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黃大臨

    黃大臨

    黃大臨,生卒年不詳,宋代詞人,字元明,號寅庵,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庭堅之兄,紹圣間為萍鄉(xiāng)令。存詞3首,風(fēng)格清麗。

    簡介

    黃大臨,生卒年不詳,宋代詞人,字元明,號寅庵,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庭堅之兄,紹圣間為萍鄉(xiāng)令。存詞3首,風(fēng)格清麗。見《山谷集》卷二○《書萍鄉(xiāng)縣廳壁》。

    主要作品

    《青玉案》

    行人欲上來時路。破曉霧、輕寒去。隔葉子規(guī)聲暗度。十分酒滿,舞茵歌袖,沾夜無尋處。

    故人近送旌旗暮。但聽陽關(guān)第三句。欲斷離腸馀幾許。滿天星月,看人憔悴,燭淚垂如雨。

    黃大臨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山谷弟貶宜州)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發(fā),遠(yuǎn)山修水,異日同歸處。

    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纏綿不成句。已斷離腸能幾許。水村山館,夜闌無寐,聽盡空階雨。

    《七娘子》

    畫堂銀燭明如晝。見林宗、巾墊羞蓬首。針指花枝,線賒羅袖。須臾兩帶還依舊。

    勸君倒戴休令后。也不須、更漉淵明酒。寶篋深藏,濃香熏透。為經(jīng)十指如蔥手。

    《留別詩》

    桄榔筍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觴。市井衣裘半夷夏,陰晴朝暮變炎涼。

    莫推月色共千里,不寄江南書一行。無榖笳聲上云漢,曉來偏繞九回腸。

    相關(guān)閱讀--《書萍鄉(xiāng)縣廳壁》

    初元明自陳留出尉氏、許昌,渡漢沔。略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進(jìn)余安置于摩圍山之下。淹留數(shù)月,不忍別,士大夫共慰勉之,乃肯行,掩淚握手,為萬里無相見期之別。

    生平事跡簡介

    簡介

    黃大臨,字元明,號寅庵,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為黃庭堅胞兄,有詩詞作品傳世,《全宋詞》輯存其詞3首,《全宋詩》錄其詩8首,本文另據(jù)《同治萍鄉(xiāng)縣志》輯佚詩2首。

    元明生卒年難以確考。其弟庭堅生于慶歷五年(1045),則其生年最晚在慶歷四年(1044)。庭堅卒于崇寧四年(1105)九月,其書信等文字中沒有任何元明去世的記載,元明的卒年當(dāng)在崇寧四年(1105)九月后,享年在六十二歲以上。

    元明未中進(jìn)士,元豐之前一直居住在家鄉(xiāng)洪州分寧。家中人口多,生活清苦貧困。黃庭堅于熙寧四年(1071)自葉縣還家所作《還家呈伯氏》云:“私田苦薄王稅多,諸弟號寒諸妹瘦”,“一囊粟麥七千錢,五人兄弟二十口!(1)997

    熙寧九年(1076),元明曾在濟(jì)南與蘇轍相會,示以養(yǎng)生延年之法(2)122。元明《奉寄子由》詩“歷下笑談漫一夢”即述此事(3)11327!皻v下”即齊州濟(jì)南郡,治歷城縣。其時元明的舅父李公擇知齊州(4)1549,而蘇轍于熙寧六年任齊州掌書記,本年仍在任上(2)102。元明赴齊州探望舅父時與蘇轍見面并示以養(yǎng)生之法。蘇轍《次煙字韻答黃庭堅》詩“大兄昔許叩延年”句自注云:“魯直兄舊于齊州以養(yǎng)生見教!(3)9979可知元明與蘇轍談養(yǎng)生是在時知齊州的李公擇處。

    元豐元年(1078),元明在雙井家中舊居?xùn)|邊結(jié)成茅蓭,有詩四首志其事。詩序曰:“雙井敝廬之東得勝地一區(qū),長林巨麓,危峰四環(huán),泉甘土肥,可以結(jié)茅蓭居。是在寅山之頦,命曰寅蓭。喜成四詩,遠(yuǎn)寄魯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3)11326黃庭堅《次韻寅蓭四首》序題曰:“元豐元年北京作”,詩中有“兄作新蓭接舊居”句(1)1084。

    同年,元明又到濟(jì)南訪李公擇。黃庭堅有詩《同世弼韻作寄伯氏在濟(jì)南兼呈六舅祠部學(xué)士》(1)1076,伯氏即指元明。另,黃庭堅《伯氏到濟(jì)南寄詩頗言太守居有湖山之勝同韻和》小序曰“元豐元年北京作”(1)1075,此詩云“伯氏到濟(jì)南”,說明本年元明再次到濟(jì)南李公擇處。

