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先知。570年出生。610年創(chuàng)建伊斯蘭教。622年建立穆斯林社群組織“烏瑪”。631年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開創(chuàng)阿拉伯帝國。632年逝世。
人物簡介
全名:阿布·阿爾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臺列卜·本·哈希姆 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 含意為:受到善良人們高度贊揚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
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伊斯蘭一詞是阿拉伯語“賽拉目”的音譯,意為“和平和順從。伊斯蘭教教徒認為他是真主派遣人類的最后一位使者。
大事年表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半島麥加城古來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史料記載:穆罕默德是文盲。出生前父親亡故,6歲時母親病故。從此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塔里卜先后撫養(yǎng)。童年時替人放牧。12歲隨伯父外出經(jīng)商,曾到過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對當時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狀況及多神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狀況以及兩河流域的山川河流、人情風(fēng)俗有較深的了解。25歲時受雇于麥加富孀赫蒂徹為其經(jīng)商,不久與大他15歲的富孀赫蒂徹結(jié)婚。
婚后穆罕默德常到麥加郊外的希拉山洞靜思,思索宇宙的奧秘與人類生存的價值。公元610年,穆罕默德聲稱,有一天在希拉山洞內(nèi)獨自深思時,接到了造物主安拉通過天使傳達的啟示,令他作為人間的使者。復(fù)興了伊斯蘭教。
公元612年末,他開始公開號召麥加居民放棄偶像崇拜,歸順并敬畏獨一的安拉;宣稱伊斯蘭是人類自古就有的正確道路,他自己是安拉派遣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主張限制高利貸,鼓勵買賣公平、施濟平民、善待孤兒、解放奴隸、制止血親復(fù)仇、實現(xiàn)和平與安寧。
公元619年,穆罕默德的叔父和妻子相繼去世,使穆罕默德失去了兩位重要的保護人和支持者。麥加貴族乘機加緊對穆罕默德的迫害。伊斯蘭教史稱此年為“悲痛之年”。迎娶艾布伯克爾之女阿伊莎。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應(yīng)麥地那人邀請,令信徒分批秘密遷往麥地那。他本人也與摯友艾卜·伯克爾躲過敵人追捕,后定為伊斯蘭歷元年。
在麥地那,穆罕默德首先制定了一項與各氏族集團共同遵守的公約,藉以鞏固各氏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接著又建立了一個以伊斯蘭信仰為共同基礎(chǔ)的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群組織(烏瑪),并陸續(xù)確立了伊斯蘭教的各種典章制度。
公元630年,由于麥加人違約,穆罕默德率領(lǐng)十萬大軍奪取麥加城,并迅速清除了“克爾白”殿內(nèi)的一切偶像,然后將“克爾白”定為穆斯林的的圣地和朝拜中心。
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紛紛派代表團到麥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蘭教。自此,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領(lǐng)大批穆斯林從麥地那到麥加朝覲(史稱“辭別朝覲”)。同年6月8日(伊斯蘭歷11年3月12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與世長辭,享年63歲。
人物生平
青年時代
穆罕默德出生時(約571年4月19日,賴比爾·敖外魯月12日或17日)他父親阿卜杜拉就已經(jīng)逝世。根據(jù)當?shù)貍鹘y(tǒng),他的母親阿米娜將他托付給一個牧游部落,使他在沙漠中長大(這個做法對當時的中上層家庭來說是很常見的)。六歲時他的母親阿米娜逝世,八歲時他的祖父也逝世了,所以他的叔叔艾布·塔里布(阿里的父親)開始照管他。
他的童年替人放牧,并在十二歲起就隨叔父外出經(jīng)商,曾到過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在二十五歲時受雇于麥加富孀赫蒂徹,為其經(jīng)商,不久與其結(jié)婚。
麥加當時是一個城市國家,它的中心是克爾白,被認為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及其子易斯馬儀(以實瑪利)一同建造的。當時大多數(shù)麥加人崇拜偶像。雖然麥加沒有自己的資源,但它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商業(yè)中心,許多遠方的部落來此交換貨物。
因為他在處理紛爭時非常公正,因此讓他獲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美名。
有一次天房在洪水中被摧毀重建后,麥加各部落的首領(lǐng)爭著要作為將克爾白的黑石放回原處的人,而爭執(zhí)不休;然而穆罕默德就成為了解決這場爭執(zhí)的公正人——他讓所有人在地上鋪一塊大白布,將這塊石頭放置白布中央,然后讓城內(nèi)部落的首領(lǐng)一起將這塊白布抬到克爾白的中央,而他自己則將這塊石頭安置下來了。
中年時代
約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歲的穆罕默德認識了當時40歲寡婦海迪徹(赫蒂徹,Khadijiah)。穆罕默德的才能給海迪徹印象深刻,因此她問穆罕默德是否愿意娶她為婦。這個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按當時的規(guī)矩非長子無法獲得任何遺產(chǎn),因此穆罕默德既沒有從他父親那里又沒有從他祖父那里獲得任何遺產(chǎn)。但海迪徹為他帶來了很大的財富。阿拉伯傳記記錄說海迪徹和穆罕默德共有三個男孩及四個女孩,分別是:扎伊納布、露卡依亞(二女兒,第三任哈里發(fā)奧斯曼妻子)、烏姆庫勒蘇姆及法蒂瑪(四女兒,第四任哈里發(fā)阿里妻子,但男的卻先后夭折,其血脈只有從其四女法蒂瑪一脈繼承)。海迪徹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于619年,因此穆斯林稱這一年為“悲痛年”。穆罕默德與他后來的妻子都沒有孩子,除了后來與來自埃及的科普特妻子瑪利亞有一子早夭。默罕默德是沒有兒子的。
晚年時代
赫蒂徹去世后穆罕默德先后娶過10個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中年寡婦,有些是戰(zhàn)爭中陣亡者的遺孀。但穆罕默德和他后來妻子均沒有留下后代。
穆罕默德眾多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有記載說他們定婚時她才6歲,結(jié)婚時9歲,這與阿拉伯女孩子第一次月經(jīng)時出嫁的習(xí)慣相符。這是部分伊斯蘭國家將婦女法定年齡定在9歲的教法依據(jù)。穆罕默德與阿伊莎沒有子嗣。阿伊莎聰明機敏,勤奮好學(xué),深受穆罕默德寵愛,出征時也相伴而行。
家庭子女
史載穆罕默德有4男4女。
4男是
(1)戛西姆(Qasim),別號塔希爾(Tahir)。
(2)阿卜杜拉(’Abdullah),別號泰伊卜(al-Tayyib)。以上二子為赫蒂徹所生,均在l~2歲時早逝。
(3)易卜拉欣(Ibrahim),為瑪麗婭(Mariyyah)在穆罕默德60歲后所生,最受鍾愛,也于632年1月2歲時夭亡。
(4)繼子哈萊(Halah),為赫蒂徹與其前夫所生,穆罕默德視如親生子。
穆罕默德的4個女兒均為赫蒂徹所生:
(1)長女栽娜卜(Zainab,?~630),穆罕默德創(chuàng)傳伊斯蘭教之前將其許配給其姨表兄艾布·阿斯(Abu al-u2018As),夫婦關(guān)系和睦。艾布·阿斯信基督教,后因與栽娜卜信仰分歧,曾一度離婚,歸信伊斯蘭教后二人遂復(fù)婚,但未幾栽娜卜因流產(chǎn)重病亡故。生有1子名阿里早亡,1女名烏瑪邁(Umamah),后為阿里娶為繼室。
