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吳子玉

    吳子玉(民國軍閥)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lián)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zhàn)將和智囊。吳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zhàn)安湘、再戰(zhàn)敗皖、三戰(zhàn)定鄂、四戰(zhàn)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于日偽之后,愈顯其晚節(jié)彌堅。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jié)(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醫(yī)殺害)。他還是亮相《時代》雜志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志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同治十三年(1874年)4月22日,吳佩孚生于山東省蓬萊縣。光緒五年(1879年)入私塾讀書。次年被父親送到私塾就讀,置身喧鬧中仍靜心背誦功課,格外受先生器重。光緒九年(1883年)開篇做文章。光緒十二年(1886年)念完四書五經(jīng)。光緒十六年(1890年)父親因病去世,吳佩孚與母相依為命,家境漸寒,乃到蓬萊水師營當學兵。 光緒十七年(1891年)春到登州府從宿儒李丕森學習,成績平平。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吳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秋,由于掀反鴉片臺指責男女同臺演戲,吳佩孚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禍外逃,冬天到北京,以寫春聯(lián)、卜卦為生。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春,吳佩孚得堂兄吳亮孚資助投天津武衛(wèi)左軍聶士誠部,在管帶沈某處任戈什哈,受知于文案郭緒棟。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2月,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9月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將開平武備學堂遷到保定,成立“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吳佩孚放棄進學堂繼續(xù)學習的機會,投天津陸軍警察隊任正目,旋升額外初等官。

    光緒三十年(1904年)日俄戰(zhàn)爭期間,日本使館副武官青木宣純(曾任北洋軍教官)與袁世凱面商日中聯(lián)合組織情報機構(gòu)和招募東北“馬賊”等事宜,袁從北洋軍中挑選數(shù)十名精干士官,與其組成了聯(lián)合偵探隊。這些北洋軍官大多畢業(yè)于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故工作頗有成效,其中就有后來的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吳佩孚原是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軍官,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后,幾次進出東北,其間曾被俄軍俘獲,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后跳車逃生,戰(zhàn)后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勛以資表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投奔清軍第三鎮(zhèn)統(tǒng)制曹錕,以其才智和靈活,逐漸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并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軍閥混戰(zhàn)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29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曹錕第三鎮(zhèn)假造兵變,嚇走四位迎接袁世凱南下的專使,吳佩孚隨同行動。9月改任中央陸軍第三師(曹錕)第六旅(張鴻逵)炮兵第三團團長,駐南苑。民國三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稱帝,21日,袁世凱下達“賜爵令”,曹錕被封為一等爵位。吳佩孚被曹錕提升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民國七年(1918年)1月14日,吳佩孚向襄陽的黎天才靖國軍進攻,24日黎天才、劉公戰(zhàn)敗自襄陽西走,25日吳佩孚進占襄陽,30日任第一路(總司令曹錕)前敵總司令,進攻湖南。2月6日,曹錕自天津南下在湖北孝感設南征大本營,在漢口劉園成立第一路軍總司令部,命吳佩孚為第三師署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率軍入湘作戰(zhàn)。3月27日占領長沙。但北京政府卻任命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而曹錕只獲得一塊“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吳佩孚得了一塊“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以資鼓勵。并有消息說段祺瑞擬以徐樹錚代替曹錕為直隸督軍。湖南的勝利沒讓吳佩孚當湖南督軍,反而要把已得的地盤、職位讓出來。曹錕為此極其不滿,4月4日電辭兩湖宣撫使,請假“養(yǎng)疴”。吳佩孚以餉械供應不及也按兵不動。為分化直系,6月3日,段祺瑞授吳佩孚“孚威將軍”稱號,以拆曹錕的臺。此次曹錕雖然主戰(zhàn),但不愿親自出馬。北京政府在6月20日特派吳佩孚為援粵軍副司令。8月7日,吳佩孚在曹錕支持下致電江蘇督軍李純,痛斥“武力統(tǒng)一”,指責安福國會。21日又致電馮國璋,要他頒發(fā)罷戰(zhàn)令。與他相配合,曹錕則接連不斷地向北京政府催索欠餉。28日,段祺瑞召集主戰(zhàn)派密議對付曹、吳辦法,決定催派奉系、皖系的軍隊前進,維持張敬堯的湘督地位。之后,吳佩孚連發(fā)停戰(zhàn)通電,博得一片贊揚聲。為壯大反段聲勢,9月26日,發(fā)表由吳佩孚起草,有南北雙方將領簽名的通電,要馮國璋頒發(fā)停戰(zhàn)命令。

