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中國航空先驅(qū)。字重安,號康如,廣東開平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父名謝日昌,在澳洲經(jīng)營泰益號進出口公司;母親郭氏,是旅居澳洲的第一個中國婦女。 1937年4月卒于香港。中學畢業(yè)后隨父到香港,肄業(yè)于皇仁書院,長于數(shù)學和手工技藝。西方飛艇成功的消息傳到香港后,引起他研 究飛艇的興趣。他從1894年開始研制,到1899年設(shè)計成“中國”號飛艇。這艘飛艇采用鋁為主要材料,在氣囊之下懸有艇身。艇身前后有電動機帶動的螺旋槳,推動飛艇前進。設(shè)計完成后,他欲獻給當時的清朝政府,但遭到冷遇。后將圖紙和說明書寄給他的英國搭檔墨克西。謝纘泰早年曾參加興中會,從事革命宣傳工作,編輯《南華早報》。
是著名的《時局圖》的作者。這幅圖畫極其生動形象地向國人展現(xiàn)了19世紀末年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中國河山的嚴重危機,令人觸目驚心,催人覺醒奮起,很有教育意義。
研制飛艇
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股設(shè)計制造“飛艇熱”,風靡全球。法、德、英、美等歐美國家都有許多專業(yè)人員投入設(shè)計、制造飛艇。在這股追求新科技、研制飛艇的熱浪推動下,精通數(shù)學、工于機械的謝纘泰亦雄心勃勃地擠入這一飛艇研制的行列。
1899年春,謝纘泰幾易設(shè)計藍圖,最后終于出色地完成了飛艇的設(shè)計工作,精心繪制了飛艇詳細設(shè)計藍圖,開列出生產(chǎn)制造飛艇所需材料,并附有飛艇構(gòu)造與使用詳細的說明書,親自赴京,將它呈獻給清朝政府,期望能批準試制。誰料,腐敗、昏庸、黑暗、閉關(guān)鎖國的清廷,對于當時世界上這一最新科學技術(shù)成果都一無所知,黨將謝纘泰苦心鉆研的成果——飛艇設(shè)計藍圖打入了“冷宮”。謝纘泰等候了多時,仍不見回音。于是他又多次上書朝廷,陳詞試制飛艇對加強中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可是仍然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這無疑給勇于創(chuàng)新,不甘落于人后的飛艇設(shè)計家、制造家謝纘泰當頭潑了一瓢冷水。正在這時,謝纘泰十分幸運地認識了英國友人墨克西。說來亦是無巧不成書。原來墨克西是位英國飛艇的研究者,他曾從事飛艇研制工作多年,但屢遭失敗,始終未能制成。當他看到這位智慧過人的中國年輕的飛艇設(shè)計師謝纘泰所設(shè)計的新型飛艇設(shè)計藍圖,不禁大為驚嘆,為此決定資助謝纘泰實現(xiàn)新型飛艇制造工程,使中國飛艇飛上藍天。兩人情投意合,一見如故。
在英國友人鼎力資助下,謝纘泰采用了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以鋁合金為支架,電動機作動力,以螺旋槳作推進器,終于順利地制造出一艘碩大呈紡錘狀橄欖球式極為壯觀的新型飛艇,并將它命名為“中國號”飛艇。飛艇上懸掛著中國黃龍國旗,以表達他對祖國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
個人經(jīng)歷
謝日昌是當時澳大利亞中國獨立黨領(lǐng)導人之一,是一個愛國華僑。謝纘泰自小受父親的熏陶教育,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12歲時,他曾對父親許下諾言,長大時一定要回到中國,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推反清廷,復興中華。
少年經(jīng)歷
1887年,謝纘泰16歲,隨母親、兩個弟弟、三個妹妹一起離開雪尼,回香港居住,并就讀于香港 皇仁書院。在皇仁書院念書期間,他結(jié)識了校內(nèi)外一些愛國青年,其中有 楊衢云、周超岳、 陳芬、黃國瑜、 羅文玉和劉燕賓等。當時,他們常常在 中央大道平記船務行和華商輪船公司以及干記船務行和謝纘泰家里聚會,議論推翻滿清,進行革命。
“輔仁文社”
1892年3月,他和楊衢云等一班有志青年,在香港百子里第一號二樓創(chuàng)立了“輔仁文社”,以“熱愛祖國”為宗旨。1895年春,他參加了孫中山、楊衢云等聯(lián)合組織的興中會,總部設(shè)在香港士丹頓街18號,命名“乾亨”俱樂部,并籌劃于1895年10月26日武裝起義,攻打廣州,當時他們計劃在香港、廣州設(shè)立據(jù)點,聯(lián)絡(luò)各地革命同志以及會黨、綠林、游勇、防營、水師等,籌措經(jīng)費,購運軍械,以青天白日旗為標志,并配合一些外交活動,企圖取得英國支持。在此之前,謝纘泰曾草擬致滿清光緒皇帝的“公開信”,在德臣西報,香港士蔑西報以及新加坡和遠東其他報紙發(fā)表,廣為傳播,以探測海內(nèi)外國人對滿清政府的意向。但這次武裝起義,由于計劃在香港被叛徒泄漏給清廷官員,武裝起義未及發(fā)難就遭到失敗了,孫中山和陳少白逃往澳門,后轉(zhuǎn)去日本,謝纘泰則留在香港辦理善后事宜。
