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笪重光(1623-1692),清朝書畫家。字在辛,號君宜,又號蟾光、逸 叟、江上外史,
笪重光書法
自稱郁岡掃葉道人,晚年居茅山學(xué)道改名傳光、蟾光,亦署逸光,號奉真、始青道人,江蘇省句容市白兔鎮(zhèn)茅莊村人。順治九年(1652)進(jìn)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罷官歸鄉(xiāng),隱居茅山之麓,學(xué)導(dǎo)引,讀丹書,潛心于道教。卒年七十。笪重光工書善畫,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稱四大家。精古文辭,康熙十一年(1672)嘗作《仿元人山水》軸,著錄于《虛齋名畫錄》。
笪重光書法
人物生平
笪重光清順治九年(1652年)進(jìn)士,任御史。為人剛正,敢于直言,順治十二年奉派到 江西巡按,對江西分巡湖東道僉事李嘉猷貪酷不法,嚴(yán)詞參劾。因李嘉猷在朝中有權(quán)貴作后臺,笪重光反被革職,后被判刑收贖,“永不敘用”。此后,隱居在五州山、茅山求仙學(xué)道。傳世作品
傳世作品有順治十七年作《松溪清話圖》,圖錄于《神州國光集》;康熙二十五 年(1686)作《柳陰釣船圖》軸,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秋雨孤舟圖》及《行書七律詩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小楷《嘉州集》一冊,錄五言律二十四首。著有《 書筏》、《 畫筌》, 王翚、 惲壽平作評注,曲盡精微,有裨后學(xué)。其人在當(dāng)時不僅為四大書畫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譽(yù)稱。風(fēng)骨棱棱,雖權(quán)貴亦憚之。書、畫名重一時,書法蘇米,筆意超逸,與姜西溟(宸英)、汪退谷(士鋐)、何義門(焯)齊名,稱四大家。最為 王文治所稱服。山水得南徐氣象,其高情逸趣,橫溢毫端。兼寫蘭竹,精鑒賞。惲壽平、王翚嘗主其家。論著名句
《畫筌》于康熙七年(1668)夏付印,全文4000余字,不分章節(jié),
笪重光書法
通篇用駢文體對偶文字寫成,一氣貫注地講述山水畫理論和技法,兼及人物畫和 花鳥畫。持論精微透徹,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是清代高水平的畫論著作。文中逐段有王翚、惲壽平所加評語,篇末有作者的跋語。 空本難圖,實(shí)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shí)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畫荃》
譯文:虛空本來就難以畫出來,實(shí)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虛空的景顯露出來了。精神、神氣很難畫出來,實(shí)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產(chǎn)生了。虛和實(shí)位置相反,畫的景物不和諧,有畫的地方大多屬于多余的累贅。虛和實(shí)互相作用、生發(fā),沒有畫的地方也能構(gòu)成奇妙的境界。
現(xiàn)存《書筏》現(xiàn)存28則,綜論筆法、墨法、布白、風(fēng)韻等,論述精明扼要,可惜段落零散,很可能不是全文。
藝術(shù)特色成就
笪重光生活的時代,正是董書最盛之期,由于他在書法上并不隨順時流而 能逸出董書風(fēng)氣,并且過早地退出了政治舞臺(中心)而隱居鄉(xiāng)里,所以他的書法一直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在當(dāng)時及之后論及清初書家的書論中,很少提到他,也很少把他和姜宸英、汪退谷、何焯諸家并提。一直要到了清代中期,他的同鄉(xiāng)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才對他的書法推崇備至,且推論其書不遺余力,如云:吾鄉(xiāng)笪江上先生書格超妙,小字尤佳。蓋先生自解組后隱居句曲山中,讀丹書、學(xué)導(dǎo)引、游神于塵滓之外,故所作書飄然有凌云之氣。國朝善書之家如先生者未可數(shù)覯見也。(《快雨堂題跋·笪江上尺牘》)
