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
休寧西門汪氏家族是唐越國公汪華的后裔,明清之際因商而富甲一方,因學而才人輩出。汪繹的父親跟大多數族人一樣,也是愛好讀書學習的商人。特別是汪繹的外祖父錢曾,是常熟名士,又是一位著名的 刻書家和藏書家,其藏書樓“述古樓”與“也是園”更是天下聞名。汪繹經常從游問學于這些頂尖的師友當中,耳濡目染,受益非淺。再加上外祖父又刻意調教,自小便詩詞書畫,樣樣拿得上手。未及成年,便能出口成章,更以善詩著名。由此可見,他29歲便一舉奪得許多人終身可望而不可及的狀元桂冠,是與其深厚的家學淵源分不開的。
生平
汪繹,世代為休寧西門汪氏家族,外祖父錢曾,有藏書樓“述古樓”、“也是園”。汪繹生于清康熙十年,寄籍江蘇常熟。自小才思敏捷,加之長得英俊標致,深得外祖父寵愛,有幸瀏覽到了別人無法見到的書籍文獻,并結交了眾多當時的名流。清初江南大藏書家、“鐵琴銅劍樓”主人瞿紹基、名噪一時的詩人邵陵等都是汪繹相交很深的朋友。汪繹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汪繹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會試得中,因回家奔喪未能殿試。此科恩準補殿試,考中狀元,成為清代開國以來第二十三名狀元。臚唱之日于馬上曾口占詩言:“歸計詎謀千頃竹,浮生只辦十年官!睔v任禮部分校、《朱子全書》纂修。與方苞、湯右曾、蔣廷錫等齊名。康熙四十二年,任會試同考官,錄取了海寧人查慎行等名士。雖自稱為官十年,因遭人排擠,作官僅三年便退隱告歸。
康熙四十四年(1705)帝南巡,令汪繹與翰林汪士鋐赴揚州?度圃姟?滴跛氖迥辏1706)病卒于揚州,得年36歲。
成就
汪繹著有《昭代尺牘小傳》,后人輯其詩成《秋影樓詩集》刊行,查慎行為之序。著名
詩人沈德潛從中選出12首編入《清詩別裁集》,《江蘇詩征》也選錄其詩7首。
汪繹也擅長繪畫,他死后,他的六世孫猶珍藏著他的一幅《種芋圖》,圖寓風木而作,汪繹自題云:“莫泥衡山舊公案,十年宰相竟何為!彼臅ǚ滦А饵S庭經》、《樂毅論》,頗為工秀。
軼事
汪繹為人疏狂、性格狂放,養(yǎng)了兩個伶人,人戲稱“雙白菜”。方苞經常勸他要生活檢點,汪繹聽了不高興,在門口寫道:“候中狀元汪,諭靈皋,免賜光;庶幾南沙,或者西湯,晦明風雨時,來往又何妨?雙雙白菜,終日到書堂!”
后記
汪繹當年考完殿試后,在舉行唱名儀式的當天,騎馬游街,曾口占一絕,其中有“歸計詎謀千頃竹,浮生只辦十年官”的詩句。但實際上,他僅當了五年官。在任會試同考官的時候,錄取了原籍休寧、寄籍浙江海寧,被當代著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奉為查氏祖先的清初詩人查慎行。在官場遭人排擠時,曾作《寄庭仙》一詩表明歸隱之意。辭官歸隱后,曾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命與翰林汪士宏赴揚州?度圃姟。但更多的時間,則迷醉于山水田園之中!岸袒h矮屋板橋西,十畝桑陰接稻畦。滿眼兒孫滿檐日,飯香時節(jié)午雞啼!边@四句詩,生動表現了他的田家之樂。后人把他的詩作輯成《秋影樓詩集》刊行,他的門生查慎行還特意為之作序,著名詩人沈德潛還從中選出12首編入《清詩別裁集》,《江蘇詩征》也選錄其詩7首。他的書法仿效《黃庭經》、《樂毅論》,頗具功力。作為公認的書法家,他早已被載入各種版本的書畫辭典。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詩書是不朽的。
詩選
【無題】
寄語功名人,進取休太疾。
早榮亦早枯,易得還易失。
默識乘除機,處滿須防溢!
【柳枝詞】
一種風流得自持,水村天與好腰支。
月殘風曉無窮意,說與桃花總不知。
【田家樂】
短籬矮屋板橋西,十畝桑陰接稻畦。
滿眼兒孫滿檐日,飯香時節(jié)午雞啼。
【寄庭仙】
五年心事共誰論,惜別胥江日色昏。
水底須眉終有相,雪中指爪已無痕。
秋風鱸膾江南味,春雨梅花處士魂。
畢竟家山貧亦好,知君亦厭孟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