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柴令武(?-653),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其妻為巴陵公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連續(xù)擔任過太仆少卿、衛(wèi)州刺史、封襄陽郡公。永徽四年與高陽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高宗下令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朝廷派使者捉拿他。走到華陰,自殺死去,尸體仍然被砍。公主被賜死。
其父柴紹(578年—638年),字嗣昌,晉州 臨汾(今山西臨汾)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畫二十四功臣圖于凌煙閣.皆真人大小,柴紹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其母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妹(應該為姐)。
相關(guān)史料
新唐書 本紀第三
四年二月甲申,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高陽巴陵公主謀反,伏誅;殺荊王元景、吳王恪。
新唐書 列傳第五
時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計傾之,乃引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布腹心,而韋挺、杜楚客相繼攝府事。
新唐書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北景公主,始封 巴陵。下嫁柴令武,坐與房遺愛 謀反,同主 賜死。顯慶中追贈,立廟于墓, 四時祭以 少牢。
新唐書 列傳第十五
二子:哲威、令武。哲威為右屯衛(wèi)將軍,襲封。坐弟謀反,免死,流邵州。起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遷太仆少卿、衛(wèi)州刺史、襄陽郡公。與房遺愛謀反,貶嵐州刺史,自殺。公主亦賜死。
舊唐書 本紀第四
四年春正月癸丑朔,上臨軒,不受朝,以濮王泰在殯故也。丙子,新除房州刺史、駙馬都尉房遺愛,司徒、秦州刺史、荊王元景,司空、安州刺史、吳王恪,寧州刺史、駙馬都尉薛萬徹,嵐州刺史、駙馬都尉柴令武謀反。
二月乙酉,遺愛、萬徹、令武等并伏誅;元景、恪、巴陵高陽公主并賜死。丙辰,上御觀德殿,陳逆人房遺愛等口馬資財為五垛,引王公、諸親、蕃客及文武九品己上射。
舊唐書 列傳第八
子哲威,歷右屯營將軍,襲爵譙國公。坐弟令武謀反,徙嶺南。起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累除太仆少卿、衛(wèi)州刺史,封襄陽郡公。永徽中,坐與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遣使收之。行至華陰,自殺,仍戮其尸。公主賜死。
舊唐書 列傳第二十六
時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潛有奪嫡之意,招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二十余人,厚加贈遺,寄以腹心。
資治通鑒 第一百九十九卷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散騎常侍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驕恣甚,房玄齡薨,公主教遺愛與兄遺直異財,既而反譖遺直。遺直自言,太宗深責讓主,由是寵衰;主怏怏不悅。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寶枕,云主所賜。主與辯機私通,餉遺億計,更以二女子侍遺愛。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無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遺愛與遺直更相訟,遺愛坐出為房州刺史,遺直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數(shù)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祥。
先是,駙馬都尉薛萬徹坐事除名,徙寧州刺史,入朝,與遺愛款昵,對遺愛有怨望語,且曰:“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币蚺c遺愛謀,“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痹芭m遺愛弟遺則,由是與遺愛往來。元景嘗自言,夢手把日月。駙馬都尉柴令武,紹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衛(wèi)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師求醫(yī),因與遺愛謀議相結(jié)。高陽公主謀黜遺直,奪其封爵,使人誣告遺直無禮于己。遺直亦言遺愛及主罪,云:“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鄙狭铋L孫無忌鞫之,更獲遺愛及主反狀。
司空、安州都督吳王恪母,隋煬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為類己,欲立為太子,無忌固爭而止,由是與無忌相惡,恪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無忌深忌之,欲因事誅恪以絕眾望。遺愛知之,因言與恪同謀,冀如紇士承基得免死。
四年(癸丑、公元653年)
春,二月,甲申,詔遺愛、萬徹、令武皆斬,元景、恪、高陽、巴陵公主并賜自盡。上泣謂侍臣曰:“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書崔敦禮以為不可,乃殺之。萬徹臨刑大言曰:“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吳王恪且死,罵曰:“長孫無忌竊弄威權(quán),構(gòu)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滅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jié),特進、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驍衛(wèi)大將軍駙馬都尉執(zhí)失思力并坐與房遺愛交通,流嶺表。節(jié)與遺愛親善,及遺愛下獄,節(jié)頗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協(xié),故皆得罪。戊子,廢恪母弟蜀王為庶人,置巴州;房遺直貶春州銅陵尉,萬徹弟萬備流交州。罷房玄齡配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