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愛新覺羅·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

    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yì xuān)(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男,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1866)所生,咸豐帝異母弟。晚清政治家,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被譽為太上軍機,爵封醇親王。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于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與第八子鐘郡王奕詥、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第九女壽莊固倫公主是同一個母親所生。其大福晉為慈禧胞妹、第二子光緒帝、第五子攝政王載灃、孫子溥儀便是末代皇帝。謚曰賢。

    人物生平

    青年時期

    奕譞(1829-1890),宣宗道光帝第七子。文宗即位后,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1859三月,因到府掌管事務(wù),但咸豐仍留在內(nèi)廷行走。

    穆宗即位后,下旨免去了設(shè)宴招見時的叩拜、奏事可以不書姓名。由先后授予都統(tǒng)、御前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管理神機營等職務(wù)。

    同治三年,加封親王銜,四年,兩宮太后又任命為弘德殿行走,稽查課程。十一年,進封為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免了他弘德殿行走的職務(wù)。

    兒子登基

    德宗即位后(1875),醇王上奏兩太后,言:“臣侍從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龍馭上賓。仰瞻遺容,五內(nèi)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獨犯舊有肝疾,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矜全,許乞骸骨,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眱蓪m太后召集王公大臣集議,因為醇王上奏誠懇請求,于是罷免他的一切職任,但是依舊令他照料菩陀峪陵工。

    命世襲他的王爵,醇王上疏請辭,沒有得到同意。

    愛新覺羅·奕譞

    光緒二年,皇帝在毓慶宮入學(xué),太后命醇王加以照料。醇王在這是才得到了和兒子相處的機會,也是他謙恭有禮的結(jié)果。

    五年,朝廷賞賜食親王雙份俸祿。慈僖對他的賞識有此可見。

    十年,恭親王奕訢被罷免了軍機大臣的職務(wù),讓禮親王世鐸代替,太后命令禮親王遇到重要事件,一定要與醇王商辦。當時法蘭西入侵越南,清軍出兵援助挫敗了法國的進攻并且導(dǎo)致法國內(nèi)閣倒臺,定了和約才罷兵。不久之后醇王商議建立海軍。

    十一年九月,清廷開始設(shè)置海軍衙門,任命醇王總理節(jié)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xué)士總督李鴻章、都統(tǒng)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決定從北洋開始操練海軍,讓李鴻章專管此事。

    十二年三月,朝廷賞賜醇王與福晉杏黃轎,醇王上疏請辭,不過沒有批準。李鴻章經(jīng)營海防,在旅順開船塢,筑炮臺,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zhàn)艦五艘,輔以蚊船、雷艇,又從英、德兩國購進軍艦多艘,逐漸成軍。

    五月,太后命醇王巡閱北洋水師,善慶隨從醇王會同李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經(jīng)威海、煙臺,集合所有戰(zhàn)艦聯(lián)合操練。之后還視察了所有的炮臺、船塢及新設(shè)的水師學(xué)堂,前后經(jīng)過十馀日。醇王還京后,上奏為諸將吏及所聘的外國指導(dǎo)請賞,同時還請求太后親自提寫匾額懸掛在大沽的海神廟。

    太后命醇王于第二年回朝執(zhí)政,醇王上疏言道:"皇帝甫逾志學(xué),諸王大臣籥懇訓(xùn)政,乞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俟及二旬,親理庶務(wù)。至列圣宮廷規(guī)制,遠邁前代。將來大婚后,一切典禮,咸賴訓(xùn)教。臣愚以為諸事當先請懿旨,再于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承圣母之歡顏,免宮闈之劇務(wù)。此則非如臣生深宮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太后認為醇王說的有理,就不再商議此事了。

    光緒親政

    十三年1874正月,光緒親政。四月,太后下諭預(yù)備皇帝大婚,都當本著力行節(jié)儉的原則,同時命醇王稽察。

    十四年九月,醇王上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fā)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tǒng)者,應(yīng)用其例。"太后聽從了他的建議,另外賞賜府第,發(fā)銀十萬兩修葺治理。

    載灃半身肖像

    十五年正月,光緒帝大婚禮成,賞賜金桃皮鞘威服刀,賞賜銀六萬兩。并進封醇王的諸子:載灃為鎮(zhèn)國公,載洵為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援引高宗皇帝御批的《通鑒輯覽》,大意是說:"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當時議政的人想要改稱皇帝的親生父親為伯、叔,這實在是不近人情,應(yīng)當定親生父親的名號,加上徽號;而且一般臣子過繼為別人的后代,還可以根據(jù)本身的封典,封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貴為天子,天子的父母,必當要有尊崇的封典,因此請朝廷眾臣議定醇親王的稱號禮節(jié)。"

