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邰立平,男,1952年11月生,陜西省鳳翔縣人。陜西省鳳翔縣年畫社社長、國家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六歲隨父親邰怡(陜西民間美術大師)學習家傳500年木版年畫技藝,挖掘整理復制年畫古樣340余種套,創(chuàng)作30多幅。作品1983年應邀展出于中央工藝美院,1984年展出于中央美院,1989年年獲省級傳統(tǒng)特色一等獎和國家優(yōu)秀獎,1993年到1995年,分別應邀赴上海、澳大利亞、香港講座、演講,國內(nèi)外媒體均予特別報道和高度評價。1999年9月隨中國代表團赴巴黎參加《1999年巴黎·中國文化周》展演。邰立平本人被中國民藝家協(xié)會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被陜西省文聯(lián),文化廳和民協(xié)授予“陜西民間年畫世家”。為中國美協(xié)陜西分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美術委員會會員。
藝術開端
邰氏世代居住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肖里,以刻印年畫為生。鳳翔木版年畫源于南肖里邰氏,這一民間藝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明正德二年(1507年)間,邰氏家族已經(jīng)有8戶從事年畫刻印、販賣。鳳翔年畫最盛時,有70多家作坊,年產(chǎn)量高達600萬張!白詈、最大和最高的水平”是邰立平對爺爺邰世勤創(chuàng)辦“世興畫局”的評價。
鳳翔民間木版年畫受外部美術影響很少,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其年畫粗獷,夸張,局部粗細搭配,構(gòu)圖飽滿,門畫造型威猛,風俗畫構(gòu)圖富于生活情趣,色彩大紅大綠,對比強烈,套金套銀后富麗堂皇,手臉部分手工填染后更顯逼真。
生于1952年的邰家第20代傳人邰立平,從6歲就跟隨爺爺學習填色,9歲開始在父親邰怡的傳授下系統(tǒng)地學習家傳年畫工藝。文化大革命期間,邰立平家被抄了17次,上千塊年畫版毀于一旦。1979年,邰立平開始了木版年畫的復制工作。在當時經(jīng)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邰立平曾貸款買20塊梨木版,并日夜加班刻版。到1984年,28歲的邰立平正式接手祖?zhèn)鞯哪景婺戤,?chuàng)辦了鳳怡年畫社。
藝術發(fā)展
邰立平父親去世之后,復制畫板的任務就都壓到了邰立平一個人身上。邰立平說:“父親走了,復制這些東西,只剩我一個人能做了,得趕時間。于是,我就白天刻版,晚上封色,這么干了大約六七年。當時最多一天可以連續(xù)干21個小時!背藦椭飘嫲,邰立平和愛人還要干9畝地的農(nóng)活,否則當年單靠年畫,糊口都難。到了1986年,邰立平不得不放緩進度,因為他的身體實在吃不消了。除印刷和銷售年畫外,邰立平搞設計、畫年畫、收集素材,僅用3年時間就復制世興畫局古版樣170余套,這幾乎是他3年干了兩代人的工作。
藝術難題
當膠印年畫興起后,木版年畫迅速衰落了。陜西省曾有漢中、蒲城和鳳翔三個地方盛產(chǎn)年畫,后來漢中、蒲城的年畫世家們徹底放棄了,只有鳳翔的邰立平還在苦苦支撐。邰立平的爺爺邰世勤、父親邰怡先后做過多年的木版年畫的搶救工作,不斷恢復品種,提高畫面精度,到了邰立平這一代,他繼續(xù)著這種孤獨的拯救。在家庭作坊式的“鳳怡年畫社”里,只有邰立平和妻子王慧芳固守著這個中國規(guī)模最小的年畫創(chuàng)作社,繼續(xù)著對鳳翔木版年畫的保護和傳承。
1990年,在年畫市場滯銷的情況下,邰立平準備放棄鳳翔木版年畫的制作,改行做小生意以維持生計。一些藝術家朋友、學者和老師得知這一消息后,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使他能夠繼續(xù)行走在木版年畫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道路上,鳳翔木版年畫也暫時躲過了絕跡的命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文化品位的提高,年畫不僅僅是作為節(jié)日或祈福的一種載體進入百姓生活中,年畫的文化韻味,也正在被許許多多的文化人所接受。邰立平通過不斷地提升鳳翔木版年畫檔次,使其逐步躋身于國內(nèi)高層次的藝術品行列。
