無注釋,文字玄奧,閱讀起來較困難,所以他在太醫(yī)院職期間,對《素問》和《靈樞經》重新分卷并加以注釋。由于他擅長針灸,因而對《靈樞經》的注釋遠較《素問》注釋較高,成為歷史上第一部《靈樞》的全注本。
評價
汪昂在其《內經約注》里曾評價說:“《靈樞》從前無注,其文字古奧,名數繁多,觀者皺眉,作為醫(yī)者又棄之不讀,至明始有馬玄臺之注,其疏經絡穴道,頗為鮮明。”
著作
著有《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fā)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二書。前書刊于神宗萬歷十四年(1586),收《素問》81篇,合為9卷,于原文詞義、醫(yī)理逐篇逐段加以注解,在闡發(fā)經文精微、補苴唐人王冰注釋罅漏諸方面,貢獻頗大,是繼王冰以后第二注家,為《素問》主要注本之一。后者9卷,補遺1卷,為《靈樞》第一個注本,頗有獨到見解。清雍正《浙江通志》稱之為“醫(yī)學津梁”!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是《靈樞》的注本,《靈樞》與《素問》二者共成一部《黃帝內經》。《靈樞》最早的注本,宋元之前不可考,直到明代末年,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注本,即馬蒔的《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fā)微》,從而開《靈樞》注本之先河。
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fā)微
《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fā)微》講述了《黃帝內經》原文是深奧的,成書于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淵源,幾千年來它在防病治病、保健養(yǎng)生方面,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換言之,揭示《黃帝內經》深奧的內部機理,將其中言而未發(fā),發(fā)而未盡之義和盤托出,古人比今人講的更多,說的更難,今人之著作于此則多有所失,古代諸家之注釋,正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從而指導我們對其進行認真的、細致的、深入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研究。
sdada sd 對內經注解
馬蒔注釋《內經》,不是因循守舊,沿襲前說,而是從臨床實際出發(fā),結合原文本意進行闡釋。馬蒔善于針灸經脈,富于針灸理論和臨床經驗,因而他在針灸經絡方面的注釋水平較高。馬蒔能充分利用他素嫻針灸經脈理論和實踐之長,對四時取穴的機理能予以較為深刻的注釋。總之,馬蒔以針灸見長,所以對經脈、腧穴和針灸方面的內容之注明顯的深刻,因而從總體來看,《靈樞經》之注優(yōu)于《素問》之注。大膽質疑辨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