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少君,原名錢建軍,1960年出生于北京一軍旅之家,曾經(jīng)參加過“四五運動”而受過磨難,18歲考入北京大學學習聲學物理,畢業(yè)后當過《經(jīng)濟日報》記者,參加過中國政府一些重大經(jīng)濟策劃與研究工作,提交過《西部發(fā)展報告》、《現(xiàn)代啟示錄》等研究報告。1988年赴美德州大學攻讀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學成后歷任美國兩所大學的研究員和美國TII公司副董事長,并兼任中國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南昌大學教授等職務。
人生巔峰,四十歲盛年時,他卻突然宣告退休,專事游歷寫作,如今退隱于美國鳳凰城。
主要作品
《未名湖》、《菲尼克斯閑話》 、《人生自白》、《鳳凰城閑話》、《臺北素描》、《閱讀成都》等
作品簡介
《人生自白》
自白豐富經(jīng)歷,感悟多彩人生
《人生自白》共一百篇,少君從中精選了四十篇,授權(quán)江蘇文藝出版社獨家積集出版,滿足了廣大讀者的久久的期盼。這些小說勾勒出了十幾年來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中的各種生活角色,準確生動地記錄下了這一時期內(nèi)蕓蕓眾生的,榮辱得失,喜怒哀樂。少君以平靜和客觀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種生活角色的存在,他筆下的人物涉及我們生活的幾乎各個層面,有官員、學者、客居異鄉(xiāng)的老布爾什維克,也有在美國掌勺的留學生大廚、愛情至上的ABC、上海舞場里的小姐、北京街頭的板兒爺、無可奈何的下崗工人,有色迷迷的導演、樂天知命的妓女、聒不知恥的記者、飛揚跋扈的倒爺,也有文物販子、歌廳老板、安徽小保姆。多為所謂“邊緣人”和“弱勢群體”,傳達了人物既熟悉又陌生的內(nèi)心世界,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人生經(jīng)歷。
江蘇文藝出版社特意聘請了中國當代著名連環(huán)畫家胡博綜先生為《人生自白》繪制了精美的插圖,使本書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當我們宏觀地縱覽過少君的這些《人生自白》中五光十色的作品時,會覺得那其中蘊含著的飽滿的生活積淀和生命激情,實在讓人驚嘆不已。他的這些作品之所以在海內(nèi)外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家報刊紛紛轉(zhuǎn)載,令讀者歡迎的第一要素,就是作者通過這些假設的人物,把生活的原型血淋淋地剖析給我們看,其敘述語言的真實性及深刻性無不憾動人心。此外,《人生自白》的魅力還在于少君所特有的口語化的個性語言風格,這不僅拉近了文學與讀者的距離,而且使人物的風貌立刻鮮活地突現(xiàn)出來。使其筆下,有的人物可愛,有的人物可憐,有的人物可憎,有的人物可敬。少君用他那理性而明快率真的文字,將人生舞臺上的復雜故事,縮寫在一幕慕的方尺之中,絕不絮叨,絕無拖泥,該停的時候嘎然而止,每篇的尾斷都帶給讀者一片無盡的想像的天空…………
少君的文學貢獻并不在于他提供了怎樣的宏篇巨著,也不在于他創(chuàng)造了怎樣復雜的人物典型,而是在他的筆下描繪了一特定時代的最豐富最廣闊的社會圖畫,他所關(guān)懷并行之筆下的蕓蕓眾生,為我們的時代留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般的浮雕面影 …… …… 陳瑞琳 語( 著名海外文學評論家)
《鳳凰城閑話》
攜帶歷史出游 賦新移民心曲
《鳳凰城閑話》收入少君近年來專心創(chuàng)作的散文24篇,每篇從七八千到一兩萬字不等,以自然之趣、人文之情、史政之理與心靈之智,構(gòu)成了少君散文的獨特氣質(zhì),被評為具有“新移民心態(tài)”的美文。其中《德意志巡禮》、《網(wǎng)絡哈佛》、《維也納交響曲》、《聚焦意大利——從米蘭到威尼斯》等盡顯世界文化歷史和少君足跡,而《臺北素描》、《解讀重慶》、《云之南》、《走近澳門》、《上海印象》、《周莊潔茹》、《山光水色武夷山》、《煙雨南京城》等則屬於回歸系列散文。
