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伯特親王(1819 - 1861) ,全名弗朗西斯·阿爾伯特·奧古斯都·查爾斯·埃曼紐爾,最初被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dá)的阿爾伯特王子,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表弟和丈夫。與女王成婚后,也被稱為王夫。阿爾伯特于1861年去世,享年42歲。他的英年早逝使女王在余生陷入深深的悼念。1901年,他和維多利亞的長子愛德華七世即位,成為首位薩克森·科堡·哥達(dá)王朝的君主。

    家族淵源

    阿爾伯特是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dá)公爵的小兒子。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是維多利亞的舅舅和阿爾伯特的叔叔。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利奧波德一世是姐弟,阿爾伯特與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結(jié)婚,一生育有九個孩子,但由于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所幸的是五位公主個個健康美麗,但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們與歐洲王室聯(lián)姻的結(jié)果是使這一可怕的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

    阿爾伯特親王的后人很多都和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結(jié)婚,大女兒維多利亞成為德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他的一個外孫就是發(fā)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德皇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是希臘王后;第二個孩子是后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他的一個孫女是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個孩子阿麗絲成為德國西南黑森親王路易四世的王妃,他的一個外孫女是沙皇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外孫女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后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yōu)槠蕖?/p>

    聰明王子

    阿爾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于德國巴伐利亞州,公爵昂薩克森-堡-哥達(dá)的小兒子,哥哥是歐內(nèi)斯特。當(dāng)他7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他母親因為通奸,被送到瑞士居住, 并且禁止見她的孩子。阿爾伯特在波恩大學(xué)受過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為妻。

    他們都生于1819年,只相差三個月,是至親的表姐弟。維多利亞的父親肯特公爵是英國喬治三世國王的第四個兒子,在她八個月時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喬治四世、約克公爵和威廉四世都沒有合法繼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后繼位。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利奧波德早早就籌劃好了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婚事。阿爾伯特從未對自己的婚姻作過它想。年輕的女王起初卻心懷抗拒,不想放棄在終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權(quán)力。他們的婚姻最終成為英國王室歷史上無可匹敵的愛情傳奇,但這傳奇并不像王子和公主的童話那樣完美。

    他與她在1836年初相遇,都是17歲,兩個人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維多利亞當(dāng)時還是被母親管得很緊的公主,她來自一個以無教養(yǎng)和愛吵架的作風(fēng)著稱的漢諾威王朝,繼承了她的家族的特點:頑固、不忍耐。她非常有主見,但卻沒受過什么像樣的教育。阿爾伯特卻是美德、才學(xué)與自律的楷模,與他的父親科堡公爵及哥哥歐內(nèi)斯特完全相反。他很聰明,并在語言、文化、哲學(xué)、音樂以及所有其他作為一個理想的王子應(yīng)該學(xué)的方面受過極好的教育。17歲的阿爾伯特驕傲自負(fù),盡管他知道自己從小就與維多利亞訂親,但對她的態(tài)度是漠不關(guān)心甚至很瞧不起。

    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伯特博學(xué)多才,他總是抓住一切機(jī)會孜孜以求地去豐富擴(kuò)大自己的知識領(lǐng)域,從騎馬、射擊、擊劍、狩獵,甚至是小小的惡作劇到音樂文學(xué)、形而上學(xué)、法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學(xué),甚至數(shù)學(xué)、生物學(xué)等幾乎是無所不能。傳說,他每次捕獵遠(yuǎn)游,都要帶回一大堆動植物標(biāo)本以豐富其自然知識;他曾經(jīng)成功地模仿一位教授在奔跑中突然跌倒然而無可奈何地找眼鏡的模樣,引起同學(xué)們的哄堂大笑。他17 歲時開始潛心鉆研德國文學(xué)和深奧的德國哲學(xué),他曾做過一篇論文《論日耳曼人的思維模式及日耳曼文明簡史》,他企圖以此事“反省我們時代的弊端,吁請所有的人從自己做起以矯正這些弊端,并由此而為別人樹立起一個好榜樣!彼麑τ谧约好褡宓乃季S方式的強(qiáng)烈興趣,在他以后作為女王助手時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1838 年的意大利旅行中,佛羅倫薩的美術(shù)館與風(fēng)光令他賞心悅目,在和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的一次會見中,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征服了這位傲慢的教皇。 關(guān)于阿爾伯特的好學(xué),有這樣一則軼聞,在佛羅倫薩的一次舞會上,人們發(fā)現(xiàn)他對那些高貴嫻雅的淑女們毫不在意,而是沉浸在與博學(xué)的著名歷史學(xué)家加波里先生的交談之中,這樣的一種不合時宜竟一時傳為美談,當(dāng)時站在他身邊目睹了這奇特一幕的斯都加厄大公說:這是位多么值得夸耀的王子,在他面前,漂亮的舞伴即使在舞臺上也比不過博學(xué)的學(xué)者。這樣的一位杰出的青年,對于維多利亞并沒有表現(xiàn)過多的熱情。盡管從一來到這個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奧波德王就把他與維多利亞放在一起來談?wù)。還是3 歲的時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經(jīng)常對他說“英國的小小五月花”(維多利亞生于五月)將成為他的妻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從小對異性就有一種本能的厭惡。5 歲的時候,在一次兒童舞會上,別人將一個小女孩領(lǐng)到他面前來做舞伴,他厭煩惱怒地叫鬧起來,雖說后來他學(xué)會掩飾自己這方面的情感了,但這種情感卻依舊未變。

