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西晉末年,山東青州人王彌聚眾暴動,曹嶷投身其下,因?qū)覒?zhàn)有功,升為左長史,永嘉年間,王彌與當時還是前趙大將的劉曜合兵攻打掌握西晉大權的東海王司馬越,但不久王彌即與劉曜翻臉,改為歸附后趙開國皇帝石勒,為鞏固后方,王彌以曹嶷為鎮(zhèn)東將軍,命他率軍五千返回青州,招募士兵,然而,王彌的大將徐邈、高梁也各率本部人馬數(shù)千人隨曹嶷而去,王彌的兵力因此大為衰弱。
離開王彌后,曹嶷率軍從洛陽出兵,經(jīng)略兗州,又攻陷汶陽關,越過魯中山區(qū),乘勢沿淄河進軍青州,殺齊郡太守徐浮。西晉的青州刺史茍睎棄城逃走,部眾投降曹嶷。齊魯之間郡縣望風而投降者40余城。曹嶷又西下祝阿、平陰等地,兵力擴大到10余萬,盡陷齊魯之地各郡縣,自稱青州刺史。
建廣固城
曹嶷看到臨淄城池太大,四周平曠,無險可守,而廣縣城又太小,不便屯兵,就在今青州市境內(nèi)另筑一座城池,叫廣固城,把青州、齊郡、臨淄縣三級政府都遷進城里,廣縣也并入臨淄縣。廣固城位于堯王山南,陽河繞其西側,“四周絕澗,岨水深隍”,易守難攻,“有大澗甚廣,因以為固”,所以稱廣固城,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此,廣固城取代臨淄城成為青州的治所,不僅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而且也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和經(jīng)濟意義。廣固城依山傍水,厄制要沖,西靠綿桓的崇山峻嶺,北控廣袤的千里沃野,東瞰山水相連的膠東半島,南制通向淮沂的交通要津,政治上更便于施政行令,經(jīng)濟上更便于交流和開發(fā)。
心懷故國
曹嶷雖然先后聽命于前趙和后趙的胡人政權,但他素來心懷故國,西晉滅亡后,一直想歸順建都建業(yè)城的東晉政權。為此,他沿濟水建立戍所,割據(jù)青州,不聽前趙的命令。石勒為了籠絡曹嶷,特別晉封他為征東大將軍、青州牧,封瑯邪公。曹嶷雖然私下尊王東晉,但覺得建業(yè)懸遠,有事“勢援不接”,自己勢單力薄,害怕石勒襲擊,就接受了后趙的任命。
東晉太寧元年(323年),石勒再也不能容忍曹嶷的擁兵自重,于是遣大將石虎統(tǒng)率步騎兵四萬來討伐。開始,曹嶷自知難以抵擋,想避徙海中,保存實力。不想當時疾疫流行,計劃未能實施,石虎的大軍就保圍了廣固城。此時,東萊太守劉巴、長廣太守呂披皆已投敵。曹嶷無法,只好開門投降,被送到襄國,石勒下令將其殺死。攻陷廣固之后,石虎坑殺城中軍民三萬余人,還打算把剩余的全部殺盡,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劉征說:“你留我做青州刺史,沒有居民,我做什么刺史?我干脆回去算了!”這樣,才僅留男女700余口,讓劉征做青州刺史,鎮(zhèn)守廣固城。青州遂納入后趙的統(tǒng)治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