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羅士信是隋唐初年齊州歷城人(濟南)。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大業(yè)年間,羅士信為齊郡(即齊州)通守張須陀屬下一員戰(zhàn)將,勇武過人,因一舉擊潰齊郡長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讓等率領的農(nóng)民起義軍而成名,頗受張須陀器重。后隨張須陀鎮(zhèn)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兵敗,張須陀被殺,羅士信隨同裴仁基等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率部征討王世充時,重傷被俘。王世充愛惜其才,以禮待之。士信恥與王世充為伍,不久,率所部千余人降唐,被拜為陜州道行軍總管。士信作戰(zhàn)勇猛,帶兵有方,治軍嚴格,賞罰分明,行軍作戰(zhàn)身先士卒,深得部下?lián)泶,部下作?zhàn)時均能盡力用命。隨秦王攻伐王世充,屢戰(zhàn)屢勝,名震一時。因功授絳州總管,封郯國公。平定王世充之后,羅士信再從秦王鎮(zhèn)壓劉黑闥義軍。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南)的防御戰(zhàn)中,羅士信一軍陷于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義軍所殺。謚號“勇”。葬于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 羅士信(?-622年4月11日)中國唐朝軍事人物。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613年,跟隨張須陀征討王薄、孫宣雅,在濰水作戰(zhàn)。變民軍剛開始布陣,羅士信馳馬到陣前,刺殺數(shù)人,斬下一人的首級,用長矛挑著首級在陣前巡走,變民軍大驚,不敢靠近羅士信。張須陀趁機率兵進攻,變民軍大敗潰逃。羅士信每殺一人,就割下鼻子揣在懷里,返回后,來檢驗殺賊的數(shù)目。張須陀感嘆贊賞,他讓羅士信隨侍身旁。每次打仗,張須陀身先士卒,羅士信緊隨其后。隋煬帝派遣使者來慰問,并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zhàn)斗的場面來觀看。614年,征討左孝友、盧明月,他和秦叔寶奇襲盧明月大營。616年,張須陀敗于李密,自殺;羅士信隨裴仁基投靠李密麾下,被任命總管。618年,攻擊王世充時,縱馬進軍,身中數(shù)矢被捕。王世充對他豐厚待遇,但他對自己與邴元真同等不滿。王世充將羅士信的駿馬奪走給了侄子王道詢。619年,以谷州歸唐。高祖李淵任命他為陜州道行軍總管。620年,隨秦王李世民包圍慈澗,將王世充太子王玄應刺于馬下。攻陷硤石堡,奪取千金堡。621年,平定王世充后,被任命為絳州總管,封郯國公。622年二月,替代王君廓守洺州,劉黑闥襲擊,失敗被捕,不屈被殺。 羅士信享年《舊唐書》為二十歲,《高祖實錄》、《新唐書》為二十八歲。《資治通鑒考異》以跟隨張須陀征討王薄時,羅士信十四歲為理由,《資治通鑒》取享年二十,那羅士信616年十四歲;如果二十八歲,羅士信十四歲在608年,當時王薄并未起兵。清朝古典小說《說唐》中即羅成,詳見《興唐傳》。
史書記載
羅士信與唐朝名將秦瓊是同鄉(xiāng)。當時,隋煬帝不恤民力,窮奢極侈,又發(fā)動大軍征討高句麗,民眾不堪忍受,不能不起來反抗。當時,只有14歲的羅士信就投到齊郡丞張須陀帳下,開始征戰(zhàn)疆場。當時,他上陣殺敵的欲望十分強烈。當戰(zhàn)前他要求上陣時,張須陀看他還只是個孩子,認為他穿盔甲都沒氣力,何況上陣呢?羅士信見主帥小覷自己,就迅速穿上兩副盔甲,懸掛兩壺箭支,飛身上馬。張須陀看到羅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戰(zhàn)。 羅士信隨張須陀出征于濰水(在山東省東部,入萊州灣)上,敵人正在布陣,羅士信突然沖入,連殺數(shù)人,并斬下一個敵人頭顱,用長槊挑著,在敵陣前挑戰(zhàn),沒有一個人敢上來接戰(zhàn)。張須陀趁勢率領大軍進攻,敵軍大敗。羅士信每殺死一個敵人,就割下尸體上的鼻子藏好,回來以后按鼻子的數(shù)量報功。從此,羅士信成為天下聞名的一員少年猛將。 羅士信在14歲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膽識,讓張須陀頗為贊嘆,他讓羅士信做他的侍衛(wèi)。每次作戰(zhàn),張須陀身先士卒,而羅士信緊隨其后。隋煬帝聞報,派遣使者對他們進行慰勞,并畫下張須陀、羅士信戰(zhàn)陣之狀來觀看。 以后張須陀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十二道討捕大使,他率領萬余人馬在祝阿(祝阿縣隸屬齊郡,唐改為禹城縣)截擊盧明月的十幾萬人馬。糧盡將退,張須陀打算出奇計取勝,需要人去襲取敵人的大營。沒有人敢承擔這樣艱巨的任務,只有羅士信和秦瓊挺身而出。于是張須陀先率領人馬假裝撤退,吸引盧明月全軍出動追擊。而羅士信和秦瓊率領伏兵突襲敵軍的大營,營門緊閉,羅士信和秦瓊躍上敵軍的望樓,各殺敵數(shù)人,敵營大亂。兩人打開營門,率領部隊突入大營攻擊,縱火焚毀了敵軍三十多座營寨,煙火沖天。盧明月趕快率軍回師,張須陀回頭猛攻。盧明月大敗,自己率領幾百騎兵逃走,張須陀斬獲亂軍無數(shù),取得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