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京特·馮·克魯格

    京特·馮·克魯格

    漢斯·京特·馮·克盧格(Günther·von·Kluge,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1940.7.19),著名軍事家、統(tǒng)帥。人稱聰明的漢斯。以在政治上的搖擺和在東線的艱苦防御戰(zhàn)出名。

    聰明的漢斯

    1882年10月30日出生于波茲南的一個普魯士軍事世家,克魯格的父親是一名有著貴族身份的陸軍中將,以效忠君王與祖國為最高目標。在其父親的熏陶下,克魯格考入普魯士軍官學校,在校就讀期間學業(yè)優(yōu)良,被同學們稱為“聰明的漢斯”,還曾因舍身救人榮獲過一枚奧爾登堡救生獎章。

    1901年,克魯格晉升少尉,在沃爾芬比特爾的下薩克森野戰(zhàn)炮兵第46團任營副官。1912年他畢業(yè)于軍事學院并調到總參謀部任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已是上尉的克魯格隨第21軍參戰(zhàn),因作戰(zhàn)有功而獲雙劍霍亨索倫皇家勛章。后調任步兵第236師首席參謀官,并在1917至1918年的阿圖瓦和佛蘭德的兩次會戰(zhàn)中浴血奮戰(zhàn)。10月,在凡爾登身負重傷。

    戰(zhàn)爭失敗后,克魯格于1919年被國防軍錄用而任職于第3軍區(qū)的步兵指揮部當參謀。1921年晉升少校,3年后調往國防部陸軍訓練司。1926年任駐薩岡的炮兵第3團第3營營長,1927年晉升中校,次年調任駐法蘭克福的騎兵第1師參謀長。1930年任炮兵第2團上校團長,兩年后被任命為第3軍區(qū)第3師炮兵指揮官。1933年晉升少將并被任命為通信兵監(jiān)察員。1934年晉升中將,先后任第6師師長和第6軍軍長,后兼任駐蒙斯特的第6軍區(qū)司令。1936年6月晉升炮兵上將,1938年任新編第6集團軍總司令。

    波蘭試牛刀

    對波蘭的戰(zhàn)爭開始,克魯格指揮的第4集團軍(由6集團軍整編而成),與屈希勒爾將軍指揮的第3集團軍同屬費多爾·馮·博克將軍所指揮的北方集團軍。參加了對波蘭的戰(zhàn)爭(參見波蘭戰(zhàn)役)。第4集團軍于1939年9月1日從東波美拉尼亞的各集結地發(fā)起攻擊,克盧格領受的任務是率第四集團軍由東波美拉尼亞實施突擊,在由東晉魯士進攻的第三集團軍部隊配合下,奪占庫爾姆地域和下游的維斯瓦河東岸。爾后應髦下遲延地由維斯瓦河以東地域經德爾文察河向東南方向繼續(xù)進攻。9月1日,對波蘭進攻開始,第四集團軍在圖霍拉荒野上與頑強防守的波軍兩個師相一個騎兵旅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斗。繳獲火炮100門,俘虜16000人后,于9月4日進抵庫爾姆地域的維斯瓦河。同日,由東普魯士進攻的第三集團軍部隊在奧薩河順利進行戰(zhàn)斗后,沖人格魯瓊茲要塞北炮臺。次日,要塞被攻下。于是,德軍兩個集團軍會師,切斷了波軍在“走廊”中的退路。

    此后,第四集團軍在庫爾姆附近渡過了維斯瓦河,開始迅速向德爾文察河推進,于9月7日在寬正面上進抵該河。該集團軍圓滿完成了預期任務,其右翼部隊進至托倫西北地域。接著該集團軍兵團繼續(xù)向南進攻,從北面和西面合圍了華沙東北面的莫德林要塞。華沙于9月28日陷落,9月30日莫德林要塞投降,德國對波蘭的閃擊戰(zhàn)至此結束。華沙于9月27日陷落,對波蘭的閃擊戰(zhàn)至此結束,克魯格因戰(zhàn)果輝煌晉升為一級上將。

    京特·馮·克魯格

    席卷法蘭西

    西方戰(zhàn)役開始,克魯格雖對此作戰(zhàn)表示反對,但依然率領第4集團軍積極參與作戰(zhàn)。隸屬龍德斯泰特指揮的A集團軍群的第四集團軍,在克盧格上將率領下首先突破了比利時騎兵和阿登山獵兵在邊境的警戒陣地,隨后突破了烏爾特河陣地。5月13日晨,其坦克兵團遠遠向前派出的各先頭分隊已在迪南以北進抵馬斯河。比 利時軍隊被壓迫到馬斯河對岸那慕爾、列日之間的地域。同日,第四集團軍各坦克師與驚慌失措的法國軍隊遭遇,立即發(fā)起攻擊并在馬斯河彼岸搶占了登陸場,順利打退了法軍一次次反沖擊。次日,德軍坦克在左岸向前擴展了15公里左右,第四集團軍已牢牢控制了馬斯河。它的神速進展和突破,使法軍在馬斯河和瓦茲河之間建立防線擋住德軍向色當兩側推進的企圖成了泡影。

