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
介紹
小林誠(こばやし まこと/Makoto Kobayashi)2008年10月7日,因與益川敏英共同提出小林-益川矩陣,可以解釋電荷宇稱不守恒的現(xiàn)象,并預測當時尚未發(fā)現(xiàn)的至少三族以上的夸克,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8年度 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 南部陽一郎和 日本科學家 小林誠、 益川敏英。
簡歷
1944年出生于愛知縣名古屋市 1957年名古屋市立山吹小學畢業(yè)
1960年名古屋市立冨士中學畢業(yè)
1963年愛知縣立明和高等學校畢業(yè)
1967年名古屋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畢業(yè)
1972年3月名古屋大學理學院研究所理學博士
1972年4月?lián)尉┒即髮W理學院助理教授
1973年于京都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時,與同事益川敏英一起提出了關于弱玻色子與夸克弱交互作用之Cabibbo?小林?益川矩陣(CKMmatrix)。
1979年高能物理學研究所(現(xiàn)稱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副教授
1985年高能物理學研究所教授
2003年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基本粒子原子核研究所長
2004年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理事
2006年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名譽教授
2007年
小林-益川理論
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解釋“CP 對稱性破缺”現(xiàn)象的有關理論,F(xiàn)代 物理學理論認為,在100多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時應同時產生同等數(shù)量的粒子與反粒子,粒子與反粒子在質量等方面相同,但在電荷等方面相反,兩者相遇便會湮滅同時釋放出能量。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科學家并未在現(xiàn)今宇宙中找到與大量物質等量的反物質。1973年,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論”,認為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夸克的反應衰變速率不同。他們還預言存在6種夸克。按照現(xiàn)代物理學理論,夸克等是比質子和中子等亞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質組成單位。在小林誠和益川敏英提出預言之初,科學家只發(fā)現(xiàn)了3種夸克,因此一直難以證明他們的理論。1995年,6種夸克都被發(fā)現(xiàn)。2001年,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確認了由夸克構成的正反粒子——B介子和反B介子的“CP對稱性破缺”現(xiàn)象,從而證明了“小林-益川理論”,F(xiàn)在,“小林-益川理論”作為基本粒子物理學的一種基礎“標準理論”,得到全球基本粒子 物理學家的普遍認可。2008年64歲的小林誠長期致力于基本粒子理論研究,而68歲的益川敏英專攻量子場論,兩人先后共同獲得日本及美國物理學領域的多項大獎。南部陽一郎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將分別獲得1/4的獎金。
漫畫家
小林誠 Makoto Kobayashi
性別:男
生日:1958年5月13日
血型:O型
星座:金牛座
出道:1978年在周刊《少年MAGAZINE》發(fā)表《1·2的三四郎》
獲獎:1981年《1·2的三四郎》獲第5屆講談社漫畫賞
代表作:《1·2的三四郎》、《貓怪麥克》
主要作品:《柔道部物語》、《斗魂PRODUCTION》等
介紹:出道前曾做望月三起也的助手。1978年搞笑作品《格斗三兄弟》獲周刊《少年MAGAZINE》第24屆新人賞,半年后開始在該雜志上連載格斗喜劇《1·2的三四郎》,收到好評。其后連載的《貓怪麥克》(又名《我為貓狂》,原名:《What’s Michaels》)也大受歡迎,出版即售出100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