又云:國初善書之家如華亭沈繹堂、慈溪姜西溟皆能胎乳古人,
擺脫時徑。至于披露天真,俾字里行間飄飄然有凌云之意,則吾鄉(xiāng)之笪江上先生所獨(dú)也。(《快雨堂題跋·笪江上書江冷閣集序》)
直欲置其書于沈繹堂(荃)、姜西溟(宸英)之上,而為清初書法之冠。這里雖然難免“于鄉(xiāng)先輩不能無私”,但包世臣在其所撰《藝舟雙楫·國朝書品》中將笪重光行書置“能品下”第三名(在笪重光前者為神品、妙品上一人鄧石如;妙品下二人劉墉小真書、姚鼐行草書;能品上七人釋邱山真及行書、宋玨分及榜書、傅山草書、姜宸英行書、鄧石如草書、劉墉榜書、黃乙生行榜書;能品下二十三人王鐸草書、周亮工草書……),也可謂評價極高了。
關(guān)于笪重光書法之取徑,王文治在《快雨堂題跋·笪江上尺牘》中有很詳細(xì)的論述:
江上書上至章草下至蘇米,靡所不習(xí),恨不能確然指其得筆之淵源。然其游絲裊空、蕭然自得之處,無所秉承不能獨(dú)造也。一日偶臨嵇叔夜《絕交書》,恍然大悟曰:此吾鄉(xiāng)江上先生之書之所自出也。自此以后,凡見笪書無一點(diǎn)一畫不了然其來處矣。趙鷗波云:“昔人得古刻數(shù)行,專心學(xué)之便可名世!闭娓士嘀詺e。
王文治此語雖然只是一己之推測,但他對笪書如此窮索苦究,應(yīng)該也是能比較接近事實(shí)的。嵇叔夜《絕交書》今日雖不可見其真貌,但總之笪重光的書法取法魏晉應(yīng)該也是可信的。笪重光書法魏晉,特別是嵇叔夜,正和他的性格相契。這是可以以他的詩為證的。其詩曰:“野水橋邊舊業(yè)存,數(shù)間茅屋向乾坤。太平一半深山得,何必承明始是恩。”詩的意境和用典都出自七絕圣手王昌齡的《長信秋詞》,表現(xiàn)出一種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和歸隱山林的志趣,是其人、其詩、其書完滿合一的體現(xiàn)。所以王文治評其書“無纖毫塵滓氣也”,正是其高出眾人之處,也是別人所難到處。
笪重光并善畫,與王、惲南田交游,互有影響,“江上之畫特書之緒余,而一對惲王便入作家轍軌,此友朋之益也”(《快雨堂題跋·笪惲王三家合冊》)。龐元濟(jì)《虛齋名畫錄·笪江上仿元人筆意軸》中附錄王惲二家題跋:“筆致飄瀟,矯然出群,視余圖何止十倍勝也。”(王)“筆不到處致有高韻,非近日庸史所能夢見!保◥聊咸铮┱梢姸藢ζ洚嬐瞥鐐渲痢
成就
笪重光并有《書筏》《畫筌》二書傳世。其論書曰“匡廓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勻稱”,是中國古代自孔子以來儒家“和”的思想在美學(xué)中的充分體現(xiàn),說其“皆由甘苦中流出”也并非虛譽(yù)。
昆侖堂美術(shù)館藏笪重光小楷《嘉州集》一冊,錄五言律二十四首!都沃菁肥翘拼娙酸瘏⒌脑娂,通行本作《岑嘉州集》。岑參官嘉州刺史,因此得名。此冊共十開,每開長二十一點(diǎn)五厘米,寬十二厘米,唯獨(dú)第十開略窄(長二十一點(diǎn)五厘米,寬八厘米)。又冊中詩題與詩往往分布前后兩頁(凡四處),一處則詩中分為兩頁,疑此作原為一小手卷,后割裱成冊。冊前有王文治題署,曰“江上先生真跡,松下清齋鑒藏,文治”,鈐“王氏禹卿”朱文印,彌足珍貴。王文治稱笪重光“小楷法度尤嚴(yán),純以唐法運(yùn)魏晉超妙之致……以《曹娥》仰追《宣示》,乎登鐘傅之堂矣!保ā犊煊晏妙}跋·笪江上書江冷閣集序》)觀此冊字形寬展,捺畫閑閑逸出,頗見雅意,亦合于“氣之舒展在撇捺”(《書筏》)。此冊前后共鈐笪重光印十一枚(其中“直指之章”“江上笪氏圖書印”重復(fù)),冊尾鈐“笪”“笪重光印”諸印以代款字,亦頗具一格。
笪重光的小楷書傳世極少,所以此冊尤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