    吳子玉

    民國八年(1919年)秋冬之際,在曹錕串聯(lián)下,直系的河北、江蘇、湖北、江西四督和奉系的東三省結(jié)成反皖同盟。12月28日馮國璋病死,曹錕成了直系首領。吳佩孚因打下的地盤被皖系張敬堯所奪,乃決定罷戰(zhàn)主和,并與南軍通款攜手。是年11月28日,吳佩孚與陸榮廷、莫榮新、譚浩明、譚延闿等,在衡陽會議上組織所謂“救國同盟軍”。民國九年(1920年)1月17日,吳佩孚以前方經(jīng)濟困窮,官兵思歸為 由,要求撤防北歸。以后又多次發(fā)電,措詞也越來越激烈。段祺瑞為阻止吳佩孚軍北撤,強行撤換河南督軍趙倜,改派其妻弟吳光新。吳佩孚通電反對。他不管北京政府批準與否,在3月上旬派人將700余名直軍家屬送回北方,并電請張敬堯來接收直軍防地。5月25日,吳佩孚率軍全部北撤,31日到達漢口。6月7日,吳佩孚到達鄭州,將部隊主力布置在京漢鐵路沿線。13日,吳佩孚又電反皖的八省督軍,建議召開國民大會解決一切問題。奉軍為策應直軍,也將部隊零星開進關(guān)內(nèi)。

    民國十年(1921年)4月14日,河南成慎、孫會友在彰德起事反對趙倜,吳佩孚本來支持倒趙,但趙倜勾結(jié)張作霖,張作霖迫曹錕,吳不得已出兵,18日平定了彰德之事。4月27日,曹錕、張作霖、吳佩孚等北洋將領聯(lián)名通電反對廣州選舉總統(tǒng)。7月間,因湖北督軍王占元只顧私囊,激起兵變,湖南、四川出兵征討,29日湘鄂戰(zhàn)事開始,湖北部隊節(jié)節(jié)敗退,王占元向吳佩孚請援,吳令第二十五師師長蕭耀南為“援鄂總司令”,30日到達漢口,在劉家廟守侯不前,坐視王占元兵敗。到民國十年(1921年)底,經(jīng)過一年多的擴軍練兵,吳佩孚已擁有十余萬兵力。同年北洋軍政府任命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率大軍南下平息兩湖戰(zhàn)爭。此時吳佩孚的官職已與曹錕相當,勢力日漸坐大。此間,直奉兩派爭奪中央政權(quán)、勢力范圍的斗爭日趨激烈。直系軍閥先占直魯豫地區(qū)、奪取了江蘇、陜西地盤,后吳佩孚又奪得兩湖,直系顯然占有了中國的半壁河山。直皖戰(zhàn)爭后張作霖在關(guān)外的勢力得到迅猛的發(fā)展。

    直系首領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2日,吳佩孚電北京索餉,梁士詒未能應。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使張作霖12萬人的奉軍敗北山海關(guān)外。[6]  赫赫武功讓吳佩孚聲名鵲起。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胡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直系軍閥被當成“中國最強者”。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8日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志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是時,吳佩孚掌握著直系最多的兵力,擁兵數(shù)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雜志《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tǒng)一中國”。