    維多利亞卻認(rèn)為阿爾伯特善良、可愛、聰明、英俊之極。英國本土有一些訂婚的流言傳出,但當(dāng)事者本人并沒有這樣做的跡象。3年之后兩人再次見面,此時維多利亞已是英國女王。在這樁安排好的婚姻中,女王需要生下繼承人,而阿爾伯特則不情愿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個將使這一目的達(dá)成的丈夫。維多利亞曾一度陷入警覺、后悔和疑問:會有一個外人來支配她,她必須承諾自己會尊敬、服從,會有人忤逆和反對她,這多么可怕!為何她要這樣?她愛他,但她也愛權(quán)力。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她也許會是他的妻,但將永遠(yuǎn)是英國的王。他重新出現(xiàn)了,穿著漂亮的制服,她的猶豫在他面前如薄霧遇到陽光一般消逝了。

    無冕國王

    大英帝國的女王,比他這個小小的德國王子,在地位上高出太多了,因此他是不用向她求婚的。她求了婚,他恭敬地應(yīng)從了,并不開心。生性敏感的他,陷入了一生中最嚴(yán)重的抑郁期之一。1840年2月10日,他們成婚了。一個全新的、從未想象過的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他多好啊——簡直太好了!她怎會想到要把自己的愿望凌駕于他的智慧之上、以她的傲慢壓倒他的知識、以自己的愛好反對他的品味?

    他卻不像她這樣開心。他在情書里說“我相信天堂給我送來了一位天使,照亮我的生命”,但總不像她愛他那樣愛她,他的生活也遠(yuǎn)不能令人滿意。英國歷史上的女王寥寥可數(shù),王室從來就沒有為一位執(zhí)政女王的夫婿準(zhǔn)備好一個合適的位置。阿爾伯特沒有正式的職責(zé),沒有特別的稱號,沒有確定的地位。維多利亞的臣民總將他看作一個德國人,一個偷走了他們的女王的外來者。有很多人認(rèn)為他的血統(tǒng)不如她的尊貴。盡管在維多利亞眼中他就是英俊男子漢的樣板,她的臣民卻不這樣想。對他們——特別是那些經(jīng)常見到他的、上流社會的男男女女來說,他那非英國的長相真是糟糕之極。他天生靦腆,不喜與人親近,又務(wù)求完美,因此他的舉止態(tài)度異常呆板而拘于禮節(jié)。而他對英國也沒什么好評,這里的天氣真壞,她的家族真沒教養(yǎng),這些人只曉得打獵和星期日禮拜而已……他與這些人實在沒什么共同點。

    他注定像是要處在一個沒權(quán)力的位置上。她像個追星族的小女孩,緊緊地跟著他,以崇拜的眼光看他,喊著“親愛的阿爾伯特”。但她并不打算讓他參與國家事務(wù)。他離國事最近的時候,是幫她給文件上的簽名貼上方格紙。他不是沒有野心的:他來這里并不是為了使自己高興,而是為了做得更好,處處表現(xiàn)得高貴、有男子氣、有君王氣概。

    英國國事的確是忌諱外來干預(yù)的,而他們的家庭里也同樣存在障礙。第一個孩子維基公主于1840年11月22日出生,維多利亞堅持把護(hù)理權(quán)交給一個阿爾伯特極不喜歡的女人:維多利亞的老家庭教師,路易絲·勒珍。她是一個狡猾、支配欲很強(qiáng)的人,阿爾伯特認(rèn)為她是危險的。

    阿爾伯特非常愛女兒,對她的種種事務(wù)大驚小怪,多方操心。1842年維基病得很重,阿爾伯特做好了最壞的思想準(zhǔn)備,不過這危機(jī)倒解決了他的問題。勒珍和皇家醫(yī)生詹姆斯·克拉克對維基的治療安排得很糟,使阿爾伯特決定非干預(yù)不可。他認(rèn)為縱容勒珍已經(jīng)使維基受了太久的罪,但女王站在勒珍一邊。夫婦二人爆發(fā)了極為激烈的爭吵,互相指責(zé)對方毫不關(guān)心維基的生死。阿爾伯特狂怒地寫信給維多利亞:“我不管了!把孩子帶走,隨你怎么處理,如果她死了,你的良心就會知道!”