(2)次女魯卡婭(Ruqayyah,?~624),先嫁給穆罕默德叔父艾布·萊海卜(Abu Lahab,?~624)之子烏特拜(’Utbah),后嫁奧斯曼,并一同奉命第一批遷往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
(3)三女烏姆·庫勒蘇姆(Umm Kulthum,?~630),先嫁艾布·萊海卜之子烏泰伊卜(’Utayb),被迫離婚并在其姊魯卡婭亡故后,由先知又將她繼配給奧斯曼。生有1子,名艾布·泰勒哈(Abu Talhah)。
(4)幼女法蒂瑪,同阿里結(jié)婚后生哈桑和侯賽因,另有1女名栽娜卜。
迫害
當穆斯林越來越多時,麥加的權(quán)貴們認為伊斯蘭教的一神信仰威脅到了自己的統(tǒng)治和牟利。這是因為當時克爾白天房內(nèi)有三百六十個偶像,多數(shù)阿拉伯人崇拜這些偶像,麥加的貴族可以借此謀取大額財富。穆斯林一再受到人身攻擊和財產(chǎn)掠奪。這些迫害暫時并未針對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因為他背后的叔叔阿布塔里布仍是有影響力的。
麥加的貴族試圖用金錢和名利利誘先知穆罕默德,如給他更多的利潤,或者讓他與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先知穆罕默德放棄他的信仰、解散他的信徒、改變他的宗教。這都被先知穆罕默德嚴詞拒絕了,他說:“縱然他們把太陽放在我的右手,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也決不會放棄我的使命”。他將宣傳伊斯蘭要旨——認主獨一——作為終身的使命。最后麥加人要求他叔叔艾布·塔里布將他交出處死,但被艾布·塔里布拒絕了。后來甚至有多神教徒試圖刺殺他。
當情況越來越危險時,穆罕默德勸一部分穆斯林到阿比西尼亞去避難,因為那里有位出以公正、善良聞名的基督徒國王,得到基督徒的保護。最后當他的叔叔和海迪徹死后,他的家族不再保護他。失去家族保護的穆罕默德被毆打、石擊,幾遭迫害致死。
遷徙
當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所受到的迫害越來越大了的時候,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嘗試到附近的塔伊夫宣傳伊斯蘭,然而他被當?shù)厝藲颉⑹瘬、被用荊棘和棍棒抽打。當麥加貴族們決定謀殺他時,麥地那的穆斯林邀請先知前往麥地那!斑w徙”標志著伊斯蘭歷的開始。麥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統(tǒng)一他們防止像618年麥地那內(nèi)戰(zhàn)那樣的情況重新發(fā)生。622年至623年間穆罕默德來自麥加的追隨者和麥地那附近的部落簽定了一項和平友好協(xié)議,建立了一個聯(lián)盟。這個文件簽署后麥地那和它的郊區(qū)成為了一個聯(lián)盟,麥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領(lǐng)袖。為了擴大這個和平和安全的區(qū)域,先知與他的國家周圍的部落簽署類似的條約,最為著名的是先知與猶太人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即《麥地那憲章》。
麥地那
針對先知穆罕默德的遷徙,在麥加的古萊氏族與麥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個聯(lián)盟來迫害麥地那和麥加的穆斯林,他們威脅說每個回家鄉(xiāng)的穆斯林都將被處死。在麥地那的穆斯林對此非常警戒。一些從麥加逃出來的穆斯林因為麥加多神教徒奪走了他們的家鄉(xiāng)和所有的財產(chǎn),不得不開始襲擊麥加多神教徒去往敘利亞的商隊。與此同時先知穆罕默德根據(jù)啟示將朝拜的方向從古都斯(耶路撒冷)改為麥加,麥地那的猶太人借此表示不滿。624年3月先知穆罕默德帶領(lǐng)300人襲擊一支麥加的商隊,這支商隊得以逃脫但麥加決定出動一支約800人的軍隊。
624年3月15日兩支軍隊相遇,雖然穆斯林的軍隊人數(shù)不到麥加軍隊的一半,他們打了個勝仗,麥加軍死亡45人,包括他們的指揮官,穆斯林軍損失14人,70麥加人被俘,即白德爾之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勝利后,穆斯林又消滅了一個違約背叛麥地那憲法的猶太部落。
627年4月,一支一萬人的麥加軍隊開至麥地那。麥地那的猶太人雖然參加了麥地那的聯(lián)盟,但他們不參加保護城市,而且他們還和入侵者串通,在入侵者入城后從后方攻擊穆斯林。還有一些偽信者也叛變,打算在麥加軍進城后加以協(xié)助。
但麥加的萬人軍隊卻無法越過麥地那城周的城壕。麥加軍撤走之后,城里的穆斯林開始對守城者進行報復(fù)。尤其對城里的猶太人的報復(fù)性懲罰:所有成年男人被殺。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麥地那,城里幸存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都受穆斯林的保護,但是需要交納很高的稅賦(天課)。沙漠里的貝都因人過去與穆斯林有過一些沖突,這時也已經(jīng)與先知穆罕默德聯(lián)盟并接受了他的宗教。
麥加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對麥加施加經(jīng)濟壓力,但最主要的目的他還是希望麥加人能夠主動皈依伊斯蘭。628年3月他帶領(lǐng)1600人去麥加朝覲。麥加人將他阻止在他們的國境邊上。數(shù)日后他們與穆罕默德簽定了一個合同。他可以去克爾白天房朝覲,但不準帶武器。在此后雙方也協(xié)定不進行武裝沖突,穆斯林可以去麥加朝覲。
過了一段時日這個條約仍僅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麥加的聯(lián)軍毀約攻擊了穆罕默德的一個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條約失效。他暗地里做好準備,于630年1月帶領(lǐng)一萬人向麥加出發(fā)。但雙方?jīng)]有打仗,麥加的首領(lǐng)們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和平占領(lǐng)麥加。他離開麥加的8年后又重返故地了。雖然穆罕默德沒有要求麥加人皈依伊斯蘭,但還是有許多人主動入教了。最后,穆罕默德將天房內(nèi)的偶像全數(shù)摧毀。
統(tǒng)一阿拉伯
先知穆罕默德的遷徙結(jié)束后他開始聯(lián)盟游牧部落。許多人看到穆罕默德是當時阿拉伯半島最強的人,許多部落派代表去麥加要求加入同盟。在他去世前雖然有部落發(fā)生過幾次叛亂,但這時的新生的穆斯林政權(quán)已經(jīng)足夠強大來應(yīng)付它們了。
穆罕默德回到麥地那來調(diào)停當?shù)貎蓚部落之間的爭執(zhí)。他依伊斯蘭教原則建立福利設(shè)施、收取稅收(天課)將它們分給很可憐的貧困老弱、簽署了眾多和平協(xié)議、修建了許多清真寺,建立了一個所有宗教族群和平相處的寬容環(huán)境。
逝世和后事
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做過一次訓(xùn)誡,被稱為《最后的遺言》。公元632年6月8日,他在麥地那的寓所與世長辭,終年63歲。
他的死在他的追隨者中引發(fā)一場危機。這場爭論導(dǎo)致了后來伊斯蘭教的分裂。什葉派相信穆罕默德在死前指定阿里作為他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對此提出疑議。
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根據(jù)他的遺囑,葬于麥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的原來的住所內(nèi)。
人物品行
以下是人們對《古蘭經(jīng)》和《布哈里圣訓(xùn)》里有關(guān)穆罕默德品行記載的一些質(zhì)疑:
穆罕默德按照七世紀阿拉伯人的習(xí)俗與之前已有人提過親的阿伊莎訂婚時,當時穆罕默德五十二歲,阿伊莎九歲(布哈里圣訓(xùn)5:58:234;7:62:65及88)。
穆罕默德鼓勵男性穆斯林與女奴結(jié)婚,以便解決長久存在的女奴問題:“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們,那么,你們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們的女奴為滿足。這是更近于公平的。”
穆罕默德所處的時代是奴隸時代,他繼承了一些奴隸,有男有女,后來在他有生之年全部都一一被釋放。
穆罕默德就像其他真主在歷代派遣到各個民族的先知一樣是一個先知、使者、報喜者、警告者,每個民族都有一個引導(dǎo)者:“我只派遣你為全人類的報喜者和警告者,但世人大半不知道!