少君的散文素有“帶著歷史出游”之稱,既不同于行走文學、文化大散文,又有別于隨思雜感、筆記小品,而是兼而有之,自成一格,具有了氣勢恢弘、境界開闊,語言優(yōu)美和結(jié)構(gòu)精致等特點,加上少君本人厚重的人文積淀、多變的思緒和細膩的情感,被中國著名新生代作家黎陽稱為“一幅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
少君筆下著墨最多的是城市——足之所至,筆之所至,上海、周莊、南京、澳門、臺北、維也納、鳳凰城、溫哥華……他的系列回歸散文,是一個世界華文作家倚著個人才識、攜帶歷史、用一堆看似庸冗的文字展示的浩繁信息,在這些信息中,他用宏闊的視角深切地表達了一個海外新移民作家對華夏歷史文化的珍愛和渲染以及他那顆返樸歸真的心靈。值得一提的是,在《臺北素描》一文中,少君以一個普通游客的身份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全面的臺北:從街道到公園,從“的哥”到市長,從吃喝到行用,一一觸摸,一一特寫——這是迄今為止向大陸讀者介紹臺北最為詳盡和貼切的篇什。 與以《人生自白》為代表的以理節(jié)情,冷靜甚至是冷漠敘述方式的小說不同,少君的散文熱情而奔放,瀟灑而飄逸,字里行間都涌動著真摯與情愫?戳恕度松园住罚陡谐翋炁c壓抑,因為那里面有太多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喧囂與浮躁,人生的多變與無奈,人性的裂變與人類的異化,后現(xiàn)代主義對物欲與本我的推崇,盡管作者只是客觀而冷靜地反映這一社會現(xiàn)實。但它帶給人的總是一種虛無的感覺,不知人類的精神家園究竟在何方?而少君的散文給人的只有知識的豐富、精神的愉悅、情操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情感的洗禮、靈魂的升華。如果說少君的小說是一幅闊大而隨意的寫實畫,是原生態(tài)的略顯粗糙的模具,那么少君的散文則是精雕細琢的纖秀的玲瓏塔,而呈現(xiàn)出的則是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 ……
總之,他讓你從東到西,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從一種文明跨越到另一種文明,從一個千年跨越到另一個千年;讓你“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又似“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讓你身在濁世,而神游八極,逍遙在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中。這畫卷,就是人類文明的畫卷;這畫卷,就是人類審美的畫卷。而少君就在這畫卷中表達著自己對歷史的洞察、對現(xiàn)實的憂患、對未來的執(zhí)著、對人生的定力以及對整個人類文化的感悟。與余秋雨苦心孤詣的梳理和顯揚的文化苦旅不同,少君的文化旅行是超然的旅行,是瀟脫的旅行,充滿了昂揚的生機與活力,顯示出的是強者的姿態(tài)、勝者的威儀。這與他多年來受西方文明的熏陶有關(guān),與他游刃有余于海內(nèi)外主流社會的成功地位有關(guān),更與他在為人處世上有強烈的積極入世的人生價值觀密不可分…… ……
少君的散文就是這樣,以其自身恢宏的氣勢、博大的胸懷、開闊的境界、厚重的積淀、多變的思緒、細膩的情感、精致的結(jié)構(gòu)、優(yōu)美的語言,獨樹一幟,別是一家。繼其如一幅“清明上河圖”般浮雕面影的小說之后,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
——黎陽《別是一家的少君散文》
《閱讀成都》
少君用“心”在行走
讀這本《閱讀成都》,先聲奪人的是他那些濃彩重抹的城市評語。習慣于起點與終點飛行的少君,穿越異國他鄉(xiāng)儼若如履平地。面對千山萬水,他的目光總是敏銳多情,思維旋轉(zhuǎn),情感飛濺,他能在最短的時空里把自己善感的心匯流在他鄉(xiāng)豐饒的人文自然環(huán)境之中。他的城市散文,有一種特別的氣韻,不是“西洋鏡”的眼花繚亂,不是貿(mào)然的驚喜和悲嘆,而是追尋著歷史文化的腳印,應和著自己多年的心理積淀,在“老友”重逢的那般親切中徐徐前行。他的思緒,激越中飽含冷靜,卑亢無痕,超然寬懷。
