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德川 秀忠(とくがわ ひでただ) 天正七年四月七日 -寬永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1579年7月30日 - 1632年3月14日)
生平
1579年,出生。 1595年,經(jīng)由豐臣秀吉安排,娶淺井長政三女達姬為妻。 1600年,奉命參加關(guān)原合戰(zhàn),但是在中山道其所率領(lǐng)的3萬大軍竟然被真田父子(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的1000左右人馬所牽制,進退不得,遲誤了關(guān)原會戰(zhàn),之后險些被家康勒令自殺。 1603年,家康創(chuàng)立江戶幕府。
1605年,家康為確立 將軍 世襲制,將“征夷大將軍”位傳給秀忠,自稱“大御所”移居駿府城,在后臺操縱政局,與江戶城的秀忠形成兩個政治體系。 1614年-1615年,參加大坂之戰(zhàn),救出嫁給豐臣秀賴的長女千姬,滅豐臣家。 1616年,家康過世。正式掌握將軍的大權(quán)。為有力統(tǒng)御大名,改易福島正則等外樣大名的封地,并根據(jù)家康遺命確立可以繼承將軍位的“御三家”, 1620年,五女和姬嫁予后水尾天皇,是為和子皇后。 1623年,秀忠把將軍位讓予長子德川家光,自己效法家康成為“大御所”,仍居江戶城進行二元政治。 1629年,由于紫衣事件與春日局事件,使得后水尾天皇大為不滿,憤而退位,由女 一宮興子 內(nèi)親王(和姬之女)繼位為明正天皇。 1631年,因次子德川忠長多有亂行,命其隱居。此后,身體狀況日益不佳。 1632年,病逝,享年53歲。葬于今東京都 增上寺,法號臺德院,朝廷追贈官位正一位。
家室
正室 崇源院--- 淺井小督,又名達姬, 淺井長政三女。 情人凈光院---阿靜之方。 長女千姬---豐臣秀賴正室,秀賴死后,改嫁本多忠刻。 次女珠姬---前田利常正室。 三女勝姬---松平忠直正室。 四女初姬---過繼給小督之姊 常高院,京極忠高正室。 五女和姬---后水尾天皇中宮皇后。 長子長松丸---早夭。母女房無名氏。 次子 德川家光---江戶幕府三代將軍。 三子德川忠長---駿府城城主。 四子?普---?普怵B(yǎng)子,會津德川家初代家督。
人物傳記
德川秀忠,日本戰(zhàn)國后期的武將,德川幕府第二代征夷大將軍。天正七年(1579)四月七日生于遠江濱松城。德川家康之三男,母親為寶臺院西鄉(xiāng)氏(于愛之方),幼名長松、長丸。秀忠出生后五個月,德川家發(fā)生影響家族未來的大事,家康的長男信康因其母筑山殿有內(nèi)通武田勝賴的嫌疑,最后兩人先后被迫令自殺。長男死后,家康對由誰繼為嗣子始終未有定論,作為三男的秀忠基本上并不是什么繼位第一人選,但從此卻展開秀忠及次兄秀康(于義丸)的明爭暗斗。 秀忠出生時,德川氏已扭轉(zhuǎn)與武田氏的對抗形勢,隨著天正三年(1575)的長篠之戰(zhàn),武田勝賴大敗
