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 de France,1773年10月6日—1850年8月26日),法國國王(1830~1848)。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約瑟夫之子,初稱瓦盧瓦公爵。1785年其父繼承奧爾良公爵的稱號后,他成為沙爾特公爵。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他參加支持革命政府的進步貴族團體,翌年參加雅各賓俱樂部。1792年4月法奧交戰(zhàn),他參加北方方面軍,同年9月晉升少將。
1793年4月他偕北方方面軍指揮官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投奔奧軍,并去瑞士避難。同年11月其父被雅各賓派政府處決時,他成為奧爾良公爵。他在美國住了兩年多,然后決定返歐。他于1800年初到達英格蘭,在英格蘭長期居住。1809年去西西里,與兩西西里國王(roi de Deux-Siciles)的女兒瑪麗·阿玫麗(Marie Amélie de Bourbon)結(jié)婚,生有十個孩子。
1814年路易十八第一次復(fù)辟時,路易·菲利普返回法國。1830年查理十世試圖推行鎮(zhèn)壓法令,觸發(fā)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7月27~30日)。7月31日,立法議會選舉他為王國攝政。兩天后查理退位,8月9日,路易·菲利浦加冕為法國國王。他在右翼極端君主派和社會黨人及其他共和黨人之間采取中間路線,以鞏固自己的權(quán)力。1846年工農(nóng)業(yè)蕭條,人民普遍不滿,引發(fā)法國二月革命。他于1848年2月24日遜位,隱居于英格蘭的薩里郡,于1850年逝于此地。
家庭
長子: 斐迪南-菲利浦, 奧爾良公爵孫:菲利普親王 巴黎伯爵
長女: 路易斯-瑪麗,比利時王后 外孫: 路易-菲利普,比利時王儲外孫: 利奧波德二世,比利時國王 外孫: 菲利普親王,佛蘭德斯伯爵 外孫女: 夏洛特,墨西哥皇后
次女: 瑪麗,符騰堡公爵夫人
次子: 路易·查理,內(nèi)穆爾公爵
三女: 克雷芒汀,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奧古斯特親王妃
三子: 弗朗索瓦,儒安維爾親王 孫女: 奧爾良的弗朗索瓦公主,沙特爾公爵夫人
四子: 查理, 彭提維里公爵
五子: 亨利, 奧馬爾公爵 孫: 路易斯-菲利普,孔代親王 孫: 弗朗索瓦-路易,吉斯公爵
六子: 安托萬, 蒙龐西耶公爵 孫女: 奧爾良的瑪麗·伊莎貝爾公主,巴黎伯爵夫人孫女: 奧爾良的梅賽德斯公主,西班牙王后孫: 安東尼奧親王,加列拉公爵曾孫: 阿方親王,加列拉公爵曾孫: 路易斯·費爾南多親王
評價
《舊制度和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維爾在回憶錄里這樣評價他“這個人是19世紀的政治懷疑者,又是18世紀的政治懷疑者,自己沒有信仰,也不相信任何人有信仰。他是一個本性熱衷于權(quán)力,喜歡無恥朝臣的人,······其缺陷與他所處的時代有著同一性,他就是使得疾病成為不治之癥的災(zāi)難。的確,號稱公民國王的奧爾良公爵是一位粗俗不堪的庸人(正統(tǒng)派諷刺他只是一位街壘國王,因為他的王冠是街壘后面的暴民賞賜的),他有中產(chǎn)階級的狡猾和實際精神,但缺乏更高的目標,只能實行一種即少德性又卻威嚴的統(tǒng)治,像經(jīng)營一間雜貨鋪一樣管理國家,這位長著一顆鴨梨腦袋的國王也算有自知之明,他不指望建立多大功業(yè),只是死死壓住正統(tǒng)派和激進的共和黨,同時讓立憲派(奧爾良黨)中的運動派與抗拒派相互制衡,以圖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