《閱讀成都》中的《人間天堂溫哥華》,楓葉山水的感嘆之中充溢的是對“人”的熱愛;《文學的亞特蘭大》,情之所至,滿懷的是生命的感激;《德意志巡禮》,娓娓傾訴的是對歐陸文化的眷戀。迷戀他筆下的《維也納交響曲》:“是小約翰施特勞斯?還是舒伯特?在第X杯酒下肚后,頭重腳輕的我突然聽出整晚在飯店里回響的竟是那個曾為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譜過曲的大音樂家──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的最后樂章──《告別》……”。
《閱讀成都》中許多最新的文字是少君近年來漫游在神州大地的心靈驛站。這些歌詠故土故人的篇章,飽含著少君在浪跡海外多年重新回歸家國的深切情懷。他的神州行旅,完全超越了一般的文化游覽,而是以一個遠道歸來的“浪子”之心,貼近大江南北的青山綠水,滄桑過后,再來吸吮母國文化那豐盛的乳汁。很少有一個海外的作家能像少君這樣如此深情地擁抱故土,擁抱那時空濾過的距離,擁抱自己重現(xiàn)的縷縷舊夢。
此外,少君的城市散文,滲透著一股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脈脈溫情,他是那樣迷戀于古典詩話的意境神韻,字里行間還流溢著一種傲游天下的俠風義膽。他喜歡浪漫,那是一種真男人的浪漫,無羈中透出真率,隨意中閃爍著飄逸靈動的智悟。他起筆開闊,立意超越,“乘興而去,盡興而返”,用筆營造出自己獨具的藝術(shù)魅力。
相關(guān)評論
“網(wǎng)”上走來一“少君”陳瑞琳
第一次認識“少君”這個名子是在網(wǎng)絡上看到他寫的"自白小說"《半仙兒》,那出手不凡的思維空間,以及那行云流水般舒暢的文字立刻讓我為之喝彩。而當我見到這位"網(wǎng)壇"(網(wǎng)絡文壇)上鼎鼎有名的才子作家時,已是在讀了他大量的作品之后,這讓我在思考他的創(chuàng)作人格時有了一個豐富的參照。
未見少君時,以為他是年輕一代"新潮作家"的風貌∶《半仙兒》里所表現(xiàn)出的揮灑幽默和現(xiàn)代調(diào)侃,還有小說里流露出的公子哥式的憐香惜玉。然而,當我真正走近這個"智慧型"的多產(chǎn)作家時,強烈的感覺告訴我∶少君是一個人格建構(gòu)非常成熟的作家。在他身上,正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時代變遷的風云,而且是博采中西芳華,融現(xiàn)代科技資訊于一體,同時他的筆又是飽蘸著生活的源流!這,才是少君的創(chuàng)作之所以如此具有張力且一發(fā)而不可收的根本所在。
少君,本名錢建軍,生在軍旅之家,可以想像一路沐浴時代陽光。然而,難能可貴的是,看盡了京華煙云的他,身上竟全無皇城宦海驕躁的烙印,一副誠懇而質(zhì)樸的表情里,蘊含著他對人生紅塵深沉的感悟和思索,對人間悲歡、人性善惡的充分關(guān)懷。在我的感覺里,當一個人將超人的機智與透徹的平實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其人格魅力就會展現(xiàn)。而這,正是少君給我們的第一印像。
很難想像,少君曾就讀北京大學聲學物理專業(yè)。令人驚嘆的是他當年竟能夠一邊學習物理,一邊創(chuàng)作浪漫的情詩。物理的抽像訓練使他的思維走向縝密并時刻與科技前沿接軌,而詩情的洋溢正是他抒情本性不可扼制的自然流露。這一理性與感性奇妙的相輔相成,正好造就了少君把握生活的獨特尺度和表現(xiàn)文字上的情感節(jié)制。這,是少君創(chuàng)作個性上的一大特征。
很多讀者從《人生自白》的洋洋五十余萬字中,驚嘆少君曾經(jīng)歷過的豐富人生。不錯,他坐過監(jiān)牢,當過學生、工人、工程師、記者、研究員、教授,直到IT公司的經(jīng)理、總裁,可以說經(jīng)歷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廣闊的人生。然而,他的人生對于創(chuàng)作的更重要的一步是從東方到西方!這種跨越時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觀照大千世界百態(tài)人生的時候能夠從臨空俯瞰,從而在創(chuàng)作上超越了傳統(tǒng)小說家的地域性局限。