    不過醇王早料到會有這樣的事,當光緒即位的第二年,他就密奏太后:"臣見歷代繼承大統(tǒng)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備載史書。其中有適得至當者焉,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有大亂之道焉,宋英宗之濮議、明世宗之議禮是也。張璁、桂?之儔,無足論矣。忠如韓琦,乃與司馬光議論牴牾,其故何歟?蓋非常之事出,立論者勢必紛沓擾攘,乃心王室,不無其人;而以此為梯榮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視為莊論者,正復(fù)不少;是迨芴熘惺ハ喑,十朝一脈,詎穆宗毅皇帝春秋正盛,遽棄臣民。皇太后以宗廟社稷為重,特命皇帝入承大統(tǒng),復(fù)推恩及臣,以親王世襲罔替。渥叨異數(shù),感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zhí)中,邪說自必潛匿。倘將來親政后,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仰懇皇太后將臣此摺,留之宮中。

    俟皇帝親政,宣示廷臣世賞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萬載,勿再更張。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說進者,務(wù)目之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jié)得以保全,而關(guān)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

    太后聽從了醇王的話,將這道密奏留在宮中。當吳大澄上疏后,太后就把這道密奏拿了出來,證明醇王的確是個純正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十六年正月,因皇帝二十壽,增加護軍十五人、藍白甲五十人,授予載濤二等鎮(zhèn)國將軍。

    醇王薨歿

    十六年十一月,醇王疾作,皇上親自前往探視。丁亥,醇王薨,年五十一。

    太后前往祭奠,皇上也親自前往。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皇帝御批;仍原封,遵從醇王的志愿。謚號為賢,配享太廟。

    經(jīng)朝臣商議:由皇上穿素服一年,縞素、輟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前一日,皇上親自前往行禮,穿青長袍褂,摘去帽纓;一年內(nèi)居住便殿,用素服;以王禮葬,以天子禮祭奠,立廟班諱。

    十八年,葬于北京西山妙高峰。宣統(tǒng)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奕譞有子七人:德宗,第二子;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后進鎮(zhèn)國公;載灃,襲醇親王,宣統(tǒng)皇帝即位,命為監(jiān)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后;載濤,出為鍾郡王奕詥后。宣統(tǒng)間,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主軍政。

    妻女子嗣

    福晉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道員承恩公惠征之女,慈禧太后之妹。

    大側(cè)福晉:顏扎氏,來福之女,是慈禧太后從內(nèi)務(wù)府“秀女”中選出來特賜予醇親王的;病故后被追封為側(cè)福晉。

    二側(cè)福晉:劉佳氏,五品典衛(wèi)德慶之女。

    三側(cè)福晉:李佳氏,德純之女。

    兒子

    第一子:載瀚,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同治四年乙丑正月初六日辰時生,五年丙寅十一月初三日未時卒,年兩歲。

    第二子:載湉,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即光緒帝。

    第三子:未命名,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元年乙亥正月初八日子時生,初九日午時卒。

    第四子:載洸,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光緒六年庚辰十月二十六日酉時生,十年甲申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卒,年五歲。

    第五子:載灃,側(cè)福晉劉佳氏所生。宣統(tǒng)帝生父,攝政王,襲醇親王。

    第六子:載洵,側(cè)福晉劉佳氏所生,過繼給瑞郡王奕志為嗣。清末海軍大臣。

    第七子:載濤,側(cè)福晉劉佳氏所生,一開始過繼給貝子奕謨?yōu)樗茫蟾睦^給鐘郡王奕詥為嗣。清末軍咨府大臣。

    女兒

    第一女: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名義上),第一側(cè)福晉顏扎氏所生(實際上)。咸豐十一年辛酉三月初二日申時生,同治五年十月十八日辰時卒,年六歲。

    第二女:側(cè)福晉劉佳氏所生,三歲殤。

    第三女:側(cè)福晉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歲。

    兄弟姊妹

    恭忠親王愛新覺羅·亦訢(1871年,約翰·湯姆森攝)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zhì)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7.3—1819.10.20),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母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嬪,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封,無名。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1835.11.8),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殤,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寢,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4.6一1860.3.3),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附請移葬藩部,不許。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0.19—1856.7.9),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tǒng),尋兼內(nèi)務(wù)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nèi)務(wù)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tǒng),三年(1864)再兼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2.7—1859.4.13),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皇七女,(1840.7.2——1844.12.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殤,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嬪,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母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殤,未封,無名。

