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宗會(1622~1680)字澤望,號縮齋,又號藤龕,學(xué)者稱石田先生。明末清初學(xué)者,經(jīng)學(xué)家,余姚(現(xiàn)浙江省寧波余姚市)人。東林七君子黃尊素第三子。黃宗會與兄黃宗羲,黃宗炎并稱“浙東三黃”,三人也是明清浙東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
黃宗會,明末崇禎年間的拔貢生,性格狷介,讀書過目不忘,日必盡百頁,有事則次日倍其常課。自經(jīng)史四部外,釋道二藏,未嘗不一周也。詩文古澹而有根據(jù)。早年受業(yè)于兄長黃宗羲。明亡后,隱于浮屠,浪游名山,以疾終。
著有《縮齋文集》、《縮齋日記》、《學(xué)御錄》、《成惟識論注》、《四明游錄》等。
梨洲序文
《縮齋集》者,余弟澤望所著之詩文也。自澤望亡后,余教授于外。今歲甲寅,四方兵起,
偃息衡門,始發(fā)大牛篋,出其所著撰數(shù)十束。雖體例各異,而散之日記中,不相條貫。余乃離而件系之,以為各錄,取其詩文,選定為茲集。序曰:
澤望之為詩文,高厲遐清。其在于山,則鐵壁鬼谷也;其在于水,則瀑布亂礁也;其在于聲,則猿吟而鸛鶴咳且笑也;其在平原曠野,則蓬斷草枯之戰(zhàn)場,狐鳴鴟嘯之蕪城荒殿也;其在于樂,則變征而絕弦也。蓋其為人,勁直而不能屈己,清剛而不能善世,介特寡徒,古之所謂隘人也。隘則胸不容物,并不能自容。其以孤憤絕人,彷徨痛哭于山顛水澨之際,此耿耿者終不能下,至于鼓脹而卒,宜矣。
獨(dú)怪古之為文章者,及其身而顯于世者無論矣;即或憔悴終生,其篇章未有不流傳身后,亦是榮辱屈伸之相折。澤望死十二年矣,所有篇章,亦與其骨俱委于草莽,無敢有明其書者,蓋驚世駭俗之言,非今之地上所宜有也。蘇子瞻所謂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者,至澤望而又為文人之一變焉。
雖然,澤望之文,可以棄之使其不顯于天下,終不可滅之使其不留于天地。其文蓋天地之陽氣也,陽氣在下,重陰錮之,則擊而為雷;陰氣在下,重陽包之,則搏而為風(fēng)。商之亡也,采薇之歌,非陽氣乎?然武王之世,陽明之世也,以陽遇陽,則不能為雷。宋之亡也,謝皋羽、方韶卿、龔圣予之文,陽氣也,其時遁于黃鐘之管,微不能吹纊轉(zhuǎn)雞羽,未百年而高皇帝為其迅雷。元之世,陰晦之世也,其亡也,有席帽、九靈之文,陰氣也,包以開國之重陽,蓬蓬然起于大隧,風(fēng)落山為蠱,未幾而散矣,非若雷之能使百果草木甲拆也。今澤望之文,在重陰之下,其視葭灰不啻千鈞之壓也,茍未為霹靂列缺,夫?qū)庡d而不出,豈若劉蛻之文冢,腐為墟壤,蒸為芝菌,文人之文而已乎?
詩作選摘
【春日郊居】
雨后春山才欲蘇,燒痕猶是舊模糊。水搜枯桕根連石,云壓長松鬛滿廬。
鳥倦余寒還斂翼,花欺暫暖已垂須。荒村景物多幽賞,不惜芒鞋繞徑紆。
【象田山贈石雨】
杖頭已撥千峰霧,入水拖泥何處去。嶺頭日落黃蘆暗,老麂呼風(fēng)毛欲豎。
嶺底溪深泥正紫,中有幽人草茅住。長年袖缽垂手歸,濯足溪頭弄新句。
天寒路凍寂無人,䦆頭鏗然掘枯芋。我來一笑調(diào)偶同,摩挲寒崖數(shù)煙樹。
深夜孤鐙倒牛篋,戛更病雁亦哀訴。雄峰大剎列相望,兩宗法席紛旁午。
子獨(dú)何為餓空谷,笑勘諸方多不顧。垂鉤豈解釣獰龍,元賞時與古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