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何仰羲(1922--1996),河南淮陽縣臨蔡鄉(xiāng)大何村人,原名何明欽,字硯農(nóng),號宗燮道人,柳湖釣叟。7歲學書,先后師法“二王”、顏真卿、王鐸、鄭板橋和何紹基,60多年筆硯躬耕,雜取眾家之長,形成以“板橋體”為風骨的藝術(shù)風格。何仰羲先生虛懷若谷,淡泊名利,扶植后人,被譽為周口書壇“德藝雙馨”的先賢,為周口書 法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何仰羲先生于1996年9月15日辭世,享年74歲。生前曾任河南省周口地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系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河南省文史館館員。先生7歲學書,60多年翰墨生緣。他遠溯“二王”,中取顏、柳,后學王鐸、鄭板橋、何紹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1957年,他書寫的《七律·長征》詩被毛澤東同志收藏,后被收入《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一書。
佳話
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中,有一位淮陽籍書法家,他的四幅《七律、長征》書法條屏,和大名鼎鼎的齊白石、張大千和郭沫若等人的書法作品共列。他叫何仰羲。那是1957年,適逢毛澤東同 志誕辰64周年,淮陽縣各界共推 何仰羲以書法作品為毛主席賀壽。 何仰羲筆走龍蛇,神潤機抒,秉燭草就四幅屏《七律·長征》,翌日寄往北京。數(shù)月后,中共中央辦公廳來函,說墨寶已送呈毛主席。后來,這幅珍貴的書法作品就被收入《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
人物履歷
何仰羲生于1922年,原名何明欽,字文安,號硯農(nóng),臨蔡鎮(zhèn)大何莊人。1947年肄業(yè)于河南省七區(qū)聯(lián)立師范。曾任中國 書法家協(xié)會河南分會會員、周口地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他自幼酷愛書法,從師中州書法名家劉象豹先生,臨顏體、習二王u2019(王羲之、王獻之)、摻揉懷素、鄭樊筆法,筆力蒼勁,氣勢磅礴,顧盼神合,于婀娜之中透出剛健之氣,云霧之中閃動雷霆之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shù)風格。1982年10月,何仰羲應(yīng)邀參加了中日舉辦的《王鐸書法展》和中日書法交流會,作品受到日本書法人士的高度贊揚。1984年,何仰羲參加了在古都安陽召開的殷墟筆會,和日本 書法家渡邊寒鷗切磋技藝,互贈作品。1986年,日本舉辦"國際和平年"書展,何仰羲書作東渡扶桑參展,大獲贊譽。1990年,何仰羲作品赴臺島展出,蜚聲海峽彼岸。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向全國征集名家書畫精品,何仰羲狂草"壽"字得選。1994年,紀念堂管理局派人專程來淮陽,以隆重的儀式向 何仰羲頒發(fā)展覽收藏證書。 何仰羲不僅書法精奇,而且藝德高尚。憑他的書作,他只要微索酬金,就 能家壁輝煌,但他不求索取,甘于清貧。他說:"凡來求書者,必是好書者,既為同道,何論錢財。"但若是索書為邪,他決然不賜。曾有一貴客駕車來訪,恭送一疊人民幣,求書"招財進寶"四字,他不無譏諷地拒絕道:"寫了一輩子字,卻沒學會這幾個字,還是另請高明吧。"來人悻然離去?墒,只要是有利于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只要是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請 何仰羲獻藝他從未拒絕。1983年,周口師專蕭仕棟副教授請他為畢業(yè)班講授書法課,課后學生們紛紛請他作書留念,他揮毫即興作書20多幅,累得直不起腰來。1995年,淮陽縣委宣傳部組織召開春節(jié)文藝晚會,請他登臺獻藝,他不顧71歲高齡,在臺上堅持書法表演半個多小時,讓千余名觀眾大飽眼福。 何仰羲,以自己高絕的書法才藝和艱苦地勞動,為祖國為淮陽創(chuàng)造了和正在創(chuàng)造著寶貴的書法藝術(shù)財富,他是淮陽人民的自豪和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