    5月16日,法軍戴高樂將軍組建的以坦克師為核心的突擊集群在莫伯日以南地域的勒卡托和圣康坦迎占德軍,企圖打退德軍突擊集團南翼。法軍坦克師與德軍克盧格第四集團軍的坦克師激戰(zhàn)了三天,終于被有轟炸機群掩護的德軍擊敗,被迫經拉昂向南退卻。第四集團軍在快速開進的坦克師前導下,在桑布爾以南不停地前進,從南面切斷了莫舊日,其左翼開始向阿拉斯方向進軍。

    5月21日下午,同盟國部隊的英軍部隊對阿拉斯兩側的德軍實施了強有力的反沖擊,一度使德軍第四集團軍陷入十分困難的手地?吮R恪下令集中炮火轟擊英軍,他為了加強火力,靈活地指示將高射炮平射用來消滅地面目標,終于阻止了英軍的反擊。兩軍在阿拉斯地域激烈交戰(zhàn)。25日,第四集團軍突入并分割開了英軍和比利時軍隊,致使比利時于28日投降。比軍投降后,英軍5個師放棄了利斯河以南地域。德軍第四集團軍在克盧格指揮下迅速由東向西展開突擊,于28日晨,切斷了法國兩個主力軍的退路,并和德軍第六集團軍一起將這個法軍集團合圍。法軍被圍部隊于5月31日投降。

    德軍重新部署后,克盧格的第四集團軍成為博克指揮的B集團軍群的右翼。敦刻爾克戰(zhàn)火剛剛平息的第二天,即6月5日,B集團軍群就發(fā)起了進攻。隨著霍特坦克軍的突破,第四集團軍迅速擴大了突破口,并緊跟著向前突入,壓迫法軍第十集團軍向東南后退,克盧格于6月8日到達靠近塞納河的魯昂,并在魯昂東南塞納河對岸建立了兩個登陸場。兩個師的英國部隊顧不上法軍的存亡,在勒阿弗爾乘船撤回了英國。 14日,第四集團軍尾隨第十八集團軍沿巴黎兩側緊緊追擊法軍,緊接著占領了布列塔尼半島。十天之后戰(zhàn)役結束。1940年7月19日,克魯格和其他11位同僚一起被晉升為德國元帥

    向蘇聯(lián)突擊

    1941年6月22日晨,當?shù)绿K友好關系在隆隆炮聲中斷絕后,第4集團軍在裝甲部隊前導下突破邊境向前推進;籼氐难b甲部隊在蘇瓦烏基突破蘇軍防線,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則向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攻擊。隨之而來的第4和第9集團軍則在比亞韋斯托克圍殲強大的蘇軍,這兩支裝甲部隊繼續(xù)向前推進,把已逃脫的蘇軍在明斯克第二次加以圍殲。7月16日,德軍攻占斯摩棱斯克,打開通往莫斯科的門戶。

    初入蘇聯(lián),德軍戰(zhàn)果輝煌。但蘇聯(lián)那種瘋狂的反突擊也使德軍傷亡慘重,在此期間,克魯格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經常因為進攻速度的快慢而爭吵,克魯格要求穩(wěn)重一點,盡量形成一條完整的戰(zhàn)線,但古德里安卻要求盡快的推進,還說克魯格是個老頑固,根本不懂坦克戰(zhàn)術,為此,兩人關系不斷惡化。而在德軍統(tǒng)帥部內也發(fā)生了意見分歧,希特勒不斷改變其攻擊目標。到9月底,希特勒才決定向莫斯科進攻。10月3日,第4集團軍在第9集團軍協(xié)同下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包圍蘇軍60余萬人并直逼莫斯科,初時進展順利壓迫蘇軍向后退卻,直打到莫斯科以西40公里的戈利齊諾地域,并準備突破當面蘇軍的防御陣地。部隊已經過度疲勞,進攻力已基本耗盡。這時蘇軍突然于12月6日使用預備隊發(fā)動大反攻,而德軍連最后一個營都投入戰(zhàn)線了,戰(zhàn)線瞬間就崩潰了,古德里安提倡的冒險戰(zhàn)術終于失敗了。

    撤退中反擊

    1941年12月19日,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因同希特勒意見發(fā)生分歧而稱病辭職,希特勒自任陸軍總司令。并派克盧魯元帥接替1941年底被解職的包克,擔任中央集團軍總司令。

    中央集團軍當時的參謀長曼凱爾·馮·特萊斯科夫將軍是德國抵抗運動領導人,而作戰(zhàn)部長特雷斯考上校在1941年以前是一個狂熱崇拜希特勒的人,又是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好友。到1941年底,他卻改變觀點而成為對國家社會主義深惡痛絕的人。他認為只有殺掉希特勒才能挽救德國的命運,而只有國防軍--主要是陸軍,才能除掉希特勒。他曾不遺余力地想把包克元帥拉入反對派的行列。他還想說服克魯格,使之認識反抗的必要性。此外,還有一件事情使特雷斯考相信自己策反克魯格必成。他抓住克魯格曾得到希特勒贈予的25萬馬克生日禮金一事向克盧格做工作,說只有起來參加反抗運動才能洗刷這種不光彩行為。但克魯格猶豫不決,他怕?lián)敳恢业牧R名。