    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10日晉授為陸軍上將,16日吳佩孚電責王正廷迎合日意,接收魯案延期。10月18日,徐樹錚在福州通電依據(jù)其所著之“建國真詮”設官分職,并以制置府名義任王永泉為福建總撫,統(tǒng)轄軍民兩政,北洋軍隊征討屢敗,吳佩孚令孫傳芳為“援閩軍總司令”,配合其他部隊擊敗徐樹錚。11月18日,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副議長張伯烈私用眾議院名義向黎元洪密告,財政總長羅文干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有納賄情事,黎即手諭捕羅文干并轉(zhuǎn)送地方檢察廳拘押,20日吳佩孚電黎元洪,責逮捕羅文干之違法。11月23日,曹錕查知半年來內(nèi)閣交通總長高恩洪撥交洛陽的軍費超過保定的兩倍有余,乃指使直系及其勢力下的各省軍閥、皖系軍閥、洛陽系的一部分軍閥,通電痛擊財政總長羅文干喪權(quán)辱國、納賄瀆職,主徹底追究,借以打擊吳佩孚,24日吳佩孚通電“對曹使始終服從,對元首始終擁護”,“對羅案不再置喙”,30日電曹錕聲明與王寵惠、羅文干素昧平生。12月9日曹錕六十一歲壽辰(陰歷),國會議員紛赴保定,吳佩孚未到,派蕭耀南為代表,直系諸將已離心離德。12月27日日本參謀本部第二部長伊丹松雄到洛陽,愿助吳佩孚練兵,吳拒之。12月31日授為“孚威上將軍”名號。

    權(quán)勢頂峰

    民國十二年(1923年)1月8日,蕭耀南、張福來、孫傳芳等直系將領承吳佩孚之意,勸告曹錕暫勿作總統(tǒng)運動。1月31日,吳佩孚召京漢鐵路工人代表自鄭州到洛陽,聲明禁止開會。2月7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調(diào)集大量軍警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于2月4日開始舉行的大罷工,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二七慘案”。慘案發(fā)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立即發(fā)出《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書》,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fā)表了《告全國工人書》、《警告國民書》,揭露吳佩孚“保護勞工”的假面具和屠殺工人的罪行,號召全國工人和民眾聯(lián)合起來,打倒軍閥。全國鐵路工會籌備會、青年團中央也發(fā)出了通電和宣言,譴責直系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對漢口江岸、鄭州、長辛店及其他各站罷工工人進行血腥屠殺。

    民國十二年(1924年),吳佩孚處于其一生之中的巔峰時期。9月8日,吳佩孚以“中國最強者”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志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吳佩孚抵漢口,吳佩孚不肯入租界,蕭耀南不愿其留鄂,1月3日登“決川”艦赴黃州。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11日,湖南唐生智驅(qū)逐趙恒惕,30日唐生智軍已入岳州,葉開鑫退湖北境,吳佩孚派重兵警戒鄂南,4月19日吳佩孚委葉開鑫為討賊聯(lián)軍湘軍總司令,彭壽莘為湘鄂邊防督辦,由湘鄂邊境向岳州進攻(張其锽、蔣方震勸吳勿對湘用兵,不聽)。

    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28日,張作霖、吳佩孚在北京會晤,聯(lián)合起來組建北京政府 。直奉聯(lián)合攻下北京南口后,吳佩孚向南進攻廣東;張作霖向北進攻北方的國民軍。雙方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北伐軍勢如破竹,連連得勝。10月10日攻下武昌城。吳佩孚逃往河南信陽。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托庇于楊森。

    下野之后

    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吳佩孚逃至云霧山笠竹寺。5月鄧錫侯部下師長羅澤洲包圍笠竹寺,吳佩孚殘部被繳械;12月21日四川再次爆發(fā)內(nèi)戰(zhàn),楊森、羅澤洲、李家鈺、黃隱聯(lián)合進攻劉湘,31日吳佩孚自四川綏定通電聲明與川亂無關(guān)。后因蔣介石的追逼,1931年5月22日在劉湘“保護”下出四川,年底到北平。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31日到北平定居,吳佩孚受到張學良的優(yōu)待,以種花、養(yǎng)鳥、著作、研究佛學安度晚年,唯與曹錕交情淡薄,他倡辦“救世新教會”,自任教統(tǒng),江朝宗任副教統(tǒng),暗地糾集北洋直系勢力,乘時局動蕩之際,借“抗日”為名妄圖再起,此舉受到蔣介石指責。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18日,上海各團體忠告段祺瑞、吳佩孚勿受日人利用,段祺瑞應蔣介石之請南下,吳佩孚仍滯留北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2日,吳佩孚和蔣介石在北平黃郛之宴會席上相遇。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而搞“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冀察政務委員會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他堅決拒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y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yī)將其殺害。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21日,國民政府于吳佩孚移靈之日,舉辦了吳佩孚將軍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臨致祭并送挽聯(lián)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6日,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國葬,葬于北平玉泉山,由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主祭,民國軍政要員等近萬人參加。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追隨曹錕