藝術騰飛
1992年,邰立平幾經(jīng)周折整理并出版了手工印刷的《鳳翔年畫選》一卷兩本,共收入作品168幅,成為鳳翔木版畫有史以來較完備的史料。邰世勤、邰怡和邰立平被陜西省文化廳等授予“陜西民間年畫世家”的稱號。邰立平2005年5月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研究員”。
在此后幾年間,邰立平先后應邀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陜西美術家畫廊、上海展覽中心等展覽展示鳳翔木版畫作品及模版。
1994年,邰立平先后赴澳大利亞和香港舉辦“中國民間年畫珍品收藏展”,邰立平年畫分別被國內(nèi)外156個藝術學院、藝術單位收錄或館藏。
1999年邰立平隨“中國藝術代表團”赴法國巴黎參加“99巴黎-中國文化周”展出并演示鳳翔木版年畫,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周圍,有17幅印有鳳翔木版年畫騎馬秦瓊、敬德的橫幅,作為中國民間傳統(tǒng)美術的標志性作品而懸掛四周和中央大廳,中國的民間年畫這一古老民間美術對歐洲民眾產(chǎn)生了極強的感染和震撼力!而P翔木版年畫選》被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室和年畫愛好者收藏,請求簽名的隊伍排成長龍。展出的最后因參觀的人們遲遲不愿離去而從中午延長到晚上7點閉幕。
使邰立平欣喜的是赴武漢市演示并辦講座時,湖北美院一位研究生提供給他10個原世興畫局的古樣,這是在邰立平年畫中還沒有收集到的新品種。在南京市,收藏家高建忠先生把自己收藏多年的順興局的古年畫“龍鳳錢馬”和蘇州一幅紙馬贈給邰立平。邰立平父子兩代共同收藏的鳳翔木版年畫310種已基本全部復刻出來。
藝術傳承
邰立平一直致力于在家族中將這一家傳進行延續(xù),在他的三個子女中,就讀于西安美院的小女兒雖然已經(jīng)可以獨立刻版,但是其它技巧還不能和邰立平相比。邰立平也沒有徒弟,他很擔心鳳翔木版年畫會在自己手中失傳。同時,他也對民間藝術的現(xiàn)實狀況非常無奈,中央美院原來有些聯(lián)系,后來撤銷了,社會上也有許多人對民間工藝不屑一顧,“實際上,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之根,如果連根都沒有了,文化也會枯竭的”。
邰立平對河北省武強縣的年畫創(chuàng)作者非常羨慕,當?shù)仡I導對年畫的保護、挖掘與開發(fā)非常重視,1983年10月,國家文化部批準成立武強年畫社,授予出版權。1992年,武強縣政府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全國第一家年畫博物館,使武強年畫的影響日益擴大。
“保護民間藝術不是撥點錢做幾個VCD光碟就完成任務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對創(chuàng)作者的保護和后續(xù)人才的培養(yǎng)”,邰立平說完這些話之后,靜靜地盯著展廳里那些凝聚了邰氏家族500多年智慧傳承的年畫作品,他也許是在思考更為坎坷的未來。
藝術普及
邰立平認為,如今隨著國家對民間工藝美術越來越重視,大氣候是越來越好,但普及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推廣。當帶著鳳翔年畫幾度走出國門,看到海外友人對年畫的狂熱,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魅力所在,也讓他更加小心謹慎地保持著鳳翔年畫的原汁原味。邰立平回到鳳翔農(nóng)村,找木匠制作了30多塊50厘米見方的木版,他希望在二到三年的時間內(nèi)再完成近30塊老版的重新刻板工作,真正地為保護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藝術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