“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最主要的教義是對真主的真誠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對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觀。伊斯蘭傳統(tǒng)認為穆罕默德是文盲,不會閱讀及書寫。他成長時,他曾經(jīng)多次作為商隊的管理員,他的任務(wù)是保護商隊完好到達目的地和保護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買賣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買賣相當成功。
古蘭經(jīng)是先知穆罕默德632年最后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古蘭經(jīng)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還沒有寫到紙上,至少已經(jīng)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了。
而所有穆斯林均相信,穆圣去世后,《古蘭經(jīng)》還沒有定本。艾卜·伯克爾繼位的第二年,亞瑪瑪戰(zhàn)役,不少哈菲祖(能全部背頌《古蘭經(jīng)》的圣門弟子)犧牲了。歐麥爾向艾卜·伯克爾建議趕緊整理《古蘭經(jīng)》,以免散佚。艾卜·伯克爾便說:“使者沒有做過的事,我們怎么能做呢?”但歐麥爾終于說服了他。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來,對他說:“你是一個有才智的青年,我們對于你是毫不懷疑的;你還替使者記錄過啟示。請你把《古蘭經(jīng)》搜集起來吧。”事后,艾卜·伯克爾又邀請了武百耶、阿里、奧斯曼三人來協(xié)助宰德。
他們四位都是替穆圣記錄啟示的,又都能背誦全部《古蘭經(jīng)》,他們組織了一個《古蘭經(jīng)》整理委員會(在那個時候,當然沒有此類名稱),經(jīng)常開會整理他們以前所記錄的啟示,以背記的資料和記錄的資料,互相較對。
他們校到第九章《討白章》第一二八節(jié)和一二九節(jié)的時候,只有背記的資料,沒有記錄的資料,后來,費了很大的工夫,在艾卜·胡宰默(Abu Khuzaima ibn ’Aus)的家里找到了記錄的資料,他們才敢著筆。第三十三章《艾哈薩卜章》的記錄資料,也是費了許多工夫,才由胡宰默的家里找出來的。他們把全部《古蘭經(jīng)》整理起來,交給艾卜·伯克爾保管。他去世后,歸歐麥爾保管。歐麥爾去世后,歸他女兒圣妻哈福賽(Hafsa bint ’Umar)保管。于回歷二十五年(公元645年—646年),利亞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戰(zhàn)役中曾為《古蘭經(jīng)》的讀法而發(fā)生爭執(zhí),侯宰斐(Hudhaifa ibn al-Yamani)目擊這種情形,感覺不安,返回麥地那后,報告哈里發(fā)奧斯曼,并且建議說:“在這個民族象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樣分裂之前,你趕快設(shè)法挽救吧。”奧斯曼就派人去對哈福賽說:“請你使人把《古蘭經(jīng)》的資料送來給我們,讓我們抄錄幾部,然后送還你!眾W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Abdullah ibn Zubair)、賽義德(Sa’id ibn al-Asi)、阿卜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寫了好幾部。宰德是麥地那人,其余的都是麥加的古萊氏人(Quraish),奧斯曼對他們說:“倘若你們?yōu)椤豆盘m經(jīng)》的詞語而與宰德的意見不一致,那么,你們照古萊氏人的方言抄寫吧。因為《古蘭經(jīng)》是依他們的方言而啟示的。”他們總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麥地那,其余的分寄麥加、大馬士革、也門、貝海賴尼、庫法、百索拉等地。奧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毀,他下令抄寫的《古蘭經(jīng)》,稱為定本(al-Mushaf al-Imam),或奧斯曼(Mushaf’Uthman),通稱奧氏本(al-Mushaf al-Uthmani)。全世界通行的《古蘭經(jīng)》,只有這種定本。
在政治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輝煌的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將這個帝國擴張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zé)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他們認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標準來看是犯了戰(zhàn)爭罪。但是穆斯林不這么認為。
他死后數(shù)世紀中許多穆斯林獲得的創(chuàng)造經(jīng)常被歸功于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是武力。對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導(dǎo)致了一個專有的歷史科學(xué)(圣訓(xùn)學(xué))。
穆罕默德在歷史上最重要的作用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明確地區(qū)分他作為先知的宗教模范和他的個人喜好嚴加區(qū)分。他將他的錯誤歸罪于自己,而將他的成就歸功于安拉。他一再堅持將古蘭經(jīng)與他的言論和行為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別人將他看做神。穆罕默德去世后,弟子中有人十分激動,不能接受先知的離逝,此時,先知的大弟子兼好友艾卜·伯克爾對其他弟子說,要讓那些愛戴穆罕默德的人知道,他確已離我們而去 ;而讓那些崇拜真主的人知道,真主是活著的,永遠不會死亡。
無論如何,穆罕默德在人類歷史上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十分巨大,在美國物理學(xué)家撰寫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綜合各類因素穆罕默德排在第一位。
人物影響
伊斯蘭最主要的教義是對造物主安拉的獨一信仰和超越部落歸屬而對穆斯林社群組織忠誠的道德觀。伊斯蘭歷史記錄中說穆罕默德沒有讀過書,但有些學(xué)者對此不相信。他的買賣相當成功。他成長時,曾經(jīng)多次作為商隊管理者,前往中東各地,他的任務(wù)是保護商隊安全到達目的地并保護所有商品完好無損。
一些學(xué)者相信《古蘭經(jīng)》在穆罕默德生前就已成書了。但另一些學(xué)者對這部書的文字進行分析后對此質(zhì)疑。《古蘭經(jīng)》說它的最后一段啟示是穆罕默德公元632年最后一次去麥加的路上口述記下來的。這說明它在穆罕默德生前并沒有寫到紙上,只是有一個固定的順序罷了。
政治上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他的繼承人將這個帝國擴展為一個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大國。一些非穆斯林指責(zé)穆罕默德在建立這個帝國時使用的手段是犯了戰(zhàn)爭罪,穆斯林強烈反對這個觀點。
他死后數(shù)世紀中穆斯林所獲得的創(chuàng)造應(yīng)歸功于他的精神影響,尤其應(yīng)歸功于他對知識的追求。對他生活實踐的研究導(dǎo)致穆斯林產(chǎn)生了一個專有的歷史科學(xué)——《圣訓(xùn)學(xué)》。
穆罕默德在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當然是他作為伊斯蘭的先知所傳播的伊斯蘭正道。他本人據(jù)說非常分明地區(qū)分他作為先知的所做所為和他作為一個政治領(lǐng)袖的所做所為。他將他的錯誤歸罪于自己,而將他的成就歸功于安拉。他一再堅持將《古蘭經(jīng)》與他的言論和行為(遜奈)分開來對待。他一直反對別人將他看做神。他死后,他的一個長年伙伴對等候在麥地那清真寺外的人說:“人們啊,不管誰曾崇拜過穆罕默德,他現(xiàn)在死了;不管誰崇拜過安拉,他卻永存!