1899年,謝纘泰結(jié)識原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侄子洪全福,再次籌劃組織力量攻奪廣州,并獲得李紀堂支持軍費。1903年,1月25日,洪全福和謝纘泰的兄弟謝纘葉(又名謝子修)往澳門前往廣州,準備領(lǐng)導攻奪廣州的工作。但當他們剛離開香港不久,設(shè)在德忌笠街20號的總部遭到香港警察當局搜查,逮捕了一些人,設(shè)在廣州和芳村的據(jù)點,也被廣州滿清當局搜獲;很多人被捕,洪全福把胡子剃掉,化裝逃脫,第二次攻奪廣州的企圖又告失敗。
《南華早報》
1903年,謝纘泰在香港創(chuàng)辦《南華早報》;致力于革命宣傳工作。1924年,他在《南華早報》發(fā)表了英文日記體裁的回憶錄《中華民國革命秘史》,記述了興中會的有關(guān)活動,保留了一些較重要的史料。
謝纘泰晚年專心鉆研古代中國文學藝術(shù),致力于“人類起源”、“人種的發(fā)祥地”和“諾亞洪水的真相”等問題的歷史、科學和地質(zhì)學的研究工作,并在香港出版了有關(guān)這方面問題的兩本書,20多本小冊子和一些專論文章。
1933年,謝纘泰病逝于香港,終年66歲。
人物履歷
1895年便參加了興中會。在其名著《中華民國革命秘史》中,他記下自己觀察孫文的印象。1895年5月5日,他會見孫文后寫道:“孫逸仙看來是一個輕率的莽漢,他會為建立u2018個人u2019的聲望而不惜冒生命的危險……他認為自己沒有干不了的……u2018大炮u2019!”6月23日又寫道:“孫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聽從他!
讀書期間,謝纘泰對數(shù)學和手工技藝甚有興趣,1894年至1899年間設(shè)計出“中國號”飛艇。這艘飛艇采用鋁為主要材料,在氣囊之下懸有艇身,由船首、船尾和輪面3個用馬達發(fā)動的螺旋槳推進,體現(xiàn)了回旋運動的升降原理,解決了當時飛艇的航空技術(shù)問題。他曾把飛艇設(shè)計圖紙寄給榮獲巴黎武器展覽獎的英國著名槍炮專家馬克沁,當時世界上許多報刊刊登了他的飛艇設(shè)計方案,轟動一時。 第一個華人飛艇設(shè)計者,這只能算是謝纘泰人生旅程中的一記淡筆,他在歷史上的重彩華章在于他的革命家行為:他參與了輔仁文社光復會、香港興中會總部的成立,籌劃過武裝起義,辦過報、寫過書、經(jīng)過商。1937年,謝纘泰在香港去世。
重要貢獻
《時局圖》不僅被美術(shù)界公認為我國第一幅具有近代意義的漫畫,也為漫畫在我國成為獨立的新畫種奠定 了基礎(chǔ)。中國近代漫畫是19世紀末社會激烈變革的產(chǎn)物,伴隨著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而產(chǎn)生。作為曾和孫中山一起奮斗過的革命者,謝纘泰以漫畫為武器,寫下了時代的最強音,《時局圖》就是其代表作。
該畫背景是一幅中國地圖,畫中的野獸分別暗示著當時瓜分中國的帝國列強,形象又夸張地描繪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國家處于危急存亡關(guān)頭的現(xiàn)實。畫的左上方題詩一首:“沉沉酣睡我中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今宜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焙髞恚嫶髱熈伪謱⑦@類漫畫稱為“反帝反封,為國為民的漫畫”。
《時局圖》最早在什么刊物上刊出,目前尚無確定說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的出現(xiàn)立即引起了中外報刊的注意。1899年,當時在日本的香港興中會會長楊衢云寫信給謝纘泰要求進一步修改漫畫,一是涂上色彩,二是加以滑稽化。此后,該畫在日本出版,并作為革命宣傳品寄發(fā)給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革命黨組織。后來,該畫還多次被印成“五彩鮮明”的單張宣傳畫出售,暢銷全國各地,影響極大。
從1898年《時局圖》問世到1904年的數(shù)年間,各報刊編輯及出版商根據(jù)形勢的發(fā)展對漫畫及其畫題進行過多次修改,甚至配以各種圖說。例如,原作以蛇代表英國,而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所藏的原印件《時局圖》則改為以虎代表英國,并且增加了在強鄰環(huán)伺之時滿清官員仍紙醉金迷、耽于酒色的惡劣行徑;1903年《俄事警聞》創(chuàng)刊號上所載的版本改名為《瓜分中國圖》,圖版基本保存原作面貌,但刪去了原圖中的英文字母及“滑稽化”的滿清官員的昏聵形象,另外附上了《現(xiàn)勢》一文,對此圖加以詳細介紹,并特別介紹了此圖的流傳,以加深讀者對圖畫的理解:此圖“我們中國人知道的雖然不少,還有一大半是不知道的,所以特地登在第一天u2018警聞u2019上頭,請我們四萬萬的中國人,都開著眼看看,捫著心想想,恐怕不知不覺要趕緊去想法子了”。
從起初的《東亞時局形勢圖》到修訂版的《時局全圖》、《瓜分中國圖》的過程,不僅顯示了一個人、一群人為當時的時代變革所做的努力,也記錄了一幅漫畫在歷史發(fā)展中的特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