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3年2月17日,坤沙出生于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自稱祖籍云南大理。他的父親張秉堯是漢族人,母親是撣族人,坤沙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坤沙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后來由一個名叫昆山的親戚(一說祖母、祖父或叔叔)撫養(yǎng)成人。坤沙從小就按世襲傳統(tǒng)繼承了其父的萊莫部落土司職位,因為撣邦之間盛行部族仇殺,坤沙年幼時一直在外躲避。期間參加了由李彌創(chuàng)立的“反共抗俄軍政大學”,接受了基礎的軍事訓練。
1949年,在中國解放戰(zhàn)爭中被解放軍擊敗的國民黨軍第8軍、第26軍殘部從云南潰逃到緬甸,進駐金三角地區(qū),這些潰兵種鴉片以解決給養(yǎng)來源。坤沙從泰國潛回金三角,娶了一位首領的女兒,并很快成了岳父的左膀右臂。
1961年,國民黨殘軍敗退,坤沙開始自己拉隊伍,返回家鄉(xiāng)繼承了土司職位,并開始建立大型武裝。
1962年,緬甸政府發(fā)生人事變動,奈溫將軍通過政變上臺。政府宣布,聽從政府號令的各地武裝力量將得到政府的承認,他們將作為國家軍事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此接受招安。被當局任命為“弄亮地區(qū)民眾自衛(wèi)隊”長官,為他的武裝配發(fā)武器裝備。坤沙不斷收留敗軍的散兵游勇。
1967年,坤沙販毒集團與羅興漢大戰(zhàn)一場,得勝后他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產和大部分販運業(yè)務,因此,他曾得意地自稱為“鴉片大王”。
1969年,緬甸政府通知坤沙去緬北軍區(qū)司令部開會,坤沙當即被逮捕,并被判處死刑,但是緬甸政府怕坤沙的軍隊鬧事,一直沒敢處死他。與此同時,緬軍99師與東北軍區(qū)、瓦城軍區(qū)抽調了1萬余人兵力,開展了對坤沙武裝的大圍剿。.
1971年,坤沙舊部利用民族情緒號召撣族革命,豎起“撣邦獨立建國”大旗,將部隊改組成“撣邦聯(lián)合軍”(簡稱SUA),迅速成長為緬甸一支強大的反政府武裝。在當?shù)貪h族描述中,撣邦從此成為張奇夫、張?zhí)K泉“二張”的獨立王國,其部隊被稱為“張家軍”?偛吭O在撣邦東北部泰緬邊境的賀猛(Homong)。
1973年4月16日,緬甸“潑水節(jié)”期間,坤沙的參謀長、國民黨軍官張?zhí)K泉設計在撣邦首府東枝綁架了兩名蘇聯(lián)醫(yī)生貝柯密斯基和維諾格達道夫。
1974年9月7日,緬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釋放了坤沙。坤沙被釋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準離開。后來,又遷徙到了瓦城。
1976年2月7日,在精心策劃安排下,一輛美式吉普車,載著經過化裝的坤沙及張?zhí)K泉的特別行動小組駛出了瓦城。坤沙于泰國北部夜豐頌省邊境設立了基地賀猛。他的軍隊一直為爭奪撣邦的控制權而與緬甸政府對抗。坤沙采取了張?zhí)K泉的建議,將人馬拉到當時泰國軍警無法顧及的北部邊境地區(qū)。以坤沙在與泰國有關方面達成反共防共的協(xié)議后,坤沙部的駐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1982年,以滿星疊為基地的坤沙毒品集團勢力過于龐大,遭到了泰國政府鎮(zhèn)壓,坤沙軍主力重新進入緬甸撣邦山地,在多依朗村寨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
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坤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qū)毒品貿易的80%。
1985年3月,坤沙與撣邦一支由莫亨率領的反政府武裝——“禪族革命委員會革命軍”聯(lián)合,正式成立了“撣邦軍”。并在撣邦東枝附近的賀蒙寨成立了“撣邦革命政府”,推舉莫亨為主席,坤沙則自任“禪邦軍總司令”,牢牢控制軍隊。撣邦軍下設6個師。
1993年12月,坤沙公開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自任總統(tǒng),并在泰國清萊府距美斯樂約30公里的“滿星疊”設立大本營。但內部開始走向瓦解,后被迫卸下“國家主席”和“軍隊總司令”的頭銜。
1995年,由于撣族長老發(fā)動了“純潔撣邦運動”,部隊出現(xiàn)分裂,近6000名撣邦軍士兵脫離坤沙集團,“撣邦共和國”總理也隨之出走。佤聯(lián)軍集結1萬余人部隊,在泰緬邊境擺開決戰(zhàn)架勢,同時政府軍3個作戰(zhàn)師也做好進攻準備。
1996年,緬甸政府向坤沙提出了特赦。
1996年1月5日,坤沙領導的蒙泰武裝開始向政府投降,到18日,共有9749人向政府繳械,共交出輕重武器6004件,其中包括地對空導彈。當天,他出席在他總部洪孟舉行的受降儀式。此后,坤沙與4個老婆居住在首都仰光由軍隊保護的豪宅,緬甸政府出于安定北部民族矛盾的考慮,拒絕向美國引渡坤沙。