少君的研究者認為,少君的創(chuàng)作動力來自于他多年來從事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研究與實踐,從而關(guān)注人生的文學表現(xiàn)。其實不然,少君之所以下筆萬言、文思奔涌,真正的源動力是他內(nèi)心深處一直渴求著一種靈魂的宣泄,從而舒弛經(jīng)濟運作帶給他的精神羈絆。他,并不愿成為一個純粹的學者、企業(yè)家,他要在文化的意義上塑造自己的人格。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能不寫作,寫作使我在與金錢游戲的壓抑中得到釋放,寫作也使我在異域的漂泊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在我看來,少君從事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客觀動力,是他具有著強烈的“新移民文學”使命感。本世紀末,大批中華學子移民海外,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景觀,如何表現(xiàn)這從東方到西方的特殊一代,毫無疑問是我們當代文壇最新鮮的主題。尤其是親歷這一命運轉(zhuǎn)變、掙扎在文化旋渦中的新移民,最應該承擔起文學表現(xiàn)的使命,為歷史留下這一代的面影,為后來者劃下路標。而這一沉重的文壇使命,又怎能期望在海外成長的下一代身上?他們是無法感受到開拓者們的苦樂與悲歡的!
與當代的其他作家不同,少君雖然承擔起描述新移民生活的文學使命,但他卻不是首先從油墨紙香中呼應讀者,而是從連接千千萬萬臺電腦屏幕的網(wǎng)絡上向我們一步步走來。少君對此戲稱為"不喜歡投稿,網(wǎng)上寫作天馬行空,而且百發(fā)百中,沒有被退稿的挫折感。“信息爆炸的網(wǎng)絡時代,成全了少君的創(chuàng)作激情,反過來說,也是少君所掌握的科技資訊手段,促使他抓住了這一特殊的時代,伴隨著網(wǎng)絡文學的應運而生,少君一躍而登上了海外文學的“網(wǎng)壇”。
任何人也無法否認,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正在發(fā)生巨大的演變,尤如法國當代電影的無音樂寫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段,當代文學的魅力愈來愈源自于寫實技巧的純樸和原始本質(zhì)的生活表現(xiàn)。少君正是感受到了這一審美理想的轉(zhuǎn)換,他找到了一種介于小說與報告文學、虛構(gòu)與寫實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文體。由此,他避開了小說的雕琢,也克服了人物訪問的局限,他成功地運用了自己把握生活的機智和文字修練上的簡潔,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寫作優(yōu)勢。同時,他也找到了這個時代特定的千萬讀者。
少君的文學創(chuàng)作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緣于“以文泄氣”,這所謂的“氣”就是他轉(zhuǎn)戰(zhàn)東西方疆場,胸中蘊積的不吐不快的種種感嘆和那種征服者的豪氣。換言之,這必“泄”之“氣”正是他創(chuàng)作的沖動源泉。九十年代,是少君文采勃發(fā)的年代,出版詩集《未名湖》、小說集《大陸人生》、《愿上帝保佑》、《留美檔案》等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他從一九九七年一月到一九九九年二月在美國報紙《達拉斯新聞》上連載的一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小說,這一百篇創(chuàng)作文字后又陸續(xù)在網(wǎng)上《新語絲》、《世界日報》等北美報刊,以及《人民日報》、《世界華文文學》等兩岸媒體上與讀者見面,影響甚巨,少君文名由此大盛。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把《人生自白》系列看作是少君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