總而言之,穆罕默德建立了一個信徒數(shù)量龐大的宗教,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這個國家的繼承人,不論是統(tǒng)一的還是分離的,在歷史上和在今天都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認為穆罕默德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并不為過。
穆罕默德的教導(dǎo)培育了一個具有動力文化的社會,這種文化給人類歷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其輻射力超越時空界線影響著全人類,影響著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社會的、經(jīng)濟的、教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它搖動了人類社會長期的和潛伏的狀態(tài),使之走上了一條嶄新的光明進展的大道。它為人類打開了知識和信息的遠景,打破了人間的保守、僵化和孤立狀況并填充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和研究的熱情。人在改變自己的狀況中變得更加自覺、積極和蓬勃向上。
穆罕默德也給人提供了一種生活目的以使人的努力導(dǎo)向于這個目標和目的的實現(xiàn)。這為人的更加努力提供了原動力。在他的斗爭中,沒有他能止息的安息地。它是一場沒有止境的斗爭,人類在社會創(chuàng)制和科學(xué)求識中的進取沒有止境。
以上這些都來源于《古蘭經(jīng)》。這部號稱天啟經(jīng)典是安拉為了指導(dǎo)人類而給穆罕默德的。無疑,它是一部指導(dǎo)性的經(jīng)典,也是一本科學(xué),但它不是一部全面的數(shù)學(xué)、歷史或地理書。作為指導(dǎo)性的經(jīng)典,它給人類指明了生活的正道。遵循這一正道的人才能成功地達到目的。
人是社會型動物,因此必須生活在一個具有各種活動場所的社會中。在人的人生旅程中,所有這些工作場合都受到這部指導(dǎo)性經(jīng)典的影響,否則他難以成功地達到目的。假若他的工作場合偏離了正道,它也會逐步影響其它領(lǐng)域并毀壞之。因此人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動領(lǐng)域都受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的制約,這對他的最后勝利是至關(guān)重要的。除非人及其一切活動都受真啟經(jīng)典的指導(dǎo),否則一個領(lǐng)域內(nèi)的腐敗很容易波及其它領(lǐng)域直到最后影響其整個生活。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因伊斯蘭教教徒聲稱《古蘭經(jīng)》是一部天啟經(jīng)典,其中的一丁點微不足道的線索或涉指都為人類打開了廣闊的知識領(lǐng)域。許多實例足以說明這個觀點 下述《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提醒人的低賤來源和造化:但非伊斯蘭教徒并不認同上述觀點,認為其有附會的嫌疑。
“是他用塵土造化你們,然后由一滴精液,然后用胚胎,然后他使你們出世成嬰兒,然后使你們衰老———你們當中有一些是夭折的 ———和讓你們能夠活到一個規(guī)定的期限,以便你們能夠領(lǐng)悟。”
對人類起源的這種涉指導(dǎo)致了人類科學(xué)的發(fā)展,如生物學(xué)、生理學(xué)、遺傳學(xué)等等,并激勵著人們在這些知識領(lǐng)域進行研究。
同樣,下述涉指安拉的權(quán)威至上的經(jīng)文引導(dǎo)人們研究宇宙學(xué),并發(fā)展天文學(xué)、占星術(shù)、地理學(xué)、物理學(xué)、數(shù)學(xué)等,為了人類的科學(xué)文化帶來偉大的知識財富。
“他使日為光、使月為亮,并且規(guī)劃了她的盈虧階段,以便你們能夠知道年數(shù)和計算日月。安拉以真理造化這一切,他向有知識的人解釋種種啟示。的確,在晝夜變換中,和安拉在諸天與大地中所造化的萬物中,對于敬畏他的人確有種種跡象”。
我們在創(chuàng)造者章中還讀到:“難道你沒有看見安拉由天空降雨嗎:然后我以它產(chǎn)生各色果實。在山上有紅白各色的條紋,以及烏黑的巖石。在人類、野獸和家畜中,也是形形色色。在他(主)的仆人中只有有學(xué)識的人才真正畏懼安拉”。這些經(jīng)文鼓勵和激勵許多學(xué)科領(lǐng)域的研究,包括地理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氣象學(xué)、宇宙學(xué)、地質(zhì)學(xué)、礦藏學(xué)、植物學(xué)、動物學(xué)、農(nóng)學(xué)和園藝學(xué)。
因此,人們了解宇宙萬物的迫切感和開發(fā)它的無限資源的愿望是非常符合人性的。人對知識的不滿足感有利于幫助他開發(fā)利用天地的自然力量。為了在這些領(lǐng)域中進一步地幫助人,安拉給人祖阿丹教授了一切事物的屬性。因此,在一個理智的人看來,人的兩種內(nèi)在傾向之間并沒有矛盾或沖突:一個幫助人通過完成崇拜的責(zé)任而達到完全順從安拉的旨意,并在敬畏中向安拉求救;另一個則驅(qū)使人尋求安拉的尊名、屬性和萬物的奧秘,完美在這個宇宙中的代治工作,并開啟和諧的社會范式,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當代歐美科學(xué)家分離了人的這兩種有機傾向并引起了兩者之間的沖突,這種態(tài)度在中世紀教會與科學(xué)之間堅銳斗爭的后果,不比不可知論好。在伊斯蘭看來,在科學(xué)與宗教之間劃分界線本身就不好。因為這種態(tài)度與我們的原則相沖突,因此也造成與我們的觀點相對立。
對造物主及其法律的這種信仰,造就了一個改變?nèi)祟悮v史進程的民族。《古蘭經(jīng)》這樣評價這個團體:“你們是最優(yōu)秀的團體,是為指導(dǎo)全人類而造化的”。這種教導(dǎo)的結(jié)果是,人們的價值觀和理想被賦以了一個新方向和新目的。這種變化在他們的各個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中體現(xiàn)出來,就是伊斯蘭工作并不提倡把科學(xué)和物質(zhì)生活與文明進展從宗教中分離出去。相反,它鼓勵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和研究進行科學(xué)發(fā)明、知識創(chuàng)制和技術(shù)創(chuàng)新,并以之為在地球上提倡真善美的人們服務(wù),為豐富和發(fā)展人類文明、文化服務(wù)。它極力反對所有導(dǎo)致誨淫、罪惡和剝削人的方式。
穆罕默德提倡宇宙的兄弟情義,因而拓寬了人的視野。人在軀體上通過共同的祖先阿丹而為一體,在情緒和心理上通過信仰獨一的安拉而成為一體。這使人的理想超越了民族障礙或種族偏見并給他提供了一種國際兄弟之情的哲學(xué)。因此,任何一方的知識和科學(xué)成就都成了全人類的合法繼承財產(chǎn),共同體中的任何一方的不可用性都被廢除。這種人類團結(jié)一體的意義被注入到了人類活動的每個方面,如同一片祥云極大地授益于人類,讓自由和平等的伙伴關(guān)系遍及一切民族一樣。不言而喻,人類的一切方面都極大地受益于科學(xué)文化進展并因此而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和文明。
除此外,人的物質(zhì)和精神方面的交融進一步加大了人類文化增長的步伐,除非這兩種天性在生活中起到應(yīng)有的作用,人類難以進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如前所指出的那樣,伊斯蘭并不認可人的物質(zhì)希望和精神希望中的分歧,而讓這兩種天性在與安拉的規(guī)劃中和諧地增長和自由地發(fā)展。因此,隨著科學(xué)發(fā)明和知識的發(fā)展,人類文化和文明相應(yīng)發(fā)展是很自然的。人的天性有機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人類文化增加了新的光澤。在伊斯蘭社會中。對人的天性并沒有限制,因它給人們提供了各種發(fā)展的機會!豆盘m經(jīng)》精致地總結(jié)了人類天性的角色:“我確使地上的一切事物作為它的裝飾,以使我能考驗他們當中哪些人的行為最好”。在《主權(quán)章》中我們讀到:“他造化了生和死,以便他考驗?zāi)銈,(看)誰的行為最好!
