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邊壽民

    邊壽民

    邊壽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山陽人(今淮安區(q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淮安秀才。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其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tài)。潑墨中微帶淡赭,大筆揮灑,渾厚中饒有風(fēng)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為佳妙。因他畫蘆雁,稱其所居名“葦間書屋”。他又工詩詞、精中國書法。和鄭板橋、金農(nóng)等人齊名。

    個人經(jīng)歷

    出身寒門

    山陽邊氏是世代書香之家,但 邊壽民祖與父都無功名,屬于 寒門。他自幼聰穎,詩文書畫,為長者所稱,雖境遇困窮,卻能堅守寒士清操。據(jù)傳,他對于同宗富家、同里豪紳,不樂往來,安貧守道,課徒之業(yè),以文字筆墨自適。

    早在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邊壽民20周歲之際,即入學(xué)為諸生,但由于他鄙薄章句帖括之文,應(yīng)鄉(xiāng)試而不中式,乃更寄情于詩畫。他居住在山陽舊城東北隅梁陂橋附近,遠離鬧市,清幽靜寂,四面環(huán)水,蘆葦叢生,風(fēng)景絕佳,入秋尤宜,秋水澄碧,蘆花飄白,蓼花透紅,游憩其間,此身如在畫圖中。他有《憶江南·葦間好》云:

    葦間好,明浦豁西窗。兩岸荇蘆侵闊水,半天紫綠掛斜陽。新月到回廊。

    葦間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頭帆影夕陽明。人傍女墻行。

    葦間好,初夏最關(guān)情。淺水半篙荷葉出,深蘆一帶水禽鳴。雨后雜蛙聲。

    邊壽民

    葦間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紅葉出,小舟人載菊花歸。酒熟蟹螯肥。

    傾接文儒

    淮人程嗣立(字風(fēng)衣,號水南,1688—1744年)工詩,善書畫,好交游。家有柳衣園(在城西北河下鎮(zhèn)),園有曲江樓,日與文士聚會唱酬于其中。 邊壽民等經(jīng)常參與曲江文會,同會者有“曲江十子”之稱。“曲江會課”,頗負時譽。 邊壽民友人中,相交最厚者,周振采(1687—1756年),字白民,號菘畦,山陽人; 陸立(1689—?年),字竹民,亦山陽人;時人合稱為“三民”。友人史震林為作《三民合記》。《合記》謂壽民“有草亭,匾曰u2018蓮葉仙舟u2019”,“土階積苔,座無俗客”。壽民嘗謂客曰“俗蓋有二:粗俗可耐,文俗難忍!笨驮唬骸按炙讋t易知矣,文亦有俗乎?”壽民曰:“姑舉其略:古也而餿,今也而油,贅言若疣,套言若球,佯問若搜,強辨若咻,偷視側(cè)眸,假聽點頭,足恭意偷,目高氣浮,釣名勝鉤,刺利勝矛,步如曳牛,坐如鎖猴。” 邊壽民經(jīng)常出游,甚至長期羈旅在外,在他的詩詞中反映甚多,60歲左右曾作一闋自述生平的《沁園春》,云:

    自笑鯫生,五十年來,究竟何如?只詩囊畫篋,客裝蕭瑟;瘦驢疲馬,道路馳驅(qū)。大海長江,驚風(fēng)駭浪,冒險輕身廿載余。真奇事,卻公然不死,歸到田廬。葦間老屋堪娛,縱三徑全荒手自鋤。愛紙窗木榻,平臨水曲;豆棚瓜架,緊靠山廚。賣畫閑錢,都充酒價,詞客騷人日過余。余何望,盡余年頹放,牛馬憑呼。

    歸來定居、建成新屋后所作的一闋自抒情懷的《滿江紅·葦間書屋》:

    萬里歸來,就宅畔誅茅結(jié)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綠。安穩(wěn)不愁風(fēng)浪險,寂寥卻喜煙霞足。更三城宛轉(zhuǎn)一舟通,人來熟。泉水冽,手堪掬。甕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韻,無拘無束。壯志已隨流水去,曠懷不與浮云逐。笑吾廬,氣味似僧寮,享清福。

