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名:程蘭如,名天桂,又名慎詒,字純根
朝代:清代
性別:男
生平:公元1690年-1765年
籍貫:安徽歙縣
另評注汪秩所輯《奕理妙語》。子祖韜,字封六,工詩,亦善奕。
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繼黃龍士、徐星友之后,程蘭如、梁魏今稱雄一時,程、梁與后起之范西屏、施襄夏,并稱為清代圍棋“四大名家”,也有再加上黃龍士、周東侯而被稱為“六大家”者。
棋風特點
四大家之二程蘭如比梁魏今小十余歲,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歲。他二十多歲擊敗徐星友后便成為一代國手,與梁魏今,趙兩峰,蔣再賓,婁子恩等其他名手對局,皆勝多負少。唯獨與吳來儀的對局負多勝少,也許是因為兩人棋風相克。程蘭如的棋風特點是穩(wěn)重有力,施襄夏概括為:“以渾厚勝!彼膶种凶钣忻、水平最高的當屬與施襄夏的“九龍戲珠譜”。棋局進行到將近二百手,盤上仍有九條龍為互相糾纏、不死不活的狀態(tài)。雖然該局以施獲勝而告終,但程蘭如的高超技藝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經(jīng)典著作
《晚香亭弈譜》為程蘭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價值的古譜之一,得到施襄夏的高度評價。
《晚香亭弈譜》
《晚香亭弈譜》是清朝國手程蘭如編纂前人棋譜,并加以點評注釋。大國手施襄夏相當推崇此書,將其與徐星友的《兼山堂棋譜》齊譽為弈學大宗。
原序
序: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秋九月,予臥病晚香亭,老友程子蘭如聞而偕韓子學元、黃子及侶自揚來謁。予留之小住于回施庵中,每于日暖風和之候,暇觀其手談,以消岑寂。積月余,得十五局,蘭如評騭為譜,以志一時之雅集。余謂弈之為道,首在明分數(shù),其要則在善養(yǎng)靜氣。圣人觀變于陰陽,而參伍錯綜,以成默運。轉(zhuǎn)移密化之機,自在游行之妙,廣矣,大矣。精矣,微矣。學者學弈,專心致志為小數(shù),不能離其范圍。予諦觀三子之弈,蘭如固老手也,與予舊識三十余年,今壽逾花甲,而豐神閑靜如曩時;韓、黃二子,則年方及壯,頗能相與頡頏。予觀其靜對之余,矜心既平,躁心悉化,擬之而后應(yīng),審之而后成,可謂慎之又慎者矣。傳曰。 “茍錯諸地而可矣!苯逯妹髦烈。慎斯術(shù)以往,其無所失矣。予嘉二子能效蘭如之靜而慎也,于是乎書。
東軒老人高岱題于晚香亭。
右晚香亭弈譜一冊,昔施定庵盛推此譜與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為弈學大宗。今觀其所評各局,簡要精深,無怪乎定庵之心折也。惜譜板久湮,即今時周小松、陳子仙兩國工皆未之見。丙戌之秋,朱子久世丈鈔以贈予,得之不啻拱璧。蓋其尊人藕莊太夫子學行淹修,湛深經(jīng)術(shù),游藝於弈,居第三品,以故藏譜獨多。亟為錄成副本,藏之八年。今得同年蒯禮卿太史付梓以廣流傳,何異韓文之出廢簏矣。因書以為斯譜慶。
奕事評論
程蘭如不僅圍棋下得好,而且更精于象棋。李斗《揚州畫舫錄》載:“程蘭如弈棋不如施、范,而象棋稱國手!闭f明蘭如資質(zhì)不凡,于圍棋、象棋都能達到極高的境界。
施襄夏《弈理指歸序》評價說:“……惜語簡而局少,凡評通局當然之著,或收功于百十著之后,或較勝于千百變之間,義理深隱,總斷難詳,未入室者仍屬望洋猶嘆!薄锻硐阃ぷV》不見于鄧元鏸所撰《國朝弈譜目錄》。大約是因為語簡局少,義理深隱,難以流傳的緣故。
相關(guān)軼事
據(jù)《乾隆歙縣志》記載,程蘭如是著名棋手汪漢年的同鄉(xiāng)。他從小拜棋手鄭國任為師,學成之后,鄭國任就不再與其談?wù)搰辶,程蘭如二十歲左右已聞名天下,當時他作為后起之秀在京與年過花甲的徐星友對弈十局,大勝而歸,從而成為全國第一。但若干年后,他又被施襄夏和范西屏戰(zhàn)敗,棋圣地位又被他們?nèi)〈恕?/p>
清世宗高宗時與梁魏今,范西屏,施襄夏過從甚密,與梁魏今留有二十三局棋譜,與施襄夏留有五局棋譜。程蘭如的棋風特點是穩(wěn)重有力,施襄夏概括為:”以渾厚勝“。