;再加上七年后(同九年、1581)的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戰(zhàn),武田氏也完全衰退,德川家康已在三、遠、甲等地建立足地。天正十年(1582)六月,家康的靠山織田信長葬身本能寺,遠在京畿的家康急速逃回三河準備舉兵,但羽柴秀吉已在當時迅速于山崎之戰(zhàn)打敗明智光秀,又在天正十一年(1583)于賤岳之戰(zhàn)打敗信長舊勢力的柴田勝家。此時,秀吉已具備成為天下人的條件,但家康還是秀吉的最大、的障礙,天正十二年(1584),秀吉出兵攻打織田信雄及家康的聯(lián)軍,爆發(fā)小牧.長久手之戰(zhàn),雙方僵持了一年多,最后迫使秀吉議和,并把家康次男于義丸收為養(yǎng)子,改名為羽柴秀康。秀康成為羽柴家的養(yǎng)子后,秀忠成為德川家繼位人已是非常明顯,但家康于后才改立秀忠為嗣子,改名竹千代。 小牧.長久手之戰(zhàn)后,東海道已基本平定,故秀吉轉(zhuǎn)向四國及九州,而在天正十五年(1587),秀吉及其弟秀長于高城之戰(zhàn)打敗島津義久后,天下除小田原北條氏以及陸奧伊達外,已基本平定。同年八月八日,秀忠正式元服,敘任從五位下侍從。天正十八年(1590)正月,秀忠上洛感謝任命,在京都初次謁見秀吉,而秀吉于同年下令討伐北條氏政、氏直父子,由于家康與北條有姻親關(guān)系,故秀忠被家康送到秀吉處為人質(zhì),保證助戰(zhàn)出兵的決心,而秀忠則因此拜領(lǐng)秀吉的“秀”字。 北條討伐之后,秀忠被命上京,天正十九年(1591)冬,升為正四位上參議,翌年(文祿元年)再次被命八月上洛,九月累進為從三位權(quán)中納言。在家康遷到關(guān)八州后,秀忠每年都被命上洛至年底或明年初回江戶,文祿四年(1594),在秀吉的指定下,秀忠迎娶淺井長政之女淺井江,那就是日后被稱為“惡妻”的于江之局。文祿.慶長之役后,西南大名損失慘重,反而家康因未有參與戰(zhàn)役而得到保留實力的機會,并著重開發(fā)關(guān)八州。慶長三年(1598)八月,豐臣秀吉薨于大阪城,秀忠在家康的指示下,急回江戶守備,為家康奪取天下穩(wěn)定后方之用。 秀吉死后的翌年,即慶長四年(1599)閏三月,豐家大老 前田利家也死去,豐家文治派及武斷派的對立立刻爆發(fā),石田三成被加藤清正等武臣追殺,最后在家康的斡旋下,三成被迫在佐和山城隱居,三成暫時平定后,家康開始下一步行動,慶長四年(1600),秀忠之女珠姬被嫁到前田家,同時在家康恩威并濟之下,成功拉攏前田利長。另一方面,家康轉(zhuǎn)向會津的上杉景勝,在上杉拒絕降服后,家康下令討伐上杉,同年七月,秀忠受命上陣,并在品川迎接家康回軍,七月七日,家康在江戶城正式舉兵,秀忠被命為討伐會津的前軍大將,十九日由江戶出發(fā),二十一日到達下總國古河,不久進入宇都宮,同月二十四日,家康到達下野國的小山,接到伏見城的鳥居元忠發(fā)出三成起兵的消息,收到消息的家康與東軍諸將展開著名的“小山評定”,最后決定東軍主力西走攻打西軍,而秀忠在伊達政宗等人的建議下,秀忠被家康命令撤出宇都宮,在本多忠政、本多正信及神原康政的陪同下,于八月二十四日經(jīng)中山道向信濃進發(fā),于美濃會合家康主隊;而上杉之戰(zhàn)改由伊達、最上及結(jié)城秀康主攻。 九月二日,秀忠率三萬八千大軍經(jīng)小諸到達真田昌幸、幸村的上田城,開始了秀忠的“噩夢”。面對只有寡兵城小的上田城,秀忠命真田信幸(信之)及本多忠政入上田城勸降,昌幸回應(yīng)道:“昌幸不敢忘記大閣殿下的恩義,我等將戰(zhàn)至最后一刻、全被討死為止!”秀忠聽到后大怒,下令進攻上田城,但本多正信勸阻道:“殿下應(yīng)以趕到美濃,與主公會合為要!”,但由于真田軍的挑釁,秀忠不理勸告攻打上田城,命真田信幸攻打由幸村守備的支城戶石城,或者是親兄弟的關(guān)系,戶石城未能攻下,五日零晨,幸村突襲信幸勢,秀忠軍受到打擊,始終未能攻下上田城,并且被迫延遲進軍,在眾臣一再勸告下,秀忠終于下令繞過上田城向美濃進發(fā),十三日到達下諏訪,同日家康到達岐阜,十四日,秀忠到達本山,家康已到達關(guān)原附近的赤阪。