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
宣公崛起
秦宣公即位后的第一年前675,即碰上了周王朝的宮廷政變。衛(wèi)國燕國攻打周王室,把惠王趕出了朝廷,擁立王子穨,頹為王。又過了兩年前673,鄭伯。虢叔又殺死了王子穨,送惠王返回朝中。
姬頹為周莊王之庶子,為周莊王所寵愛。后莊王傳子周僖王。僖王子周惠王即位;萃跞⊥踝宇j之師蔿國的菜園,用作畜牧場。并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chǎn)。王子頹自是不允,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蔿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wèi)國。衛(wèi)國和南燕國伐周勝利;萃醭霰肌.斈甓就踝宇j稱王。
王子頹篡位后,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勸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宣公認為,一是這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土地是為不義。二是王子頹自己也是周莊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脈,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國目前實力不濟,縱然強力支撐,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賞,以自己國家的實力,必也會不久就會被人趕下臺去。與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觀時事,以靜制動也許可以占得先機。于是不予應允。
從當時的形勢上來看,秦宣公的選擇是對的,就是因為他的選擇,秦國才獲得了幾年和平發(fā)展的機會。當他們都在那里折騰的時候,宣公卻繼承了德公的和平發(fā)展蹈光養(yǎng)悔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在那里按兵不動。于是秦國又有了四年的和平。
與晉開戰(zhàn)
但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長,秦國的發(fā)展和另一個高速發(fā)展的諸侯國發(fā)生了撞車。這個諸侯國就是晉國。晉國自持實力強大數(shù)次入侵秦國,秦國國民忍無可忍。大臣多次勸諫秦宣公發(fā)令抵抗晉國。秦宣公見時機已到,于宣公四年前672秦宣公祭祀了青帝后,終于向晉國開戰(zhàn)。
這或許是第一次秦國和晉國發(fā)生的戰(zhàn)爭。以前秦國都是和西戎打仗的。常年和西戎打仗的秦國練就了一支彪悍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實力現(xiàn)在似乎還及不上晉國。但它無疑是一支充滿野性的虎狼之師。雖然實力懸殊,秦國還是把晉國打敗了。自此后秦與晉的戰(zhàn)爭變成了家常便飯。
這代表著秦國終于敢于和位于其東方的文明的諸侯國開展了。它不再自認為是蠻夷之族。它不再甘于僅僅占領(lǐng)荒涼的西戎蠻族的土地了。它要向那些所謂的文明的國度進軍了。至少它不再像原來那樣,自認為低人一等了。
宣公逝世
十二年前664,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宣公的弟弟成公,成公在位四年就駕崩了。這個人基本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從簡。
成公元年前663,梁伯。芮伯來朝見。這芮國和梁伯本是周朝的兩個小諸侯國,按說像這樣的小國朝見,本也沒啥大不了的,但這梁國和芮國本是周朝王室后裔,姬姓,和當朝周惠王本是本家,周王室的后裔來朝拜偏居西戎的秦國,這可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事!這在秦成公眼里來看,這無疑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事實上也是,這件事幾乎就是秦國由一個偏居西戎的野蠻之邦向中原這些文明之邦靠近的分水嶺。
成公年間,齊桓公征伐山戎,軍隊駐扎在孤竹。這孤竹國(今河北盧龍一帶),誕生于商朝初年約公元前1600年的孤竹國是今冀東地區(qū)第一個地方政權(quán),是灤河之濱最早的奴隸制諸侯國。山戎即后世鮮卑侵燕,燕告急于第一個當上中原霸主的齊桓公,齊桓公救燕,“北伐山戎,弗刂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這次北伐,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時擊潰了令支,斬孤竹君侯之首。秦國離孤竹很近,有大臣建議秦國往救孤竹,成公慮秦國不是齊國之敵,未應允。
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成公的弟弟繆,穆公。
前任國君
秦德公:公元前709——公元前676。春秋時秦國國君。嬴姓,名字失傳。憲公之子。前677——前676年在位。秦德公即位以后,發(fā)展生產(chǎn),并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陜西省鳳翔縣,自此后數(shù)百年秦穩(wěn)定地以此為都。此時,秦人祭祀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開始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今陜西境內(nèi)的鄜縣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遷都雍城是否吉利,結(jié)果是后代子孫可以以此地為依托向東發(fā)展,直至飲馬黃河。秦國遷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壓力而前來朝見秦君。這一年,秦國開始確定有三伏的節(jié)氣,用在城門殺狗的方法來祛除熱毒邪氣。秦德公在位兩年便去世了,他的大兒子秦宣公即位。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fā)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并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繼任國君
秦成公(?—前660年),秦德公的第二個兒子!妒酚洝份d成公元年(前663年),梁、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年而卒。有子7人,未立,其弟任好繼位,是為秦穆公。
歷代君主
秦國歷代君主表:
? 非子 ( 約前900—前858年) | ? 秦侯 ( 前857—前848年) | ? 公伯 ( 前847—前845年) |
?,秦仲,(,前844—前822年) | ?,秦莊公,(,前821—前778年) | ?,秦襄公,(,前777—前766年) |
?,秦文公,(,前765—前716年) | ?,秦靖公,(,未即位) | ?,秦憲公,(,前715—前704年) |
?,秦出子,(,前703—前698年) | ?,秦武公,(,前697—前678年) | ?,秦德公,(,前677—前676年) |
?,秦宣公,(,前675—前664年) | ?,秦成公,(,前663—前660年) | ?,秦穆公,(,前659—前621年) |
?,秦康公,(,前620—前609年) | ?,秦共公,(,前608—前604年) | ?,秦桓公,(,前603—前577年) |
?,秦景公,(,前576—前537年) | ?,秦哀公,(,前536—前501年) | ?,秦夷公,(,未即位) |
?,秦惠公,(,前500—前491年) | ?,秦悼公,(,前490—前477年) | ?,秦厲共公,(,前476—前443年) |
?,秦躁公,(,前442—前429年) | ?,秦懷公,(,前428—前445年) | ?,秦靈公,(,前424—前415年) |
?,秦簡公,(,前414—前400年) | ?,秦出公,(,前386—前385年) | ?,秦獻公,(,前384—前362年) |
?,秦孝公,(,前361—前338年) | ?,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年) | ?,秦武王,(,前310—前307年) |
?,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 | ?,秦孝文王,(,前250年) | ?,秦莊襄王,(,前250—前247年) |
?,秦始皇帝,(,前246—前210年) | ?,秦二世,(,前209—前207年) | ?,秦王子嬰,(,前206年 |
u2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