    幸好,可怕的勒珍從未消減維多利亞對阿爾伯特的愛。他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使她震驚,終究回來向他道歉。然后她給了勒珍一筆養(yǎng)老金,打發(fā)她回德國去。陰云立刻消散,維基公主也康復(fù)了。很清楚,阿爾伯特在英國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源自勒珍對年輕的女王施加的不良影響。

    但并沒有終結(jié)他們之間的意見分歧。經(jīng)常——通常是維多利亞陷于產(chǎn)后憂郁癥的時候——兩人就會為些雞毛蒜皮的無聊小事吵架。她發(fā)脾氣,責(zé)備他,而他則逃走,去作自己的研究。她會追上來,仍然爭執(zhí)抱怨不休。然后,她的態(tài)度又會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用道歉和許諾把他給淹死。他原諒她,一切都好了——但只是一段時間。不過,像1842年那次的大吵是再沒有了。勒珍的離去使阿爾伯特解放出來,能夠參與到她的生活與國家事務(wù)中去。

    他努力克服困難,去對英國和他的妻子施加非常有益的影響。維多利亞讀得很困苦的國事文件,阿爾伯特輕易就能理解并向她解釋。她沒耐性的時候,他以她的名義向大臣們發(fā)手諭,對國事作備忘、評論或建議。他是女王的私人秘書,秘密顧問,她的分身。他經(jīng)常參與她與大臣們的會面,其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隨著維多利亞越來越對他的才智表示絕對服從,他也就越來越深地陷到機(jī)械化的政治事務(wù)中,一個龐大帝國無休無止各式各樣的事務(wù)。

    現(xiàn)在每個大臣都知道是誰在最后做出決定,王子成了各種事物的中心,他在解決寢宮侍女危機(jī)后,放逐了女王曾經(jīng)的導(dǎo)師梅爾本子爵威廉·拉姆,解雇了深得民心的外相帕麥斯頓。他一個外國王子,控制了女王,而英國卻沒有任何法律可以規(guī)范他的行動。

    阿爾伯特最終對英國產(chǎn)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這一點沒有其他王室成員能比,事實上將來也不會有。他幾乎是一手對王室參與外交和國內(nèi)事務(wù)及科學(xué)、藝術(shù)與工業(yè)的活動進(jìn)行了改革,給從前孤獨地高高在上的王室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形象,把他們帶到公眾面前,樹立起非常關(guān)心臣民之福祉的領(lǐng)袖形象。

    他訪問那些貧窮的家庭,為失業(yè)者呼吁。在他的影響下,維多利亞開始知道,在她的宮外,有太多人面臨著不安全、窮困、傳染病、早死的威脅,需要王室關(guān)心。他發(fā)起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萬國工業(yè)博覽會)——1851年倫敦世博會,向公眾展示工業(yè)革命的奇跡,有力地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威望。當(dāng)年的會場、海德公園旁邊的這塊土地,已經(jīng)成為倫敦的科學(xué)與文化核心區(qū)域,聚集著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xué)博物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帝國理工學(xué)院和皇家音樂學(xué)院。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xì)g迎阿爾伯特進(jìn)入政治圈,但大臣們以及其他掌權(quán)者的確在他的幫助下,出于道德而不是政治或個人利益地,拓寬了政府關(guān)心的事務(wù)范圍。這成就要依靠女王愿意服從她丈夫,而維多利亞合作得不能再合作了。從1842年以后,她就無原則地崇拜起丈夫,這種過分的愛情有時候也使他無法應(yīng)付——本來,阿爾伯特缺乏自信、不喜招搖的性格與維多利亞感性、喜怒無常的性格就完全相反。

    英國國王的職責(zé)是被一個外來者、一個真正的無冕之王行使著。他是她的夫婿,自然會對她有影響力,但這并不能減少那種外來的異樣感。這個男人幫助形成了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時代高得驚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而他根本不是英國人,英國人也不愿忘記這一點。這個“身居至尊之位的外國人”,經(jīng)常是英國高層社會嘲笑的對象,以及國家政治危機(jī)時的替罪羊。他擾亂了英國大憲章古老、微妙、被掌握得極好的平衡,這在阿爾伯特謹(jǐn)小慎微地開始他的政治生涯是未曾預(yù)料到的。

    他處于一種高高在上的孤獨中。維多利亞極端崇拜他,在家里,他的話就是法律。女王教導(dǎo)她的9個孩子,父親就是他們做人的典范,也是唯一的典范。有幾個孩子并不聽話,特別是后來的愛德華七世,一個徹底的浪子。維多利亞會責(zé)怪他們不肖父親,而不是對他們本人表示難過。1857年,她打破先例,給他加王夫(Prince Consort)的尊號。

    在1861年秋季,阿爾伯特還成功的干預(yù)了英美之間的爭執(zhí),英國與美國在他的影響力下避免了戰(zhàn)爭。然后在隨后的幾個月,他的兒子愛德華七世與一個女演員廝混,阿爾伯特為勸導(dǎo)他而到愛爾蘭,不幸的是在歸途中得傷寒去世。