    克盧格接替中央集團軍群指揮的時候,蘇軍的強大攻勢已迫使德軍的中央戰(zhàn)線不斷后撤。莫斯科以南,德軍坦克第二集團軍實施深遠楔形進攻的集團遭到三面突擊,從米哈伊洛夫、韋尼奧夫地域的突出部后撤到格扎季河對岸,隨之又后撤至葉夫列莫夫、阿列克辛一線,才十分艱難地避免了被圍殲的結局。蘇軍對該坦克集團軍緊逼不舍,從圖拉方向向其北翼繼續(xù)施加強大壓力。同時,向南進攻德軍野戰(zhàn)第二集團軍所屬部隊,直逼奧廖爾方向。迫使這兩個德國集團軍繼續(xù)向南退卻直至庫爾斯克、奧廖爾一線以東和日茲德拉河上游附近,并切斷了德軍坦克第二集團軍同左鄰、莫斯科以西的德軍野戰(zhàn)第四集團軍的聯(lián)系。而且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后方,有大片的游擊區(qū)而要兵力對付。蘇聯(lián)游擊隊的襲擾非常頻繁,破壞鐵路、阻斷后勤補給使德軍的軍用物資受到很大損失,搞得德軍在很多遼闊的地區(qū)無法通行,給德軍帶來極大威脅。鑒于此,克盧格接任后的第 一件事,就是不顧希特勒禁止任何人擅自退卻的命令,下令整個中央戰(zhàn)線一共后撤了150公里。這既是戰(zhàn)局所迫,不得不如此,也是作為一名指揮官為擺脫形勢的限制,克眼被動局面,想爭取一些作戰(zhàn)自由的應有措施。但是這種退卻為時已晚,不可能挽回失敗的趨勢了。

    12月底在德軍坦克第二集團軍和海因里奇將軍指揮的野戰(zhàn)第四集團軍之間被蘇軍撕開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缺口,雖經德軍下斷反擊,卻一直未能將其封閉。1942年1月初,蘇軍開始由卡盧加、別廖夫以東地域實施進攻,擴大丁這一缺口,進抵尤赫諾夫蘇希尼奇一線;爾后,派重兵前出到斯摩棱斯克以東的多羅戈布口地域,切斷了布良斯克一維亞濟馬鐵路。由于實施這一猛烈突擊,蘇軍對遠距離推進的德軍野戰(zhàn)第四集團軍構成了巨大威脅,該集團軍與蘇軍的戰(zhàn)斗十分激烈,它敗退到蘇希尼奇以西地域后才勉強站住腳:德軍野戰(zhàn)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的唯一交通線斯摩棱斯克—維亞濟馬鐵路也遭到蘇軍不斷的攻擊。

    蘇軍在1月對伏爾加河上游兩面再次開始進攻,不僅從正面進攻魯扎河和拉馬河的德軍防線,而且把這一進攻同臺圍加里寧以北地區(qū)德軍的廣泛動機相結合。在伊爾門湖南方蘇軍突入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接臺部并包圍廠德軍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這兩個集團軍被逼到了格扎茨克、勒熱夫一線。功軍在冬季條件下占優(yōu)勢的快速兵力在加里寧以西德軍的薄弱防御環(huán)節(jié)上突破并擊潰了配置在第十六集團軍右翼的德軍一個師。蘇軍右翼部隊推進到霍爾姆市,中央軍隊進抵大盧基,左翼特別強大的集團以一部兵力南下勒熱夫西北地域,在此突破了德軍防御,爾后由西面攻擊勒熱夫和莫德爾指揮的德軍第九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瑟喬夫卡。蘇軍主力已從德軍兩個集團軍群的接合部突向別雷,深入德軍后方,先遣各支隊進抵到維亞濟馬西北地域,將被圍德軍唯一的供給線斯摩棱斯克—維亞濟馬—勒熱夫—奧列尼諾鐵路處于被切斷的威脅之下,如果這條鐵路在斯摩棱斯克和維亞濟馬之間被切斷,那么德軍兩個集團軍被殲滅的命運就都注定了。 克盧格為了挽救這兩個集團軍向希特勒求援,并請求允許這兩個集團軍撤出蘇軍的包圍圈,但被希特勒拒絕。這時的克盧格表現(xiàn)出了一個將領對軍隊高度負責的精神,他于2月26日,不顧希特勒的反對,命令被圍部隊開始突圍。德軍經一系列激戰(zhàn)后突圍成功,并在圍外德軍的支援下,守住了生死攸關的鐵路交通線?吮R格果斷地將德軍彎彎曲曲總長達600公里的戰(zhàn)線縮短成不到200公里的正面,這一措施,使在春季泥濘時期到來之前的準備再度發(fā)動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正好處于構筑良好的陣地上。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慶祝英雄紀念日時,發(fā)誓要在夏季消滅蘇聯(lián)軍隊。 夏季來臨,在克盧格的戰(zhàn)線上,槍炮聲激烈轟鳴,德軍各師十分緊張。為了封閉蘇軍在德軍后方經別雷地域建立的補給走廊,并消滅德軍后方的蘇軍集團,克盧格命令第九集團軍從前線撤出重兵來實現(xiàn)這一計劃。這是一著險棋,得冒戰(zhàn)線正面被蘇軍突破的風險。德軍第九集團軍的內線作戰(zhàn)于7月底結束,基本殲滅了深入德軍后方的蘇軍第39集團軍和騎兵第11軍,并合圍消滅了來不及經別雷撤走的蘇軍第22、第41集團軍的一些部隊,解除了后方的重要威脅。為了鞏固后方,克盧格以兩個軍的兵力來對付蘇軍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別洛夫將軍的騎兵軍開展的游擊戰(zhàn),別洛夫的騎兵軍分布在斯摩棱斯克東南和維亞濟馬兩側,不斷威脅德軍的交通線,游擊戰(zhàn)斗擾得德軍心神不安。經幾個月的圍剿,德軍才將蘇軍的這個騎兵軍大部分殲滅。德軍的正面防線差一點被蘇軍突破。蘇軍為了改善在德軍后方作戰(zhàn)的各兵團態(tài)勢,對德軍第九集團軍(特別是勒熱夫地域)實施了幾乎不停頓的正面沖擊,一度給德軍造成非常嚴重的局面,戰(zhàn)線幾處被突入。克盧格在緊急關頭將已經開始調往南線參加進攻作戰(zhàn)的3個坦克師和數(shù)個步兵師中途強留下來,首先用這些部隊增援前線制止了蘇軍突破,接著又實施反突擊,才阻住了蘇軍的攻勢?吮R格這次的戰(zhàn)術指揮非常巧妙,但還是在風險中獲得了勝利,在正面保住了戰(zhàn)線,在淺近的后方除掉了心病。