    元豐五年(1082),元明有《奉寄子由》詩寄蘇轍,詩云:

    鐘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fēng)煙。遙知道院頗岑寂,定是壺中第幾天。歷下笑談漫一夢,江南消息又余年。動心忍性非無意,吏部如今信大顛。

    蘇轍有和作《次元明黃大臨秀才見寄》(3)9977。詩以秀才稱元明,知大臨未中進(jìn)士。

    元豐七年(1084),元明任龍泉縣令(宋屬江西吉州),蘇軾來訪。據(jù)《蘇軾年譜》,本年五月蘇軾自筠州“往龍泉,訪縣令黃大臨”(5)622,有《宿資福院》詩(6)2788。而《嘉靖寧州志》卷十六載,“黃大臨……大觀中,以儒林郎知龍泉。”(7)這兩處記載元明知龍泉之時間互相矛盾,必有一誤。蘇軾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去世(5)1418,絕不可能于大觀間(1107-1110)探望元明,故元明知龍泉的時間應(yīng)在本年。

    元祐三年(1088)三月二十五日,元明與弟庭堅等在葉縣(今河南葉縣)觀《白崖詩》。黃庭堅《題白崖詩后》云:“余曩作葉縣尉。葉城南三百步省禪師道場也。蓋白崖老人去家得道與此。嘗得白崖歌頌百余篇,及葉城民家多見書札,欽愛其道風(fēng)高秀也。元祐三年三月壬申,同劉晦叔、宋仙民、伯氏元明觀于凈因臻道人所。黃庭堅題!

    元祐四年(1089)三月十二日,元明弟非熊卒,年三十六。黃庭堅有《代兄祭非熊文》(1)1735。元明曾“賣大夫時田,為非熊娶舒城趙氏!(1)860

    元祐六年(1091),六月初八,元明母李氏去世。據(jù)黃庭堅《與洪甥駒父》,本月二十一日,元明自汝州到京城與庭堅會合,兄弟相持,號痛哀絕(1)1933。秋,兄弟啟程,護(hù)母喪歸分寧雙井家。

    十二月二十日,元明等祭舅父李公擇墓。黃庭堅《題舅氏李公擇墓柱》云:“元祐六年十二月壬申,甥黃大臨來祭墓下。厥甲戌,庭堅、叔達(dá)乃克來哭。嗚呼,清明豈弟,友安鄉(xiāng)黨。正色立朝,謂篤不忘,而陸沉如此,嗚呼,誰其似之!(1)703秦觀《李公擇行狀》載,李公擇“暴卒於傳舍,實元祐五年二月二日也!(4)1551

    元祐七年(1092)正月初八,元明兄弟護(hù)母喪抵家(8)246,元明極盡哀痛,憔悴不堪。黃庭堅《與張和叔通判》云:“元明居喪來,絕葷酒,初甚癯悴!(1)1945

    元祐八年(1093)二月一日,元明兄弟葬母、葬弟非熊(8)250!杜c洪甥駒父》載,饗堂一木一石,皆元明親自力辦(1)1935。九月服喪期滿,元明為梁縣尉。陳師道《李夫人墓銘》云:“其死不幸,校理是以賦毀璧也,于是大臨為梁縣尉,而仲熊卒!(9)785黃庭堅《與邢和叔書》其二云:“伯氏梁縣頗安職,每得安問也!(1)1741黃庭堅與邢和叔有兩封信,前一封曰:“至親中失公擇、莘老二德人,哀念不可忘”,從語意上推斷此信寫于李公擇、孫莘老(黃庭堅岳父)逝世后不久,即元祐五年三月之后;后一封的寫作時間當(dāng)更晚,這可以間接證明元明為梁縣尉之時間。

    紹圣元年(1094)八月后,元明一直陪同黃庭堅。本年六月黃庭堅被任命管勾亳州明道宮,責(zé)令于開封境內(nèi)居住(8)258。八月八日,元明與弟天明自微徑到彭澤縣與黃庭堅會合。九月,元明陪同黃庭堅等過池州。有池州焦筆巖石刻為證,“江西黃大臨、弟黃庭堅、叔獻(xiàn)、叔達(dá),子樸、相、祐,孫杰,紹圣元年九月辛丑泛舟同來”(1)2321。

    此次相聚,兄弟們經(jīng)過協(xié)商,決定寓家于蕪湖。黃庭堅《答瀘州安撫王補(bǔ)之》云:“某兄弟同胞蓋四十口,得罪以來,勢不可扶攜,皆寓太平州之蕪湖縣,粗營柴米之資,令可卒歲!(1)1985

    此時,元明授越州司理,但沒有赴任,而是陪黃庭堅前往開封府。黃庭堅曰:“乃來伯氏授越州司理,小侄樸授杭州鹽官尉,皆臘月闕。”(1)1985“伯氏越州司理,欲相送至府畿!(1)1921十一月,黃氏兄弟抵達(dá)開封府陳留縣。