    吳佩孚原是追隨馮國璋的“和平統(tǒng)一”,但實際上跟著曹錕是段琪瑞“武力統(tǒng)一”的主力。民國七年(1918年),正當“武力統(tǒng)一”和“和平統(tǒng)一”的焦灼狀態(tài),段祺瑞將他辛苦打下的湖南,拱手送給了嫡系的張敬堯,吳佩孚一怒之下退出衡陽,打起了“和平統(tǒng)一”的旗號。吳氏“罷戰(zhàn)主和”,“自是北方每一政治問題發(fā)生,必為吳左右,中間倒張敬堯,擊敗安福系,趕走王占元,擊破奉軍,左馳右突,靡不如志”。然而到了民國十二年(1923年),直系業(yè)已獨攬大權(quán),吳佩孚卻又步了段祺瑞的后塵,開始了武力統(tǒng)一的道路,這下成了眾矢之的。

    但是吳佩孚最大的政治失誤便是對曹錕的愚忠。吳氏受曹錕的信任和提拔,“蓋北人對長官之忠,非發(fā)生于公的意識,全基于私的情感,服從之外,更有報恩的觀念。”所以盡管津洛分歧已久,吳氏亦有獨領一系的能力,但吳氏始終未有取而代之之心,維護著曹錕的地位。曹錕賄選丑聞一出,直系眾叛親離,吳佩孚對此怒發(fā)沖冠,但還是從洛陽趕回北京,戎裝上陣。

    反對妥協(xié)

    民國八年(1919年),全國爆發(fā)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面對民族危亡,皖系力主簽約,直系堅決反對,奉系則樂得坐山觀虎斗。吳佩孚直接通電大總統(tǒng)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guān)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辈⒈硎尽靶l(wèi)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備效前驅(qū)”。當北洋政府對愛國學生進行大肆逮捕時,他認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之時,這些學生不顧自己的生命,為國家、民族前仆后繼,“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讓大總統(tǒng)釋放學生,否則眾怒難犯。吳佩孚在五四運動中的行為深得國人的贊許,認為他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保護故宮

    直奉戰(zhàn)爭期間,故宮三大殿幸免一劫而言不能不說吳佩孚還是利用了他的影響力的。民國十二年(1923年),北京政府為解決國會會場狹小問題,決定拆掉三大殿改建為西式議院。吳佩孚聽聞后,立即給大總統(tǒng)、總理、內(nèi)務總長、財政總長發(fā)了電報:“據(jù)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跡,實大地百國之瑰寶。若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shù)百年故宮,供數(shù)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备鲌罂癄幭嗟禽d吳氏通電,舉國上下堅決擁護,故宮二三大殿得以保護。就連蘇俄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后,為打破孤立狀態(tài),基于自身的利益,在對華政策上也企圖首先聯(lián)合握有重兵、正在崛起的直系實權(quán)人物吳佩孚,而非執(zhí)著于中國革命事業(yè),但手無兵權(quán)被他們稱為“夢想家”的孫中山。

    軍事方面

    軍事才能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集團的后起之秀,特別是20年代以后更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吳佩孚提出“救國同盟條件”這一軍事密約的目的,是要“北以共同對付皖系軍閥,南以排斥孫中山,鎮(zhèn)壓革命”。這一方面反映了吳佩孚的政治本質(zhì)與政治野心,同時也說明他后來能成為“八方風雨會中州”的重要人物絕非偶然。蔣自強《從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看吳佩孚的軍事謀略》一文對吳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中的排兵布陣、指揮作戰(zhàn)等作了專門研究,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吳頗著聲名的軍事謀略才能的一般情況。

