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禮部左侍郎陳璉
(1369一1454),字廷器,號琴軒,東莞厚街橋頭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中舉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年),升國子助教。永樂元年(1403),以他有治理才能,擢為許州知州,永樂三年(1405)改任滁州知州。他在任上驗丁賦、省徭役、修學校、勸農(nóng)桑;暇時與僚屬在醉翁亭上吟詠,又修一釀泉亭,一泉一石,皆為題品,百姓稱他為“小歐陽”。皇帝以他治理滁州有功,特升他為楊州府知府掌滁州事,并賞財帛及賜宴以示獎勵。永樂十七年(1419年),陳璉因父喪回籍守孝。陳璉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任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1426年),調(diào)任南京通政使掌國子監(jiān)事,管理全國的教育。次年;因母喪回家守孝五年,后仍任通政使;实厶刭n誥命,贈其祖父、父親皆如其官,母與妻為淑人,以示褒揚。正統(tǒng)元年(1436年),調(diào)任禮部左侍郎,正統(tǒng)六年(1441年),已年逾七十,乃辭官歸里。陳璉文才出眾,許多士紳登門求碑銘序記詩賦諸作,著作有《琴軒集》、《歸田稿》等。他尤愛讀書,凡所在都邑,必采山川人事風俗物產(chǎn)記錄,供吏治參考,家有“萬卷堂”,多秘府所無之書。景泰五年(1454年),病逝于家,年85歲。滁州人把他和歐陽修、王禹合為三賢祠。東莞邑令吳中,亦把他與李用、李春叟合祀為三賢祠。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年兒童部部長陳璉
陳璉(1919年10月13日出生于浙江慈溪,1967年11月19日逝世于上海)是一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陳璉是蔣中正文膽陳布雷最小的女兒。她的母親楊氏在她出生時獲產(chǎn)婦熱病亡。她原名陳憐兒,1939年改名為陳璉。
陳璉年輕時很激進,她不顧父親的反對考入杭州高等學堂。由于她對國民黨對日政策不滿逐漸接觸共產(chǎn)黨。1939年7月她加入共產(chǎn)黨。同年她考入昆明西南聯(lián)大并在那里認識了她后來的丈夫袁永熙。1942年赴重慶中央大學。1946年陳璉畢業(yè)赴北平貝滿中學作教師。1947年8月10日她與袁永熙結婚。同年9月24日兩人因涉嫌為共產(chǎn)黨間諜被捕,解赴南京。在她父親的幫助下,蔣介石親自過問后兩人被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璉任青年團中央委員,官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年兒童部部長。但她的丈夫袁永熙卻屢遭打擊。1956年袁永熙被判為右派。在共產(chǎn)黨高官的壓力下陳璉與袁永熙離婚。1962年8月陳璉離京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文教處處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她被判為叛徒。出于社會上和家庭內(nèi)的壓力她于1967年10月19日跳樓自殺。
1979年陳璉被平反。胡耀邦稱之為“家庭叛逆,女中英豪”。
陳璉與袁永熙一起有一女(陳必泓)二男(陳必大、陳小代),兩人離婚后她沒有再婚。
斯土與斯人:陳布雷與女兒陳璉
陳璉后來被要求去西南聯(lián)大找一位黨的負責人,這人就是后來成為她丈夫的袁永熙。袁永熙祖籍貴州修文縣,在平津長大,當年22歲,比陳璉大兩歲。這時西南聯(lián)大已擁有中共秘密黨員83人,占云南全省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1941年「皖南事變」后不久,省工委緊急通知袁永熙、陳璉去個舊隱蔽。
驚見《論持久戰(zhàn)》
1942年初,陳璉找到周恩來和鄧穎超,急切地要求批準她去延安。周恩來勸陳璉留在其父身邊,利用機會影響父親,讓他為人民為抗戰(zhàn)做些有益的事情。許久未有下落的陳璉回到家中,使陳布雷喜出望外。陳布雷不知道女兒加入了共產(chǎn)黨,一天見她捧著一本《論持久戰(zhàn)》在讀,吃了一驚:「憐兒,我歷來反對自己的子女搞政治!埂赴,中國已經(jīng)到了亡國的邊緣,抗日救亡是急不可緩的愛國大事,是每一個青年的天職!古畠赫f的是真話,陳布雷無法反駁。1947年夏,陳璉和袁永熙結婚前,才給陳父親寫信告知這樁婚事。陳布雷從沒見過這個女婿,懷疑他是共產(chǎn)黨,寫信要相熟的北平市副市長張伯瑾查一查。張伯瑾與文化人過從甚密,他問了吳晗、葉公超、朱自清等教授。吳晗和袁永熙是西南聯(lián)大民主運動中親近的戰(zhàn)友;葉公超是袁永熙的親姐夫;朱自清和袁的另一姐夫?qū)O國華教授相熟。他們都說小袁是個正派的有才學的青年。「有點左傾,憐兒找的人總是左的。左的青年一般比較正派,只要不是共產(chǎn)黨就好!龟惒祭捉拥綇埐裴嵴f。是年8月10日,陳璉和袁永熙在北平六國飯店舉行婚禮。
一個時代的殉葬者
蜜月剛過,陳璉與袁永熙被捕了。蔣介石聽到被捕的人員中有陳布雷的女兒和女婿時,大吃一驚。后特務們查來查去未查出陳布雷有什么機密洩露給女兒,蔣介石才放心。袁永熙沒有暴露黨員身份,經(jīng)陳布雷設法打通關節(jié)后,被保出獄。陳布雷為女婿在中央信托局找到一個「差事」。陳璉則回浙江慈溪外婆家生孩子去了。兩人一直到1948年冬才相聚。
陳布雷是1948年11月13日自殺的。自殺前半月,一向深居簡出的陳布雷突然提出要陳璉夫婦陪他去拜謁中山陵。到11月12日,他又叫袁永熙來寓所見面。他長嘆一聲道:「我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從政,於今悔之晚矣。」又說,「政治這個東西不好弄啊,你們千萬不要卷到這里面去!
陳布雷之死,是因為看到遼沈戰(zhàn)役中蔣介石大敗,平津、淮海戰(zhàn)役也已揭開序幕;國民黨金圓券發(fā)行失敗,經(jīng)濟呈崩潰之勢;而美國后臺老板有意換馬,蔣家王朝眼看已「油盡燈枯」。但他既已跟定蔣介石,政治立場是至死也不肯變了。
陳璉死于文革中
黨組織對陳璉和袁永熙的被捕問題進行了審查。他們被捕后都沒有暴露黨員身份,更沒有泄露組織秘密,黨的組織和工作未因他們被捕受到任何損害。陳璉很快通過了審查,她被保釋出獄未辦任何手續(xù)。袁永熙則有一個關節(jié),就是所謂填寫過悔過書的問題!搁_除出黨,批準其重新入黨」,這種極為滑稽的處理,否定了袁永熙的斗爭歷史。整風反右,他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巨大的壓力下,陳璉被迫與袁永熙離婚。袁永熙被錯劃右派后,只身下放到京郊南苑生產(chǎn)隊勞動改造。1962年5月,袁永熙摘去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到中學當教師,與一位女教師結婚。而陳璉「文革」開始即遭批判,于1967年11月19日自殺身亡。
- 擴展閱讀: 1.http://www.eelove.cn/chen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