    紹圣二年(1095)正月,元明從陳留出發(fā)送黃庭堅赴貶所。庭堅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貶涪州,黔州安置(8)263,于是兄弟二人從陳留出發(fā)赴貶所!霸髯躁惲舫鑫臼、許昌、渡漢、江陵,上夔峽,過一百八盤,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圍山之下,淹留數(shù)月不忍別。”(1)745

    本年三月十六日(辛亥),兄弟次下牢關(guān)。十七日(壬子)晚,宿黃牛峽。十八日(癸丑)觀歐陽修詩及蘇軾記丁元珍夢中事,觀只耳石馬(1)439。過巫峽鬼門關(guān)時,元明心情愀然(1)2291。夜宿施州歌羅驛,元明有《題歌羅驛竹枝詞》(3)11327:

    尺五攀天天慘顏,鹽煙溪瘴鎖諸蠻。平生夢亦未嘗處,聞有鴉飛不到山。

    風(fēng)黑馬嘶驢瘦嶺,日黃人度鬼門關(guān)。黔南此去無多遠(yuǎn),想在夕陽猿嘯間。

    《黃庭堅年譜新編》將這兩首絕句視為黃庭堅所作(8)279,誤。

    四月二十三日(戊子),兄弟抵達(dá)黔州。六月十二日,在淹留近兩月后,元明方離黔州。黃庭堅有《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紹圣初元明即授越州司理,紹圣五年正月黃庭堅有《與七兄司理書》(8)286,說明元明仍為司理。但不知何故,元明直至元符三年(1100)三月才赴任,黃庭堅《與元勛不伐書》言及兄弟近況,“元明近赴越州司理,匠師在揚(yáng)州守家爾。知命挾雌將雛下荊峽迎元明,未得近音也。”(1)1899《黃庭堅年譜新編》言此事在元符三年(1100)三月(8)318。而元明似未到越州任,因為不久后,黃庭堅在書信中又提到,“伯氏已解越州,今在揚(yáng)州,嫁一女,乃入都謀湖南一縣也。”(1)1768知元明已解越州司理。

    元符三年(1100)十月,元明為萍鄉(xiāng)令。黃庭堅《萍鄉(xiāng)縣寶積禪寺記》明確記載了元明知萍鄉(xiāng)的具體時間:“寶積禪寺,本周廣順中以民李氏施宅地梵林寺。寺有僧伽象,顯德中見光怪累日,因改寶積寺。星居六室,以元符二年十二月敕破律為禪,以僧紹概主之。而概于萍鄉(xiāng)無法,居十月而里人不施一錢,于是棄而去。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為令也,擇請延慶院山主宗禪來尸法席!(1)1491其中,“元符二年十二月……居十月……三年十月,余伯氏元明為令也”,時間前后連貫,自屬可信。

    建中靖國元年(1101),元明在萍鄉(xiāng)。元明為令,以仁慈為懷,盡心盡政,治理政事異于他人。黃庭堅《書萍鄉(xiāng)縣庭壁》載:

    然其民囂訟異于它邦,病在慈仁太過,不用威猛耳。至則以問元明,元明嘆曰:“天子使宰百里,固欲安樂之,豈使操三尺法而與子弟仇敵哉!昔漢宣帝患北海多盜賊,起龔遂為太守。及入見,見其老而悔之。遂進(jìn)而問曰:u2018北海之盜,陛下將勝之邪,將安之邪?u2019然后宣帝喜見于色,曰:u2018張官置吏,固欲安之也。u2019余賞許遂,以為天下長者也。夫猛則玉石俱焚,寬則公私皆廢。吾不猛不寬,唯其是而已矣。故榜吾所居軒曰u2018唯是u2019而自警。”

    《嘉靖寧州志》卷十六、《同治萍鄉(xiāng)縣志》卷十等均或詳或略引征此事,且謂提舉常平張根,雅聞其賢,折節(jié)下之。元明為官仁慈愛民,正如庭堅所言:“夫猛而不害善良,寬而不長奸宄,雖兩漢循良,不過如此。萍鄉(xiāng)邑里之間,鴟梟且為鳳凰,稂莠皆化為嘉榖矣!(1)745這是元明仕途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崇寧元年(1102),元明在萍鄉(xiāng)。四月一日,黃庭堅到萍鄉(xiāng)探訪,兄弟相聚半月!巴灾畞硪猿鐚幵晁脑乱矣希ヒ允窃轮汉!(1)745

    崇寧二年(1103),元明在萍鄉(xiāng)。十一月,元明為萍鄉(xiāng)寶積禪寺立石,事見黃庭堅《萍鄉(xiāng)縣寶積禪寺記》:“伯氏來屬為禪記之,故敘載如此。崇寧二年十一月丁丑,朝奉郎、管勾洪州玉隆觀、云騎尉、賜緋魚袋黃庭堅魯直記并書。萍鄉(xiāng)令黃大臨元明立石!