穆罕默德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當時的阿拉伯人盛行偶像崇拜、活埋女嬰、部落間血親復(fù)仇、酗酒賭博、高利貸盛行,人們追逐金錢,道德衰亡!读_馬帝國的沒落》一書中有此描述:“人的兇殘幾近失去常性,與禽獸無異!痹谀侨兆永铮双F難以區(qū)分,人只是野獸的化身。穆罕默德的到來,使他們從卑賤野蠻之境躍升為“知識與光明之旗手!睂τ诎⒗藖碚f,簡直有如自黑暗找到光明。阿拉伯人首次得到新生。一個自天地出便浪跡荒漠的窮苦游牧民族,竟自渺小失落之境搖身一變而舉世知名。其后的一百年間,阿拉伯統(tǒng)治伸延至西班牙的格林納達。憑著勇武與理智,阿拉伯的光芒照耀了世界。
名字由來
穆罕默德這個名字由阿拉伯文音譯而來。 阿拉伯人的姓名用詞常具有一定含義。穆罕默德(Mohammed)是借用伊斯蘭先知、伊斯蘭文化復(fù)興者穆罕默德的名字。
著名人物列表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美國拳擊手。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孟加拉國經(jīng)濟學(xué)家、銀行家。
穆罕默德·摩薩臺(Mohammad Mosaddegh),第60任、第62任伊朗首相。
古籍記載
有麻嘉國。自麻離拔國西去,陸行八十余程乃到。此是佛麻霞勿出世之處,有佛所居方丈,以五色玉結(jié)甃成墻屋。每歲遇佛忌辰,大食諸國王,皆遣人持寶貝金銀施舍,以錦綺蓋其方丈。每年諸國前來就方丈禮拜,并他國官豪,不拘萬里,皆至瞻禮。方丈后有佛墓,日夜常見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過。若人臨命終時,取墓上土涂胸,即乘佛力超生云。
有白達國,系大食諸國之京師也。其國王則佛麻霞勿之子孫也。
王與官民皆事天。有佛名麻霞勿。七日一削發(fā)剪甲,歲首清齋,念經(jīng)一月。每日五次禮天。”
穆罕穆德即是麻霞勿。麻嘉即麥加,這里佛不是佛教佛,是伊斯蘭教的佛。可以參考馮今源,男,回族,回回名伊布拉欣。祖籍山東陵縣。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 在《 中國伊斯蘭教研究史稿》 第一章 中國早期對伊斯蘭教的了解 第一節(jié) 唐宋時期 (2)關(guān)于伊斯蘭教基本信仰中引用了周去非:《嶺外代答·大食諸國》) ([南宋]趙汝適:《諸蕃志》) 等歷史資料。
故事傳說
安拉使者
穆罕默德和其他許多先知一樣,反對偶像崇拜,向往先知易布拉欣所宣傳的崇拜唯一的真主的宗教。年輕的穆罕默德經(jīng)常遠離城市到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去參悟和瞑思造物之無窮的奧妙和人間的奇聞異象。他一心思考,尋求真理。穆罕默德四十歲那年,有一次他又來到希拉山洞,他祈禱真主為他指出一條正路。他懷著對真主的真誠信仰日夜靜坐,苦思冥想。就在齋月(伊斯蘭歷九月)的一個夜晚,穆罕默德閉目瞑思昏然沉睡時,
“你讀!”
“我不會讀。”
“你讀!”又是那個聲音。
“我不會讀。”
那聲音第三次命令他:
“你讀!”
“我讀什么?
“你以你的養(yǎng)主的名義誦讀吧!
他從一個胚胎造化了人類。
你誦讀吧,你的養(yǎng)主是至高至大的,
他教人用筆,
他教人所不知道的!
之后,山洞便寂然無聲了。穆罕默德等待著,但卻再沒有一點聲響。原來這聲音是真主派遣天使哲卜利勒給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啟示。自從受到了真主第一次啟示之后,穆罕默德以更虔誠的態(tài)度和刻苦的精神繼續(xù)在希拉山洞內(nèi)瞑思參悟。
一天夜間,他在希拉山洞瞑想,突然聽見一個洪大的聲音:
“披大衣的人哪!起來去警告世人吧!
這聲音久久在山洞內(nèi)回蕩。這分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擔(dān)起宣傳伊斯蘭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也不能再猶豫不決了。既然真主已發(fā)出命令,就應(yīng)立即行動起來。
第二天。他走出山洞,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開始創(chuàng)造了伊斯蘭并傳教的活動。
受迫害先知
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開始的傳教活動逐漸由秘密走向公開。隨著傳教活動的公開化,皈依伊斯蘭教的人也逐漸增多。甚至古萊氏少數(shù)上層人物也信奉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活動開始受到古萊氏貴族中一些有權(quán)勢的人的反對。但是,這并沒有阻止穆罕默德宣傳伊斯蘭的活動。歐麥爾的皈依加強了麥加穆斯林的勢力,又有一批麥加人信奉了伊斯蘭教。但是,反對派仍不放松對穆斯林的迫害。他們對先知的迫害尤其惡毒,在先知夜歸的路上設(shè)置滾石,想使先知踩上石頭滾下山崖。一天,先知正在禁寺叩頭禮拜,他們抬來一架駝鞍扣在先知身上,先知被壓的喘不過氣,幸被聞訊趕來的圣妻及穆民救出。他們還派殺手夜間潛入先知臥室刺殺他,幸好先知和阿里易床而臥,殺手一看是勇猛善戰(zhàn)的阿里,嚇的扔下兇器逃之夭夭。
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進行公開的傳教活動,使一些古萊氏人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但是絕大多數(shù)古萊氏上層人物卻極力迫害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穆罕默德只好命令一些穆斯林遷往埃塞俄比亞。
登霄傳說
伊斯蘭歷每年7月27日是登霄節(jié),系紀念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的一次夜游。受安拉啟示,穆罕默德由天仙哲伯拉依陪同,自麥加到達古都斯(耶路撒冷),從一塊巖石上登九霄,遨游七重天,見到了古代先知,觀看了天堂和火獄,領(lǐng)受了五番主命拜,于次日拂曉返回麥加。尊貴的《古蘭經(jīng)》提示了登霄之事:“贊主清凈!他帶著自己的首仆在一夜之間從禁寺夜行到了遠寺——就是我們賜福了其周圍的那座寺,以便我們讓他見證我們的眾多顯跡。的確,真主是全聽一切的、全觀一切的!
