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共叔段,春秋時期鄭國人物。姬姓,名段,后因奔共,故稱共叔段,鄭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因生長子時難產,厭惡長子姬寤生,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共叔段為太子,武公未同意。鄭武公死后,寤生即位為鄭莊公(前744)。前722年武姜請求把京(今河南滎陽東南)封給共叔段,得到允許后,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擴展私家勢力。不久,共叔段命鄭國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qū)同時聽自己指揮。鄭大夫公子呂向鄭莊公表示,一國之臣,不能兩面聽命,若莊公打算讓位于共叔段,那么就去侍奉他;反之就應該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其他想法。鄭莊公依然不加干涉,共叔段更加肆無忌憚,收取兩屬之地作為自己封邑,所控制的地域擴大到廩延。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積聚糧食、修補裝備武器,充實步兵戰(zhàn)車,準備襲擊鄭國都城,又聯(lián)絡都城中的武姜為內應,讓其屆時打開城門。鄭莊公聞知共叔段起兵日期,便命令鄭大夫公子呂率領200輛戰(zhàn)車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敗,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縣北),鄭莊公又率兵追擊,大勝。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邑(今河南輝縣)居住。 (注:在《詩經》中共叔段的形象是孝母、敬兄、愛民、尊賢,很得民心。)
相關成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
解釋 :不義:違反正義的事。斃:死。不義的事情干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
出處 :《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寤生”,一個稱“段”。鄭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墒乔f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莊公聽了,卻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币庵福阂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果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于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積兵,并讓其母親姜氏里應外合,攻下鄭都。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zhàn)斗,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后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