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祖師
阿底峽大師(Atisha)生于公元982年,其家族為東印度的皇族,即現(xiàn)今的孟加拉國地區(qū)。在大師出生時,有許多的吉祥微兆出現(xiàn)。
在大師年方歲許時,他的父王帶他往皇宮附近寺院朝禮,年少的太子看到了圍觀的人民,便向父母問:「這些人是誰?」,父王答:「這些是你的子民呀!」,太子便說:「愿所有人都像我這般富足有福,愿他們敬信佛法!」,太子的悲心令當時的人都訝異不已。在大師三歲時,已能通達文學、詩詞及數(shù)學;在六歲時,更通達佛法與外道思想。在大師年屆少年時,便假裝著要郊游,徑往深山中尋找明師。自此,大師分別依止了菩提賢、大智鵑及小智鵑等大師修學。在修一段時間后,大師回到宮中向父母辭行,但其父母堅決不肯讓年青的大師離開,大師便裝作變?yōu)榀傤嵉那闆r,最后其父王好含淚應允讓大師自由地離宮學法。
在大師年屆二十九時,便正式受戒成為貝足戒比丘僧;自此,大師一共依止過一百五十七位大師參學。在遍學了很久以后,大師仍未感滿足,這時候,大師聽聞有一位住在金洲的大師善修菩提心,便坐船十三個月遠赴金洲學法,金洲亦即現(xiàn)今的印度尼西亞。在途中,大師經(jīng)歷弓無數(shù)的危難,但這些危難都被大師一一克服了。
大師隨金洲大師依學十二年遍學了般若法義,〈現(xiàn)觀莊嚴論〉及自他多換修心法等,得到了由佛陀付托慈氏又再傳予無著等之廣行派法要及由佛陀付托予文殊而由文殊傳予寂天等之修心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