縱觀《人生自白》這一百系列,每篇一個人物一個故事,獨立成章,但合在一起,卻是活生生的一個當代生活的“百鳥林”,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樣的鳥兒都有”!“鳥兒”雖然千奇百樣,但在少君的筆下則是有著鮮明的“入林標準”。 《人生自白》中的人物令人難忘的,首先是一類在美國奮斗的新移民形象。代表作品有《奮斗與平等》、《新移民》、《大廚》、《經(jīng)濟學家》、《破車》
、《歌星》、《下崗》、《留學生》、《我兄弟》、《我先生》、《圖蘭朵》等。無論是俯瞰大峽谷豪情滿懷的征服者,還是蒼涼悲憤的“下崗人”,無論是在股票市場上大顯身手的“經(jīng)濟學家”,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英年畫家“我先生”,少君所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個人在海外的傳奇故事,而是這一代新移民在海外艱苦尋求人的尊嚴的血肉體驗。他要揭示的是在財富追求的背后正是隱藏著人性深處對自身人格尊嚴的精神渴望,如《洋插隊》中的赴澳女知青,《代價》中的留日少婦。少君最關(guān)注的是人性的失落,并由此而發(fā)出對嚴酷現(xiàn)實的深刻感嘆。
《人生自白》系列中另一類精彩的人物故事,是那些表現(xiàn)和探索愛情、婚姻主題的作品,這里充分體現(xiàn)出少君把握情感世界的獨到功力。其代表作有《半仙兒》、《情人》、《初戀》、《婚變》、《愛是什么》、《晚戀》、《漂亮與愛》、《同床異夢》、《離婚者說》、《我想對他說》等。這些作品中的人物,無論是陷入愛情苦旅深情而無奈的"ABC",還是執(zhí)著在對亡去戀人深深懷念的癡情者,無論是對婚姻陷阱的無奈還是婚變情侶的反目,在少君的筆下總是充滿著對"真愛"的嘔歌,對現(xiàn)實與毀滅愛情的冷靜解剖。作者從不在人物的命運中加進主觀的判斷,而是讓讀者從中解析出人性最復雜的演變,以及人性最深層的弱點!栋胂蓛骸愤@篇洋洋灑灑的萬言故事,少君用他那調(diào)侃不恭又虛虛實實的筆調(diào),寫透了人類在情感盲區(qū)的千姿百態(tài),作者借主人公“半仙兒”的真真假假,呼喚著情困險灘的眾生努力走出情感“誤區(qū)”。
《人生自白》系列中的第三類人物,也是類型最豐富的人物畫廊,可以說是少君筆下所表現(xiàn)的當代中國的"百鳥圖"。其中的各色人物包括:《演員》、《導演》、《歌廳老板》、《校長》、《女教師》、《搖滾歌手》、《康哥》、《板爺兒》、《送煤工》、《記者》、《律師》、《安徽姑娘》、《保姆》、《陪老女》、《按摩女》、《舞女》、《模特兒》、《女秘書》、《鬼市》、《半個上海人》、《八旗子弟》、《古董導爺》、《倒房者》、《導游》、《店員》、《店主》、《囚徒》....等等,可謂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在中國當代文壇上,很少有作家能夠象少君這樣,把筆觸全面地伸向了轉(zhuǎn)型期的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毫不留情地展示出這個時代在瘋狂旋轉(zhuǎn)的同時,所裹夾著的種種道德迷失和倫喪,諸如“演員”與“導演”間的性交易,“康哥”挖社會主義墻腳時的膽大妄,“記者”的仗職欺人,還有被蹂躪無助的"保姆"以及人的靈魂在金錢面前的扭曲等等。這些特定的百態(tài)人生,深刻地揭示了當一個民族由窮向富轉(zhuǎn)變過程中泥沙俱下、不擇手段的畸型精神軌跡。作者一方面表現(xiàn)出對邪惡力量猖獗的強烈憤慨,另一方面呼喚我們的社會在經(jīng)濟驅(qū)動的同時,要急迫地關(guān)注民族道德力量的提升,從而真正建立起一個以正義文明為主導的新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