    吳佩孚可以稱得上是北洋軍閥中最善戰(zhàn)的驍將,被譽為常勝將軍!靶悴庞帽,頗用心計”,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是棄筆從戎十分成功的例子之一。吳氏深明韜略,長于治軍,故其所部,操練勤奮,紀律嚴明。絕非他項軍隊所能及。

    討伐皖系

    民國七年(1918年)至八年(1919年)間直系兵力日趨強大,從5個混成旅擴大為9個。在軍事、政治條件皆成熟的情況下,曹、吳決定與段祺瑞決一雌雄,問鼎中央政權(quán)。為加大取勝籌碼,曹、吳力爭欲雄霸中原的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支持。民國九年(1920年)4月,吳佩孚密聯(lián)與曹錕及其他一些軍閥結(jié)成八省反皖同盟。5月,為增強北方直軍的實力,積極配合曹錕奪取北京政權(quán),吳佩孚率領第三師及三個混成旅撤離駐守的衡陽北上,沿途突破張敬堯等皖系將領的封鎖、堵截,順利抵達武漢,曹、吳南北呼應。

    徐世昌當政時為安撫勢力強大的軍閥特設巡閱使制度,各巡閱使兼管數(shù)省的軍事和民政大權(quán)。直皖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曹錕由原來的川粵湘贛四省經(jīng)略使的虛職改任直魯豫巡閱使,吳佩孚為副使,張作霖任東三省巡閱使,晉授為鎮(zhèn)威上將軍。北洋政府進入到由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時期。直皖一戰(zhàn)吳佩孚雖只是區(qū)區(qū)的一個師長,但卻引起了國際上的關(guān)注。

    直奉戰(zhàn)爭

    民國九年(1920年)9月,吳佩孚升任魯豫巡閱副使后便率領他的第三師開進軍事重鎮(zhèn)洛陽,招賢納士、籌餉練兵,擴充實力。他把軍事指揮機構(gòu)中心設在原袁世凱的離宮,在其東西兩側(cè)新建50多間房屋作為參謀本部給他的幕僚策士居住,在其南修建“繼光樓”專門接待中外重要訪客。除此之外還為學生兵修建了1千多孔窯洞作為宿舍。同時設立無線電臺,修建飛機場,購買飛機,開洛陽航空先河。

    民國十一年(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曹錕授予吳佩孚軍事指揮全權(quán),代表直系以洛陽之師為主力迎戰(zhàn)張作霖,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使吳佩孚達到了其軍事生涯中的頂峰。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雖然直系完全掌握了北京政權(quán)。就當前形勢所應采取的方略而言,吳佩孚與曹錕意見相左,力主以武裝統(tǒng)一為當前的頭等大事,而曹錕卻迫切想當總統(tǒng),認為做了總統(tǒng)再統(tǒng)一也不遲。吳佩孚對其“恩君”“曲進諫言,以挽救其失,萬不可動輒謀叛,以陷于大不忠之地步”。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吳佩孚回到洛陽集中精力繼續(xù)苦心經(jīng)營自己的大本營。

    民國十二年(1923年),吳佩孚虎踞洛陽,在其最鼎盛時期,擁兵數(shù)十萬人,其中直屬部隊五個師和一個混成旅十余萬人,控制著直隸、陜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地盤。當時全國有18個省的督軍、總督的代表機構(gòu)就設洛陽,洛陽成為各方所仰望的中心,被時人稱為“西宮”。吳佩孚五十壽辰時,全國各地來洛陽向他祝壽的達官顯貴、文化名人及各國駐華使節(jié)就有六七百人之多。由于吳佩孚當時已成為北方實力最大的軍閥,洛陽實際上成為了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按曹錕所言:“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方面:傳統(tǒng)性的民本思想;傳統(tǒng)性的國家統(tǒng)一觀;帶有傳統(tǒng)性的對外關(guān)系思想。