    鬻畫遠游

    就經(jīng)行地域言,揚州、蘇州、杭州一帶是他常游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他44歲時和雍正九年(1731年)48歲時兩度作江漢之行,所以有“楚水吳山都歷遍”之句。他還遠適北國。他在《柳梢青·雁》中所云“塞北風(fēng)霜,江南煙樹,到處為家”,雖指雁言,亦為以雁自喻。而下文“匹馬秋風(fēng),孤舟夜雨,人在天涯”則實為詩人自道。就出游時間言,所謂“廿載余”,約指他25歲至49歲,即 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十年(1708—1732年)這段時期。其間,由40歲至49歲,即雍正元年至十年(1723—1732年),他的行蹤,或游杭州西湖,或在山陽會友,或作江漢之行,或在揚州作客,或在江陰作畫,幾乎每年都有記載可考。在25歲至39歲,即 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708—1722年)這15年間,正當(dāng)壯盛之年,罕見記載,未悉行蹤,如有經(jīng)年遠游當(dāng)在此際。

    就在外活動言,舊時文人漫游四方者,或入幕依人,或訪友攬勝,或賣文鬻畫。 邊壽民游覽名勝如西湖、黃山則有之,然不甚頻繁;受聘入幕,則毫無跡象;“饑驅(qū)作客”,賣畫謀生,自是他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然而,人們不能不胸存疑團,出外仕宦、商賈、旅游者多, 邊壽民何以特別擔(dān)驚受怕,以致歸來定居之后,猶有余悸,深為慨嘆呢?康、乾之世,宇內(nèi)安然,南來北往還較方便,邊壽民何以采用“冒險輕身”這樣十分嚴峻的字樣,又何以產(chǎn)生自必死而視“不死”為“奇”這樣非同尋常的心態(tài)?邊壽民所云“壯志已隨流水去”真相何如?其遠行的經(jīng)歷遭際“究竟如何”?

    漫游期間, 邊壽民的畫傳遍南北,聲名日盛。 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在王府中“張其畫四幅于屏”。嘗勸 邊壽民“一游都門,可博進取”。對于封建時代的寒士來說,直接受知于帝王,確實是一條獵取富貴的捷徑,清前期以詩或畫邀恩寵、備侍從者,不鮮其例。然而, 邊壽民漠然不以為意,可見他志不在此。約在雍正元年(1723年), 邊壽民自繪《葦間老人潑墨圖》;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又先后請友人為繪《葦間書屋圖》6幅。他在待客、訪友、出游當(dāng)中,隨時隨地為二圖征求題詞,分裝成冊。這是他40歲后30年間鍥而不舍的一項重要活動。身后,二圖先后歸淮人屠潢、胡云樵、朱虞生,后由淮人何楚侯攜藏京寓,1979年何君病逝后,下落不明。

    壯志曠懷

    據(jù)丁志安所藏二圖題詠抄本題《潑墨圖》者80人,題《葦間書屋圖》者50人。眾多同時代人的題詠,是探索、研究 邊壽民其人其詩其畫的珍貴資料。

    程嗣立題《潑墨圖》云:“葦間主人何所有?禿筆一枝墨一斗。十指奪得化工心,生氣遂令君公走。東涂西抹日不停,怪怪奇奇發(fā)性靈。此中有歌亦有哭,誰能于此求其真!”

    王斂題《潑墨圖》云:“海內(nèi)知名稱同調(diào),長歌短句漫相賡。愧我無端淮上游,公余偶得識清流!炀龔],披君圖,睥睨嘯傲一丈夫!”

    郭焌(1714—1755年)題《潑墨圖》云:“我年三十走京師,耳聞其名今見之。一見使我低頭拜,再見三見神魂癡!曜阚E半天下,屈指朋游皆丈夫;窗步坏弥芘c程,常嘆老邊絕代無!绱宋陶吣强傻,于思于思萬人特。雕龍有談信驚座,射虎若騎能殺賊。幾曾將相與侯王,空爾東西與南北!外間只說邊 蘆雁,今我披圖長太息!”

    任瑗(1693—1774年)題《潑墨圖》云:“邊叟從來淡蕩人,勸之彈冠動即嗔。閉門煮水何酸辛,陶詩歐帖無點塵。余事水墨妙入神,颼颼腕底風(fēng)雨聲。須臾絹上物態(tài)新,捶床大叫擲冠巾;ㄌ澍B語真宰驚,一足倒屣傾公卿。吁嗟乎!豪氣未除頭已白,名高恐有人蹤跡!