    親王世表

    1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 2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

    人物詩詞

    余十六歲蒙先皇親授刀法今奉派管理營務(wù)每見技藝步法不如內(nèi)學(xué)回思當日深恩慨然有作

    二百連環(huán)法,刀傳自內(nèi)廷。霜鋒揮閃爍,寶鍔式儀型。上苑松陰碧,離宮草色青。即今修武備,時事此身輕。

    官軍攻克金陵詩以志快

    蠻觸紛紜一炬枯,欣傳露布達京都。不因塵海欃槍患,肯發(fā)天威霹靂誅。十二年華稽國法,九重籌算盼民蘇。連營匝合皆精旅,名將風(fēng)流本宿儒。立幟先登城屬漢,揮戈直入地平吳。狼奔豕突氛終掃,鼠尾牛頭讖已符。探本窮源恢大業(yè),酬功覃賞壯皇圖。搖墀忭舞龍顏近,鳳詔遙頒圣澤敷。

    有會漫書

    窗下青石盆,其方尺有咫。蓄以小游魚,盛以清泠水。蕭齋薄醉余,寂寂憑欄視。俄從竹籬根,斗出南柯蟻。始則互牴牾,繼見一披靡。前者逃倉皇,后者追不止。攀援復(fù)爭逐,共落石盆里。幸而陣風(fēng)來,吹墮桃花蕊。二蟻附蕊上,浮沈如有恃。一勺碧紋輕,在蟻滄浪似。一瓣落英飄,在蟻舴艨擬。因思湖海間,從古爭不已。才見降帆出,又聞戰(zhàn)艦駛。南渡暫偏安,北征甘誓死。叱咤海風(fēng)生,沖突銀濤起。諒在天視之,亦猶此盆耳。

    天成寺江山一覽閣恭依乾隆壬戍圣制題石壁元韻

    杰閣枕巒顛,晴開隔宿煙。徑如蛇宛轉(zhuǎn),人似鶴盤旋。絕壁形遮塔,幽禽語和泉。省方全盛世,重感紀元年。

    入門

    入門無俗事,第一問梅花。為報茶爐畔,才舒鐵干斜。漸為春遞信,仍待我歸家。亟命開樽酒,相酬萼綠華。

    蒔花

    除莠培根辨燠寒,護持少惰色香殘。區(qū)區(qū)草木猶如此,無怪民生得所難。

    讀史

    倉卒青岡盡倒戈,功成天幸論非苛。一呼豈料真移陳,萬騎誰教竟渡河。兒輩逡巡原愕眙,中軍談笑故婆娑。深謀終許桓宣穆,慚恨猶嫌客氣多。

    萬歷十年龍文九子墨按,九子墨為古婚禮用。

    麝元香擬熙豐世,龍文脊肖廷珪制。翠黛泥金煥若新,雀屏已改青云第。好事何代無昌言,胡郎承晏評淵源。一朝投贈黟川品,月團聲價逾瑤璠。開緘細楷標壬午,摩挲深慨爭門戶。大奄披猖焰旋消,群工齋醮心誠苦。就中獨惜張江陵,冰山十載徒崚嶒。起衰振墮千秋業(yè),好譽居功一字矜。是年朝政如麻亂,新昌彭澤紛凋散。白簡青詞事疊更,蒼崖黃犬心三嘆。盈庭抨擊禍何深,是非顛倒爭驅(qū)侵。閫外長傳紀效法,宮中猶榜肅雝箴。緬懷礪銳霜毫引,睢陽一斗應(yīng)立盡。不道葛囊淪落余,尚留烏玦同高隱。飛揚鱗鬛氣如蘭,珍比澠池趙璧完。吁嗟十頃田蕪久,未抵松煙墨一丸。

    哭殷譜經(jīng)先生一書報君病,再書報君逝。臨風(fēng)一哭君,別灑無窮淚。蕭山文端師,與君朱陳誼。余秀孚敬王,與君青藍契。從弟蟫齋詢,髫齡杖履侍;厥兹,都成夢泡類。君在心尚酸,君逝心如醉。欲紀君才華,遺集已行世。欲紀君出處,史館有成例。我但寫我悲,一紙祝融畀。倘能達九原,君應(yīng)為隕涕。