    軍事思想既具有傳統(tǒng)性,又有現(xiàn)代色彩:1、在治軍中,利用傳統(tǒng)的忠孝觀念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傳統(tǒng)思想的灌輸無法阻擋官兵對個人生存和利益的追逐。2、對輿論戰(zhàn)、立體戰(zhàn)、情報戰(zhàn)有一定的認識。

    文化思想:中體西用,倡言中國文化優(yōu)越論,十分重視作為體的中國傳統(tǒng)的忠孝觀、夫婦觀。

    軼事典故

    避難京城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天,23歲的吳佩孚煙癮大發(fā),可“普通座”已無空位,吳佩孚與當?shù)刂兰澪淌舷嗌,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幾口過過癮。誰知未過成煙癮,卻被翁氏踢了一腳,趕出了房門。為出此口惡氣,吳佩孚找到了當時蓬萊縣城很有名氣、由十個落第書生組成的“十虎”集團,求這些文痞、訟棍幫忙出氣。不日“十虎”大鬧翁府,遭到官府緝拿。為避此禍,吳佩孚連夜逃往北京,窮困潦倒。為了糊口,他只有憑自己念過四書五經(jīng)的能耐,刻苦攻讀“相命書”,為他人卜卦算命。無論是吳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沒有想到,煙館“雅間”的一腳會踹出日后的一個手握重兵,叱咤風云的大軍閥。

    諜戰(zhàn)鋒芒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日俄戰(zhàn)爭前夕,由日軍守田利遠少佐帶領渡海分別到旅順、大連等地刺探俄軍軍事活動情報,尤其是俄國東方艦隊的實力情況。在執(zhí)行此次任務中,吳佩孚給日本人的印象是“溫和良順,舉動不茍;交人圓和而不露圭角;任事處變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虛名;所自信以為是者,則行之以漸!币虼私o他起了個綽號叫“總有法子先生”。吳佩孚出色的情報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睞。守田獎賞吳佩孚500大洋,并破例準假一周讓吳佩孚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家探親。

    重情重義

    吳佩孚孤標傲世,但他有一個特點,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有個知己叫郭緒棟,他見到吳佩孚說:“人說秀才遇見兵,我是在兵里頭遇了秀才,我還是不第秀才,好意思叫你做我的下人嗎?”他又嘆了口氣,“枳棘非棲鳳之地,我得替你想想出路!眳桥彐诘靡庵鬀]忘了郭緒棟,幾次促其出山。郭緒棟提出衣錦還鄉(xiāng)后,他卻連連點頭說:“這事好辦!睕]有幾天,北京政府下文任命郭緒棟為山東鹽運使,這可是個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緒棟噘著嘴向吳佩孚道:“你自己高高在上,難道我就不夠當一任省長?”郭緒棟又嘆了一口氣:“老弟你聽我說,我不做省長則已,要做就得做山東省長,讓我在家鄉(xiāng)露露臉,死亦無憾!眳桥彐诘钩橐豢跊鰵,這現(xiàn)任山東省長熊炳琦就是曹錕的參謀長,難道他的參謀長不配做省長,得改用我的秘書長去做?郭緒棟又補充道:“我不過隨便說說,聽不聽由你。”但吳佩孚卻將這事記在了心上,費時達六個月,軟磨硬泡,終于將山東省長一職送給了郭緒棟。

    結(jié)識曹錕

    吳佩孚在以間諜身份出色完成了其一生當中的第一次重大軍務后,被派到北洋陸軍主力第三鎮(zhèn),從此與日后為民國八大總統(tǒng)之一的曹錕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1907年,曹錕成了第三鎮(zhèn)的統(tǒng)制(師長)。一次吳佩孚隨曹錕駐防吉林時,曹錕要用東北地圖,整個第三鎮(zhèn)只有吳佩孚有一張在日俄戰(zhàn)爭時期自己繪制的東北地圖,由此曹錕對吳佩孚開始有所關(guān)注。次年吳佩孚調(diào)任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tǒng)不久,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為復辟帝制進行準備,1915年護國運動的爆發(fā)。曹錕部被派往四川鎮(zhèn)壓蔡鍔的護國軍。此戰(zhàn)吳佩孚不僅取得了瀘州、納溪的勝利,而且還第二次救了曹錕的性命。曹錕感激萬分,誓與吳佩孚共進同退、不離不棄,并向袁世凱稟報了吳佩孚的功績,吳佩孚被授予陸軍中將。護國運動的風起云涌,使袁世凱遭遇稱帝危機。