程蘭如年逾六旬,但仍“豐神閑靜”,他與新秀韓學之,黃及侶拜望高東軒,在揚州晚香亭對弈一月有余,選其中十五局,由“蘭如評騭為譜,以志一時之雅集”,這就是《晚香亭弈譜》。這是程蘭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價值的古譜之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譜與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為弈學大宗”。
另評注汪秩所輯《奕理妙語》:子祖韜,字封六,工詩,亦善奕。
作品評價
晚香亭弈譜是清朝國手程蘭如編纂前人棋譜,并加以點評注釋。大國手施襄夏相當推崇此書,將其與徐星友的《兼山堂棋譜》齊譽為弈學大宗。
原序
序: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秋九月,予臥病晚香亭,老友程子蘭如聞而偕韓子學元、黃子及侶自揚來謁。予留之小住于回施庵中,每于日暖風和之候,暇觀其手談,以消岑寂。積月余,得十五局,蘭如評騭為譜,以志一時之雅集。余謂弈之為道,首在明分數(shù),其要則在善養(yǎng)靜氣。圣人觀變于陰陽,而參伍錯綜,以成默運。轉(zhuǎn)移密化之機,自在游行之妙,廣矣,大矣。精矣,微矣。學者學弈,專心致志為小數(shù),不能離其范圍。予諦觀三子之弈,蘭如固老手也,與予舊識三十余年,今壽逾花甲,而豐神閑靜如曩時;韓、黃二子,則年方及壯,頗能相與頡頏。予觀其靜對之余,矜心既平,躁心悉化,擬之而后應(yīng),審之而后成,可謂慎之又慎者矣。傳曰。 “茍錯諸地而可矣!苯逯妹,慎之至也。慎斯術(shù)以往,其無所失矣。予嘉二子能效蘭如之靜而慎也,于是乎書。
東軒老人高岱題于晚香亭。
右晚香亭弈譜一冊,昔施定庵盛推此譜與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為弈學大宗。今觀其所評各局,簡要精深,無怪乎定庵之心折也。惜譜板久湮,即今時周小松、陳子仙兩國工皆未之見。丙戌之秋,朱子久世丈鈔以贈予,得之不啻拱璧。蓋其尊人藕莊太夫子學行淹修,湛深經(jīng)術(shù),游藝於弈,居第三品,以故藏譜獨多。亟為錄成副本,藏之八年。今得同年蒯禮卿太史付梓以廣流傳,何異韓文之出廢簏矣。因書以為斯譜慶。
光緒丙申秋九月歙筱舟鮑鼎識
《晚香亭弈譜》。這是程蘭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價值的古譜之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譜與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為弈學大宗”。施襄夏《弈理指歸序》評價說:“……惜語簡而局少,凡評通局當然之著,或收功于百十著之后,或較勝于千百變之間,義理深隱,總斷難詳,未入室者仍屬望洋猶嘆!薄锻硐阃ぷV》不見于鄧元鏸所撰《國朝弈譜目錄》。大約是因為語簡局少,義理深隱,難以流傳的緣故。
人物評價
蘭如的棋,細致深厚,算路深遠,仍舊發(fā)揚中國力戰(zhàn)派的傳統(tǒng),中盤殺傷力極強。正當蘭如聲名遠播之際,兩顆耀眼的新星誕生了。年輕的范西屏、施襄夏以銳不可當之勢登上棋壇,嚴重威脅了蘭如的霸主地位。一開始蘭如尚對范、施二人授先,含有指導后進的意思。但時間不長,即被范、施超越。某些零星的史料表明,程蘭如、梁魏今與范西屏、施襄夏,這兩代國手曾聚在一起進行激烈較量,蘭如和魏今終于敵不住范、施而敗下陣來。
相關(guān)故事
在和范西屏的對局中,程蘭如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盡管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他對一盤細棋在官子階段能否不出意外也無絕對把握。以他的經(jīng)驗,范西屏若穩(wěn)扎穩(wěn)打,不自亂陣腳,就說明他思路清晰且底氣十足,結(jié)局肯定是兇多吉少;他若一旦貪功冒進棋著有無理之嫌,則說明他心氣已虛,自己就勝券在握了。
西屏在中腹走出了一個大跳的疑問手!