    王文震題《潑墨圖》云:“好古如君更好奇,睭崎歷落不時宜。”

    曹學(xué)詩(1697—1773年)題《葦間書屋圖》云:“荷花結(jié)屋蕙為宮,古樹欹斜系短蓬。海內(nèi)風(fēng)塵閑韻客,客中歲月老英雄。半生活計魚蝦足,四面比鄰雁鶩通。何處詩情偏淡遠,殘陽欲盡笛聲終!薄板t何必覓滄洲,廉讓中間筑室幽。鶴渚鳧汀紅蓼國,雨花風(fēng)葉碧云秋。江湖空負澄清志,煙水聊為嘯傲游。潑墨自多飛動意,軒窗魚鳥各 沈浮!

    這些題詠者都是和 邊壽民交游唱酬的同時代人,有些還是好友、密友、同調(diào)、知音。這些題詠揭示 邊壽民的睭崎歷落、睥睨嘯傲、大叫狂歌的性格和風(fēng)貌,指明水墨乃其余事,以繪畫稱非其初衷,“邊 蘆雁”盛名未能盡其生平。這些題詠惋惜“英雄”老去,宏圖“空負”,是對于 邊壽民的自傷自嘆的印證,也為我們理解他的“壯志”“曠懷”等等提供注腳和線索。

    邊壽民的家庭情況,記載甚少。原配夫人姓氏不詳,似先逝,無所出。他有一闋《望湘人》記述晚年的遇合:

    笑鯫生老矣,未了情緣,白頭紅粉相聚。竹院清幽,茅齋冷落,雅稱荊釵裙布。最愛焚香,頗知滌硯,解攤縑素。每教儂技癢神飛,多少墨花生趣。從此家園朝暮,把吳山楚水,都忘津渡。便興發(fā)清游,也買畫船同去。竹西歌吹,江南煙月,到處應(yīng)多詞賦。還記取潑墨圖中,添寫個、人眉嫵。

    朱星渚(1658—?年)題《潑墨圖》所云“姹女添香傍筆床”,“直教俊煞紫髯郎”,暗指“白頭”畫師獲得“紅粉”知己。 邊壽民身后,程晉芳作《偶過東城懷邊葦間成七絕句》,有“弱妾孤兒夜哭哀”之句,“弱妾”當(dāng)即此“紅粉”知己,孤兒則謂邊溶,自是伊人所出。

    個人作品

    工詩擅詞

    邊壽民擅詩詞,然散佚未刊,詩名為畫名所掩。《葦間老人題畫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從畫本錄出者,計詩70首,皆題畫作,詞35首,其中17題17首為題畫,另5題18首非題畫作,乃錄附于此者。非題畫之作,想必甚多,年遠自難于收輯!度旈g書屋詞稿》雖系 邊壽民自輯,然僅晚年的某一時期的詞稿,遠非全貌 ,計詞27首,其中15首為題畫,12首非題畫作。兩集之外散見于畫面者尚有一批。

    《滿江紅·自題葦間詞集》一首顯示了 邊壽民作詩的指導(dǎo)思想:

    老去填詞,只不過一抒胸臆 。嘆年來,家園冷落,客途蕭瑟。楚水吳山都歷遍,春花秋月都虛擲。借長聲短調(diào)作愁吟,葦間集。那敢望,前秦少?那敢并,今朱十?況詩工半百,盛唐高適!紅燭烏絲書也愧,燕釵蟬鬢圖難得。算階前古砌亂莎中,秋蛩唧。

    “只不過一抒胸臆”,“借長聲短調(diào)作愁吟”,是其詩歌主張的總綱。現(xiàn)存 邊壽民詩作都是自抒胸臆的產(chǎn)物,回顧天涯羈旅、記述葦間佳境、樂道晚年快事之作,皆不假飾,真切感人,情溢乎辭。贈答、祝賀之作,如《滿庭芳·寄答王湯又先生寄惠詩集并祝七十雙壽》云,“葦齋寂寞,驚喜寄書鴻”,“慚愧草萊陋質(zhì),棲水曲,鳴似秋蛩”,同樣親切質(zhì)實,含蘊一片真誠。為人題畫之作,如《賀新涼·女史惲冰畫菊》云,鯫生寫菊平生喜。每狂來揎袖揮毫,渝糜滿紙。顛倒欹斜籬落下,一味傲霜而已”,亦率真率性,表現(xiàn)葦間本色。至于自家題畫之作,更大多抒寫性情,顯示獨特風(fēng)貌,舉兩首題《 蘆雁》詩以見一斑:

    秋風(fēng) 白雁下黃蘆,要作無人看處圖。廿載江湖邊塞客,于今衰病息菰蒲。有人征畫自攜錢,宿食飛鳴要畫全。老我孤蹤少儔侶,只圖只影落秋煙。

    《題籬菊》云: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墮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借人籬落看秋風(fēng)。

    《 蘆雁》云:

    帶將秋影過湘潭,風(fēng)景關(guān)河應(yīng)早諳。只道隨陽已得地,那知冰雪滿江南!