    君王消逝

    作為女王的丈夫,作為19 世紀(jì)世界最強(qiáng)盛帝國的親王,阿爾伯特幾乎是犧牲了自己人生深處許多本質(zhì)的東西,肩上的責(zé)任不斷地強(qiáng)化著他思維上的嚴(yán)密與生活上的嚴(yán)謹(jǐn),他當(dāng)然也彈琴,也喜愛名人的油畫,但那不過是繁重工作間隙的一種調(diào)節(jié)與放松,他的身材與體態(tài)酷似一位浪漫而抒情的男高音歌唱家,但人們也越來越覺得那不過是徒有外表罷了。英國的紳士與貴夫人們總想在那些豪華氣派的社交場合或者舞廳、或者劇院、或者賽馬場找到那個風(fēng)度翩翩的身影,他的身影幾乎永遠(yuǎn)定格在白金漢宮那張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文件的辦公桌前,那盞綠色的書寫臺燈下,躬伏的身子如同一座沉重的雕塑。

    他的勤奮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那盞綠色的臺燈是愈亮愈早了,信函往來也越來越廣泛,閱覽報紙也越來越盡可能的全面,他一直堅持著的備忘錄寫作也越來越細(xì)致、深刻、精辟、冗長,這一切幾乎將他吞噬,或者說,他自己就如同一條餓龍,他大口大口地吞噬著日日夜夜不斷增加的工作量卻仍感饑餓。甚至,他的娛樂也僅僅只是一種為了工作而迫不得已的義務(wù),他按照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消遣,懷著頗為拘泥的熱忱去獵鹿,在午餐時說些雙關(guān)語,這些都是正經(jīng)的事而絕非純粹的娛樂與詼諧。

    他的壓力總是巨大的。這種壓力不僅僅來自那雪片一樣飛來的各式文件,更來自于這位嚴(yán)謹(jǐn)?shù)牡聡凶约旱膬?nèi)心深處。是的,從表面看來,他是成功的,在維護(hù)君主制方面,在樹立皇家威望方面,在推動大英帝

    國的強(qiáng)盛方面,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他私下里常常感到,他畢竟是個德國人,在這個沉悶、愚昧、渙散、混亂而又裝腔作勢的淺薄的國度,他的德意志民族的嚴(yán)謹(jǐn)、務(wù)實、理性又算得了什么?外相帕麥斯頓,曾被他揮到了一邊,然而不久,這個曾被約翰·拉塞爾勛爵宣稱為“年事已高,怕不會再有多大作為”的老家伙不是又卷土重來當(dāng)上了英國的首相嗎?英國人從本質(zhì)上需要的是帕麥斯頓而不是他阿爾伯特。這正是阿爾伯特心靈深處的隱憂,是的,對抗一個人是容易的,而要去改變一個民族的血統(tǒng)卻是何其艱難,更何況這樣的一種“改變”是由與這個民族性格相反的另一民族的代言人來引導(dǎo)。英國人依舊在她那令人無法忍受的老路上不可理喻而又自得其樂地笨拙緩行,誰敢把她引上嚴(yán)謹(jǐn)、務(wù)實、理智之路?阿爾伯特帶著他的勃勃雄心,帶著他的嚴(yán)格的目的,抱著必得的決心跳到這個龐然大物前進(jìn)的路途中企圖把它引向另一道路?墒,最終被揮到一邊的不是那帕麥斯頓,而是阿爾伯特。他如同塞萬提斯手下那個與風(fēng)車搏斗的唐·吉訶德,他的選擇,他的勃勃雄心早已決定他只能是一個悲劇的人物。

    但是,這種悲觀的情緒并不能阻止這位堅韌的德國人坦克式的不斷向前的步履。他憂心忡忡卻又如同一架精密的機(jī)器,在干巴巴的精密組合中無數(shù)的齒輪永恒的轉(zhuǎn)動、轉(zhuǎn)動。只是他的體力愈來愈虛弱了。20 年前,那位眼睛明亮、膚色滋潤的英俊青年如今已變成一個枯黃憔悴的中年人。他的原本挺直的身子也因長期的案牘之勞而至于腰彎背駝,肌肉松弛,他的頭也完全謝頂,對此,維多利亞頗為擔(dān)心。是的,就她個人而言,她的身體與精力與阿爾伯特形成鮮明的對比,她生機(jī)勃勃,人到中年卻愈發(fā)風(fēng)韻旺盛,她的突出的始終充滿好奇的流盼的眸子,她的短小肥胖而能干專斷的素手,她的快速而流轉(zhuǎn)的話語,無一不在顯示著這個女人旺盛的生命力。但她知道她的這份旺盛的生命力完完全全來自她丈夫的保護(hù),他如同一把撐天的大傘,為她擋去了無數(shù)繁雜的事務(wù),無數(shù)無聊的干擾,使她得以快樂的生活。她明顯地感到,這把大傘在風(fēng)雨飄搖中多少有些支撐不住了。

    視察桑德伯斯特新軍校的設(shè)施建造時淋濕了身體,得了風(fēng)濕病。幾天后,他拖著病體去劍橋了解長子即未來英王繼承人威爾斯王子的情況又受了致命的風(fēng)寒,阿爾伯特很快臥床不起。維多利亞感到了事情的嚴(yán)重。她知道不到萬不得已,阿爾伯特是絕對不會躺下的。因為,盡管這些年來,阿爾伯特一直被憂郁與病痛纏繞著,但從不曾間斷過他的工作。他最終是倒下了。