    芝泉借才

    吳佩孚與段祺瑞也有一段師生之誼,吳佩孚是從武備學堂出來的,段祺瑞是那所學堂的校長,但兩人那時地位隔得太遠,段祺瑞還沒有注意到這位未來的常勝將軍。吳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還是因為段祺瑞與郭緒棟有過一席交談。段祺瑞找到曹錕,說是向曹錕要一樣東西,“我不要你金銀財寶,我只要你手下的一位小團長。”段祺瑞點明了來意。

    沒想到剛才說得好好的曹錕立刻翻臉,他問段祺瑞:“當年袁世凱向段大人要小徐子,你為什么不給?”段祺瑞打個哈哈,他知道曹錕貪財,因此預先聲明,因為要舉行秋操,他忙不過來,只是暫調(diào)吳佩孚,忙過這一陣子就歸還,不用擔心他搶人才。接著拿軍火換吳佩孚,曹錕立刻動了心,他也變了口氣:“說定了,那個姓吳的只是借用,到時得還給我的。”聽說吳佩孚將要改換門庭,郭緒棟向段祺瑞進言,“吳子玉確是個人才,但他不適合你段大人,他在你這里要受委屈的!

    愛國氣節(jié)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為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用盡一切辦法收買漢奸為其服務。吳佩孚作為北洋軍閥中繼袁世凱、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為日本特務的焦點。對日本的侵略罪惡,吳佩孚是深惡痛絕的。即便流落四川有東山再起之意時,日本特務頭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并助款百萬”,但他拒而不受。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軍以吳佩孚名義在河南征召偽軍。當?shù)弥暇┐笸罋⒌南⒑,為表示抗議,他整整絕食一天。國民黨軍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他為淹死很多日本人而喜,但又為無家可歸的140萬中國人而悲。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川本等采取拉攏、威逼各種手段都未能讓吳佩孚放棄民族氣節(jié)。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吳佩孚個性剛毅正直,以作戰(zhàn)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jīng)是為西北軍閥馮玉祥、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領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人,在直奉戰(zhàn)爭和中國國民黨北伐戰(zhàn)爭后一蹶不振,時人稱為玉帥。吳佩孚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氣節(jié)為世人所敬佩。由于他堅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拒絕落水做漢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來殺身之禍。

    名人評價

    曹錕:“只要洛陽(吳佩孚所在地)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蔣介石:①“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挽聯(lián)) ②“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許國,比歲以還,處境彌艱,勁節(jié)彌厲,雖暴敵肆其誘脅,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義炳耀,海宇崇欽。先生之身雖逝,而其堅貞之氣,實足以作勵兆民,流芳萬古!

    費祿納:“直系首腦中最杰出的是吳佩孚,他的行動是一個真正愛國者的行動,他是為國家利益而不是為個人利益而工作的,他顯然極為民主,他的士兵對他既非常尊敬,又十分愛戴!

    董必武:“(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關(guān)、岳,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吳氏做官數(shù)十年,統(tǒng)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chǎn),有清廉名,比較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郭介梅:吳印佩孚,歷任巡閱使。大有抗節(jié),不愧英雄。儒將聲華薄海崇,安邦浩氣落長虹。輕裘緩帶同裴度,雅量宏才類孔融。剩有勛名標史冊,遑言文字待紗籠。出師未捷身先死,惆悵延陵國士風。 

    吳佩孚之孫吳運乾這樣評價:“先祖父的晚年生活絕不同于其他失敗下野的軍閥政客。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治國、安邦、平天下”,認為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負有責任,尤其不能容忍外族的侵辱。他一生自詡為關(guān)羽、岳飛和戚繼光,當時社會上有“關(guān)岳吳”的贊許,我家的大門洞還懸有謝覺哉書寫的大幅金匾“元敬再生”。以先祖父這樣的為人和心志,后來卻身陷日寇侵占下的北平,其心境和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2002年吳佩孚三輩子女祭文:“時光之飛逝兮,往事其如煙。風云之變幻兮,陰晴其相間。災難之襲劫兮,尚存其主垣。孫輩之盡心兮,略補其破殘。修葺之驚擾兮,寬恕其千萬。今日之告竣兮,奉祖其寢安。列祖之圣靈兮,佑孫其平安。后世之無憂兮,永眠其玉泉!

