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肇基(?-1645),字鼎維,遼東人。明末抗清名將,以與史可法死守揚州而聞名。
出身于將門之家,祖輩世襲指揮僉事。1634年,劉肇基跟隨總兵尤世威鎮(zhèn)壓中原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戰(zhàn)事頗不順利,后劉肇基接替尤世威,與游擊羅岱力戰(zhàn),終于將其擊破,升任遼東副總兵、總兵官。1639年,薊遼總督洪承疇調(diào)劉肇基至遼東,負責訓練寧遠諸營士兵。次年3月,清軍圍攻錦州,劉肇基奉命與寧遠總兵吳三桂前往支援,雙方互有死傷,清軍退卻。此后,他曾率士卒千余人救吳三桂于松、杏之間,卻被誣以臨陣退卻,遭到解職,不過接替他的是名將王廷臣。
南明福王政權建立后,劉肇基自請從征效力,得加授左都督、太子太保銜。史可法督師揚州,命其率兵守高家集。1645年3月,清軍包圍揚州,史可法命附近駐軍增援,只有劉肇基一支孤軍趕到,入城守北門。城破之后,劉肇基率部400人與清兵死戰(zhàn),格殺數(shù)百人,但寡不敵眾,最后全軍覆沒。
清朝乾隆年間,重修史書,嘉獎明末殉難武將,因劉肇基忠于明朝,特賜謚號為節(jié)愍。
明史介紹
劉肇基,字鼎維,遼東人。嗣世職指揮僉事,遷都司僉書,隸山?偙儆仁劳庀。崇禎七年從世威援宣府,又從剿中原賊。進游擊,戍雒南蘭草川。明年遇賊,戰(zhàn)敗傷臂。未幾,世威罷,肇基及游擊羅岱分將其兵,與祖寬大破賊汝州,斬首千六百有奇。后從寬數(shù)有功,而其部下皆邊軍,久戍思歸,與寬軍噪而走?偫肀R象升乃遣之入秦。其秋,畿輔有警,始還山海,竟坐前罪解職,令從征自效。俄以固守永平功復職,屢遷遼東副總兵。
十二年冬,薊遼總督洪承疇請用為署總兵官,分練寧遠諸營卒。兵部尚書傅宗龍稍持之,帝怒,下宗龍獄,擢肇基都督僉事任之。明年三月,錦州有警。承疇命吳三桂偕肇基赴松山為聲援。三桂困松、杏間,肇基救出之,喪士卒千人。七月與曹變蛟等戰(zhàn)黃土臺及松山、杏山。九月,復戰(zhàn)杏山,肇基軍稍卻。承疇甄別諸將,解肇基職,代以王廷臣。十七年春,加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場,及福王立,史可法督師淮、揚,肇基請從征自效。屢加左都督、太子太保。可法議分布諸將,奏薦李成棟、賀大成、王之綱、李本身、胡茂楨為總兵官。成棟鎮(zhèn)徐州,大成揚州,之綱開封。本身、茂楨隸高杰麾下,為前鋒。而令肇基駐高家集,李樓鳳駐睢寧,以防河。棲鳳本甘肅總兵,以地失留淮、揚間也。閣標前鋒,則用張?zhí)斓擇v瓜洲。十一月,肇基、棲鳳以可法命謀取宿遷。初八日渡河,復其城。越數(shù)日,大清兵圍邳州,軍城北,肇基軍城南,相持半月,大清兵引去。
順治二年三月,大清兵抵揚州,可法邀諸將赴援。獨肇基自白洋河趨赴,過高郵不見妻子。既入城,請乘大清兵未集,背城一戰(zhàn)?煞ǔ种兀鼗朔质乇遍T,發(fā)炮傷圍者。已而城破,率所部四百人巷戰(zhàn),格殺數(shù)百人。后騎來益眾,力不支,一軍皆沒。副將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等皆同死。
乙邦才,青州人。崇禎中,以隊長擊賊于河南、江北間。大將黃得功與賊戰(zhàn)霍山,單騎逐賊,陷淖中。賊圍而射之,馬斃,得功徒步斗。天將暮,僅余二矢。邦才大呼沖賊走,得功乃得出。邦才授以己馬,分矢與之,且走且射,殪追騎十余人,始得及其軍。得功自是知邦才。
時有張衡者,亦以驍敢名。賊圍六安急,總督馬士英救之。甫至,斥其左右副將,而號于軍中曰:「孰為乙邦才、張衡者?」兩人入謁,即牒補副將,以其兵授之,曰:「為我入六安,取知州狀來報!箖扇顺,即簡精騎二百,夜沖賊陣而入,繞城大呼,曰:「大軍至矣,固守勿懈!」城中人喜,守益堅。兩人促知州署狀,復奪圍出,不損一騎。
時潁、壽、六安、霍山諸州縣數(shù)被寇,邦才大小十余戰(zhàn),咸有功。及可法鎮(zhèn)揚州,攜之行。至是戰(zhàn)敗,自刎死。
劉姓起源
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勛)之后,受封于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后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此為祁姓之劉。史稱劉氏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