    10月中旬,蘇軍在勒熱夫和大盧基之間集中了重兵準備向德軍發(fā)起深遠推進的進攻。11月底,蘇軍開始由托羅佩茨地域向西和向南實施寬正面進攻。在別雷以北地域,德軍雖通過反突擊限制并阻止了蘇軍實施的數(shù)次深遠楔入行動。但是大盧基兩側的正面已被突破,成為強大抵抗樞紐的俄國舊要塞中的德軍集團遭到合圍,蘇軍兵力已抵大盧基以西12公里。12月29日,德軍為解大盧基之圍發(fā)動了進攻,兩個德軍師以巨大損失的代價前進了10公里,其疲憊不堪和戰(zhàn)斗力大受削弱的先頭部隊于1943年1月12日距離該市西郊僅3公里處受阻,再不能前進一步。同時,蘇軍已奪占大部被圍地區(qū)。德軍只有一個兵力不大的戰(zhàn)斗群仍在洛瓦季河西岸的內城堡壘撐持。另一個兵力較大的戰(zhàn)斗群則在大盧基東部遭到猛攻。1月15日夜間,內城堡壘被攻克,德軍其他守備部隊放下武器投降。

    同時,蘇軍繼續(xù)對德軍第九集團軍北翼實施沖擊,從1942年12月初起,就又開始從東面,即勒熱夫和格扎茨克之間,施加了壓力。到1943年2月底,克盧格的戰(zhàn)線雖然勉強抗擊住了蘇軍的進攻,但有些地點還是丟失了。

    蘇軍不間斷和十分有力的進攻,使德軍極度緊張。為再次縮短戰(zhàn)線,德軍開始有計劃地撤退。第四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于2月26日開始在勒熱夫地域退卻,克盧格指揮所屬分階段逐次實施,退卻各師在每道中間地區(qū)扼守一兩天,交替進行,處處控制蘇軍的追擊推進速度,防止蘇軍追擊過猛或企圖實施突破,終于及時退到了斯帕斯杰緬斯克、別雷、涅韋爾新地區(qū)。3月16日,德軍全線退卻結束?吮R格在實施退卻中,戰(zhàn)術很出色,短促的退卻行動進行得十分迅速和有條不紊。

    希特勒為了掌握戰(zhàn)場主動權,選中了庫爾斯克作為進攻目標。德軍統(tǒng)帥部計劃由北面奧廖爾以南地域和南面別爾哥羅德地域分別實施突擊,在庫爾斯克以東使兩個楔形突擊合攏,圍殲配置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重兵集團。如果進展順利,爾后向蘇軍西南方面軍后方突擊,此后預定向東北方向發(fā)展進攻,以圖進至蘇軍中央集團的后方,構成對莫斯科的威脅,并圖重新向列寧格勒進攻。

    為實行這一計劃,德軍在庫爾斯克方向,重新部署集中了克盧格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之第九、第二集團軍。這時,第九集團軍在奧廖爾以南已擴大到23個師,其中5個坦克師,以15個師組成突擊集團,任務是從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第二集團軍以8個師防守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西部;

    7月5日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上著名的庫爾斯克戰(zhàn)役開始。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正面蘇軍中央方面軍地帶內,德軍第九集團軍在奧利霍瓦特卡主突方向上將300輛坦克同時投入戰(zhàn)斗。7月5日一天,德軍進行了5次強擊,突入蘇軍防御6—8公里。至7月11日,德軍的進攻只前進10—12公里,因損失慘重被迫轉入防御。 蘇軍在阻止了德軍進攻后,立即在800余公里的正面上進行反攻,并投入了5個方面軍參加。7月11日,蘇軍以優(yōu)勢兵力南北夾攻奧廖爾地域的德軍陣地,迫使由莫德爾上將統(tǒng)一指揮的第九集團軍和坦克第二集團軍向布良斯克附近撤退。