    月夜偶成

    臥聽鳥雀啄莓苔,睡起松窗素月來。草際蛩喧轉(zhuǎn)幽寂,花間露重為徘徊。恩深暫輟林泉志,事急方知將帥才。淡淡銀河舒倦眼,天狼不見見三臺。

    海口夜泊月下望?谡

    南岸彎環(huán)北岸斜,洪濤縱目望無涯。五臺舊跡傳千古,炮臺凡五,以"威、鎮(zhèn)、海、門、高"為號,咸豐間,僧忠親王筑。議和后,久成廢址。少荃相國督直,后復(fù)因其舊而新之,更添營壘為輔。四海他年或一家。帆影隨風(fēng)輕似鳥,波光映月蕩成花。樓船振旅吾何敢,聊說張騫犯斗槎。

    航海放歌

    我曾游徐無,絕頂峰上頭。登峰更宿峰之樓。下視眾山皆培塿,疑是銀濤千里翻清秋。今復(fù)躋天橋,危坐入東海。飄飄心跡真仙宰。滄波萬疊涌艨艟,又疑云煙出沒籠崴嵬。西送月無痕,東瞻日初浴。除卻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連天綠。仰寥泬,俯幽宮。神不可召,蠡不可窮。但學(xué)謝安石,悠然云海中。不學(xué)郭璞狂,浪說蹄涔同。我心先為坡仙得,走筆大書示二客。茲游奇絕冠平生,蘇句。一言能抵千行墨。涯涘渺不見,仙藥安可期?放懷且邁洪流外,看作桑田未變時。

    軼事典故

    1850年2月咸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咸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并不出色,但咸豐帝死后,奕譞積極配合慈禧太后發(fā)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奕譞“加親王銜”。1869年,主驅(qū)逐洋人,激勵紳民打毀天主教堂,盛傳天津教案為他所主使。事后因懲兇賠款,憤請辭職。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亦即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奕譞十分了解慈禧太后,因而一生小心侍奉慈禧太后,故不同于六兄奕欣而官途一帆風(fēng)順。他經(jīng)歷了同治帝后之死、東太后暴卒后,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yè)業(yè),把取信討好慈禧,看做是他惟一的本分。他負責(zé)建設(shè)海軍的時候(李鴻章是會辦大臣),為了讓太后有個玩的地方,便將很大一部分海軍經(jīng)費挪出來修建了頤和園。這座頤和園修建工程最緊張的階段,正值直隸省和京師遭受特大水災(zāi),御史吳兆泰因為怕激起災(zāi)民鬧事,建議暫時停工,因此奪官,“交部議處”。而醇親王卻一言不發(fā),鞠躬盡瘁地完成了修建任務(wù)。1891年頤和園完工,他也與世長辭了。又其人不同于最后被封鐵帽子王的慶親王奕劻,就是醇親王不愛財,從其過世前留給兒孫輩的一手小曲可看得出來:

    財也大,產(chǎn)也大,后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小,產(chǎn)也小,后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產(chǎn)業(yè)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史書記載

    《清史稿》列傳醇賢親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nèi)廷行走。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tǒng)、御前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大臣,管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

    十年,恭親王奕?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設(shè)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jié)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xué)士總督李鴻章、都統(tǒng)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zé)鴻章專司其事。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鴻章經(jīng)畫海防,於旅順開船塢,筑炮臺,為海軍收泊地。北洋有大小戰(zhàn)艦凡五,輔以蚊船、雷艇,復(fù)購艦英、德,漸次成軍。五月,太后命王巡閱北洋,善慶從焉,會鴻章自大沽出海至旅順,歷威海、煙臺,集戰(zhàn)艦合操,遍視炮臺、船塢及新設(shè)水師學(xué)堂,十馀日畢事。王還京,奏獎諸將吏及所聘客將,請?zhí)笥鶗駪掖蠊梁I駨R。

    太后命毋庸議。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后諭預(yù)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jié)儉,命王稽察。十四年九月,王奏:“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fā)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藩邸紹承大統(tǒng)者,應(yīng)用其例!碧髲闹,別賜第,發(fā)帑十萬葺治。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衛(wèi)。葺治邸第未竟,復(fù)發(fā)帑六萬。并進封諸子:載灃鎮(zhèn)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

