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琬字子琰。少年喪父。早以辯慧為祖父黃瓊所奇愛。后瓊為司徒,琬以三公孫為童子郎,托 病不就。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候問,會江夏上蠻賊事副府,允發(fā)書視畢,微戲琬曰:“江夏大邦,而蠻多士少。”琬奉手對曰:“蠻夷猾夏,責(zé)在司空!币蚍饕罗o去,允甚奇之。稍遷五官中郎將,為權(quán)貴誣為朋黨,禁錮近二十年。后為太尉楊賜所薦,拜議郎,擢為青州刺史,遷侍中。中平初,出為右扶風(fēng),征拜將作大匠、少府、太仆。又為豫州牧,討平叛賊,威聲大震。政績?yōu)樘煜卤,封關(guān)內(nèi)侯。董卓秉政,以琬為司徒,遷太尉,更封陽泉鄉(xiāng)侯。因駁卓遷都之議,坐免。又拜光祿大夫,轉(zhuǎn)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董卓。及李傕入長安,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
生平
早而辯慧 不懼司空
黃琬少年時喪父,自幼就聰慧善辯。黃琬祖父黃瓊最初任魏郡太守,當(dāng)時發(fā)生了日食現(xiàn)象,黃瓊上言陳說此事,太后下詔詢問日所食有多少。黃瓊正在考慮如何回答,黃琬時年七歲,回答道:“您為什么不稱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黃瓊因此大吃一驚,就用黃琬的話回答,從此更加喜愛黃琬。后來黃瓊擔(dān)任司徒,黃琬因為是三公的子孫而被任命為童子郎,但黃琬托病不到任。當(dāng)時司空盛允身患疾病,黃瓊命黃琬前往問候,正好江夏郡上奏蠻人事的副本送達(dá)司空府,盛允因此隨便逗弄黃琬說:“江夏這個地方,蠻人太多而士人太少了。”盛允本意也只是逗一逗黃琬,但沒想到黃琬因此捧手回答道:“蠻夷亂華夏,責(zé)任都在司空!闭f完就拂袖而去,盛允因此大感驚奇。
正直選賢 因而被錮
黃琬后來逐漸升遷到五官中郎將,得到光祿勛 陳蕃的敬待。舊制,光祿署舉薦三署郎,要以高功,任久,才、德優(yōu)異者為茂才四科。但當(dāng)時權(quán)貴富豪子弟大多以人情而被舉薦為郎,而貧困守節(jié)之人卻被遺棄。京都洛陽特地為這個現(xiàn)象做了諺語說:“欲得不能,光祿茂才。”于是黃琬和陳蕃二人同心協(xié)力,共同選舉賢才。平原的劉醇、河?xùn)|的朱山、蜀郡的殷參等人都以才德品行得舉。但此舉卻侵害了權(quán)貴富豪子弟郎官的利益,于是他們聯(lián)合中傷陳蕃、黃琬,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 王暢及侍御史刁韙處理。王暢及刁韙素來敬重陳蕃和黃琬,就不糾舉此事,但左右的人因此誣陷黃琬、王暢等為朋黨。王暢因父親王龔的關(guān)系只被降職為議郎,而陳蕃被免職,黃琬及刁韙則遭禁錮。
宦海沉浮 文武雙全
黃琬遭禁錮將近二十年。一直到靈帝光和末年,太尉楊賜舉薦黃琬有治亂之才,因此朝廷征召其為議郎,又受任青州刺史,遷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風(fēng),入朝為將作大匠、少府、太仆等官。后朝廷恢復(fù)州牧制度,以黃琬為豫州牧,當(dāng)時盜賊猖獗,州境凋殘,黃琬進(jìn)擊平定盜賊,威名大震。在任政績?yōu)樘煜卤砺剩虼吮毁n爵關(guān)內(nèi)侯。
力諫遷都 謀誅董卓
后來董卓秉政,因為黃琬是名臣,征召他入朝為司徒,不久遷太尉,進(jìn)封陽泉鄉(xiāng)侯。董卓商議遷都長安,黃琬與司徒楊彪共同勸諫董卓未成功。退朝后駁議說:“從前周公營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東都以興隆漢室,這是上天的啟發(fā),神明之所以安定的事情。大業(yè)即以安定,怎么能隨便有所遷動,而虧失四海之望呢?”當(dāng)時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黃琬會被害,力諫他不要這么做。黃琬回答道:“從前白公勝作亂于楚國,屈廬迎刃向前;崔杼弒君于齊國,晏嬰不怕死而不與之盟。我雖然無德但確實仰慕古人之節(jié)。”黃琬后來還是因此獲罪免官。董卓仍然看重其名德舊族,不敢加害。后與楊彪同拜光祿大夫,到了遷都長安后,轉(zhuǎn)為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殺董卓。到了李傕等攻破長安,遂收捕黃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歲。
史籍記載
《后漢書 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黃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愛之。
后瓊為司徒,琬以公孫拜童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時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候問,會江夏上蠻賊事副府,允發(fā)書視畢,微戲琬曰:“江夏大邦,而蠻多士少!辩钍謱υ唬骸靶U夷猾夏,責(zé)在司空。”因拂衣辭去,允甚奇之。
稍遷五官中郎將。時陳蕃為光祿勛,深相敬待,數(shù)與議事。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時權(quán)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于是琬、蕃同心,顯用志士,平原劉醇、河?xùn)|朱山、蜀郡殷參等并以才行蒙舉。蕃、琬遂為權(quán)富郎所見中傷,事下御史中丞王暢、侍御史刁韙。
韙、暢素重蕃、琬,不舉其事,而左右復(fù)陷以朋黨,暢坐左轉(zhuǎn)議郎而免蕃官,琬、韙俱禁錮。
韙字子榮,彭城人。后陳蕃被征,而言事者多訟韙,復(fù)拜議郎,遷尚書。在朝有耿直節(jié),出為魯、東海二郡相。性抗厲,有明略,所在稱神。常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見容焉。
至光和末,大尉 楊賜上書薦琬有撥亂之才,由是征拜議郎,擢為青州刺史,遷侍中。中平初,出為右扶風(fēng),征拜將作大匠、少府、太仆。又為豫州牧。時寇賊陸梁,州境雕殘,琬討擊平之,威聲大震。政績?yōu)樘煜卤,封關(guān)內(nèi)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為司徒,遷太仆,更封陽泉鄉(xiāng)侯。卓議遷都長安,琬與司徒楊彪同諫不從。琬退而駁議之曰:“昔周公營洛邑以寧姬,光武卜東郡以隆漢,天之所啟,神之所安。大業(yè)既定,豈宜妄有遷動,以虧四海之望?”時人懼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諫之。琬對曰:“昔白公作亂于楚,屈廬冒刃而前;崔杼弒君于齊,晏嬰不懼其盟。吾雖不德,誠慕古人之節(jié)!辩棺。卓猶敬其名德舊族,不敢害。后與楊彪同拜光祿大夫,及徙西都,轉(zhuǎn)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及卓將李榷、郭汜攻破長安,遂收琬下獄死,時年五十二。
歷史評價
《后漢書》
“贊曰:雄作納言,古之八元。舉升以匯,越自下蕃。登朝理政,并紓醔昏。瓊名夙知,累章國疵。琬亦早秀,位及志差!薄霸缍q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