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朱由崧,字福八,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長子。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朱由崧隨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陽。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后進封為福王世子。.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福王朱常洵從城上以繩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后被農(nóng)民軍搜出,被殺害。朱由崧縋城逃脫,前往懷慶避難。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襲封福王。崇禎帝親手拿起了宮中的玉帶,派遣內(nèi)侍去送給他。.
四處流亡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懷慶有農(nóng)民軍進攻,朱由崧逃亡到衛(wèi)輝,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衛(wèi)輝也有農(nóng)民軍進攻的警報,朱由崧隨潞王逃往淮安,與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紹園中。
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農(nóng)民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的消息傳至淮安。崇禎帝在北京殉國后,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四月,南京諸臣皆認為國家不可一日無君,議立新帝。但對帝位誰屬則有一番論戰(zhàn)。.
四鎮(zhèn)擁立
從血統(tǒng)上來說,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啟帝朱由校、崇禎帝朱由檢二子,天啟帝朱由校無子,而崇禎帝朱由檢也殉國了,崇禎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陷入清軍之手,所以應從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諸弟中選擇。福王朱常洵為第三子,以常洵居長。朱由崧為朱常洵長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禎太子及定、永二王無法至南京繼位的情況下,福王本為第一順位。然而東林黨人卻持相反意見,以東林領袖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主張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稱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潞王朱常淓血統(tǒng)偏遠,自然缺乏繼立的理由。但他的賢名為他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當時政治以內(nèi)閣負責,即使皇帝不能處理朝政,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預有司”。他們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范圍內(nèi)的普選,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朱由崧在原總督京營太監(jiān)盧九德的幫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zhèn)總兵求助。高杰,黃得功本人本來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竄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買賣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于是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勛。消息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大驚失色。馬士英老于官場,見自己部將窩里反,想來爭也沒用。連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跡,成為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蒙在鼓里,指手畫腳的不服,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痛罵朱由崧昏聵糊涂。沒想到卻成為落在別人手中的把柄。隨即馬士英便帶領大軍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只好接受這個現(xiàn)實了。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張慎言、高弘圖、姜曰廣、李沾、郭維經(jīng)、誠意伯劉孔昭、司禮太監(jiān)韓贊周等在朝中會議,李沾、劉孔昭、韓贊周議立福王,議遂定以福王繼統(tǒng),告廟并修武英殿。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zhèn)黃得功、高杰、劉良佐、劉澤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四月二十七日甲申,南京禮部率百司迎福王于儀征。.
登基稱帝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至浦口,魏國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翌日舟泊觀音門燕子磯。四月三十日,南京百官迎見朱由崧于龍江關舟中,請其為監(jiān)國。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臥榻之上,推說自己未攜宮眷一人,準備避難浙東。眾臣力勸,朱由崧同意。.