    《沙塞子·雁》下云:

    一生蹤跡與渠同,描寫處凄惋無窮?创朔慕瓟嘌悖黄镲L(fēng)。

    秋士而抱秋懷,隨時隨地,對景即物,自會觸發(fā)憂思而作愁吟。所以《鄭板橋集·詩抄·絕句二十三首·邊維祺》有“筆頭何限秋風(fēng)冷,盡是關(guān)山離別情”之句。

    邊壽民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借喻、擬人、聯(lián)想等手法俱得顯著成功。

    《題雙雁》云:菰米足療饑,江寒泊最宜。天涯少儔侶,兩兩莫輕離。

    《題鱖魚》云:春漲江南楊柳灣,鱖魚潑刺綠波間。不知可是湘江種,也帶湘妃淚竹斑?

    將自然景物與社會生活巧妙結(jié)合起來,形成耐人尋味的意境,是 邊壽民詩作的特色。

    邊壽民子溶,未能傳其業(yè)。甥薛懷,字季思,號竹居,桃源籍,居山陽,承舅氏畫法,所作 蘆雁,幾可亂真。 邊壽民畫傳世甚多,分藏于海內(nèi)外博物院、館及私家。印行者,僅有《 邊壽民花卉 蘆雁合冊》(《神州畫集增刊》本)、《邊壽民魚雁花卉冊葉》(文明書局本)等少數(shù)單行本。

    心寄畫情

    邊壽民所繪花卉、禽魚、果品、茶具,皆生動雋永,各極其趣,而用力最勤、享譽最高者,則為 蘆雁。他的 蘆雁在40歲(雍正元年1723年)以前,已名滿南北,得“邊蘆雁”美稱當(dāng)不晚于康雍之際。雍正六年(1728年)徐葆光為題《潑墨圖》已有“頭銜自署邊 蘆雁”之句,“頭銜自署”云云指約定俗成,他本人也從俗默認或聊且自承而已,非謂逕以“邊蘆雁”作署名也。寫意傳神的花鳥畫,歷來以五代 徐熙為宗,沈括《夢溪筆談》說他“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殊有生動之意”。大致說來, 邊壽民的畫是近于落墨“草草”,

    “神氣迥出”這樣一種風(fēng)格的。 邊壽民友人程晉芳在《勉行堂文集·淮陰蘆屋記》中追記當(dāng)年身經(jīng)目擊邊壽民在葦間書屋作畫的生動情景云:四方求者絡(luò)繹至,則盤礴坐亭內(nèi),煮茶焚香,督童子磨大丸墨,注硯池中,雜研丹黃靛堊,舐筆伸紙,隨意所作。雁拍拍循除鳴,掠檐回翔,影與畫亂,荻風(fēng)蕭瑟,若駛筆聲也。頤公

    目與心契,畫與神契,以故人爭寶之。

    近人鄧實在為《 邊壽民花卉 蘆雁合冊》所作跋中論邊畫云:寫生之妙,不難得其似,而最難得其神。得其似者,畫工優(yōu)為之。得其神者,非天才不辦也。蓋必胸有別趣,然后下筆始能生動;然此別趣 又非可以意造作也,必其胸次極高,于畫外尤有無限神悟,故能一潑落筆,便有無窮生趣!U公 蘆雁,世人所見一二幀,便覺驚嘆欲絕。此冊凡八頁,皆寫 蘆雁飛鳴宿走、飲啄游泳,或群或獨,無不備具,無不精妙。

    邊壽民師法前人,兼取眾長,尤其用力于 徐渭、 陳淳一派。他論畫云:“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亦要師法造化,熟悉描繪的對象。 邊壽民所居葦間書屋,周圍蘆葦成片,往來候雁,往往停憩于葦間水際。在長期接觸觀察當(dāng)中,他對雁的形體、動作、情態(tài)、習(xí)性,了如指掌。他的難能可貴大過人處,在于他熱愛關(guān)懷往來棲止的雁,視之如友朋,知情著意,體貼入微,從而構(gòu)思頓生妙諦,下筆每聚深情。由此形成邊氏 蘆雁的筆墨疏簡、以形寫神、寫意傳神、出神入化的特色。