    個人作品

    類型部分作品

      

    著作《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日食參考說》、《循分新書》等。

      

    詩歌《感懷》(1927年作于白帝城)、《贈劉存基》(作于1927年) 、《滿江紅·登蓬萊閣》 

    死因之謎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牙疾復發(fā)、高燒不退,請日本牙醫(yī)看病后卒死。人們普遍認為吳佩孚死得蹊蹺,但由于缺乏資料的佐證,吳佩孚是自然病亡還是被日本人害死至今仍是個謎?箲(zhàn)勝利后,為表彰其保持晚節(jié),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

    1939年11月,他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個日本醫(yī)生為他治療,卻得了敗血癥,離奇地結(jié)束了一生,是為1939年12月4日。從突患牙病到蹊蹺辭世,只有短短的10天。噩耗傳出,北平的日本占領軍和漢奸政權(quán)重重祭奠了這位不肯屈就的大人物,甚至連日軍侵華最高司令官也參加了公祭儀式,而華北淪陷區(qū)的各省市三日之內(nèi)均下半旗志哀。

    吳佩孚本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之一,被認為有“號召力”。日本人認為可以利用,當時任陸相的板垣及著名的特務頭子土肥原妄想讓吳與曾任辛亥革命后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合作,成立較大規(guī)模的傀儡組織。這個陰謀當時被稱為“吳唐合作”。這一段歷史,張夫人(吳佩孚夫人)詳盡地講述了那天日本醫(yī)生在樓下為吳“治牙”時,注射一種毒劑,使吳立時暈倒,張夫人聞訊下樓,吳已氣絕身亡。

    人物墓地

    吳佩孚的墳塋的確切地址現(xiàn)為北京海淀區(qū)四季青鄉(xiāng)西洪門村,當?shù)厝艘缐炡V畏Q之為“大寶頂”。吳佩孚的妻子張佩蘭于1949年10月15日病逝,即合葬于此墓內(nèi)。吳佩孚的兒子吳道時在1951年7月15日去世,葬于墓前,只培了一土墳。吳佩孚的弟弟是吳文孚,1957年秋吳文孚的妻子陳佩秋病逝,與已故二十余載的吳文孚合葬于墓邊,培一土墳。

    經(jīng)過土地改革,墓地以樹木為界,劃了十畝為私家墳地。1952年,政府曾頒發(fā)由北京市長彭真簽署的《土地所有權(quán)證》。“文革”中,墓地慘遭破壞!按髮氻敗鄙厦姹辉页鰩讉大窟窿,土臺沒有了,地下墓門露出多半截,墓中棺木亦被毀。墓地上的樹木和三祖父母、父親的土墳都不復存在。

    藝術(shù)形象

    出品年份作品名稱類型扮演者
    2004年《天下第一樓》電視劇陳寶國
    2011年

      

    《建黨偉業(yè)》電影

      

    呂良偉
    2011年《風華正茂》電視劇臧金生

    TAGS: 歷史人物 內(nèi)地
    名人推薦
    • 布魯諾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勇敢的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把它...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華,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zhèn))人。他是毛澤東和田漢等著...
    • 張聞天
      張聞天(1900-1976),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市)人,原名應皋(也作蔭皋),曾化名洛甫,字聞天;張聞天是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忠誠的...
    • 吳晗
      吳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
    • 焦為民
      焦為民,男,1973年5月生,山東省陽信縣人,中共黨員,博士,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害蟲生物防治和昆蟲分子生物技...
    • 王選
      王選(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江蘇無錫人,出生于上海,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當代中國印刷業(yè)革命的先行者,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shù)創(chuàng)...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