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李鱔
性別:男
出生年月:1686
國籍:中國
時代:清朝
籍貫:江蘇興化
民族:漢族
身份:畫家
個人簡介
李鱔,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被罷官后到揚州以賣畫為生。與鄭板橋的關系最為密切,于是鄭板橋風趣的說:“賣畫揚州,與李同老”。
李鱔的畫風“來之不易”。早年師從他的同鄉(xiāng)魏凌蒼學畫山水,宮廷作畫時師從隨蔣廷,后來拜從高其佩(指頭畫大師),在揚州時又從石濤的筆法中得到啟發(fā),遂以破筆潑墨作畫,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
他的作品對晚清花鳥畫影響較大。
宗教知識
正統(tǒng)派的最大特點是堅持“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原則,拒絕猶太教的變革。
他們認為,上帝是永恒的,《托辣》是西乃神啟,因此,其中的法律一條也不能改變,否則就是異端。他們還相信將來彌賽亞的降臨會恢復猶太國家,重建圣殿并恢復獻祭禮拜。大致上說,正統(tǒng)派又可分出極端正統(tǒng)派、新正統(tǒng)派和哈西德派。
極端正統(tǒng)
(1)極端正統(tǒng)派的還停留在中世紀,只堅持傳統(tǒng)猶太教的信仰,嚴格遵守教規(guī)和習俗,反對現科學文化和任何現代事物,不承認以色列國(有的盡管居住在那里),不與其他間派合作。
新正統(tǒng)派
(2)新正統(tǒng)派或現代正統(tǒng)派承認《圣經》和《塔耳慕得》的權威,遵守猶太教的圣日、節(jié)日、習俗以及傳統(tǒng)道德,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會堂內做禮拜時,使用希伯來文祈禱,不用風琴伴奏,實行男女分坐。他們相信并參與科學文化活動,謀求和其他就派的和平共處和合作,支持以色列國并參加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哈西德派
(3)哈西德派(虔敬派)是18世紀中葉誕生在東歐的神秘主義派別。他們貶低理性和知識,強調人的情感,目的是通過虔誠的祈禱達到和上帝的靈交。其祈禱形式直接指向上帝,形式簡單,隨時隨地,無需會堂。他們還提倡在祈求時伴以歌舞和其它能夠激發(fā)人的感情的動作。
現在,正統(tǒng)派在美國是少數派,約占600萬猶太人口的6%,但在許多歐洲國家例如法國和英國仍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清代舉人
舉人是本謂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xiāng)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fā)解”、“發(fā)達”,簡稱“發(fā)”。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
代表作品梅蘭竹圖簡介
縱189.7厘米 橫63.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以墨彩寫竹、梅、蘭三君子。翠竹修長挺拔,竹葉縱橫紛披。梅樹盤根錯節(jié),造型奇特,似龍舞九天。幽蘭則清雅繡逸,姿態(tài)飄搖。墨之濃淡相宜相輔,多以雙鉤縱筆勾出梅之枝干,濃墨點苔,圓筆寫花,極富情趣。幽蘭以濃墨寫出,似有臨風飄逸之姿。畫面繁雜卻有序不亂,構圖大氣豪放,筆勢勁健自由,情趣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