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基層的優(yōu)秀文藝工作者
這是鄒樹君生前指揮合唱團演出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 |
5月23日是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第34屆群眾歌詠會舉辦的日子。34年來,從未在這個舞臺上缺席的一個身影,如今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然而,臺上臺下的每個人都深深銘記著他。
他叫鄒樹君,因患癌癥于4月6日去世。作為一名1973屆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畢業(yè)生,鄒樹君舍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舍棄了名利,在基層默默奉獻30多年,傾情于大眾音樂的普及。
1974年春,鄒樹君提議舉辦群眾歌詠活動。建議被采納以后,他成了這項活動的主要籌辦人和音樂輔導老師。
1974年5月23日,首屆群眾歌詠會如期舉行。當《咱們工人有力量》《我的祖國》等一批優(yōu)秀歌曲唱起時,觀眾們隨著節(jié)奏拍起了手掌,臺上臺下齊聲同唱。
從此,每年的“5·23歌詠活動”,鄒樹君都是主要組織者、策劃者、指揮者。歌詠會帶動了威海群眾歌詠活動的蓬勃開展。鄒樹君便以歌詠活動為支點進行音樂教育與普及,30多年來,在環(huán)翠區(qū)鄉(xiāng)村、企業(yè)、學校、軍營,他都曾幫助排練過合唱。
他的學生王太強說:“不管什么天氣,只要有單位請他,他騎上自行車就去了,經(jīng)常一個晚上跑五六個單位。”
2000年4月,鄒樹君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他先后做了3次手術,10多次放療、化療。病魔一次次把他擊倒,他又一次次地站了起來:他放不下他的音樂。
2006年籌辦第33屆歌詠晚會時,鄒樹君剛做完轉移性肝癌切除手術不久,很多人以為,這次晚會可能見不到鄒老師
。沒想到大幕拉開,鄒樹君又一次站到了指揮臺上,他親自指揮了4首合唱歌曲,每指揮一首,他都要換一件上衣,因為汗水已將上衣完全濕透了。
“在鄒老師看來,只要是你需要的,就是他應該做的!彼膶W生、威海市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畢少君說。
鄒樹君最后一次指揮是在2006年10月,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合唱團在排練《四渡赤水出奇兵》時,誰也沒想到,鄒樹君拔掉吊瓶,從醫(yī)院跑出來,為大家排練。大家看見他的腿在發(fā)顫,手背上的針眼一直流著血,都忍不住哭起來。鄒樹君火了:“你們這是干什么?我這不是還沒死嗎?打起精神來!”合唱團成員楊世華說:“他這個人,為了音樂,不要命。
30多年來,他辦了100多期免費的音樂培訓班,培訓了上千名文藝骨干,培養(yǎng)了戚建波、畢少君等一批有影響的學生。在威海,從事聲樂的人和考取聲樂專業(yè)的人中,有80%接受過他的輔導。而為音樂做的這一切,他從來不收費。
2003年5月23日,在第30屆歌詠會上,中國音協(xié)主席傅庚辰來到威海,為這個“歌詠之鄉(xiāng)”授牌。他拉著鄒樹君的手說:“沒想到,一個群眾性的歌詠活動能夠歷經(jīng)30多年而不衰。誰說高等音樂學府的高材生到基層沒有作為?鄒樹君就是在基層干出大事業(yè)的人!
威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令臣說:“鄒樹君雖然沒有在全國有影響的成名作,但u2018歌詠之鄉(xiāng)u2019就是他的傳世力作!
(新華社濟南5月23日電)
歌聲與報答
在山東威海,說到“鄒樹君”,或許有人會茫然,但若說起“教大家唱歌的鄒老師”,每個人都會激動不已:“鄒老師教過我,是個好人!”
作為中國音樂學院早期畢業(yè)的高才生,鄒樹君放棄了留在北京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為基層音樂事業(yè)奉獻了30多個春秋。即使身患絕癥,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推動故鄉(xiāng)群眾歌詠活動的發(fā)展。
他說,原因只有兩個字——報答!
“歌詠之鄉(xiāng)”的耕耘人
2004年9月24日,鄒樹君參加了母校中國音樂學院的40周年“生日”慶典。
作為母校第二屆學生中的佼佼者,作為唯一一名選擇在基層工作的畢業(yè)生,他在慶典上作了這樣的匯報:這30年,我在專業(yè)上沒什么成績,但我用了30年時間推動家鄉(xiāng)的群眾歌詠活動,現(xiàn)在,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已經(jīng)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授予“全國歌詠之鄉(xiāng)”稱號……
他的匯報,得到了最長久的掌聲。
威海人說,“歌詠之鄉(xiāng)”就是“樂中極品”,就是鄒老師的傳世力作。
鄒樹君1973年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在市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當時的威海只是一個縣級市,群眾文化生活極端貧乏。他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群眾文化活動從哪里啟動?