    維多利亞成天守護(hù)在夫君身邊。他的病情每況愈下,雄心勃勃的親王在幾十年不屈不撓的人生奮斗之后終于祭起了白旗。他把維多利亞叫到身邊,說:“我并不依戀人生,我并不看重它,假若我患了重病,我將立即投降,我不會為著生命而掙扎,我沒有生的執(zhí)著!本S多利亞努力地安慰他,她在病人隔壁的房間安置了一架鋼琴,讓女兒比阿特麗斯公主在上面彈奏著阿爾伯特最喜歡聽的曲子,那些古典的田園牧歌式的曲調(diào)使阿爾伯特想起了遙遠(yuǎn)的過去和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那些清晨的鳥鳴,那些調(diào)皮的小伙伴,有時,維多利亞也俯在丈夫的身旁輕輕地朗讀著他喜愛聽的司各特的小說《頂峰的培沃里爾》,而他則努力地欠起身子一邊撫摸著她的面頰,一面喃喃地重復(fù)著“Lieges Frauchen”(可愛的夫人)和“guts weibchen”(善良的妻子)。

    1861 年12 月14 日清晨,華生博士在看過了病人之后,一臉陰沉,他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趕快把親人們找來和他告別吧,否則連這也來不及了!毕仁呛⒆觽円粋接一個地從他們的父親身邊默默走過,阿爾伯特的呼吸十分的微弱,雙眼微閉,嘴唇偶爾微微扯動,似乎是在做著一個遙遠(yuǎn)的夢,孩子們噙著淚花不敢出聲,他們被告知不要去打擾他們父親,就讓他安安靜靜地去吧。

    維多利亞終于明白了自己正站在一個可怕深淵的邊緣。孩子們走后,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夫君身邊。這時,阿爾伯特也似乎于冥冥之中感到了妻子的存在,他呢喃著什么,她努力把耳朵側(cè)過去,仍聽不清究竟說些什么。過了一會,他又努力地抬起手開始理起自己的頭發(fā)來,這種動作平時只發(fā)生在去參加一次正式的會見之前,莫非此時的阿爾伯特也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人生中那最莊重的一次會見,一次與上帝的相見?

    她看到他吃力的樣子,維多利亞一面幫他清理著那稀松的頭發(fā),一面俯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ES ist kleinesFraucheu”(可愛的夫人就在這里),他似乎是聽懂了,臉上露出一縷令人難以忍受的笑意,然后安靜下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下去,大約過了幾分鐘,過分的寂靜終于使維多利亞有些不踏實,她將手伸到丈夫的鼻子邊,她感到那原本纖弱的呼吸是越來越微弱,而終于是沒有一絲進(jìn)氣,他的容貌也逐漸變得僵凝起來,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聲長而凄厲的尖叫撕扯在幽深的宮廷,那么的可怕,那么令人顫栗。

    親王阿爾伯特終于拋開了自己的愛妻,那個高貴的女皇,一個人撒手而去,他走的時候才42 歲。

    阿爾伯特的死不僅對維多利亞個人,也不僅僅是對于英國,而且對于整個歐洲來說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大事。在他有生之年里,特別是在他輔佐女王20 年來的時間里,他使自己在英國的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無人可比的地位,在政治家們的核心集團(tuán)中他已被作為政府機(jī)構(gòu)的一名必須而有用的成員加以接納。特別是在資產(chǎn)階級自由民主與工人運動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年代,在一個又一個封建君王紛紛倒臺的歲月里,他卻使英國成為整個歐洲君主制國家最堅強(qiáng)的堡壘與最厚實的靠山,他把德意志民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性格一點一點地鍥入大英帝國,盡管這種鍥入是何其的艱難。

    按照一般人的壽命,42 歲的阿爾伯特至少還可以再活30 年,也就是說他在大英帝國施展他自己才華的時間在他去世時還不到一半。人們有什么理由懷疑如果阿爾伯特再活30 年,他將干出多少驚人的事情?在未來的30 年里,政治家們來來往往,你方唱罷我登臺,但女王卻只有一個。親王也只有一個,親王是永久的,只要不死,他將永遠(yuǎn)處于這個國家政治事務(wù)的中心。想一想,這樣一個在英國人看來德操高尚、英明卓識,有著畢生從政的空前經(jīng)歷的人到19 世紀(jì)末,將會獲得一種怎樣非凡的聲望呢?而這種聲望又將怎樣地影響著英國人的生活呢?他能否像后來的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所言?“英國政體是一個活的生物,這位日耳曼王子以我國歷代君王所未曾表現(xiàn)出的睿智和精力統(tǒng)治了英國達(dá)21 年。如果他能比我們這幾位u2018識途老馬u2019活得更久,他將使我們有幸得到一個獨裁政府!

    然而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沒有任何假設(shè)與條件,它是一次性的。真實的歷史是,從此,英國的君主制如同汪洋中一條浮搖不定的破船再也無法達(dá)到阿爾伯特時期的輝煌;對于整個世界歷史進(jìn)程來說,這當(dāng)然是巨大的進(jìn)步,但從此,歐洲的君主們卻一夜之間失去了主心骨,紛紛落馬;從此,他的妻子,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掉入了孤寂的深淵。是的,君王之死,損失最大的是維多利亞,只有維多利亞!