高手過招,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而能否發(fā)現(xiàn)并抓住對手的毫厘之差不放,恰是判別高手和庸手的試金之石。
本來這手棋走單關(guān)跳是穩(wěn)妥之著,兼有逼使白棋不得不厚勢圍空的妙用。但西屏擔心的是白若容忍且真的圍起空來,依然是個兩分細棋局面;又或者對方無意于厚勢圍空,竟自脫先他投,將自己的這手棋變?yōu)闊o趣之著,下一手棋甚至便很難找到合適的攻擊點。多跳一路顯然意在誘使對方?jīng)_斷戰(zhàn)斗,以打破膠著狀態(tài),把局面引向復(fù)雜。這樣做的風險是與白以厚勢為背景發(fā)生激戰(zhàn),雖然也是犯忌,但作為權(quán)變之著,若算定有五成把握也應(yīng)是值得一試的。
這手棋傳到眾棋迷那里,引起了各種不同觀點的激烈交鋒。
以胡鐵頭為首,一部分人強烈支持西屏的這一手棋,認為不拚一拚收官階段會陷入被動;以徐星友為首,一部分人指責此著為敗著,分析盤面,單跳也是堂堂正正的下法,如此下去還可以斗一斗官子。而大跳過分,一旦程蘭如脫先在周邊稍作幾步準備,沖斷大跳一子的價值就將成倍增加,這樣,棋局勝負的天平傾向哪一方將即刻明朗。
還有許多人主張既不走跳也不走大跳,而應(yīng)直接去搶先手官子,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辭,互不相讓。黃老怪和仲屏在棋迷中水平較低,故只能一直悶聲不響立在旁邊看眾高手擺棋的各種變化,這時卻也因應(yīng)對的手法取向不同而由小聲爭辯漸成急赤白臉之勢,兩人都激動得指手劃腳口沫四濺,險些動了拳頭!
好在不到半個時辰,程蘭如應(yīng)著已出,果然是放棄了預(yù)留的種種借用手段而在周邊連壓黑棋,黑無法脫先,眼睜睜看著那大跳一子在棋盤上雖無半步移動,卻似乎在向著懸崖漸漸逼近。此時,連胡鐵頭也無法再堅持觀點,他趕緊找個由頭出去轉(zhuǎn)一轉(zhuǎn)透口氣。
在這種時候,往往看棋的比下棋的還要緊張還要累。
現(xiàn)在只有徐星友最有資格對后面的棋加以分析,但眾人眼巴巴等了半天只聽他嘆了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仿佛自言自語道:“這盤棋結(jié)束了!”
說完這句話他便徑自離開了亭子。
大部分棋迷見棋尚在中局哪里就會結(jié)束,還在等范西屏妙手回春。誰知時間不久果然就傳來了消息:黑棋已中盤投子認輸!
性急的人便馬上趕去中間的亭子準備去看兩位對陣者復(fù)盤分析。
但范西屏并未像往常那樣和程蘭如復(fù)盤討教,只是默不作聲離開麟園,向湖邊走去。
程蘭如見狀向大家擺了擺手,示意不要打擾他,自己卻遠遠跟在他后面。
湖面上有輕舟蕩過,那舟子口中咿咿呀呀唱著小調(diào),一副十分輕松愜意的樣子。水面上略犂出一道淺淺的水痕,倏忽間便即平復(fù)如初。
對著湖面觀察良久,西屏以手撫膺嘆道:“雖有心潮漫卷,當如水波不興!”。
程蘭如略一品味接上一句:“豈用復(fù)盤問計,看來得失自知。”。
西屏轉(zhuǎn)過身來道:“若是單跳,先生勝算幾何?”。
程蘭如道:“不過半子勝負,要看劫材多少了!薄
西屏默想了一會,哈哈大笑道:“這盤棋竟是輸給了自己!”。
程蘭如點頭默認。
西屏道:“先生曾說過棋的境界是隨著棋力的高低而漸生變化,今日總算真正體會到了!薄
程蘭如隨口而答:“所以宋代張擬的棋經(jīng)說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也是只說境界,不說棋力!。
西屏突然雙目炯炯有神,對程蘭如道:“決勝局,西屏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程蘭如含笑不語,他的須髯隨著秋風微微飄動,一派仙風道骨讓人頓生景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