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個人簡介
楊松山自1955年春天參加山東昌濰地區(qū)(今濰坊市)農民文藝會演,表演了獨唱與重唱節(jié)目并獲獎,在民族聲樂方面嶄露頭角。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楊松山首唱的歌曲被灌制成唱片的有28首,所演唱的山東民歌《計劃生育要記心》、《五蓮山小唱》、《歌唱大生產》、《俺村新事實在多》、《我運煤炭快快跑》等,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此外還參演過《白毛女》等歌劇,是建國后較早成名的民族聲樂藝術家。
成就
楊松山從藝50年來,曾在“全國文藝調演”、“上海之春”等重大的演出活動中擔任獨唱,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楊松山多次代表祖國赴美國、墨西哥、牙買加、巴巴多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訪問演出,獲得極高評價。1977年任山東省歌舞團副團長,發(fā)現、推薦了彭麗援、鞏俐、倪萍等著名青年表演藝術家。1986年山東歌舞劇院建院后,參與決策了舞劇《無字碑》、歌劇《徐!返却笮腿珖@獎劇目。1992年被授予山東省模范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1999以來,應邀擔任山東愛樂合唱團藝術指導,指導團員們排練了一批中外名歌,合唱團連年榮獲“山東省優(yōu)秀合唱團”稱號,在第一屆“夕陽紅”全國合唱電視大賽上榮獲銀獎,2005年在全國中老年文化交流會上獲得合唱比賽金獎。楊松山在全國聲樂界享有很高聲譽,被譽為“山東民歌王子”。
楊松山的藝術成就被收入《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外歌唱家辭典》、《中國民間藝術家名錄》、《世界優(yōu)秀人才大典》、《中國世紀專家》等20余部大型藝術典籍。
歌曲代表作
《青菜挑》、《我愛故鄉(xiāng)的山和水》
武術家(1906—1985)
簡介
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教授、教務長, 同年參加武術國考, 獲最優(yōu)等獎。1930年任黃埔軍校國術總教官。著有《初級拳單練與雙打》《對手刀法》等。
楊松山二十年代就蜚聲中外,曾經擔任甘肅省武協(xié)顧問。他精于查、華、炮、洪、地躺、形意、太極等種拳術及長、短兵器,擅長摔跤、拳擊、散打、技擊造詣頗高,早年曾東渡日本,學習柔道、劍道等。他德高望重,文武兼?zhèn),博學強識,善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而又勇于自辟蹊徑。
生平
楊松山,回族,武術家,一九O六年出生于山東濟南市,童年時代授業(yè)于武藝精通的著名拳師王丹忱。他少有大志,白天讀書,夜晚習武,每當夜闌人靜,即與摯友名師赤膊光足,刻苦練武,或拳械或散打,如癡如迷,每晚練功汗流浹背,長期寢宿于練功場上,打下堅實的武術基礎。
“五卅”慘案后,日寇占領濟南。他受北伐軍革命思想的感染,滿懷愛國熱情,毅然棄家徒步南下,尋求光明真理。一九二八年六月到南京中央國術館參加入館考試,他憑著嫻熟灑脫的武藝,得到西北軍將領、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的賞識。在國術館,他常與各派名師、高手切磋技藝,也曾和中央大學的美籍教授、拳擊名師麥克洛交流心得。物換星移,毫不懈怠,他的技藝終天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1928年十月中央國術館舉行武術國考,全國四百多名精英匯集南京。經過三輪異常激烈的爭奪,楊松山被評為第十七名優(yōu)等選手。但是在大會即將頒獎時,卻出現了一件意外的事情:當時愛國將領馮玉祥僅送來十五份獎品,主持國考的張之江十分為難,不得不親自出面給第十六名和第十七名最優(yōu)等選手郭長生、楊松山做工作。楊松山剛正豪爽,虛懷若谷,輕視名利,當即表示甘愿退居到三十名優(yōu)等選手行烈之中,以示對名遇者張之江的支持。全體與會者對楊松山這種高尚品德,無不敬重,為此大會嘉獎他一把龍泉寶劍。同年冬天,中央國術館進行全館文、武兩科考試,他出類撥萃,文、武兩科均獨占鰲頭,成為武壇佳話。此后楊松山聲譽日盛,使他躋足于國術館教授行列,時年僅二十三歲。馮玉祥將軍別具慧眼、卓識英才,對楊松山的精湛技藝和高尚品德非常賞識,經常到館觀看楊松山的武功和教學,并親自保送他去日本學習柔道、劍道!熬乓话恕笔伦兒,楊松山從日本回到南京中央國術館。此時,楊松山集文武、中西之道于一身,并勇于開拓新境,融會貫通于教學之中。再加他循循善誘,平易近人,一掃保守陳舊之俗,傳授于求教者,所以深得學員和同事的敬仰,不久便任為教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