    她的悲傷,如同她的愛與崇拜一樣,極端過分而自私。一輩子穿喪服在19世紀(jì)并不常見,而她做得比這要過分得多。她自己也不想活了,并作好了死的準(zhǔn)備。溫莎堡他的房間,一直保持著他離去時的樣子。王宮里禁止歡笑和娛樂。他死前不久,20歲的王子愛德華,她的繼承人,正鬧出他一生中接連不斷的風(fēng)流故事中的第一樁。這消息使阿爾伯特非常痛苦,幾星期后他死于傷寒。這可能應(yīng)歸咎于溫莎堡的排水系統(tǒng)不佳,但維多利亞責(zé)備愛德華殺死了父親,從此再沒有真正原諒過他,并且始終不許他履行王儲職責(zé)。她自己隱居起來,無視自己作為女王的職責(zé),甚至作為母親的職責(zé)。她長時間不在公眾場合露面,這大大損害了她的威望,以至于民間多次出現(xiàn)改制為共和國的呼聲。

    她將他視作圣人,一個這俗世不配有的超自然的圣靈,因此才過早離開。她為他寫的傳記簡直就是一部圣徒傳,稱他為“善良的阿爾伯特”,仿佛他是一位天使。寡居40年后,維多利亞于1901年去世,葬在溫莎堡,他的身邊。陵墓前擺著1862年制作的一座雕像:阿爾伯特朝上望著,好像看著上面的天空;而她望著他,她所有的愛、虔誠、和悲傷都凝固在石頭里。這座雕像,說盡了他和她之間的一切。

    晚年生活

    阿爾伯特親王在1859年8月起就患上了嚴(yán)重的胃痙攣。1860年秋,在科堡的一次旅行中,阿爾伯特獨自一人駕駛一輛四輪馬車。但馬匹由于受到驚嚇而疾馳狂奔,并沖向一輛停在鐵路道口的貨車。其中一匹馬被撞死亡,阿爾伯特則及時跳車挽回一命。盡管此次事故中,他只是略有劃傷和瘀傷,但畢竟受驚不小。事后,他曾對兄弟和長女維多利亞坦言,自覺時日無多。

    1861年,維多利亞的母親、阿爾伯特親王的姑母,肯特公爵夫人因病去世。維多利亞傷心欲絕,盡管此時阿爾伯特病痛纏身,但他還是承擔(dān)了大部分的女王職責(zé)。1861年6月5日,皇家園藝公園開幕,阿爾伯特親王主持開幕禮,這也是他參加的最后一場公共活動。8月,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到訪愛爾蘭,并參觀了王儲正在服役的沼澤軍營(英語:Curragh Camp)。在這里,王儲經(jīng)同僚介紹認(rèn)識了愛爾蘭女演員娜麗·克里夫登(英語:Nellie Clifden)。

    11月,阿爾伯特夫婦返回溫莎,而王儲亦返回劍橋?qū)W習(xí)。這時期,阿爾伯特的兩個表親,葡萄牙的佩特羅五世和費迪南德王子死于傷寒。此時另一則消息又將王室推到風(fēng)口浪尖,阿爾伯特親王得知王儲因卷入與娜麗·克里夫登的緋聞,這件緋聞在士紳、國外媒體間迅速傳播。阿爾伯特夫婦因兒子的不檢點行為坐立不安,擔(dān)心因此可能發(fā)生的勒索、丑聞,甚至未婚先孕。這時,雖然阿爾伯特仍在病中,并且情緒低落,但仍親往劍橋探望兒子,并與他討論如何這一因輕佻所引發(fā)的事件。在阿爾伯特生命的最后幾個星期內(nèi),一直受到背部和腿部疼痛所帶來的困擾。

    在外交上,時值美國南北戰(zhàn)爭,因“特倫特號”事件而使美英之間瀕臨戰(zhàn)爭狀態(tài)。阿爾伯特當(dāng)時已身患重病,但仍出面干預(yù),使英國政府以較溫和的方式處理了這場事件。12月9日,阿爾伯特的主治醫(yī)生之一的威廉·詹納確證了親王患上傷寒。不久阿爾伯特肺部出現(xiàn)充血現(xiàn)象,并于12月14日晚10時50分在溫莎堡藍(lán)廳走入生命的終點。當(dāng)時,維多利亞女王和九個孩子中的五個陪伴在側(cè)。當(dāng)時,醫(yī)生判斷阿爾伯特親王是死于傷寒,但有些作家指出,阿爾伯特至少在兩年前就有可能患上了如克羅恩病這種慢性疾病,所以腎衰竭或者是癌癥才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遺產(chǎn)