    邊壽民賦詩“只不過一抒胸臆”,作畫“也只算自抒心緒”,在他,詩、畫同樣是抒情寄意的手段。就完整的畫來說,其實是畫、詩、書的綜合藝術(shù)。過壽民的書法,遠紹鐘繇,古勁渾樸,使畫面增輝,但詩畫的配合和諧更具重要意義。詩畫映照交融、爭輝競美,形成意境,也是邊氏 蘆雁的重要特色。如一幅 蘆雁冊頁,左側(cè)兩三支蘆葦橫斜,右側(cè)雙雁蜷伏藏頭作憩息狀,左上題詩云:

    月冷風(fēng)清洲北,沙明水碧汀西,得睡且須熟睡,莫近客舟亂啼。

    寥寥數(shù)語,使疏簡靜寂的畫現(xiàn)平添意趣。另一幅 蘆雁冊頁,下方蘆葦草草,一雁似在覓食,一雁昂首遠望,左上題詩云:

    倦羽思寒渚,饑腸啄野田。稻粱留不住,老翅破江煙。

    邊壽民對于雁的熟悉喜愛很不一般,他的關(guān)懷呵護迥非尋常。他經(jīng)常以雁自喻,并反復(fù)聲稱:“一生蹤跡與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癡如迷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他想像飛雁南歸,只道南方溫暖,“那知冰雪滿江南”,為之傷感不安;他揣度亂葦寒沙,顯得凄情,“猶恐雁嫌秋冷落,胭脂滴滴點芙蓉”,煞費一片苦心。筆者曾見兩幅 蘆雁冊頁,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一幅寫蘆邊水際,雙雁緊緊依傍,筆致疏簡秀逸,情態(tài)親切動人。左上題詩云:

    菰米足療饑,江寒泊最宜。天涯少儔侶,兩兩莫輕離。

    另一幅寫孤雁自高處飛向蘆灘,但并不疾飛直下,頸后曲,目前視,意逡巡,著墨無多,用筆甚妙,一種瞻望卻顧之態(tài)躍然紙上。左側(cè)題詩云:孤飛隨意向天涯,卻傍江湖覓淺沙?钟袧O舟鄰近岸,幾回不敢宿蘆花。

    兩首題詩,切切低語,曲曲含情,所詠是人是雁,渾然莫辨,兩幅冊頁,詩畫交輝,含蘊著作者的拳拳深情,殷殷至意。 邊壽民熟悉熱愛南來北往的候雁,引為同調(diào),借以自慰自遣,他將自身社會遭際、人生詠嘆、辛酸苦辣、悲感憂懷,一齊賦予候雁,寫入詩畫。世態(tài)炎涼,儔侶宜緊密相依,避免孤單無援之苦;人情險惡,不能不時時提防陷阱、網(wǎng)羅。這既是飛雁心態(tài),究其實際,又不能不是飽經(jīng)飄泊、憂患的 邊壽民自己的心態(tài)!這樣,邊壽民畫中詩中的雁,就不僅人格化,而且社會化了。

    TAGS: 中國古代書畫家 中國文化 中國畫家 書法家 傳統(tǒng)文化 山水畫專用名詞 文化人物 清朝畫家 花鳥畫
    名人推薦
    • 周海峰
      中國風(fēng)景畫家,1942年生,1966年畢業(yè)于舞臺美術(shù)系。國家高級美術(shù)師。遼寧省撫順第七、八、九屆政協(xié)委員。油畫創(chuàng)作作品《長白山溪水》、《楓染紅林》...
    • 周長江
      周長江,男,1950年4月生。江蘇建湖人,華東師范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油畫家。
    • 張義波
      張義波,于1981年考入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附中。2000年畢業(yè)后調(diào)回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任教,F(xiàn)為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城市設(shè)計學(xué)院繪畫系主任與中國寫實畫派成員。
    • 戴熙
      戴熙(公元1801-1860年),清代畫家。字醇士,號鹿床、榆庵、松屏、莼溪、井東居士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咸豐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辭官歸里...
    • 董邦達
      董邦達(1696-1769)清代官員、書畫家。字孚聞、非聞,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二年授編修,官禮部尚書,謚文恪。好書、畫,篆、...
    • 高其佩
      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員、畫家,指畫開山祖。字韋之,號且園、南村、書且道人。別號頗多,另有山海關(guān)外人、創(chuàng)匠等。奉天遼陽(今屬遼寧)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