五月初一,朱由崧騎馬自三山門環(huán)城向東,拜謁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隨后經(jīng)朝陽門入東華門,謁奉先殿,出西華門,以南京內(nèi)守備府為行宮。五月初二群臣至行宮勸進,朱由崧以太子及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惠王、桂王均為叔父行,應擇賢迎立。諸臣再三勸進,朱由崧根據(jù)明代宗即位的故事監(jiān)國。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門入大內(nèi),至武英殿行監(jiān)國禮。也就在這一天,吳三桂引清攝政王多爾袞入北京。.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為弘光元年。其國號依舊為“明”,史稱“南明”。
局勢飄搖
朱由崧求助于三鎮(zhèn)軍閥擁立,對以后的局勢變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償心愿,順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寶座。而間接影響,則是江北諸鎮(zhèn)以“天子恩人”,“從龍元勛”自居,南京從皇帝到重臣再沒有人可以控制這支飛揚跋扈的軍隊。從此開了南明軍閥勛鎮(zhèn)勢力尾大不掉的濫觴。其實,高杰與黃得功、劉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懷心事,卻不乏良將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明太祖、明成祖的權謀閱歷,只要駕馭得當,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鎮(zhèn)擁立之時,施加手段影響,使三鎮(zhèn)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繼承了乃父的心寬體胖,卻沒有繼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鎮(zhèn)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發(fā)揮,想做皇帝心切,一開始就高開了價錢,自貶了身價。三鎮(zhèn)也看清了朱由崧乃是阿斗。從此對他的權威再也不屑一顧。朱由崧在執(zhí)政期間,沉湎于酒色之中。掌握朝廷實權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是醉生夢死,利用手中的權力鬻官肥家。阮大鋮公然以行賄作為理財妙方。弘光朝廷剛剛建立便露出亡國之象的政以賄成,腐敗已極,由此可見一斑。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初一,有自稱崇禎太子朱慈烺者至南京,朱由崧命令將其關入兵馬司監(jiān)獄,后命百官審北來太子于午門外,終裁斷為偽太子王之明。寧南侯左良玉乃舉兵于武昌,稱奉太子密詔,以“救太子、誅士英”為名順流而下,進逼南京。黃得功、阮大鋮率兵御之,南明發(fā)生內(nèi)訌。正值此時,清軍在豫王多鐸率領下大舉南下,攻陷歸德、潁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
四月,清軍圍攻江北重鎮(zhèn)揚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卻因為鎮(zhèn)將們個個擁兵自重、意圖觀望,最終揚州在被圍一天后淪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難。五月初八,清軍自瓜洲渡江,鎮(zhèn)江巡撫楊文驄逃奔蘇州,靖虜伯鄭鴻逵逃入東海,總兵蔣云臺投降。南京閉城門。五月初十,朱由崧傳旨放歸所選淑女,當天午夜尤召梨園入宮演劇。翌日凌晨二漏時,朱由崧率內(nèi)官四五十人騎馬出通濟門,莫知所蹤。天亮后百官入朝,見宮女、內(nèi)臣、優(yōu)伶雜沓逃奔西華門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南京城內(nèi)大嘩,馬士英攜鄒太后出奔,市民救北來太子出獄,扶其入宮,在武英殿即位。