1974年春天,他幾經(jīng)思考,提出了舉辦群眾歌詠活動的建議。建議被采納后,他成了這項活動的籌辦人和輔導老師,一個月里幾乎跑遍了威海的機關企業(yè)進行輔導。一天晚上,鄒樹君騎自行車接連跑了5個單位,來到第6個單位時已近11點,演員們還在耐心等他。這讓他感覺到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求。
1974年5月23日,首屆群眾歌詠會如期舉行?扇菁{4000多人的場地被擠得水泄不通。當《團結就是力量》 、 《我的祖國》等一批久違了的優(yōu)秀歌曲唱起時,觀眾們不由自主地拍起手,臺上臺下齊聲唱。
首屆歌詠會的成功,讓鄒樹君信心倍增,他開始進行音樂普及提高工作。農村、企業(yè)、學校、軍營,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歌聲。進村駐點時,他白天和群眾一起下地,晚上教村民們唱歌;為了搜集威海民歌,他走遍城市鄉(xiāng)村,拜訪老藝人,用一年多時間編寫整理了威海的首批民歌專輯。
在鄒樹君的努力下,威海市群眾歌詠活動水平飛速提高。1982年,山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召開觀摩會,在全省宣傳推廣這項活動。
從1974年至今,每年的“5·23”歌詠活動,鄒樹君都是主要的組織、策劃、指揮者。30年間,參加演唱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從沒有在這個舞臺上缺席過一次。
2003年,在看過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歌詠之鄉(xiāng)”的申報材料后,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有關領導感慨地說:“沒想到,在一個濱海小城,一個群眾性歌詠活動能歷經(jīng)30多年而不衰,u2018歌詠之鄉(xiāng)u2019,他們當之無愧!
“全國歌詠之鄉(xiāng)”授牌儀式當天,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傅庚辰拉著鄒樹君的手說:“誰說高等音樂學府的高才生到基層沒有作為,你就是一個最生動的典型!”
甘為人梯的育花人
2004年10月,中央電視臺“音畫時尚”欄目為著名詞曲家戚建波做了一個專輯。從威海走出的戚建波,憑借他創(chuàng)作的《中國娃》、《;丶铱纯础、 《母親》等一大批優(yōu)秀歌曲而紅遍大江南北。演播現(xiàn)場,戚建波沒有忘記自己的恩師——他把鄒樹君請到了舞臺的最中央,他要讓現(xiàn)場所有觀眾看到恩師、記住恩師。
戚建波永遠記得,自己13歲那年,鄒樹君因包村住進了他家,教他樂理知識、發(fā)聲方法,鼓勵他參加群眾歌唱活動。在鄒樹君的悉心教導下,他幾年后考上了師范學校音樂專業(yè)。畢業(yè)后,鄒樹君依然沒有忘記這個已經(jīng)當上中學音樂老師的學生。他輔導戚建波進行歌曲創(chuàng)作,有了滿意的作品,就鼓勵他拿到“5·23”歌詠會上來演唱。
1990年夏天,鄒樹君專門為戚建波組織了一場聲樂作品演唱會。他頂風冒雨,先后跑了20多家單位籌措音樂會費用,還請來了著名音樂家唐訶、臧東升等,對歌曲逐一點評。唐訶后來寫道:為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中學音樂教師舉辦層次如此之高的專場音樂會,在全國實不多見。
在鄒樹君輔導下成材的人,不僅僅是戚建波。30多年來,他辦了上百期音樂培訓班,培訓了上千名文藝骨干,他的家就是威海的“音樂之家”。
放歌生命的奉獻者
在鄒樹君的記憶里,有兩個數(shù)字永遠無法抹去:一個是6元5角,一個是19元5角。這兩個數(shù)字,分別是上中學和上大學時的人民助學金。
1945年1月20日,鄒樹君出生在威海市張村鎮(zhèn)一個普通農家。8歲時,父親突然出走,母親隨后病故。他只能和年邁的姥姥相依為命。正是靠人民助學金,他才得以完成學業(yè)。
由于出生在農村,他對基層文化貧乏的狀況有著很深的感受。當時國家音樂教育落后,農村文藝人才奇缺。初中那年,村里排演文藝節(jié)目,竟找不到一個可以識譜教唱的人……
這種現(xiàn)象深深觸動著鄒樹君。抱著回報黨、回報家鄉(xiāng)父老的心愿,大學畢業(yè)后,他毅然回鄉(xiāng)。
2000年3月底,鄒樹君連續(xù)發(fā)燒20多天,確診為直腸癌晚期。從那時起,他先后做了三次手術,十余次放療、化療,卻一次次奇跡般地站了起來,走上舞臺。
鄒樹君知道,屬于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決定組建一支業(yè)余合唱團,把這個合唱團帶成一支高水平的隊伍,提升威海的歌詠水平。在威海辦企業(yè)的韓籍華人龍啟明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開始與他合作。2003年,60多人的“啟明合唱團”組建起來了。
從此,每到星期天,病弱的鄒樹君都要來到合唱團組織排練,每次都累得汗?jié)褚律馈?