    當庫爾斯克大會戰(zhàn)正激烈進行時,希特勒于7月13日召見了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與曼施泰因,討論繼續(xù)進行“堡壘”作戰(zhàn)和從蘇德戰(zhàn)場抽調兵力去意大利和巴爾干的問題。此時克盧格已深感德軍兵力缺乏,無力再進行“堡壘”戰(zhàn)役了。 在德軍整個東方戰(zhàn)線已發(fā)生動搖、失敗的厄運就威脅著面前的時候,德國來比錫市長格德勒博士于7月25日致函克盧格,鼓動他起來謀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維護德國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動下,路德維希·貝克 等德國將領也在設法爭取克盧格。

    9月?吮R格鑒于戰(zhàn)況,給德軍陸軍總司令部送了份報告,指出軍隊緊張過度。急需向西退卻。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贊同克盧格的意見,并企圖去說服希特勒。但是希特勒不相信蘇軍的優(yōu)勢,還鄭重其事地打算再次使用1941年至1942年冬季戰(zhàn)局的方法,即干脆禁止任何退卻。他不會用統(tǒng)帥的藝術,而只是用愚昧的固執(zhí)去挽救絕望的態(tài)勢。克盧格對蔡茨勒的能否堅守的詢問立即作了答復,指出現(xiàn)在部隊緊張過度的情況要比1941年至1942年冬季突出得多,指揮人員的損失非常嚴重地削弱了軍隊的抵抗能力,艱苦的戰(zhàn)斗又影響了他們的士氣。而相反,敵軍的指揮、武器裝備卻改善了。因此,無論如何也要堅守的命令是無濟于事的,是無法改變形勢的。

    令克盧格特別不安的是,9月份以來中央集團軍群的南翼情況日益嚴重,第二集團軍的防御已在數(shù)處被蘇軍突破,該集團軍在右翼受到了強大壓力,不得不退過杰斯納河。集團軍自己的兵力只夠勉強扼守戰(zhàn)線,因此,雖然幾經嘗試,卻未能通過進攻行動同坦克第四集團軍保持聯(lián)系。在蘇軍強大兵力的壓迫下,第二集團軍又于月底前退過了第聶伯河及索日河。它暫時在戈梅利地域扼守索日河左岸的橋頭堡,但是蘇軍在戈梅利以南打開的缺口卻仍然敞開著。

    在北面與第二集團軍相鄰的第九集團軍,雖然在中央還繼續(xù)扼守布良斯克,在左翼還扼守羅斯拉夫利以東地域,仍被迫將右翼撤過了杰斯納河。隨著第二集團軍的態(tài)勢越來越嚴重,中央集團軍群右翼受到的威脅也日益增大。蘇軍西方面軍為向斯摩棱斯克實施突破,從多羅戈布日、葉利尼亞一線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左翼實施了突擊。已經很明顯,德軍第九集團軍防守的向東突出地段,再也守不住了。

    克盧格已預見到這樣的戰(zhàn)事進程,預先選擇了新的防御地區(qū),并著手進行構筑。該地區(qū)位于第聶伯河以東,掩護著普里皮亞季沼澤地前的最后一條大的鐵路和公路干線?吮R格于9月中旬下令退到沿索日河,接著經列寧諾和魯?shù)履醽喩煅拥男路烙貐^(qū)時,曾指望至少能把這一退卻所需時間拖長到5個星期。但是,戰(zhàn)事迫使德軍大大加快了退卻速度。需要不斷進行支援的右翼已出現(xiàn)危險局面,蘇軍西方面軍又對斯摩棱斯克方向的德軍第四集團軍施加非常強大的壓力,這些都要求德軍不斷縮短戰(zhàn)線,并且越快越好。9月24日,德軍放棄了斯摩棱斯克和羅斯拉夫利這兩個城市。蘇軍的攻擊越來越猛烈,毫無疑問,蘇軍已發(fā)現(xiàn)德軍在構筑新的防御陣地,力圖制止德軍停下來穩(wěn)定戰(zhàn)線。蘇軍一個騎兵軍與德軍倉猝組建的部隊及后方警衛(wèi)部隊激戰(zhàn)后突進到列寧諾地域。同時,蘇軍坦克第3集團軍從正面實施突破,給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戰(zhàn)線的中段造成危機,迫使德軍進行異常艱苦的作戰(zhàn)。到10月1日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才全部抵達新地區(qū),于是克盧格命令“今后停止退卻”。不過他并不掩飾,在沒有任何預備隊的戰(zhàn)線,情況仍然是變化無常的,他仍感到嚴重的憂慮。為了改善右翼的狀況,他下令第二集團軍從9月27日起準備向南面實施突擊。在普里皮亞季河與第聶伯河之間恢復同南方集團軍群的聯(lián)系,但未成功。因運輸困難,前送的一切必需品不能保證,兵力調動速度極慢,這致使克盧格神經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被迫把準備進攻的日期一推再推,而實施這種進攻已日益困難。

