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接替兄職
祖約早年被舉為孝廉,并任成皋縣令。永嘉之亂后,隨兄長祖逖渡江,被司馬睿引為掾?qū),后轉(zhuǎn)從事中郎,典選舉事。祖逖北伐建功后,祖約也逐漸得到重用,遷至侍中。[1]
321年(太興三年),祖逖病死,祖約代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并接掌兄長的部眾。[1]異母兄祖納認為祖約“內(nèi)懷陵上之心,抑而使之可也,今顯侍左右,假其權(quán)勢,將為亂階矣”,晉元帝(即司馬睿)以為祖納妒忌其弟貴寵,沒有聽信。[1-2]祖約到任后,無法安撫控制部下,士卒都不依附。[1]322年(永昌元年),后趙石勒南侵,并圍困譙郡。祖約不能抵抗,退守壽春。豫州地區(qū)因而大亂,被石勒所侵占。[3]
324年(太寧二年),王敦舉兵反晉,祖約驅(qū)逐王敦指任的淮南太守任臺,[1][4]以功封五等侯,進號鎮(zhèn)西將軍,屯駐壽春,防衛(wèi)北方后趙的進攻。[1]
漸生怨望
325年(太寧三年),晉明帝駕崩,遺詔命大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壸、車騎將軍郗鑒、中書令庾亮、領(lǐng)軍將軍陸曄、丹陽尹溫嶠輔政。[5]祖約自認為名氣和資歷不在郗鑒和卞壸之下,卻未能輔政,對朝廷十分怨恨。[1][4]
326年(咸和元年),后趙石聰進攻壽春,祖約多次上表求救,但朝廷都沒有出兵支援。石聰久攻壽春不下,遂進犯淮南諸地,殺掠五千多人,建康大震。朝廷忙命王導為大司馬、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駐軍江寧,以抵御后趙。[1][4]
歷陽內(nèi)史蘇峻派部將韓晃擊退石聰后,朝廷準備在江南修筑涂塘以防御后趙。祖約聞知后認為自己被朝廷拋棄了,心中愈加怨恨。[1][4]
舉兵叛亂
327年(咸和二年)十月,庾亮欲削蘇峻兵權(quán),遂征其為大司農(nóng),加散騎常侍,位特進。[4]蘇峻不應(yīng)命,并聯(lián)絡(luò)祖約以討伐庾亮為名起兵。祖約對朝廷怨恨已久,遂派侄兒沛內(nèi)史祖渙與淮南太守許柳領(lǐng)兵與蘇峻會合。[1]
328年(咸和三年)二月,蘇峻攻陷建康,執(zhí)掌朝政,自任驃騎將軍、錄尚書事,祖約被任命為侍中、太尉、尚書令。四月,庾亮、溫嶠推陶侃為盟主,起兵討伐蘇峻、祖約,并陳其罪狀。[6]六月,石勒派石聰南侵,并進攻祖約,由于部將背叛,祖約大敗,逃奔歷陽。[1][6]
329年(咸和四年)正月,冠軍將軍趙胤派部將甘苗率軍猛攻歷陽。祖約棄城北逃,將領(lǐng)牽騰則率眾獻城投降。[1][6]
宗族被滅
祖約北逃后,率宗族及親信數(shù)百人投降后趙天王石勒。石勒十分鄙薄祖約,久久不愿接見他。[1]
330年(咸和五年),程遐向石勒進言道:“天下粗定,當褒忠除奸,當初漢高祖斬殺丁公(不忠于項羽),即是此意。如今忠于事君者莫不擢拔貴顯,背叛不臣者盡加誅夷,這正是大王您廣受擁戴的原因。祖約叛晉來投,主上您對他卻不加處理,讓臣實為困惑。況且祖約竟還大會賓客,與宗族賓客奪人土地,鄉(xiāng)里為患,如此之人,留著也是禍害!盵1][7]
石勒于是派人送書信給祖約,表示:“祖侯遠來,未得歡會,可邀集全家宗族子弟,來京一見!钡诋斕焓諈s稱病推辭不見,改讓程遐會請祖約。祖約自知大難臨頭,飲酒至醉。祖氏一族百余人全部在市集被殺,婦女被分賜諸胡為妾婢。[1]
逸事
祖約十分懼內(nèi),某晚在家外小妾處過夜時,被人亂剁一刀。祖約非常害怕,以為是老婆派人害自己性命,上奏元帝說要放棄在京城的官職。元帝不許,祖約竟私自跑出京城,躲避老婆的“毒手”。結(jié)果被司直劉隗參了一本,但是元帝并沒有加罪。[1][8]
評價
史臣曰:峻(蘇峻)約(祖約)同惡相濟,生此亂階,孫(孫恩)盧(盧循)同類相求,嗣成妖逆。至乃干戈掃地,災(zāi)沴滔天,雖樊謝之毒被含靈,李郭之禍延宮闕,方兇比暴,弗是加也。[1]
贊曰:孫盧奸慝,約峻殘賊。窮兇極暴,為鬼為蜮。[1]
祖約雖是大英雄祖逖的親弟弟,但無論人品、才能都與其兄判隔云壤。[8]兄是萬古英雄,弟是一時鼠輩,令人嗟嘆不已。[9]
家庭
父親:祖武,官至晉王掾、上谷太守。[2]
兄長:祖該[2]
異母兄:祖納,光祿大夫,封晉昌公。曾密奏皇帝,認為祖約久后“將為亂階”。[1-2]
同母兄:祖逖,豫州刺史、鎮(zhèn)西將軍,追贈車騎將軍。[2]
侄子:祖渙,祖逖之子,沛內(nèi)史,隨祖約反叛。[1]
侄子:祖道重,祖逖庶子,祖約被殺時幸免于難,后趙滅亡后復歸江南。[1]
侄子:祖濟,汝南太守。[2]
侄子:祖智,曾勸阻祖約叛亂。[4]
侄子:祖衍,曾勸阻祖約叛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