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國君
簡介
蕭大心,蕭叔大心,春秋時期蕭國國君。據(jù)《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國猛將南宮萬被魯國俘虜,后經(jīng)請求,才將南宮萬放回。次年秋,宋湣公帶南宮萬外出打獵,因游戲而發(fā)生爭吵。湣公怒,用侮辱性的語言說南宮萬做過俘虜。南宮萬惱羞成怒將宋湣公打死,更立公子游為君。
宋國諸公子見勢不妙,大多數(shù)逃到蕭(今安徽蕭縣西北),公子御說逃到亳。蕭邑大夫大心,子姓,是宋國公族子弟,他與諸公子共同組成一支軍隊,于當年冬天擊殺南宮萬之弟南宮中和新君游,立御說為君,是為宋桓公。大心因在這次平亂中有功,受封在蕭地建立蕭國,稱為“蕭叔大心”,為宋國的附庸國。
歷史記載
《括地志輯校》說:“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為宋附庸。”經(jīng)考證,周成王封商紂王庶子微子啟為宋公國于殷,位今魯豫蘇皖交界地區(qū)。今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這個蕭叔是宋戴公子的裔孫,被封為蕭,為蕭國第一任國君,因其是當時宋桓公的叔輩,故曰“蕭叔”。
南北朝潯陽王
簡介
蕭大心,南梁潯陽王,字仁恕。幼而聰朗,善屬文。
人物活動
中大通四年,以皇孫封當陽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同元年,出為使持節(jié)、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諸軍事、輕車將軍、郢州刺史。時年十三,太宗以其幼,恐未達民情,戒之曰:“事無大小,悉委行事,纖毫不須措懷!贝笮碾m不親州務(wù),發(fā)言每合于理,眾皆驚服。七年,征為侍中、兼石頭戍軍事。太清元年,出為云麾將軍、江州刺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大心招集士卒,遠近歸之,眾至數(shù)萬,與上流諸軍赴援宮闕。三年,城陷,上甲侯蕭韶南奔,宣密詔,加散騎常侍,進號平南將軍。大寶元年,封尋陽王,邑二千戶。古初,初,歷陽太守莊鐵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來奔,大心以鐵舊將,厚為其禮,軍旅之事,悉以委之,仍以為豫章內(nèi)史。侯景數(shù)遣軍西上寇抄,大心輒令鐵擊破之,賊不能進。時鄱陽王范率眾棄合肥,屯于柵口,待援兵總集,欲俱進。大心聞之,遣要范西上,以湓城處之,廩饋甚厚,與戮力共除禍難。會莊鐵據(jù)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參軍韋約等將軍擊之,鐵敗績,又乞降。鄱陽世子嗣先與鐵游處,因稱其人才略從橫,且舊將也,欲舉大事,當資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領(lǐng),嗣請援之。范從之,乃遣將侯瑱率精甲五千往救鐵,夜襲破韋約等營。大心聞之大懼,于是二籓釁起,人心離貳。景將任約略地至于湓城,大心遣司馬韋質(zhì)拒戰(zhàn),敗績。時帳下猶有勇士千余人,咸說曰:“既無糧儲,難以守固。若輕騎往建州,以圖后舉,策之上者也!贝笮奈礇Q,其母陳淑容曰:“即日圣御年尊,儲宮萬福,汝久奉違顏色,不念拜謁闕庭,且吾已老,而欲遠涉險路,糧儲不給,豈謂孝子?吾終不行!币驌嵝貞Q哭,大心乃止。遂與約和。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