    10月,蘇軍對克盧袼的中央集團軍群的新防線發(fā)起進攻,首先對其右翼進行攻擊,這種攻擊很快就擴及大部分正面。蘇軍經第聶伯河和索日河實施突破,經幾天激戰(zhàn),奪占了第聶伯河西岸的幾個大登陸場,并在戈梅利以南第聶伯河與索日河之間站穩(wěn)了腳跟。11月初,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被迫由第聶伯河退往科羅斯堅后,蘇軍向德軍第二集團軍猛攻,于1真月10日突破戈梅利以南的德軍屏護陣地。隨后幾乎毫無阻礙地在第聶伯河以西向列奇察方向推進。用深遠突擊截斷了德軍第二集團軍右翼與左翼的聯(lián)系,斷絕了它與退到科羅斯堅的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的接觸,并挺進到了奧夫魯奇接近地,將德軍第二集團軍在中央壓縮到列奇察一莫濟里鐵路附近。迫使德軍第二集團軍右翼只好一邊戰(zhàn)斗一邊為自己開辟通往西北的道路,以便在莫濟里東南重新同集團軍主力會合。但11月17日,列奇察被蘇軍攻陷,德軍第二集團軍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斷。其所屬部隊只好轉隸第九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基本打解體了?吮R格與蔡茨勒作了一切努力,也未能使希特勒準許中央集團軍群撤出戈梅利地域的突出部,這個突出部已向東凸出很遠,消耗著德軍很多兵力,況且在這里的德軍集團還有遭到合圍的危險。希特勒禁止撤出的借口是:失去這一城市,將會使世界輿論產生比9月份丟掉斯摩棱斯克還要不良的反應。11月23日,蘇軍沿別列津納河繼續(xù)推進,切斷了莫濟里至日洛賓的鐵路線。德軍已沒有兵力去掩護其第九集團軍在戈梅利與日洛賓以南地域之間被突破的深遠暴露翼側,第九、第二集團軍的聯(lián)系也已無法恢復。直到這時,撤出戈梅利才得到準許(可惜已經太遲了)。蘇軍于11月26日占領該市。同時,德軍第九集團軍左翼也出現(xiàn)了非常危險的情況,蘇軍突然在那里的普羅波伊斯克地域20公里正面上楔入德軍防御,并推進了10公里。蘇軍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進攻,另一部兵力被調到西南羅加喬夫方向,顯然打算通過莫吉廖夫實施突擊,包圍德軍第四集團軍右翼;通過向羅加喬夫方向突擊。迫使德軍第九集團軍脫離第聶伯河。這一段戰(zhàn)斗,使克盧格和他的中央集團軍群簡直拼盡了最后的力量。

    前線的敗局加大了德國國內的不滿。 1943年7月25日,德國萊比錫市長戈德勒博士致函克魯格,鼓動他起來謀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維護德國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動下,路德維希·貝克等德軍將領也在設法爭取克魯格。前線的敗局和對抗力量的策反,促使克魯格于1943年11月同戈德勒博士會晤并下決心除掉希特勒。特萊斯科夫向克魯格提出了在希特勒巡視中央集團軍司令部時射殺他的計劃,但在最后時刻,克魯格放棄了特萊斯科夫的計劃,波斯拉格其后推測是因為海因里希·希姆萊已經決定陪同希特勒,克魯格擔心希姆萊也會被殺,而這將會引起武裝黨衛(wèi)軍及德意志國防軍之間的一場內戰(zhàn)。1943年10月27日,克魯格因其座駕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上發(fā)生意外翻車而身受重傷,新的謀殺計劃被迫暫時作罷。

    西線的絕望

    半年之后,克魯格奉召前往最高統(tǒng)帥部。此時,他又屈服于希特勒的影響之下,無力擺脫這個混世魔王的誘惑。他對能否謀殺成功發(fā)生動搖,反而認為效忠是他的本分。于是,他從一個反抗運動的贊助者又轉而成為希特勒的寵兒。1944年7月,他接替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成為德國西歐戰(zhàn)場總司令。

    1944年7月3日,克魯格到了法國,并訪問了隆美爾元帥。其間,兩人發(fā)生了激烈的辯論。隆美爾說克魯格是東線的土包子,克魯格說隆美爾沒去過東線,根本就是浪得虛名,隆美爾惱羞成怒,提醒克魯格他也是一個陸軍元帥,克魯格諷刺隆美爾那個元帥也就只能指揮幾個師。這真是一次奇怪的會見:隆美爾原為希特勒的信徒,當時則為希特勒的敵人;而克魯格則正好相反,兩人在爭論“元首”的指揮問題上當然是針鋒相對了?吮R格是7月1日取代龍德施泰特元帥任西線總司令的,他兩年來卓有成效地指揮東線的中央集團軍群,積累了豐富的防御作戰(zhàn)經驗。這也許給希特勒和元首大本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信依靠他的謹慎和毅力能扭轉不利的局面,認為他是最勝任的人選。但在經過一番前線視察之后,克盧格自己也感到戰(zhàn)局毫無希望了。他很快就不得不承認,這里的情形畢竟和他半年前在東線碰到的情形有本質的不同,雙方兵力兵器的不平衡,排除了長時間穩(wěn)定諾曼底戰(zhàn)線的任何可能性。不過他首先只好盡到一名指揮官和軍隊所能盡的職責,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因此,他也只能消汲地繼續(xù)進行力量懸殊的作戰(zhàn)。7月17日,隆美爾因座駕在撤退過程中被英國空軍戰(zhàn)斗機擊毀而身負重傷,被迫離職回國療養(yǎng)。兩天之后,希特勒把諾曼底正面的指揮權授予克魯格。