2007年10月26日,坤沙在仰光逝世。暫不知其死因,也有不具名的緬甸官員透露坤沙是于2007年10月28日逝世,死后被火化。
主要事跡
早年經歷
20世紀50年代初,坤沙一度混跡于流竄撣邦的國民黨殘部中,學會了一些軍事常識和技術。他已是一個部落的酋長,且擁有一支私人武裝。
30多歲時,坤沙看出毒品生意的“遠大前景”,靠自己的出身和經歷,娶了金三角地區(qū)一位首領的女兒,并很快成了岳父的左膀右臂,勸說岳父也從事罌粟種植,親自為岳父組建、訓練了一支私人衛(wèi)隊。
坤沙看出當時實力最強的還是國民黨軍殘部,就在本部族與國民黨軍的一次沖突中,親手殺死岳父向“國軍”邀功請賞請求聯(lián)合,以后他又運用各種手腕,漸漸收編了附近所有的小幫派,在緬北建立起了一支統(tǒng)一的武裝和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盤。
快速崛起
1976年2月,坤沙將部隊改名為“撣邦革命軍”,由于緬甸政府的軍隊追剿,坤沙節(jié)節(jié)向南敗退,最后退入泰國境內,選定國民黨軍殘部曾經立足過的泰緬邊境為基地,休養(yǎng)生息,重操舊業(yè)。這一帶地區(qū),泰國軍隊鞭長莫及,緬甸軍隊忙于鞏固東部地區(qū)以對付其他反政府武裝,一時無暇南顧。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成為坤沙毒品業(yè)及軍事勢力的全盛時期。
當時的坤沙利用民族情緒號召撣族獨立,在金三角地區(qū)設立了“撣邦議會”,建立了有多個部長的“政府”,1994年更公開宣布成立“撣邦共和國”,他自任“總統(tǒng)”,他用販毒得來的錢不斷更新武器裝備,其武器先進程度一直高于緬甸政府軍。
全盛時期
20世紀80年代,坤沙控制了長達400公里的泰緬邊界線,緬甸撣邦東部與泰國清邁、清萊、夜豐頌三府接壤的狹長地帶都成了他的“獨立王國”。坤沙在泰國清萊府夜莊縣麥開區(qū)選擇了萬欣德村(又名“滿星疊”)作為其“王國”的“都城”。
在大約10年的黃金時代里,他身邊有3000名精兵,總部霍蒙駐兵6000人,撣邦從南至北還有約兩萬人的武裝也由他指揮。他本人住在離霍蒙大營約10公里處一所稱為“白宮”的豪宅里。
坤沙治軍威恩并重。他本人像個白面書生,并不兇神惡煞。雖識字不多,卻頗尊重“讀書人”。據(jù)稱他對其同伴講義氣,對撣族人重感情,待人隨和,甚至常噓寒問暖以示關懷,頗有些草莽英雄的氣概。
盡管坤沙販毒無數(shù),卻不準其部下吸毒,他本人也早已戒毒,作為表率,并規(guī)定任何人發(fā)現(xiàn)其部下吸毒均可當場處決。
投降緬甸
在坤沙宣布“獨立”并自任“總統(tǒng)”后,緬甸政府加緊了對坤沙的圍剿。1994年5月上旬,緬甸政府軍7000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直搗坤沙的老窩。政府軍采取鐵壁合圍、各個擊破的戰(zhàn)術,逐步掌握了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一掃歷次圍剿行動中的頹勢,先后攻占了泰緬邊境坤沙集團的各個戰(zhàn)略要地。坤沙集團元氣大傷,被迫且戰(zhàn)且退。
由于坤沙集團內部華人占據(jù)高位,坤沙本人也被撣邦人認為嚴重“漢化”。在總部賀蒙,隨處可見漢文化的影響,只要有撣文與英文必有中文,從小學到中學,首先是學漢語,其次是撣文和英文,部隊的口令是中文,戰(zhàn)斗動員是中文,致使諸多撣人已能熟練地使用中文。坤沙室里的擺設完全是中式陳列,墻上的條幅字畫,以前的對聯(lián)古玩,無不透著民族氣息,他們的飲食更完全是道地的云南菜,撣族的佳肴只是招待客人而已,坤沙與張?zhí)K泉的左右及重要職位均是具有華人血統(tǒng)的人控制。
很多撣族長老發(fā)動了“純潔撣邦運動”,1995年,近6000名撣邦軍士兵脫離坤沙集團,“撣邦共和國”總理也隨之出走,一系列內部的打擊紛紛向坤沙襲來。
在這種形勢下,坤沙忽然宣布,他將向政府軍投降。從1996年1月1日下午起,緬甸政府軍陸續(xù)進入位于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坤沙集團的各個據(jù)點。1998年,坤沙退隱居于仰光。
家庭
育有兩男三女。子女現(xiàn)皆居于泰國。
人物評價
接觸過坤沙的人認為,坤沙本人頗具個人魅力,他長相斯文,很講義氣,并且很隨和,尤其尊重“讀書人”。
但是世界各地的反毒品人員則稱坤沙為“死亡王子”,他們指責說,坤沙及其組織從事販毒、暴力、謀殺、暗殺及賄賂等活動。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估計,美國本土的海洛因有60%是在坤沙控制的地區(qū)進行提煉的,美國曾為坤沙懸賞200萬美元。前美國駐泰國大使威廉·布朗稱他為“全世界最可怕的敵人”。
美國政府2002年宣布的全球12大毒梟,他依然位列其中。美國《時代》周刊報道稱,“他手下的舊部約色部、他的第四個兒子率余部數(shù)千人都躲藏在金三角山高林密地區(qū)經營著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