遷移故事
麥地那居住著同姓宗族的兩個部落,一個叫奧斯,一個叫海孜萊直。兩個部落由于先世積下的仇怨,經(jīng)常發(fā)生械斗,常年戰(zhàn)火紛飛,雙方死傷枕藉,而且仇恨越結(jié)越深,往往因為一件小事就舞刀動劍。部落間的連年戰(zhàn)爭給雙方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先知穆罕默德當時居住在麥加,正在從事宣傳伊斯蘭的事業(yè)。一天,幾個奧斯人找到了他。他在自己的家里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還沒等奧斯人開口,穆罕默德便對他們說:“我是安拉的使者,我負有號召真主的奴仆們崇拜安拉的職責(zé)。他降示給我經(jīng)典。”先知便將古蘭經(jīng)的幾段經(jīng)文念誦給他們聽,并向他們解釋什么是伊斯蘭。穆罕默德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奉勸他們信仰真主。
奧斯人中有一個叫依雅斯的小伙子,聽得入迷。先知講解完古蘭經(jīng)文后,他高興地說:“你說的話太好了,比我們?yōu)橹鴣淼氖潞枚嗔!?/p>
同年,朝覲節(jié)到來了,由麥地那來了幾個海孜萊直人。穆罕默德坐在他們之中為他們介紹伊斯蘭,解釋安拉萬能獨尊,是人類的養(yǎng)育之主。并且向他們誦讀古蘭經(jīng)。這些海孜菜直人懷著對安拉虔誠的信仰回到了麥地那。他們挨門挨戶去宣傳勸說,不久就有一些人信奉了伊斯蘭教。
第二年朝覲節(jié)又到來了。麥地那的兩個部落同來了十二個人,其中有兩個奧斯人,十個海孜萊直人。他們在先知穆罕默德面前接受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囑咐他們說:“不可拒信安拉;不可奸淫擄掠,屠殺無辜;不可樹立偶像;不可違犯安拉的命令。麥加人知道麥地那人信奉了安拉,非常驚恐。最后決定先把穆罕默德殺死,然后再消滅他的信徒們。 麥加的形勢日趨緊張,穆斯林受到歧視和迫害。先知穆罕默德接到安拉的啟示離開麥加。穆罕默德和艾布·白克爾走出麥加,騎上駱駝向麥地那方向奔去。麥地那人得知先知穆罕默德光臨本城,非常高興。先知在麥地那城郊谷巴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之后又在麥地那城中修建了另一座宏大的清真寺。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居住了十三年。這期間,他除了宣講《古蘭經(jīng)》教義,便深入人民之中訪貧問苦。他特別關(guān)心孤苦的人們。所以在麥地那人中深深扎了根。
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十三年,為伊斯蘭教的大發(fā)展做好了準備。他把從麥加來的人叫做遷士,把麥地那人稱做輔士。這兩部分人團結(jié)友愛,親如手足,共同努力向安拉指出的正道前進。
其后人即阿里的后代,哈希姆家族,還統(tǒng)治著約旦國家。
返回麥加
穆罕默德率領(lǐng)麥地那穆斯林打敗麥加古萊氏人的進攻,取得巴德爾等一系列戰(zhàn)役的勝利。穆斯林隊伍空前壯大。
公元630年初,先知穆罕默德率領(lǐng)萬人前往麥加朝覲。當穆罕默德及眾穆斯林來到麥加的時候,全體麥加人都撤離到麥加附近的山上。麥加的古萊氏人在附近的山坡上眺望穆斯林的宗教儀式。許多人都稱贊穆斯林堅定的信仰和嚴密的紀律。麥加向穆斯林的隊伍敞開了大門。穆罕默德發(fā)布命令:穆斯林進入麥加要嚴守紀律,不得搶掠財產(chǎn),不得殺害無辜,不得破壞房屋,要丟掉過去的積怨和麥加人友好相處。
穆罕默德進入麥加,實現(xiàn)了多年的宿愿。先知進入麥加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重整克爾白。他指揮穆斯林清除克爾白內(nèi)的一切偶像。穆斯林們把三百多種各式各樣的偶像全部搗毀。穆罕默德親自拿著棍棒參加了這一神圣行動。他一面搗毀偶像,
“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虛妄確是易滅的!
穆斯林們齊聲跟隨先知歡呼:“真理已來臨了,虛妄已消滅了!”
麥加人相信了伊斯蘭,先知把麥加圣城定為伊斯蘭教神圣中心。麥加的解放,是伊斯蘭教歷史性的偉大勝利。
辭別朝覲
教歷10年(公元632年),先知歸真前幾個月,他親率10萬穆斯林赴麥加朝覲,依律完成了各項朝覲功課,這成為以后的朝覲定制。然后在阿拉法特山發(fā)表了著名的“辭別演說”,指出穆斯林是兄弟,彼此的生命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多神教徒和蒙昧?xí)r期陋習(xí),都應(yīng)取締。號召穆斯林嚴格遵循安拉的經(jīng)典。在朝覲期間主麻日的一次講演中,對五功制度重加總結(jié)。最后,向穆斯林大眾宣讀了最后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了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給你們的恩典,我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
返回麥地那三個月后,先知罹患重病,治療無效,榮歸真主。圣妻阿伊莎和眾弟子們將先知埋葬于他生前的臥室。圣陵位于今日麥地那圣寺一角。
經(jīng)典語錄
假如你有兩塊面包,請你用一塊換一朵水仙花。(精神需要和物質(zhì)需求同樣重要)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學(xué)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
知識是伊斯蘭的生命。
學(xué)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鮮血更神圣。
人生應(yīng)當自搖籃學(xué)習(xí)到墳?zāi)埂?/p>
清潔是信仰的一半。
如果知識存在于遙遠的星際,波斯人將到達那里。
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高貴的財富;自矜是凄涼地自我孤立。
騙子不是我的教民。
有錢拖債是迫害債權(quán)人。
克扣工資是大罪。
慈愛生物,蒙得真主的慈愛。即使宰牲也當減輕其痛苦。
優(yōu)越在于:他拒絕你,而你賞賜他;聯(lián)絡(luò)斷絕者;原諒迫害者。
法官主持關(guān)鍵時刻的公正,強于70年的副功。
誰欺侮了和平共處的異教徒,便欺侮了使者(穆罕默德)。
雖不利自己,也當說出真理。
胃是百病之府,重食是百病之根,節(jié)食是百藥之首。
你們不能以錢廣濟人,可用美德廣濟人。
樂園在母親的腳下。
孝敬父母者必會得到子女的孝敬。
最優(yōu)秀的人是最能善待其家屬的人。
相關(guān)評論
二十世紀中葉,法國的一個圖書俱樂部計劃出版一套偉人傳記,事先在讀者中作了一項民意測驗,詢向他們所希望列入這套叢書的偉人姓名。出乎預(yù)料,在大多數(shù)選票上赫然寫得是穆罕默德。
美國的歷史學(xué)家麥克·哈特在他所著的《影響歷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高居首位。 他說:“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的人物,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驚奇,也會使另外一些讀者發(fā)生疑問,但他確實是歷史上在宗教和世俗兩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無獨有偶,美國國際新聞雜志在20世紀70年代曾向一批有身份的讀者征詢答案:“怎樣才是一名偉大的領(lǐng)袖?綜觀歷史,誰能當此重任?”美國的精神分析學(xué)家尤里斯·馬塞曼對這兩個問題作了以下回答:“一位偉大領(lǐng)袖必須起到三種重大作用:第一,為被領(lǐng)導(dǎo)者謀求福利;第二,建立一個令人們在其中能有安全感的社會組織;第三,提出一套使人們真誠信仰的思想體系。綜觀人類全部歷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種作用的偉大領(lǐng)袖,只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許就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領(lǐng)袖”。
美國東方學(xué)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寫道:“從來沒有任何宗教以如此迅速和直接的方式,實現(xiàn)如伊斯蘭教那樣的世界性影響和變化。而且,從來沒有一位新宗教的傳播者,作為他那個時代和民族的宗教領(lǐng)袖,像穆罕默德那樣完美。穆罕默德的個性和他的啟示,他的啟示和政治,他的政治和他的民族的文化發(fā)展,作為一個整體是如此緊密地結(jié)合在伊斯蘭教的大廈里,以致必須統(tǒng)籌考慮它們相互交替的影響。就是現(xiàn)在,如果我們不依據(jù)伊斯蘭教藉以產(chǎn)生和取得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背景,也不可能正確說明穆罕默德的歷史作用以及對當時社會經(jīng)濟所產(chǎn)生的影響。”
英國著名史學(xué)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國王,也是教皇。但他是一個沒有以教皇自居的教皇,是一個沒有軍隊的國王,既沒有常備軍,也沒有護衛(wèi)隊;既沒有王宮,也沒有固定的稅收。倘若有人說他是借神權(quán)統(tǒng)治的話,那么穆罕默德便是這樣的人。因為真主賦予他一切權(quán)柄,既不需要證書,也不需要維護者!