兵敗被俘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二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為行宮,尋即移駕蕪湖,投奔江北四鎮(zhèn)之一的蕪湖守將靖國公黃得功,他尚對京城變故一無所知。當知道自己的“天子門生”是張皇失措,棄都而來時。內(nèi)心不勝感慨,但仍然決定以死報國,對這位新君效忠到底。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打重鎮(zhèn)揚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軍,清軍圍困百日,損失慘重。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朱由崧卻沒理他,最終因寡不敵眾,揚州淪陷,接著清軍直逼南京,明軍守軍彈盡糧絕,眼看南京就要淪陷,正在與愛妃飲酒作樂的朱由崧急忙進宮召集大臣商議,那些平時只會阿諛奉承的奸臣一句話也沒說。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清軍進入南京,魏國公徐文爵、保國公朱國弼、靈璧侯湯國祚、定遠侯鄧文郁,及尚書錢謙益、大臣趙之龍、大學士王鐸、都御史唐世濟等人剃發(fā)降清。
清軍攻克南京后,多鐸命降將劉良佐帶清兵追擊弘光帝。眾叛親離的朱由崧只好和愛妃逃到蕪湖,清軍追來,朱由崧只好與清軍作戰(zhàn)。明軍支架不住。五月二十二日,總兵田雄、馬得功、丘鉞、張杰、黃名、陳獻策沖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將其獻給清軍。豫王多鐸命去鎖鏈,以紅繩捆綁。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無幔小轎入南京聚寶門,頭蒙緇素帕,身衣藍布袍,以油扇掩面,兩妃乘驢隨后,夾路百姓唾罵,有投瓦礫者。多鐸在靈璧侯府設宴,命朱由崧居于北來太子之下。宴罷,拘弘光帝于江寧縣署。
被殺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隆武帝朱聿鍵即位于福州,遙上朱由崧尊號為圣安皇帝。當年九月,朱由崧與皇太后鄒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清太醫(yī)院節(jié)日時饋宴,朱由崧酣飲極樂。
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攝政王多爾袞進言,稱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荊王欲起兵反清。五月,弘光帝與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潞王朱常淓、荊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斬首于菜市口(一說朱由崧以弓弦勒斃),年僅四十歲。朱由崧王妃黃氏之弟黃鹽梅購得棺木,與黃妃合葬于河南孟津縣東山頭村。
朱由崧被殺的消息南傳后,監(jiān)國魯王朱以海上謚號為赧皇帝,不久又上廟謚為質宗安皇帝。永歷帝于永歷十一年、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改朱由崧廟號安宗,謚號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追尊謚號與平反殉難諸臣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謚號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xié)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鄭貴妃為孝寧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為貞純肅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謚孝皇帝),立廟于南京,墓園稱熙陵。上嫡母鄒氏尊號為恪貞仁壽皇太后。生母姚氏為孝誠端惠慈順貞穆符天篤圣皇太后。贈洛陽城陷時遇害的胞弟潁上王朱由榘(矩)為潁王,謚曰沖。六月上崇禎帝廟號為思宗(弘光元年二月改上廟號毅宗),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上崇禎帝周皇后謚號孝節(jié)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圣烈皇后。