    二月,河道總督吳大澄密奏,引高宗御批通鑒輯覽,略謂:“宋英宗崇奉濮王,明世宗崇奉興王,其時議者欲改稱伯叔,實人情所不安,當定本生名號,加以徽稱”;且言:“在臣子出為人后,例得以本身封典貤封本生父母,況貴為天子,天子所生之父母,必有尊崇之典,請飭廷臣議醇親王稱號禮節(jié)!薄

    渥叨異數(shù),感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zhí)中,邪說自必潛匿。倘將來親政后,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仰懇皇太后將臣此摺,留之宮中。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jié)得以保全,而關(guān)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太后如王言,留疏宮中。大澄疏入,諭曰:“皇帝入承大統(tǒng),醇親王奕譞謙卑謹慎,翼翼小心,十馀年來,殫竭心力,恪恭盡職。每優(yōu)加異數(shù),皆涕泣懇辭,前賜杏黃轎,至今不敢乘坐。其秉心忠赤,嚴畏殊常,非徒深宮知之最深,實天下臣民所共諒。光緒元年正月初八日,王即有豫杜妄論一奏,請俟親政宣示,俾千秋萬載,勿再更張。自古純臣居心,何以過此?當歸政伊始,吳大澄果有此奏,特明白曉諭,并將王原奏發(fā)鈔,俾中外咸知賢王心事,從此可以共白。闞名希寵之徒,更何所容其覬覦乎?”

    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萬壽,增護軍十五、藍白甲五十,授載濤二等鎮(zhèn)國將軍。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太后臨奠,上詣邸成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御批;仍原封,從王志也。謚曰賢,配享太廟。下廷臣議:上持服期年,縞素、輟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

    前一日,親詣行禮,御青長袍褂,摘纓;期年內(nèi)御便殿,用素服;葬以王,祭以天子,立廟班諱。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峰。宣統(tǒng)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載洸,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進鎮(zhèn)國公;載灃,襲醇親王,宣統(tǒng)皇帝即位,命為監(jiān)國攝政王;載洵,出為瑞郡王奕志后;載濤,出為鍾郡王奕詥后。宣統(tǒng)間,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主軍政。三年十月,并罷。十二月,遜位。

    醇王之墓

    醇王之墓又稱作七王墳,位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是清道光帝第七個兒子醇親王奕譞的陵墓。七王墳址早在唐代就是佛家圣地,“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就指這里。醇親王生前在蔚秀園養(yǎng)病,到西山響堂閑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緒賜銀五萬兩買山建墳。七王墳于同治七年(1868年)開始籌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墓地有四個寶頂:正中大的為七王奕譞之墳,左右三個小的是他的三個妻子之墓

    人物評價

    醇王為人富有遠見,從他提議建立海軍一事就可看出,在吳大澄一事上也可以看出。為人也是謙恭有禮不以自己是皇弟而目空一切。在兒子當了皇帝之后,更加謙恭和小心,殫精竭力,恪盡職責(zé)。對于朝廷的恩賜也是一再請辭,為人處事的小心謹慎由此可見。而且對于政治上也富有野心,不過在光緒登基后為了避免懷疑和慈僖猜疑,只能退保自身放棄的自己的政治生命。不過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也受到重用和信任,死后也極盡哀榮,后代也同樣得到了重用。個人認為假使光緒不是醇王的兒子,可能他的成就也不止于此,不用在光緒朝的時候默默無聞的終其一生了。

    TAGS: 歷史 清朝 清朝宗室 內(nèi)地
    名人推薦
    • 姚元浩
      姚元浩,1982年4月19日生于臺灣基隆市,華語影視男演員、主持人,畢業(yè)于培德戲劇學(xué)院。2001年,出演電視劇《吐司男之吻Ⅱ之愛情本事》,正式進入演...
    • 祖海
      祖海,1976年5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中國民族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xué)院。1998年,代表中國音樂學(xué)院參加央視第八屆青歌賽,奪...
    • 馬志明
      馬志明,男,回族,當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中國天津曲藝團一級相聲演員,相聲大師馬三立的長子,朱闊泉的徒弟,侯寶林的帶拉師弟,被喜愛他的觀眾...
    • 馬東
      馬東,1968年12月25日出生于哈爾濱,中國內(nèi)地主持人。1998年進入湖南電視臺,開始主持節(jié)目《有話好說》。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擔任CCTV-3《挑戰(zhàn)主持...
    • 黃克誠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5年加入中...
    • 張發(fā)奎
      張發(fā)奎(1896年—1980年)字向華,廣東始興人。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xué),參加中國同盟會。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