休慈斯在《伊斯蘭辭典》中寫道:“穆罕默德是歷史中絕無僅有的三重創(chuàng)立者,他創(chuàng)立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他自己是個文盲,既不能讀書,也不會寫字。但他卻帶來了一部經(jīng)典,既是詩篇,又是經(jīng)典,也是祈禱書,直到今天,還被五分之一的人類所崇敬,被視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跡。穆罕默德說,這是永恒的奇跡。它的確是一種奇跡!
近代英國史學(xué)界權(quán)威衛(wèi)爾斯說:“穆罕默德在不足四分之一世紀的短時期內(nèi),便征服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帝國——波斯和羅馬,把歷史顛倒過來,同時,他又駕馭了定居于炎熱的沙漠、以英勇大膽和守舊著稱的民族——連羅馬帝國都無能戰(zhàn)勝的阿拉伯民族。既是這樣,誰還懷疑穆罕默德顯示神跡,藉以戰(zhàn)勝敵人的力量是來自真主的呢?”
德國歷史學(xué)家狄更斯博士在他的名著《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及其對歐洲文化的影響》一書中寫道:“穆罕默德已經(jīng)把他的族人從企圖滅亡他們的惡魔手中解放出來。換句話說,他已經(jīng)把他們從兩族互相仇殺的災(zāi)難中解放出來。這種成功的創(chuàng)舉,過去即使可能,也沒有人敢嘗試。穆罕默德將無數(shù)個部落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一個民族,他灌輸給他們的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大無畏的精神,這兩種力量,不僅使他們擺脫了外來的一切束縛和壓迫,而且還使他們成為一個名聲顯赫的偉大民族。這種近乎奇跡的功勛,仿佛是在他們身上潛伏著一種天才,讓他們?nèi)?chuàng)造歷史。它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深刻難忘的印象,并在世界文化發(fā)展史上開辟一個新紀元!钡腋共┦坑謱懙溃骸艾F(xiàn)在我們不得不問一問自己,什么因素使穆罕默德能發(fā)揮這樣非凡的優(yōu)勢?他在與阿拉伯人交往的過程中,在極短的時期內(nèi),獲得如此極不尋常的成功——全體阿拉伯人都服從他的意志。他自己是一個阿拉伯人,他的確不是一個詩人。他從來也不曾希望自己是一個詩人。但,代替詩人天才的是他那具有天賦的、動人心弦、氣勢磅礴的雄辯才能。這種雄辯才能是以真誠的宗教感情為后盾,它比任何創(chuàng)作的詩詞更能深刻地感動著貝杜因人,況且,他自己又是一個勇敢的人,這更加有助于阿拉伯人對他的信仰。因為勇敢、大膽、剛毅、果斷在阿拉伯人看來是最高貴的品質(zhì)。同時,他又提倡民主平等,這也是與阿拉伯人意氣相投的,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薄 八3>芙^人們對他的特殊敬仰(個人崇拜),他只希望別人把他當作他們同胞中的一份子看待,他不愿別人以u2018他有神通力u2019來尊敬他,也不愿利用機會讓別人給他一個u2018奇跡創(chuàng)造者u2019的聲望。當阿拉伯人要求他顯示奇跡證實他的神圣使命時,他便簡單的答復(fù):u2018奇跡便是真主的啟示u2019,他不過是為真主服務(wù)的工具而已。他對任何人都是和藹可親,他看病人,他親自為亡人舉行葬禮,這都是由于他平素寬厚待人與天性無限仁慈的緣故。”“他的莊嚴儀表配合著他那雙不可思議的炯炯有神的眼神,使得每個接近他的人都肅然起敬。同樣的特征也明顯地表現(xiàn)在他的圣訓(xùn)中。圣訓(xùn)對每個人都是簡明易懂的,他對每個人都是用這種方法談話! “他頒布了許多禁令,這些被禁止的事,在過去已危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命,兩族互相仇殺與殺嬰兒的惡習(xí)被永遠禁止了,賭博、高利貸和飲酒也被嚴格地禁止,原先拜偶像的一切形跡也被消滅,許多法律的條文都反對虐待奴隸,縱然不能完全鏟除奴隸制,至少已經(jīng)為改善奴隸生活,并于最后消滅奴隸制鋪平了道路! “一般說來,穆罕默德是寬大而溫厚的,他只是對那些企圖消滅伊斯蘭的人們采取嚴厲制裁。至于他自己,即使在發(fā)怒時,也是溫和而可以克制的,這點明顯地表現(xiàn)在征服麥加后,他對勁敵的態(tài)度上!