最后,秀忠未能趕到關(guān)原;九月十五日下午一時,家康終于打敗西軍,秀忠知道趕不到關(guān)原之戰(zhàn)后在妻籠停留,十九日到達赤阪,二十一日于大津趕上了家康主隊,秀忠同日要求謁見家康被拒,二十三日,秀忠終于見到家康并且請罪,但受到家康的大罵,幸好在身旁的榊原康政主動承擔責任,再加上本多正純解釋道:“秀忠殿下遲到的事,不是殿下的責任,而是臣父正信認為真田昌幸仍有企圖,故未有趕上,請主公處罰臣父,但請原諒秀忠殿下!”才使家康消除怒氣。 1605年,秀忠接替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 1615年,經(jīng)過大坂冬、夏雙陣,秀忠在家康的幫助下完成天下一統(tǒng)。家康臨死前曾對秀忠說:“我死以后,你認為天下會太平嗎?” 秀忠回答道:“不,我認為隱患仍然存在! 知道秀忠心底毫不松懈,家康才安心逝去。 完成幕藩體系整頓后,秀忠決定遵從家康生前“與天皇家結(jié)親”的心愿,元和五年(1619),秀忠親自上洛,請后水尾天皇娶其女和子為妃,卻遭到公卿的反對,但秀忠以威嚇、流放等方法把反對聲音完全壓下,翌年六月,和子正式入宮(東門院),元和九年(1623)十二月,誕下公主(興子內(nèi)親王)成為后來的明正天皇,寬永元年(1624)十一月,和子進為中宮,在秀忠的協(xié)助下,制定中宮御所條目,加強對朝廷的監(jiān)察權(quán),自此 幕府終于正式控制朝廷;同時秀忠對寺院也大加控制,寬永六年(1629),當朝廷如常頒發(fā)給予寺院僧侶紫衣敕許時,幕府認為該僧侶出身不明,在未有朝廷同意下流放僧侶,把所有反對聲音完全封殺,自此寺院由幕府過問,確立幕府最大權(quán)威。 元和九年(1623)七月二十七日,秀忠正式讓位予長男家光,自任大御所,翌年遷到江戶城西之丸,但秀忠遇到一個難題,由于得到父親的鐘愛,次男忠長對將軍位置的野心日深,但由于家光得到祖父家康的欽點,成為指定繼位人,因此忠長越發(fā)不滿,后來因?qū)夜庥胁卉壭袨,秀忠決定于寬永八年(1631)四月,把忠長放至甲斐螫居,同年十二月,秀忠染病不起,雖家光到寺院祈福,但秀忠的病情仍然惡化,寬永九年(1632)一月,秀忠指示家光治國要道及把家光讬付予伊達政宗及 幕府重臣后,同月二十四日病逝,終年五十四歲,法名“臺德院興蓮社德譽入西”,后追封為從一位 太政大臣,下葬于江戶增上寺養(yǎng)源院。 與其他活在偉大父親的光芒影子下的兒子一樣,秀忠對父親家康或多或少有一些感慨,有一次,當群臣提到家康時,秀忠不禁地說:“大御所之謊話,就算其他人知道未必是真的,都會相信,但我說的謊話,就算是如何努力的說,都一定無任何人相信我!”;又有一次懲治家臣犯錯時,秀忠說:“權(quán)現(xiàn)殿(家康)之威勢令人人震懾,但我的卻無人畏懼!”。另外一次,他在江戶城聽到太鼓之聲,就說:“真的想站在天守閣上,盡情盡意的奏打太鼓!”但群臣立即勸道:“將軍殿下應(yīng)以權(quán)現(xiàn)殿般努力于幕政,否則上梁不正下梁歪呀!權(quán)現(xiàn)殿在天之靈也不快!”秀忠聽到后默不作聲。 秀忠雖有才能,但卻是一個未被給予正面評價。他在位二十來年的功績可以一個“穩(wěn)”字來形容,連伊達政宗之流也乖乖奉公守法,可見秀忠的魄力和威勢。在亂世的話,秀忠可能不是一名合格的繼承人,但是在刺頭都被家康用帶血的雙手拔掉后的幕府時代,秀忠當幕府將軍確實是不二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