    7月20日,在東普魯士的德軍東線作戰(zhàn)大本營“狼穴”發(fā)生了施陶芬貝格上校企圖用炸彈刺殺希特勒的“7.20事件”。當時,克魯格正在其位于拉羅什蓋恩城堡的司令部中,反抗組織的聯(lián)絡官:法國占領軍司令卡爾·海因里希·馮·史圖爾普納格上將,及其同事凱撒·馮·塞奧特少將(施陶芬貝格的侄兒)前往拜訪克魯格,并向克魯格元帥請求道:“我以德意志民族的名義向您請愿!請您效法隆美爾,脫離希特勒,擔任西方自由運動的領導人!請您結束戰(zhàn)爭,開始談判,以結束這種殺人流血的勾當!” 此時,史圖爾普納格已經命令部隊開始執(zhí)行逮捕駐守在巴黎的武裝黨衛(wèi)軍指揮官的任務。但克魯格當時已獲知希特勒仍然幸存,他出神良久,聳聳肩膀說:“諸位,這一次行刺已經失敗了!”事后他向他的參謀長說:“我已不再抱有希望了,因為一切目的都不會達到。希特勒是民眾崇拜的偶像,只要他活著,一切都毫無辦法……”。很快,在巴黎的反抗運動也被克魯格的安撫手段所平息。克魯格還按照參謀長布盧默爾特里特將軍的建議,向希特勒發(fā)了一封效忠電報。

    西線的戰(zhàn)況日益惡化。7月25日,同盟軍出動飛機向佩里耶、圣洛之間縱深8公里、寬1公里半的地域投擲了4700噸炸彈。美軍3個師利用這一猛烈轟炸,于11時在狹窄正面轉入進攻。另兩個坦克師和1個步兵師準備發(fā)展突破,經打開的缺口向庫唐斯實施突擊。第二天黎明,美軍進入萊賽和佩里耶,而坦克先遣部隊則直抵庫唐斯。這一突擊威脅著德軍的防御西翼可能被切斷?吮R格試圖以兩個坦克師由東面實施猛烈反沖擊,借以挽救危局,但沒有成功。這兩個師同德軍整個西翼一樣,被美軍進攻的強大浪潮沖垮了。德軍在圣洛以西的防御已經崩潰到無法恢復的程度,只是由于克盧格指揮的靈活和及時,才使本已付出嚴重損失代價的西翼沒有遭到完全的合圍。美軍抓住有利戰(zhàn)機,用8個步兵師和4個坦克師在庫唐斯兩側向南猛攻,在7月31日攻占了格郎維爾和阿夫朗什。粉碎了德軍的抵抗,突破大告成功。接著,美軍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指揮的第三集團軍所轄3個軍,在同盟軍左翼揮師東進,攻向布列塔尼半島,并企圖向南和東南推進,從南面包圍德軍。美軍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將軍指揮的由兩個集團軍編成的第十二集團軍群的攻勢也十分猛烈。這時,克盧格見情況已非常嚴重,提出在不讓同盟軍從登陸場發(fā)動進攻的企圖已經失敗的狀況下,為使德軍兩個集團軍避開威脅著他們的合圍,并為挽救在布列塔尼半島防守的那些師,應立即撤出這一半島和其他危險的陣地,同時毫不遲延地放棄法國整個西南部和南部的要求。他認為這樣也許還能在塞納河或塞納河東南阻止住同盟軍的推進,使局勢仍能勉強過得去。但是希特勒沒有理睬克盧格的這個要求,而是下達了截然相反的命令,根據(jù)這一命令,必須扼守布列塔尼半島,或至少扼守它的幾個港口,“C”集團軍群應留在法國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區(qū),同盟軍在阿夫朗什地域打開的缺口應通過反突擊予以封閉。為此,他下令從正面無條件地撤出所有坦克師(這是防御的支柱),以這些師編成由坦克第五集團軍司令指揮的突擊集團,并把它集中于莫爾坦地域,任務是:向阿夫朗什實施突擊,切斷突進的美軍第三集團軍同其后方的聯(lián)系。命令中特別強調,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讓敵人前出到戰(zhàn)役地幅。但是由于同盟軍航空兵不斷實施空襲,到8月6日前,原定集中的6個坦克師中只有4個集中到了指定地區(qū)?吮R格認為德軍最高統(tǒng)帥部的行為簡直莫名其妙,是自取滅亡。大部分坦克師從正面撤出,使德軍兩個集團軍所處位置非常危險,他們在莫爾坦、維爾、蒙龐松山、布雷特維爾一線的防守南翼完全暴露,后方失去保障,拿什么力量來阻擋美軍第三集團軍新銳兵力對南翼的進攻?再有,怎么可以在得不到足夠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在狹窄地段集中坦克師呢?就連同盟軍統(tǒng)帥部也對德軍指揮機構的這種行動同樣難以理解。