2006年5月23日,環(huán)翠區(qū)迎來了第33屆歌詠晚會。這時的鄒樹君已病弱不堪,體重不足60公斤。躺在病床上,他心里卻在琢磨節(jié)目單,定下歌曲后,他開始背譜子,并要求合唱團的骨干到醫(yī)院來唱給他聽,一旦哪個聲部、音符不對,馬上糾正。晚會那天,人們都以為:今天可能見不到鄒老師了。但大幕拉開,人們看到,他們的鄒老師又一次站到了指揮臺上。當他走下指揮臺,面向觀眾謝幕時,臺下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許多人含著眼淚,向這位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強者致敬!
2006年12月5日,鄒樹君再次來到區(qū)老年大學上聲樂課。由于身體極度虛弱,他拿起的粉筆剛一觸到黑板,就從手中掉下來。幾次嘗試失敗后,他用左手握住右手五指,捏住粉筆,歪歪扭扭地寫下《送別》和《無題》兩首歌名。他告訴大家:“由于身體原因,這堂課后要暫時離開,不能繼續(xù)給大家上課,但愿這不是最后一課!睂W員們強忍著淚水,跟著他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們明白,這是一個音樂工作者在以他特有的方式同大家話別。
如今的鄒樹君依然在與時間賽跑,人們說,他在用生命歌唱。他說,音樂已成為他生命的寄托,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他還會選擇音樂,用音樂回報社會。
“是你把我養(yǎng)大,灑下多少汗水,是你教我成人,付出多少苦累……報答你呀,只有一句話,奉獻不已,鞠躬盡瘁!边@首《報答》 ,是鄒樹君心中永遠珍藏的歌。一個孤兒,靠人民助學金完成了學業(yè),用什么報答黨和人民的深情厚愛?他說,我想不出別的途徑,只能用最后的時間奉獻不已,鞠躬盡瘁。
入選山東年度新聞人物
2007山東年度新聞人物揭曉 2008年01月14日11:03 大眾網(wǎng)
孟祥斌、鄒樹君、威海風暴潮烈士獲年度特別獎
本報濟南1月13日訊。保橙胀,2007山東年度新聞人物評選在山東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頒獎典禮,宋黎定、劉克等十人當選2007山東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孟祥斌、鄒樹君、威海風暴潮烈士等團體和個人獲年度特別獎。
頒獎典禮揭曉的“2007山東年度十大新聞人物”是:“嫦娥工程里的工程師”宋黎定(煙臺),“鐵血警探”劉克(濟南),“育種專家 扶貧功臣”方才臣(聊城),“海外擴張的福田重工”王金富(濰坊),“致富思源 情系故鄉(xiāng)”安全忠(棗莊),“在醫(yī)生和病人的u2018角色u2019之間”陳增海(省直),“中國非洲酋長第一人”房一波(濰坊),“締造太陽之能”高元坤(濟南),“不是親情勝親情”泰安大愛家庭(泰安),“創(chuàng)造國企改革神話”馬純濟(濟南)。
榮獲2007山東年度新聞人物特別獎的是:“情感浙魯 義動天下”孟祥斌(德州),“音樂人生”鄒樹君(威海),“搏擊風暴 大海永生”威海風暴潮烈士(威海)。
本報曾報道過的“勇義的哥”劉彥友、7·18暴雨中的平民英雄劉欣、救助血癌大學生的泰安私企老板葛金山等獲得2007山東年度新聞人物提名獎。
由山東電視臺聯(lián)合山東17城市電視臺共同舉辦的“2007山東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是第三屆,年度新聞人物的評選標準是“關注度”、“影響力”和“感召力”。 作者:楊凡 大眾網(wǎng)--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