    阿爾伯特親王薨逝后,維多利亞女王深陷悲痛之中。而英國公眾對于阿爾伯特的態(tài)度也從原先不溫不火轉(zhuǎn)向了同情。在維多利亞以后孀居的日子里,她一直穿著黑色的服裝,以此表達(dá)對亡夫的哀悼。并且在她與阿爾伯特一起生活過的房間里,物品的擺放乃至早晨洗漱的熱水、床單、毛巾等依舊如常。這種行為在當(dāng)時許多富賈豪門中也并不多見。維多利亞此后逐漸淡出公眾視野開始隱居,但這一行為也使得阿爾伯特親王生前試圖重塑一個君主制國家,使之變成道德社會,而不是單純的政治社會的努力逐步被侵蝕。阿爾伯特當(dāng)時引入一種政治原則,使英國王室應(yīng)始終高于政治。在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婚前,維多利亞執(zhí)政之初,她便支持輝格黨,并試圖阻止曾想讓她更換侍女的羅伯特·皮爾爵士組建一個保守黨政府。

    阿爾伯特親王故去后,梓宮暫厝于溫莎城堡的圣喬治禮拜堂。一年后,梓宮入葬位于浮若閣摩爾宮的皇陵,但皇陵工程直至1871年才全部完成。他和維多利亞最后的歸宿,石棺,采用了英國有史以來開采出的最大單體花崗巖雕成。盡管,阿爾伯特生前要求不樹他的雕像,但整個大英帝國的每個城鎮(zhèn)都有關(guān)于他的公共紀(jì)念碑。諸多紀(jì)念物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和倫敦的阿爾伯特紀(jì)念碑。那些紀(jì)念碑體型巨大,以致狄更斯在和友人對話時說到感覺身處于難以接近的山洞,讓人只想逃離。

    在許多方面,還能看見以阿爾伯特親王名字命名的事物,從非洲的阿爾伯特湖到薩斯喀徹溫省的阿爾伯特親王市,還有皇家藝術(shù)學(xué)會的阿爾伯特獎?wù)隆4送膺有四只英軍部隊也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爾伯特親王的第11輕騎兵隊、輕步兵團(tuán)、萊斯特郡騎兵團(tuán)、來復(fù)槍旅。1850年代,他和維多利亞女王造訪漢普郡奧爾德肖特的守備城時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在那里有一座木制的皇家行宮,夫婦二人經(jīng)常駐蹕于此,并參與軍隊考核。至今,人們還能在那里看到一座由阿爾伯特建立并贈書的阿爾伯特親王圖書館。

    在他死后,關(guān)于他的傳記陸續(xù)出版,但多為充滿褒揚之詞。由維多利亞女王授權(quán)和監(jiān)督下,西奧多·馬丁撰寫成五卷巨著,其中很明顯的可以見到女王施加的影響。但這也是最詳盡地描述阿爾伯特生平的傳記。林頓·斯特來徹于1921年撰寫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則更具批判性,但其中一些被二十世紀(jì)中期的一些傳記作家,諸如羅杰· 富爾福德和赫克特·波里索通過女王的日記和信件等證實了《維多利亞女王傳》的一些內(nèi)容并不足信。例如普遍認(rèn)為是由阿爾伯特親王將圣誕樹引入英國,然而發(fā)現(xiàn)證明了這是一種謠傳。一些傳記作家,例如斯坦利·溫特勞博,將阿爾伯特親王塑造成一個英年早逝,并被愛人懷念一生的一個悲劇式的人物。2009年電影《年輕的維多利亞》中,由魯伯特·弗里德飾演的阿爾伯特親王則被塑造成一個英雄人物。電影中有片段描述了1840年那次槍擊,阿爾伯特為此擋下一顆子彈,但事實中,他并沒有在事故中受傷。

    榮譽(yù)

    頭銜

    1819年8月26日-1826年11月12日:尊貴的薩克森公爵,薩克森-科堡-薩爾菲爾德的阿爾伯特王子殿下。

    1826年11月12日-1840年2月6日:尊貴的薩克森公爵,薩克森-科堡-哥達(dá)的阿爾伯特王子殿下。

    1840年2月6日-1857年6月25日:尊敬的薩克森公爵,薩克森-科堡-哥達(dá)的阿爾伯特親王殿下。

    1857年6月25日-1861年12月14日:尊敬的阿爾伯特親王殿下。

    勛章

    英國榮譽(yù)嘉德勛章(1839年12月16日被授予)

    薊花勛章

    圣帕特里克

    巴斯勛章

    印度之星勛章

    圣米迦勒及圣喬治勛章

    西班牙金羊毛勛章

    紋章

    在1840年,與維多利亞女王成婚后,阿爾伯特親王獲得了屬于自己的紋章。紋章雖屬皇家徽章,但也有所不同。紋章上的封印綬帶為齒耙型,并紋以圣喬治十字,四分之一盾面采用薩克森家族。盾面的第一和第四部分,采用配有紋圣喬治十字的齒耙型的英國皇家紋章,第二和第三部分盾面為薩克森家紋,即金、黑相間配以斜貫盾面的綠色蕓香王冠。親王紋章是一個特例,其本身并不完全符合紋章學(xué)規(guī)則,就是一種自相矛盾。婚前,阿爾伯特則是使用父親的紋章。