    本月,庭堅在鄂州有謫宜州之命,十二月,元明作《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山谷弟貶宜州》(10)385送庭堅。

    《同治萍鄉(xiāng)縣志》云:“解萍鄉(xiāng)宰,作次韻賀鑄暮春韻”!度卧~》案曰:“此首原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詞》,題云:u2018寅庵解萍鄉(xiāng)宰作。u2019今附此!(10)385

    《同治萍鄉(xiāng)縣志》卷六《藝文》錄有元明三首佚詩,即《奉和玉父外甥題金氏持寶堂》、《虛明觀》、《清心寺》。這三首詩,前兩首《全宋詩》未收錄,應(yīng)是元明知萍鄉(xiāng)期間所作,然未知具體時間,姑系于此。第三首《清心寺》,《全宋詩》據(jù)《正德袁州府志》錄作黃庭堅詩,題為《清心院雙清軒》,其中第四句中“獨臥”為“坐我”。究竟是元明作還是乃弟庭堅所作,俟考。

    崇寧三年(1104)十二月二十七日,元明自永州(湖南)赴宜州(廣西宜山縣)探望庭堅。庭堅《宜州乙酉家乘》:“正月庚午朔,元明自永州與唐次公俱來,居四日矣!(1)2331

    崇寧四年(1105)正月,元明與庭堅游宜州之南山、北山、崇寧寺等地。至二月六日,元明告別庭堅,自宜州歸湖南。此次相會成兄弟二人的永訣,庭堅于本年九月三十日去世。

    元明有《留別》詩云:

    桄榔筍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觴。市井衣裘半夷夏,陰晴朝暮變炎涼。莫推月色共千里,不寄江南書一行。無榖笳聲上云漢,曉來偏繞九回腸。(3)11327

    據(jù)桄榔、椰子等風(fēng)物及詩意,當(dāng)是離開宜州時所作。二月二十六日,元明曾寄庭堅《青玉案》詞一首,然未知是新作還是錄示前作。三月,元明在長沙。別后至七月,元明有多封信寄給庭堅。

    此后元明行蹤不詳。

    注釋:

    關(guān)于觀葉縣《白崖詩》的時間,四部叢刊本《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十五作“元祐元年三月二十五日”,《黃庭堅全集》(第643頁)從之,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山谷集》卷二十五作“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按,據(jù)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元祐元年黃庭堅在秘書省,三月十九日,受司馬光推薦,黃庭堅與范祖禹、司馬康共同校定《資治通鑒》。幾天后黃庭堅出現(xiàn)在葉縣的可能性不大,故此事系于元祐三年。

    關(guān)于元明抵達(dá)彭澤縣的時間,據(jù)黃庭堅《彭澤縣題名》(《黃庭堅全集》第2319頁)為六月八日,據(jù)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第261頁)所考,當(dāng)為八月八日。

    參黃庭堅《書萍鄉(xiāng)縣庭壁》(《黃庭堅全集》第745頁),另參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第277頁。

    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年二十一登進(jìn)士第,大觀中官至淮南轉(zhuǎn)運(yùn)使,政和元年為江西轉(zhuǎn)運(yùn)副使,以朝散大夫終于家!端问贰肪砣傥迨袀鳌

    以上事跡,俱據(jù)黃庭堅《宜州乙酉家乘》,見《黃庭堅全集》第2337-2345頁。

    名人推薦
    • 蟾宮曲·詠西湖
      《蟾宮曲·詠西湖》,元散曲小令。收入《全元散曲》。元初女真族人奧敦周卿撰。這是作者歌詠杭州西湖兩首小令中的一首。本曲極寫杭州美景,尤...
    • 慶東原·忘憂草
      《慶東原·忘憂草》,曲牌名慶東原,是元朝作者白樸創(chuàng)作的散曲小令。作品繼承了嘆世之題材,具有元代知識分子嘆世作品的特點,又是這方面的代...
    • 鐘嗣成
      鐘嗣成,元代文學(xué)家。字繼先,號丑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久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
    • 鹿虔扆
      鹿虔扆(yǐ)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早年讀書古詩,看到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即以此立志。后蜀進(jìn)士。累官學(xué)士,廣政間曾任永泰軍節(jié)度...
    • 奎章
      奎章,指帝王的詩文書法等。 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十四:“ 仁宗 、 宣宗 、 文宗 圣制奎章,后先輝映;蛑赶扇说氖止P!都魺翕旁挕...
    • 周文質(zhì)
      周文質(zhì)(?-1334),元代文學(xué)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后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xì)...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