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羅牧,字飯牛,號云庵、牧行者、竹溪,系清初著名的山水畫家之一。明天啟二年(1622年)出生于寧都縣釣峰鄉(xiāng),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83歲。他不僅是清代著名畫家,還是江西頗有盛譽的畫派開派山水畫家,曾被“揚州八怪”譽為“一代畫宗”、“江西畫派英才”。他的畫被康熙皇帝鑒賞,旌為“逸品”。 羅牧系農家子弟,父親羅必遠,是貧苦農民。明末清初,釣峰有“富翁商賈、伏釣州縣”(因富翁、商賈較多,當?shù)夭簧偃硕挤Q釣峰為釣州縣)之稱。羅牧雖然出身貧窮,但艱苦的家境沒能難倒他,反而激發(fā)了他從小樹立起改變自己境遇的雄心壯志。由于他自幼聰穎,刻苦好學,并尊崇傳統(tǒng)的儒家倫理道德觀念“敦古道,重友誼”,奉行始終,后來,他真的走出了困境,成了清初著名的山水畫家。 羅牧十多歲時從釣峰來到縣城梅江鎮(zhèn),尋師習藝。經人介紹,初從魏書學畫。魏書,字石床,梅江鎮(zhèn)人,工詩詞,善書畫,真草隸篆運筆如神,畫山水、竹木、鳥獸,窮態(tài)盡妍,是當時寧都一位頗有名望的畫家。羅牧投其門下后,刻苦認真,深得其法,常受魏書夸贊。由于魏書性情放浪不羈,不入俗流,且嗜酒常大醉,每論古今,縱情奔放,毫無顧忌,羅牧深受其影響,導致他后來性情慷慨,不拘小節(jié),一生好云游和交友。 順治乙酉年(1645年),清兵攻占南昌時,羅牧24歲。當時,他已結婚成家,習畫也已有七八年,畫技日臻成熟,但他并不以此為滿足,常與魏禧、林時益等談古論今,吟詩作對,借以提高自己。并拜林時益為師,學習制茶技術。因他喜好飲茶,對學制茶技術很感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便學會制作茶葉,可供自飲和出售。這為他后來的游歷生活提供了經濟來源。順治八年(1652年),他為了謀生和游學,攜家眷遷居南昌。在南昌,接觸面廣了,他結識了不少明遺民中的文人、畫家,如當時有名的畫家徐世溥等,獲益匪淺,畫技長進甚快。康熙三年(1665年),羅牧44歲,又舉家遷居揚州,在那里,又結識了許多畫家,如當時有名的畫家惲壽平等。他們技藝相同,思想相通,彼此推崇。不久,由于時局動蕩,羅牧很快又遷回南昌居住。這段時間,他常去北蘭寺與一個叫澹雪的和尚相聚談經論畫,并在和尚引見下,開始同一些官場文人來往,當時八大山人也常去寺里作壁畫,他們便常在一起談經論畫,或賦詩唱和。就在這個時期,他經江西巡撫推舉,獲皇帝授予的“御旌逸處士”封號。 羅牧的繪畫活動,主要在順治、康熙二朝。他早年師從魏書學習畫技,后又自學繼承名畫家黃公望、董其昌的畫法,所畫筆意空靈,林壑森秀,墨氣翁然,獨具風格。他畫的花卉、人物、山水畫造詣很高。據(jù)后來專家論定,他的山水畫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筆皺,纖細嚴謹;二是筆致粗獷、墨色鮮明;三是具有煙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風格。因此為行家所贊頌。盡管羅牧其時繪畫造詣很高,對藝術態(tài)度嚴謹,同時也通曉詩文,但他一生為人謙虛,并不因此而傲傲然。他因家道貧寒,有時也繪制一些屏畫出售,以補生活之用,所以他的畫作流傳甚廣。今江西省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以及日本等國內外不少團體和個人都收藏有他的畫作。 羅牧寓居南昌時,住在風景優(yōu)美秀麗的東湖百花洲,亦畫亦制茶,并常與一些南昌文人畫家相邀聚會,或吟詩作畫,或切磋藝技。當時有名畫家徐世溥贈詩曰:“彩筆常懸夢里思,十年古道見頁眉。云山本是無常主,更寫云山賣與誰?”后來,隨著年事漸高,羅牧對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越來越癡迷。為使當時的畫壇能夠發(fā)揚光大,他還與八大山人等組建了“東湖書畫會”,因他當時“頗為名流稱重”,許多人推崇他,所以他與八大山人都成為“東湖書畫會”主要領導者。當時參加書畫會的都是在南昌的名畫家,如臨黃庭堅書法的徐煌和董其昌書畫的熊秉哲,以及彭士謨、李仍、蔡秉質、涂岫、閔應銓、齊钅監(jiān)、朱容重、吳雯炯等人。他們交游雅集,共同切磋,探求藝術意趣,豐富和提高了他們的藝術情操、藝術追求和藝術水平,形成了江西畫壇的畫家群。 羅牧在畫壇的成就和地位影響極大,除江西省外,還有江淮一帶的畫家,畫技畫風頗受其影響,因此形成了羅牧山水畫的傳派……對羅牧的畫績,今《中國繪畫史》、《中國畫家大辭典》均辟有條目記載和介紹。 羅牧,江西畫派的開派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