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記載
《后漢書·包咸傳》包咸字子良,會(huì)稽曲阿人也。少為諸生,受業(yè)長安,師事博士右?guī)熂?xì)君,習(xí)《魯詩》、《論語》。王莽末,去歸鄉(xiāng)里,于東海界為赤眉賊所得,遂見拘執(zhí)。十余日,咸晨夜誦經(jīng)自若,賊異而遣之。因住東海,立精舍講授。光武即位,乃歸鄉(xiāng)里。太守黃讜署戶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禮有來學(xué),而無往教。”讜遂遣子師之。
舉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論語》,又為其章句。拜諫議大夫、侍中、右中郎將。永平五年,遷大鴻臚。每進(jìn)見,錫以幾杖,入屏不趨,贊事不名。經(jīng)傳有疑,輒遣小黃門就舍即問。
顯宗以咸有師傅恩,而素清苦,常特賞賜珍玩束帛,奉祿增于諸卿,咸皆散與諸生之貧者。病篤、帝親輦駕臨視。八年,年七十二,卒于官。
子福,拜郎中,亦以《論語》入授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