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0年,張禮慧以優(yōu)異成績從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畢業(yè)。她一邊工作實踐,一邊到北京繼續(xù)深造,得到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王秉銳教授的悉心栽培,專業(yè)技巧和藝術修養(yǎng)有了質的變化和飛躍,并在全國具有影響的大賽中頻頻獲獎。
1998年,美國克羅拉多歌劇中心向全世界招生,她以優(yōu)異成績入選赴美深造。留學期間,在歌劇《蝴蝶夫人》中擔任女主角巧巧桑,她以優(yōu)美舒展的唱腔,圓潤細膩的音色,自然流暢的表演征服了外國專家,征服了挑剔的西方觀眾;隨后她應邀出演《斗篷》、《波西米亞人》、《奧菲歐與尤莉迪切》、《修女安吉里卡》和《圖蘭多特》等多部西洋歌劇名篇,得到外國觀眾的肯定和青睞,被譽為是集“演唱、表演、修養(yǎng)”于一身的歌劇表演藝術家。她甘于清貧,曲不離口,在她的生活中歌劇似乎占據了她的一切,張禮慧常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她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并不懈追求,終究是會成功的!
1999年4月,朱镕基總理訪美,她作為留學生的杰出代表,為總理演唱了《我愛你中國》。前駐美大使李肇星高度贊揚她是“中美友好大使”,“為中美友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1年,她回絕美國多家劇院的挽留回到祖國。著名歌劇評論家劉詩嶸說:“她看重的決不僅僅是榮譽和物質待遇,她更看重的是如何能夠有效的發(fā)揮所長,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對她的培養(yǎng)!
張禮慧先后在眾多大型歌劇中但任女主角,如《芳草心》、《江姐》,《小野小町》,《巫山神女》等,特別是由她擔綱主演的氣勢恢弘的大型歌劇《巫山神女》一舉奪得“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白玉蘭獎”、“首屆把魚文學獎”、“文華新劇目獎”、“五個一工程獎”、“優(yōu)秀表演獎”……并在第五屆中國藝術節(jié)和京、津、蓉等地展演,作為重慶建國以來第一部原創(chuàng)歌劇得到了專家和人民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2003年,她隨重慶市政府代表團赴澳大利亞參加“亞太市長峰會”和申辦“2005年亞太市長峰會”的主辦城市的演出活動;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4年,她又《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到了“重慶—杜塞多夫結為友好城市”的簽字儀式上,精湛的表演,無懈可擊的聲音,為祖國,為重慶爭得榮譽與自豪;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5月,歌劇院再次復排《江姐》擔任主演,受到觀眾的普遍好評。
2005年,一首《共同家園》掀起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的情感高潮,出席各國佳賓熱淚盈眶,稱贊“重慶是世界上最好的主人”。除了繁重的演出任務之外,還擔任了重慶市歌劇院副院長的職務。她為推進文化交流與創(chuàng)新,多次促成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渝講學;她傾力帶領《江姐》劇組到三峽庫區(qū)巡演,每到一地她就把崇高的藝術享受和精神洗禮帶到一地,庫區(qū)人民含淚說:“我們從不敢想歌劇有這么好看,這么感人,她把江姐演活了,演到了我們心中!彼熱心公益事業(yè),長期支助邊遠山區(qū)的貧困學生。張禮慧堅持哪里有人民需要,她就出現在哪里。
2003年開縣“12·23”井噴事故發(fā)生后,她隨市委市政府慰問團在大年三十赴事故現場慰問演出,她的深情演出鼓舞了在場的群眾,她動聽的聲音似在為百姓祈禱。
2017年4月22日至24日,中國民主促進會重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舉行并宣布:張禮慧當選為副主任委員。
獲獎記錄
1992年,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專業(yè)組美聲唱法第三名。
1995在,“第二屆全國聶耳、冼星海作品聲樂大賽”中獲得銅獎第一名。
1996,年獲第七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以一首《故園戀》獲得專業(yè)組美聲唱法第一名。
1998年,獲劇目獎,優(yōu)秀導演、表演獎。
1999年,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9年,在美國克羅拉多國際歌劇詠嘆調大賽獲得第一名。
2000年、2001年 ,兩次參加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比賽,均獲決賽獎(不排名)。
2015年2月23日上午,第11屆德藝雙馨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張禮慧獲頒“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15年9月15日,由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張禮慧獲“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社會影響
2003年11月,在北京天橋劇場舉行了“張禮慧獨唱音樂會”。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滾動播出音樂會達8次,以專業(yè)和權威著稱的《人民音樂》把她作為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