七月追復懿文太子廟號興宗,謚號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興宗皇后常氏為孝康皇后。追上建文帝廟號惠宗,謚號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葑诨屎篑R氏為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圣讓皇后。追上景泰帝廟號代宗,謚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代宗皇后汪氏為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圣景皇后。
九月初三,朱由崧下令為北京殉難諸臣上謚號,文臣二十一人、勛臣二人、戚臣一人。隨后又給郢國公馮國用、宋國公馮勝、濟國公丁德興、德慶侯廖永忠、長興侯耿炳文等開國功臣追上謚號;給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陳迪、景清、卓敬、練子寧等建文朝死難諸臣,蔣欽、陸震等正德朝死諫諸臣,左光斗、周朝瑞、周宗建、袁化中、顧大章、周起元等天啟朝死珰難諸臣上謚號。
人事安排就任監(jiān)國之后,朱由崧依照廷臣會推,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銜,仍任鳳陽總督。不久又以原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為禮部左侍郎,與原禮部尚書王鐸,二人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以張慎言為吏部尚書,召劉宗周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他衙門官員也先后作了安排。按照史可法、高弘圖、張慎言等人的意向是盡量讓“正人”占據(jù)要津,使朝廷建立之始有一番新氣象。
黨爭參見:南渡三案
軍事
朱由崧的基本國策以“聯(lián)虜平寇”為主。弘光朝廷建立的時候,正值吳三桂降清,聯(lián)兵擊敗大順軍,占領北京。弘光君臣由于情報不明,對吳三桂同清朝的關系并不清楚,以為是吳三桂借清兵擊敗了“闖賊”,收復神京,一個個興高采烈,稱之為“功在社稷”的“義舉”。五月二十七日,大學士馬士英疏“陳恢復大計”說:“吳三桂宜速行接濟,在海有粟可挽,有金聲桓可使;而又可因三桂以款虜。原任知縣馬紹愉、陳新甲曾使款奴。昔下策,今上策也。當咨送督輔以備驅使!贝稳,弘光朝廷即決定“封關門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為薊國公,給誥券、祿米,發(fā)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差官赍送”。大學士王鐸起草的加封賞赍吳三桂、黎玉田的敕諭頗能說明問題。王鐸入閣在六月間,弘光君臣還不知道吳三桂四月下旬已經(jīng)投降清朝被封為平西王;而黎玉田投降了李自成,這時正任大順政權四川節(jié)度使,根本沒有同吳三桂一道勾引清兵。弘光朝廷的消息不靈,于此可見。
財政
參見:弘光通寶
弘光朝廷擁有淮河以南遼闊的地盤,在北都覆亡以前,明朝廷每年要從江南各地搜括大量糧食、銀錢、布帛等財物,彌補北京宮廷、諸多衙門以及九邊龐大的耗費。按理說,北方各地既已相繼淪沒,分屬大順和清方,弘光朝廷在財政上應該是綽有余裕的,百姓的負擔至少不應加重。實際情況卻并不是這樣。由于豢養(yǎng)大批只知禍國殃民的軍隊,統(tǒng)治集團的貪欲有增無已,弘光朝廷的財政竟然入不敷出。
早在福王朱由崧出任監(jiān)國的時候,南京的大臣們草擬恩詔,有人主張依照舊例列入減免賦稅的條款,借以爭取民心。當時的實權人物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卻拒絕采納,他說:“天下半壞,歲賦不過四百五十余萬,將來軍餉繁費,則練餉、剿餉等項未可除也。”對照大順政權的“三年免征”和多爾袞進入北京后立即宣布廢除三餉,賦稅按萬歷年間的冊子征收,多少可以看出弘光政權完全繼承了崇禎朝竭澤而漁的賦稅政策。只是在自己管轄不到的地方,弘光君臣才慷慨地施與恩惠,如五月十五日登極詔書中宣布:“自弘光元年始,山東錢糧全免三年,北直錢糧全免五年!边@不過是毫無實際意義的政治宣傳罷了。