    但是,希特勒的命令仍然有效。由于組建突擊集團有很多困難,而希特勒又發(fā)出了特別號令,要求“讓更多美軍通過阿夫朗什,隨后相應地取得更大的戰(zhàn)果”,所以德軍進攻日期推后了。坦克集團又增加了1個坦克師(按順序為第五個師)。早已失去信心的克盧格元帥,違心地執(zhí)行了希特勒的這個命令。8月6日夜間,在避開同盟軍航空兵干擾的情況下,他指揮實施了這次反攻。第一次突擊,由于只指向美軍1個師,所以德軍集團完成了突破,奪占了莫爾坦。坦克第二師楔入美軍戰(zhàn)斗隊形10公里。但是一到拂曉,同盟軍的轟炸機便從四面八方撲向進攻的德軍師,炸彈和火箭彈傾瀉而至。德軍的300架殲擊機無法改變自己坦克集團的命運,它們在同盟軍強大的航空兵優(yōu)勢面前,根本無法接近戰(zhàn)場。地面上雙方浴血廝殺了一整天,只剩下莫爾坦以西1個突破口沒被德軍封閉。希特勒不顧一切地下達了次日晨繼續(xù)進攻的命令。 可是這一嘗試被美軍粉碎了,德軍只好把突入的幾個坦克師撤回出陣地。8月12日,美軍坦克先遣部隊出現(xiàn)在阿爾讓唐附近,法軍坦克師先遣分隊也在其以西的埃庫舍附近出現(xiàn)。

    負責指揮西線德軍和“B”集團軍群的克盧格元帥,看到危險日益接近,認為德軍在莫爾坦地域的進攻失敗后,德軍兩個集團軍再沒有任何理由扼守對它們來說已經很危險的陣地了。他再次提出了以下請求:立即把這兩個集團軍撤過塞納河,同時把“C”集團軍群各師撤出法國西南部和南部,以便用這些師與在北面退卻的“B”集團軍群一起建立新的防御,這一防御的南翼將依托瑞士邊界。由于向希特勒提出的這一請求接連幾天沒有得到答復,克盧格只好不顧后果自己承擔責任,命令坦克第五集團軍先退到奧恩河,隨后再退過圖克河,命令第七集團軍由南面棟夫龍、阿朗松一線掩護退卻?衽南L乩赵诖蟀l(fā)一頓火之后,在現(xiàn)實面前不得不批準了這一命令,但是,克盧格命令所規(guī)定的退卻動機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敵對方的限制。

    在克盧格下定這一決心之前,同盟軍的坦克先遣部隊已在阿朗松以北推進頗遠,而且在正面北段和西段也采取了行動。同盟軍的加拿大軍隊攻入布雷特維爾山地,英軍第二集團軍在其以西,沿奧恩河谷地推進,攻占了蒙龐松山,并進抵孔代。美軍第一集團軍攻占了維爾河,并包圍了第七集團軍南翼。 克盧格敢做敢當,自己下達了退卻命令。但是在這一命令執(zhí)行之前,他就被莫德爾元帥所取代了。因為希特勒本來在8月15日已經拒絕了克盧格在前一天發(fā)來的關于準許西個集團軍退卻,讓其脫離即將封閉的合圍圈的請求。但不知道是德軍統(tǒng)帥部的答復拖延了,還是克盧格故意所致,最終出現(xiàn)了這一退卻的命令。免去克盧格職務的借口是:他在進行幾個星期的緊張工作后需要休息了。

    臨行前,克魯格把總司令的職務交給了瓦爾特·莫德爾,并上書希特勒。在信中,他一方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辯護,并妄稱西線的敗局是由于他有意采取的錯誤決策造成的;另一方面,最后一次勸希特勒尋求和平及在有需要時結束戰(zhàn)爭。他在信中說:“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間。生命對我沒有意義了。隆美爾和我,早已預見到今天的形勢了。有誰愿意聽我們的話?我不知道經驗豐富的莫德爾元帥能否控制目前的局勢。如果他控制不住,而你期待的新武器又不能成功,那么,我的元首,下定決心結束這場戰(zhàn)爭吧。德國人民所經受的苦難實在太大了,現(xiàn)在已經到了結束這種恐怖的時候了。我一直欽佩您的偉大,如果說明命運比您的意志和天才還要強大的話,希望您現(xiàn)在也表現(xiàn)足夠的強大,在必要時結束這場無望的斗爭!”

    當時已經查明,克盧格雖然沒有直接參加7月20日事件,但他知道這一事件的策劃情況。他被解職后,不無根據(jù)地估計將會對他進行審判。為了免受凌辱,在返國途中服食氰化物自殺,這個很有才華的戰(zhàn)將,就這樣完結了。事后,希特勒將克魯格的絕筆信交給阿爾弗萊德·約德爾并說:“這是很有力的證據(jù),說明克魯格應該被處死!

    TAGS: 人物 德國 政治人物 元帥 德國元帥 納粹德國
    名人推薦
    • 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載。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記》載成公元年,梁、芮國兩個西周舊國的王來朝見。在位三...
    • 威廉·馮·里布
      威廉·馮·里布騎士(德語:WilhelmRittervonLeeb,1876年9月5日–1956年4月2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的一名陸軍元帥。在侵略蘇聯(lián)的...
    • 姬定
      周慎靚王(?—前315年),漢族,姓姬,名定,一名順,中國東周君主,在位6年,為周顯王之子。當時戰(zhàn)國七雄為了壯大自己,各自找尋盟友,有不少弱小...
    • 秦懷公
      秦懷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秦氏,族譜載其名封。秦厲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長從晉國迎入,是為...
    • 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前698),嬴姓趙氏。 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憲公的幼子,前703-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 秦靈公
      秦靈公(?—前415年)又稱秦肅靈公。嬴姓,未知其名,一說名肅。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懷公之孫。秦靈公逝世時,嫡子師隰(即其后的秦獻公)年...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