法國政治家兼史學(xué)家馬塞爾·佩魯東在他的名著《馬格里布通史》一書中寫道:“當穆罕默德以勝利者的身份進入麥加時,他本可以對古萊什人進行一次正當?shù)膱髲?fù),可以因他們是偶像崇拜者和長期為敵而予以懲罰。但是,他卻同他的助手們意見相反,同當時的習(xí)俗相反。他寬恕了他們,只想到要感化他們,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輔助者。無疑,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然而,這也是他生性仁慈的不容置辯的證明。他雖然已經(jīng)是一個顯要人物了,但是,他是從苦難生活中過來的人,他卻像父親一般地愛他的人民,他知道他們的缺點,耐心地考慮著可能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在那樣變化無窮、動搖不定的環(huán)境中,在那些既是貪污腐化者,又是貪污腐化的受害者的阿拉伯中間,他這個阿拉伯人卻堅定而又廉潔,他從未喪失過他的威信,他是一個極有禮貌的人! “穆罕默德用革命方式改善了阿拉伯婦女的命運。在他以前,唯一的一條律例是:男人可以隨心所欲,在任何情況,不管男人怎樣作為,都被認為是無可非議的。尊為立法者的穆罕默德把合法的妻子限制為四個。他規(guī)定了丈夫?qū)γ恳粋妻子的義務(wù)——公平、幫助、愛悅和養(yǎng)育。他曾提出,每個家庭要保留一部分財產(chǎn)以便在丈夫死亡時,分給每一個妻子。他使得人們對母親更加敬重,他取消了阿拉伯人古老習(xí)俗中單方面可以離婚的最壞規(guī)定。u2018真主所倡導(dǎo)的只是:他最喜愛的莫過于解放奴隸,最憎惡的莫過于離婚。u2019”
英國政治家兼史學(xué)家希提在《阿拉伯簡史》一書中這樣寫道:“穆罕默德是孤兒出身,自幼貧苦,因此他所制定的法律特別照顧孤兒、奴隸和被欺壓者! “穆罕默德在極顯赫的時代,仍過著默默無聞時代的那種艱苦樸素的生活,居住在泥土筑成的只有幾個房間的一所小房子里。前面有一個院落和一道圍墻,像現(xiàn)代阿拉伯的舊式房子一樣。常常有人看見他在家里補綴自己的衣服,他的人民隨時都可以到他那里去訪問他!
英國大哲學(xué)家卡萊爾在《論英雄先知》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是一位英雄的先知,自從他出現(xiàn)在阿拉伯半島上,看吧!無人注意的,變成世界聞名的了;微小的,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了。”
英國史學(xué)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一書中又寫道:“穆罕默德從他的事業(yè)開始時起,直到他生命終結(jié),只用了一個稱呼他的稱號——真主的真正使者。將來有一個時代必將到來,在這個時代里,最進步的哲學(xué)家和最虔誠的基督徒都甘愿用這個稱號向他致敬誠服!
英國著名詩人威廉·米勒說:“穆罕默德以言辭明白及宗教簡易見稱,他所完成的事業(yè),為理智驚詫,歷史上找不出像他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喚醒人心、復(fù)活仁義,提高道德的維新家!
英國哲學(xué)家卡萊爾在《英雄與英雄崇拜》一書中又寫道“我愛穆罕默德,因為他沒有虛飾與做作的性格,他是一個曠野中的自助的人,他沒有賣弄的夸耀,也沒有過分的謙恭,他穿著自己補綴的衣服,用簡明的言辭和羅馬皇帝與波斯皇帝談話,他向他們指導(dǎo)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所應(yīng)做的事。穆罕默德是最偉大的先知,他是和平的創(chuàng)始人。”
法國詩人拉馬丁在《西方學(xué)者眼光中的穆圣》一文中寫道:“穆罕默德的生活便是參悟、思考、奮斗,他指責(zé)族人的虛偽、無知、荒唐,而他自己卻聰明、大膽、豪爽,他在仇敵中間教化了二十三年,受盡了譏笑和諷剌,但他卻努力于傳達自己的使命,熱心宣傳他的教化,他確信最后必然勝利。因此,他注意天命的宣揚和伊斯蘭信條教律的創(chuàng)設(shè)。果然,在他逝世后不久,伊斯蘭教丕熾丕昌,他所表現(xiàn)的一切,都足以證明他毫無欺騙與虛偽!薄澳潞蹦率且晃徽軐W(xué)家、雄辯家、立法家、軍事家和思想的解放者,他曾在地上創(chuàng)建了二十個王朝,在天上開辟了精神的寄托所,具備這些優(yōu)點的這位先知,若把他放在人類的天平上,誰比他更偉大呢?除了這位完人外,誰能達到這樣超絕的境地呢?”
“他是個孤兒﹐在他的成長中﹐富有憐憫心﹐疼愛貧苦人﹑孤寡﹑奴隸和不幸的人。二十歲時﹐他經(jīng)商很成功﹐后來被一位富有的寡婦商人雇傭﹐為她率領(lǐng)一個遠行的駱駝商隊。在他二十五歲時﹐他的雇主為他的誠實著迷﹐向他求婚。新娘比他年長十五歲﹐結(jié)婚后成為貞潔的妻子﹐與忠實的丈夫歡度一生! 《伊斯蘭﹕被誤解的宗教》﹐作者James Michener。
“啊﹗在那位荒漠之子的心靈深處﹐透過他的黑色眼睛和敞開的胸懷﹐證明他的誠實﹐他沒有任何野心。一個偉大而沉默的男子﹐天公要他誠實﹐委任他特殊的使命。當時所有的人﹐只知循規(guī)蹈矩恪守傳統(tǒng),在道聽途說的神話中得到精神滿足﹐而他﹐與眾不同﹐拋棄了傳統(tǒng)的禮儀和虛假的掩蓋﹐孤身一人﹐說出了心里話﹐與現(xiàn)實對抗。從他身上噴發(fā)出天地造化的無窮威力﹐雷霆萬鈞﹐而又光彩奪目。他向公眾昭示了天地造化的奧秘事實﹐一掃傳統(tǒng)的道聽途說的神話﹐他直截了當?shù)睾艉癌su2018就是我﹗ 在這里﹗u2019 神圣的真主的意欲﹐命令他說出真理。他的一切行為﹐表達了真主安拉的聲音。那個真理的聲音﹐人人都必須聆聽﹐舉世無雙﹐除此之外﹐都是從風(fēng)中傳來的道聽途說﹐都不可靠。 ”《英雄與歷史上的英雄崇拜》﹐作者Thomas Carlyle。
“肯定地說﹐他具備所有歷代列圣先知的兩個特點。他的慧眼所及﹐是造物主的真理﹐沒有其他人同他分享﹔他內(nèi)心里充滿了向世人展現(xiàn)這個真理的沖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心力!薄赌潞蹦漏p佛祖與耶穌》﹐作者Dr Marcus Dods。
“穆罕默德人品高尚和行為端正的最強有力證明﹐是追隨他的早期伊斯蘭弟子們﹐他們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或家族親屬。這些人最了解他﹐知道他的底細﹐他的任何虛假行為和虛偽表現(xiàn)不可能瞞過這些最貼近的他的人。一個言行不一的人﹐外面一套﹐家里一套﹐不論怎么巧妙地喬裝打扮﹐也無法長期把自己偽裝起來!薄断蚰潞蹦鹿盘m經(jīng)表示道歉》﹐作者John Davenport。
“他的偉大思想與他的簡樸生活形成鮮明對照﹐他處理公務(wù)平易近人﹐沒有任何華麗詞語的裝飾。當他身處國家最高權(quán)利的位置上﹐還是他自己動手修補皮靴和粗毛外套﹐自己動手擠羊奶﹐打掃房間和生火做飯。他的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是蜜棗和清水﹐乳制品和蜂蜜是他的奢侈品。在長途跋涉的旅途中﹐他同下屬們分享干糧。他勸導(dǎo)人們要仁慈﹐在他逝世時留下毫無分文的錢袋﹐就是他真心實意的最好證據(jù)。”《向穆罕默德和古蘭經(jīng)表示道歉》﹐作者 John Daven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