    紋章中部以嘉德勛章的標(biāo)志吊襪帶圍繞盾牌,吊襪帶上方設(shè)計有一頂皇冠和六個帶有代表薩克森-科堡-哥達(dá)家族的頂飾。從左到右分別為:1.象征馬克伯國頂飾:紅色公牛頭,公牛頭部帶有王冠,牛鼻穿有銀環(huán),王冠底圈紅白相間。2.代表圖林根的頂飾:金色寶冠,其上伸出兩個銀色水牛角,水牛角分為五等分,每個等分的位置延伸出三片菩提樹葉。3.象征薩克森的頂飾:金色寶冠,其上延伸出薩克森家族紋章,紋章呈塔形,其上再配有金寶冠,寶冠上方飾有三片孔雀羽毛。4.象征邁森的頂飾:銀須長著,衣領(lǐng)和帽子的顏色紅白相間,帽尖同樣有三片孔雀羽毛。5:象征尤利西公國的頂飾:一只金毛、黑翅、紅喙,頸部一圈紅色的獅鷲。6.象征貝爾格公國的頂飾:帶有12片孔雀羽毛的金色寶冠。

    由頭戴冠冕象征英格蘭的獅子,和象征蘇格蘭的獨角獸左右扶持紋章。紋章下部的綬帶用德文寫有阿爾伯特的座右銘,同時也是阿爾伯特親王第11輕騎兵隊的口號:忠誠和肯定。

    根據(jù)慣例,阿爾伯特的所有男性后裔均有權(quán)在自己的紋章中央加入薩克森公國的紋章。然而1917年,因為一戰(zhàn),英王喬治五世放棄了在紋章中的薩克森公國這一德國元素。

    子嗣

    姓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婚姻家庭及其子女
    維多利亞長公主1840年11月21日8月5日 1901年1858年和腓特烈三世結(jié)婚 四子,四女,子女包括威廉二世、希臘索菲王后、芬蘭瑪格麗特王后(未受承認(rèn))
    愛德華七世11月9日 1841年5月6日 1910年1863年和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公主結(jié)婚; 三子,三女, 子女包括喬治五世、挪威毛德王后
    愛麗絲公主4月25日 1843年12月14日 1878年1862年和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結(jié)婚(1837u20131892) 兩子,五女,子女包括俄國末代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菲利普親王為艾麗斯公主的后代
    阿爾弗雷德親王8月6日 1844年7月31日 1900年1874年和俄羅斯帝國的瑪麗亞·亞歷山大羅夫娜女大公結(jié)婚 (1853u20131920); 兩子,四女,子女包括羅馬尼亞瑪麗王后
    海倫娜公主5月25日 1846年6月9日 1923年1866年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奧古斯騰堡的克里斯蒂安王子結(jié)婚(1831u20131917); 四子(一個死胎),兩女,
    路易絲公主3月18日 1848年12月3日 1939年1871年和第九世阿蓋爾公爵約翰·道格拉斯·薩瑟蘭·坎貝爾(后來的加拿大總督)結(jié)婚 沒有后嗣
    阿瑟王子5月1日 1850年1月16日 1942年1879年和普魯士的路易絲·瑪格麗特公主結(jié)婚(1860u20131917) 一子,兩女,長女為瑞典瑪格麗特太子妃,女婿即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利奧波德王子4月7日 1853年3月28日 1884年1882年和瓦爾戴克-皮埃蒙特的海倫娜公主結(jié)婚(1861u20131922); 一子,一女,
    貝亞特麗斯公主4月14日 1857年10月26日 1944年1885年和巴騰堡的亨利王結(jié)婚(1858u20131896); 三子,一女,子女包括西班牙維多利亞王后

    TAGS: 人物 歷史人物 阿爾伯特 英國
    名人推薦
    • 鐘學(xué)吉
      鐘學(xué)吉(1856—1924),清末民初白露坑村人,7歲入私塾,20歲開設(shè)私塾。結(jié)合教學(xué),編寫了大量歌謠,其中雜歌有《花名歌》《鳥名歌》《十賢歌》《十...
    • 林杰妮
      林杰妮,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xué)院,浙江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都佑!東方天使》南京賽區(qū)選手,相貌則酷似混血兒,頗具國際化的氣質(zhì),讓人聯(lián)想起米娜等日系少...
    • 黃壽祺
      黃壽祺,男,字之六,號六庵,一度自號巢孫,霞浦縣鹽田人。民國元年生于清末秀才家庭。曾任福建師范大學(xué)教授、副校長,著名易學(xué)專家。著有《漢易條...
    • 鄭虎臣
      鄭虎臣(1219年-1276年),字廷翰,又字景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于福建路長溪縣柏柱南山(今福安市溪柄南山洋頭村),德祐元年(1275年)...
    • 李俊昊
      李俊昊(Lee Junho),1990年01月25日出生,韓國男子組合2PM成員,歌手、主持人、演員。2006年參加由JYP Ent.舉辦的Superstar Survival,最終以6500...
    • 孫不二
      孫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孫姓,名富春,法名不二,號清靜散人,或稱孫仙姑。金朝山東寧海人,著名道教全真道人物,全真七子之一,金代寧海(今...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