在弘光立國的一年時間里,所得金錢卻幾乎從來沒有用于救濟災民、興修水利等實政。除了豢養(yǎng)軍隊以外,財政收入的另一部分耗費于皇帝、宮廷和官僚,供他們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朱由崧一登大位立即想在生活上同承平時期的皇帝看齊。他下令為自己和太后修建宮殿,為籌備大婚四出購買珠寶。弘光君臣的大肆搜括民財,經(jīng)營自己的安樂窩,其直接結果一是大失人心,二是文官武將囊橐既富,身家之念重,一旦形勢危急,多數(shù)非降即逃,卒至以國予敵。
歷史評價
史可法:“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蔡東藩:“這位弘光皇帝,偏信馬士英,一切政務,全然不管,專在女色上用心!
錢海岳:“北京顛覆,上膺鼎箓,豐芑奠磐,征用俊耆。卷阿翙羽,相得益彰。故初政有客觀者。性素寬厚,馬、阮欲以《三朝要典》起大獄,屢請不允。觀其諭解良玉,委任繼咸,詞婉處當;拒納銀贖罪之議,禁武臣罔利之非,皆非武、熹昏聵之比。顧少讀書,章奏未能親裁,政事一出士英,不從中制,坐是狐鳴虎噬,咆哮恣睢,紀綱倒持。及大鋮得志,眾正去朝,羅罻高張,黨禍益烈。上燕居神功,輒頓足謂士英誤我,而太阿旁落,無可如何,遂日飲火酒,親伶官優(yōu)人為樂,卒至觸蠻之爭,清收漁利。時未一期,柱折維缺。故雖遺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軼事典故
選秀
朱由崧即位后,下令選淑女入宮,派宦官于南京城中四出搜巷,凡是有女之家,必以黃紙貼額,持之而去,南京城中騷動。朱由崧又下令修西宮西一路為慈禧殿,以安置繼母鄒太后。當年八月鄒太后自河南至南京,八月十四日諭戶、兵、工三部“太后光臨,限三日內(nèi)搜括萬金,以備賞賜”。八月十六日御用監(jiān)又令造龍鳳床座、床頂架、宮殿陳設金玉等項,越數(shù)十萬兩。造皇后冠,命內(nèi)臣采購貓兒眼、祖母綠及大珠重一錢以上者百余顆。崇禎十七年除夕,弘光帝獨坐興寧宮中,愀然不樂。太監(jiān)韓贊周問道:“宮殿新落成,皇上應當歡喜,而悶悶不樂,是思念皇兄嗎?”弘光帝不應,繼而回答說:“梨園殊少佳者”。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正月,弘光帝又下令修南京奉先殿、午門及左右掖門,并派太監(jiān)田成至杭州、嘉興二府選淑女。四月甲子,弘光帝在南京貢院選淑女,七十人中選中一人,即阮大鋮的侄女。四月壬戌,杭州送來淑女五十人,弘光帝選中周姓一人,王姓一人。
三疑案
參見:南渡三案
風雨飄搖的弘光朝廷,還鬧起了所謂的“三疑案”,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首先是大悲案。大悲是個和尚,俗家姓朱,曾和朱由崧認做本家。由于東林黨人曾想立潞王朱常淓為帝,所以朱由崧對他一直嚴加防范,生怕他奪了自己的帝位。潞王信佛,此時大悲和尚來到南京,朱由崧懷疑他是來為潞王刺探情報,便將他下獄,定成死罪。其次是太子案,有一個自稱是崇禎帝朱由檢太子朱慈糧的年輕人,從北方來到南京。朱由崧又怕自己的寶座被他奪去,匆匆定他是假太子,投入獄中。最后是童妃案,當年李自成攻下洛陽時,時為福王世子的朱由崧扒城逃脫,在開封與周王府宮女童氏私定終身,而今童妃千里尋夫到南京,他卻堅不承認,將其投入獄中折磨而死。
這三案鬧得滿城風雨,并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太子案,加速了弘光政權的滅亡。
酗酒
近臣劉宗周曾勸他戒酒,朱由崧不管內(nèi)心怎么想,表面上說得還是十分動聽:“先生這是為我好,為大明朝好,以后便不喝了!币娀噬先绱苏嬲\,劉宗周有些過意不去。帝王是天下至尊,怎能一點酒都不喝,況農(nóng)夫多收了三五斗,還要自釀幾壇老酒。劉宗周怪自己一時性急,沒有把話說清楚,就進一步補充說:“當然也不是這么絕對,要是每次只喝一杯也不算什么。酒能健身。”朱由崧忙說:“照先生這么說,喝酒總不全是壞事。我如果拒絕就顯得太不近情理了,就照先生的意思,以后就只喝一杯罷!”顯得非常無奈又委曲求全似的樣子。沒想到以后喝酒,太監(jiān)就給他準備了一只像大海碗一樣的特制金杯。每次喝酒,只喝一半,旁邊的人就趕緊給他斟滿,并打趣說,沒見底就不算一杯。
怒咬田雄
據(jù)鄭達《野史無文》記載:當時朱由崧被俘的時候由田雄背著,馬得功在后面緊緊抱著朱由崧的雙腳,生怕這個活寶貝飛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兩人,卻毫無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滿衣。當時朱由崧的痛悔憤恨之情,可見一斑。
