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鄭虎臣(1219~1276) ,字廷翰,又字景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于福建路長溪縣柏柱南山(今福安市溪柄南山洋頭村),德祐元年(1275年)任會(huì)稽(今浙江紹興)縣尉。其父鄭塤,宋理宗時(shí)任越州同知,遭奸臣賈似道陷害,流放至死。鄭虎臣受株連,被充軍邊疆,后遇赦放歸。德祐元年鄭虎臣在押解大奸臣賈似道途中將其誅殺,為天下除奸。事跡被載入《閩都別記》。翌年,賈似道的同伙陳宜中逃至福州,擁立趙獉,捕殺鄭虎臣。鄭虎臣遭害后,葬于南山村的館園旁,鄉(xiāng)人及其后裔在村前建祠紀(jì)念他。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亦立下石碑,并親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于此”。曾任職清、潯兩地,官終湖南副使。晚年引退后,自號“愛閑翁”,寄情山水園林,喜吟詩作詞,有三卷詩稿流行于世。其七律《登鰲峰》曰: “一上鰲峰望四維,回頭已覺白云低;遙觀巨海硯中水,俯視群山足下泥。酒罷扶筇登石望,詩成把筆仰天題;這回卻步蟾宮去,萬里云和不用梯! 明代王紫衡也就鄭虎臣誅賈一事寫詩云:“當(dāng)年誤國豈堪論,竄逐遐方曝日奔。誰謂虎臣成勁節(jié),木棉千古一碑存! 有《吳都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