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祿
馬福祿(1853~1900)中國近代回族穆斯林愛國將領。字壽三。甘肅河州(今臨夏)韓家集人,為清代同治年間河州回民起義領導人馬千齡之子。少時受伊斯蘭教傳統(tǒng)教育,并習兵練武,光緒二年(1876)中武舉,光緒六年(1880)中武進士,充皇宮侍衛(wèi),旋以父病歸河州家居。光緒二十一年(1895)河湟撒拉族、回族起義時,奉陜甘總督楊昌浚之命,招募步騎,組成“安寧軍”,配合董福祥、馬安良等部前往鎮(zhèn)壓,被保擢以總兵記名。光緒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所部甘軍調(diào)往京師,馬隨軍駐正定,其部稱“簡練軍”。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中旬八國聯(lián)軍入侵,英海軍司令西摩爾率2000余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馬被派“往阻西兵進京”,率所部與義和團共同猛攻聚集在廊房車站的侵略軍。馬帶騎兵從左誘擊,又以步兵自右伏擊,奮勇當先,“揮短兵入陣,喋血相持”,激戰(zhàn)兩小時許,斃傷敵軍44名。迫使侵略軍退往楊村車站一帶,繼而返回天津租界。六月下旬,義和團在北京攻打各國使館,八月馬奉命率部回防京城,據(jù)守正陽門城樓。十二日與攻城英軍激戰(zhàn),接連攻取敵人9個柵卡。十三日晚大雨滂沱,馬福祿率敢死隊向敵最后一柵卡發(fā)動進攻,在即將沖入使館時,敵軍瘋狂反撲,馬不幸中彈,為國捐軀,時年48歲。其弟福恒、福宣、侄旭圖、照圖及部下戰(zhàn)士百余人同時陣亡。馬福祿犧牲后被清廷封為“振威將軍”,謚忠烈,葬于北京阜城門外三里河清真寺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