親屬成員
先輩
祖父: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祖母:(追尊)孝寧太皇太后鄭氏
父親:(追尊)明恭宗孝皇帝朱常洵
母親:(追尊)孝誠恭皇后姚氏
兄弟
潁沖王朱由矩,原封潁上郡王德懷王朱由樺妃子
皇后黃皇后:即“孝哲簡皇后”:朱由嵩為德昌王時納的正妃,父都指揮僉事黃奇瑞。黃氏早逝,1644年朱由崧即位之后,追封嫡妻“孝哲懿莊溫正仁靖儀天昭圣皇后”。永歷帝改稱“孝哲懿莊溫正仁靖儀天昭圣簡皇后”。
李皇后:即“孝義圣皇后”:洛陽人,朱由崧為福王世子時納的繼妃。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李氏自縊。1644年朱由崧即位之后,追封“孝義端仁肅明貞潔熙天詒圣皇后”。
皇妃金貴妃
子女
兒子:朱蓮璧(一說或為朱由矩之子)女兒:有一女,早夭。后裔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洛陽前,福王朱常洵遣散家眷,與世子朱由崧等督軍守城。老福王朱常洵之孫、小福王朱由崧之子、陳灣村朱氏之三世祖朱蓮璧被托付于老家人張景明,先藏于洛陽孟坑,后定居于新安縣倉頭鄉(xiāng)陳灣村,成家立業(yè),繁衍至今。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陷洛陽時,朱常洵56歲,朱由崧34歲,朱蓮璧約三四歲。朱蓮璧系朱常洵長子或次子一門,因張景明不太清楚,朱蓮璧其時尚小,這一問題遂成不解之謎。
史書記載
談遷《國榷》
黃宗羲《弘光實錄鈔》
鄒漪《明季遺聞》
歷史爭議
失德
根據(jù)明末清初筆記記載,朱由崧是十分昏庸腐朽的,只知吃喝玩樂,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除夕,當清軍南下之際,他卻在群臣面前感嘆“后宮寥落,旦新春南都無新聲”,下令廣選美女。由于縱欲無度,還命人替他捉蛤蟆配制春藥,南京的百姓叫他“蛤蟆天子”。在其即位之前,史可法曾寫信給馬士英說明“福王七不可立”──貪、淫、酗酒、不孝、虐下、無知和專橫。由史可法、張慎言、高弘圖等17人簽名送與馬士英。
朱由崧身邊全是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奸臣和宦官,如馬士英、阮大鋮等。他對清軍的進攻根本不過問,盡管有史可法這些忠臣,但明朝復興之勢難見。
朱由崧向來以“失德”著稱,后人稱其為腐朽王朝的最昏庸的帝王,唯知享樂,不問政事,沉湎酒色,荒淫透頂。世人評論說,正是他的不思進取,打碎了南明王朝劃江為治的希望。然而細檢史籍,可知竟傳聞難據(jù),推其緣由,多由東林黨人對福藩一系的成見所致。而其本來的經(jīng)歷顯現(xiàn)的卻是并非昏庸且頗有個性的政治家形象。如曾任弘光朝給事中李清《三垣筆記》、《南渡錄》及《甲申日記》對荒淫縱欲之事,且加辯誣,指出弘光帝是頗有治國思想,氣度恢宏,勤于政事,欲有作為的政治家。此外朱由崧還為于明惠帝以及靖難之變中殉難的臣子予以平反,所以其政治得失尚有爭議。
身份
林時對《南都三大疑案》:“洛陽既陷,福王常洵被闖賊所臨,宮眷逃竄。世子由崧得一護衛(wèi)軍牽率過河,寓太康伯張皇親第,人無識者。甲申四月,巡按中州御史陳潛夫送至鳳督馬士英處,遂同四鎮(zhèn)擁立為弘光帝。登極后,太后亦自河北至。帝不出迎,群臣奉鳳輿至內(nèi)殿下輿,帝掖后至殿隅,密語移時,群臣拱立以俟,秘弗聞。半晌始下拜慟哭,人皆疑揣。喬大理圣任先生在班行目擊者,曾面語余。或云:帝實非真世子,福藩有一審理貌類,因冒認。語時戒勿洩,同享富貴。又云:入宮后,與帝同臥起。事真?zhèn)尾豢芍,帝來時既不迎,逾頃始拜哭。而出奔時又不同行,自往蕪湖就靖國;太后偕馬士英至浙,則事屬可駭。一疑案也!
金堡:“予聞弘光偽福邸也。福邸已被難,其妃有弟與一內(nèi)侍偕走,詐稱福邸。既登極,內(nèi)侍懼福不敢言。童妃至,偽福邸恐事露,遂致之死。馬士英特欲立福邸翻東林之局,遂使東南半壁拱手以奉之清耳。”
楊鳳苞:“及謂福王亦偽,乃出東林、復社愛憎之口”,“蓋阮大鋮欲盡殺東林、復社諸君子,向后諸君子追憾其事,并恨王之任大鋮也。造言汗蔑之不已,復奮斷曰:u2018是非明之宗室也。u2019甚疾之之詞爾!
陵寢墓地
參見:南明帝陵
朱由崧被殺后葬于河南洛陽孟津東山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