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蕭漢明
蕭漢明,1940年10月生,湖北孝感人,F(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東方易經研究院學術委員。自1982年以來,一直專業(yè)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簡介
蕭漢明(1940 年10月—2011年01月)先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易學研究大家和中國哲學史研究著名專家! 1940年10月06日出生在湖北孝感! 196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畢業(yè)后被分配至昆明軍區(qū)第十四集團軍勞動鍛煉,1970年1月正式入伍,并服役至1978年6月,曾任第十四集團軍政治部宣傳處教育干事、昆明軍區(qū)軍政干校政治教員;1978年7月轉業(yè)至武漢職工醫(yī)學院任政治課教師,1979年至1982年在武漢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蕭漢明先生調武漢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任教。 1989年評為副教授,1995年評為教授,1997年聘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出任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1999年受聘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2006年2月退休。蕭漢明先生為武漢大學國學院、湖北省周易學會等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的顧問,湖北省周易學會發(fā)起人之一。長期擔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等職! 「昱D月十五(西歷2011年1月18日)逝世于昆明寓所,享年71歲。 蕭漢明先生一生襟懷坦蕩,淡泊名利,為人誠懇、厚道、謙和、正直和仗義,富有傳奇色彩,贏得了同事及海內外同仁、朋友、青年學子們的高度尊重和衷心愛戴。他和唐明邦先生等一起開創(chuàng)了珞珈周易學派,門下研《易》博碩士生、博士后等弟子有蕭洪恩、黃黎星、丁四新、崔波、問永寧、陳仁仁、唐琳、鄭朝暉、張春香、梅珍生、孫勁松、劉體勝、白井順(日)、宋開素等。
學術貢獻
蕭漢明先生的學術主攻方向為易學、道家與中國古代自然哲學。他博通經子,熟諳古代天文、歷法、算學、傳統(tǒng)醫(yī)學、內外丹學和道教等知識,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涵養(yǎng)十分深厚。其研究之目的在于抉發(fā)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文化的基本結構、線索和內在精神,從而展現(xiàn)其特有的魅力;同時,發(fā)掘出有益于當代中國哲學發(fā)展的思維方式與方法,汲取有益于改善和補助現(xiàn)代人類生存方式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從而促進傳統(tǒng)哲學和思想的現(xiàn)代化。其治學的基本理念是史論結合,學思并重。在學術研究上,他敢于挑戰(zhàn)難題,啃硬骨頭,力求獨辟蹊徑,而不愿附勢趕潮;在思想創(chuàng)造上,他講求獨出新見,——這個新見不是改頭換面、任意揉捏的舶來品,而是好學深思、內生圓成的真實成果;在學術干勁上,他表現(xiàn)出一種敢于扎死寨、打硬仗、心無旁騖、迎難而上的勇士精神。 蕭漢明先生的主要學術建樹體現(xiàn)在哲學史(包括易學史)與哲學原理兩個方面。從易學史、哲學史的角度來看,主要為船山易學、中國哲學之緣起、醫(yī)易會通視域下的中醫(yī)理論體系、道家道教思想、諸子學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的研究等方面。從哲學原理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對網(wǎng)絡性思維特征的揭示,對辯證法理論形態(tài)的思考等方面。他的船山學及船山易學、《周易參同契》、醫(yī)易會通、陰陽五行的研究為學界同仁交口稱贊,為他贏得了極高的學術聲譽。他在先秦諸子學、道家哲學和傳統(tǒng)自然哲學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上佳的成績,成就斐然。他的易學研究,上溯源頭,深研《周易》經傳,下及近代,而以漢代、宋元、清末明初為重點;通達義理、象數(shù),在方法上不拘守漢宋之爭,堪稱一代鴻學通儒。主要的學術研究:一、從易學的錯綜說、中醫(yī)學的五臟河圖模型與五運六氣學說中,發(fā)掘出其中的平面或立體的網(wǎng)絡性思維特征;二、從對五行學說的全面考察中,論敘了五行生克機制所反映的是一種有序的網(wǎng)狀的自組織功能;三、以五行圖式的思維構架解讀了《周易參同契》的內丹與外丹的煉制過程,初步攻克了道教典籍閱讀上的一道難關;四、在船山學、船山易學的研究上,成績突出,既能弘揚船山學之長,又深知船山學之短,同時上及對周敦頤、邵雍、劉牧、李覯、王安石、朱熹等兩宋諸子的探究;五、深入研究《老》、《莊》、《鹖冠子》及《管子》之道家哲學、思想,受到學界的重視;六、蕭先生不拘守一家,儒、法、陰陽、縱橫、數(shù)術等先秦諸子均有深入研究。上述研究,少則需要花費三、五年,多則十余年。而這種深入,本身就意味著研究者必須不斷彌補自身知識上的短缺與不足。這個過程是艱苦的,而樂亦在其中! ≡u價舉例。復旦大學教授劉清平:另一件事是調到北京的新單位后,同中哲領域的一位老師聊天,他肅然起敬地提到“蕭先生”,贊譽之情溢于言表。我開始以為他指的是蕭萐父老先生,后來才知道他指的是漢明兄,頓時讓我對漢明兄在學界的聲望有了切身體驗。山東大學教授林忠軍:前一年先生于祝壽會上時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怎么走的如此匆忙,簡直不敢相信,……悲痛之余,為失去一位易學前輩和大師而感到惋惜。武漢大學教授郝長墀:蕭漢明先生為人謙和、正直,學問廣博。我非常榮幸在讀本科時能有機會聆聽蕭先生講授中國哲學史,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蕭先生胸襟廣闊,氣象非凡,春風沐人。為中國哲學界和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失去了一代宗師深感悲哀!《湖北社會科學報》2009年9月1日第4版:蕭漢明先生的第一部學術專著《船山易學研究》(華夏出版社1987年),是易學界第一部有關船山易學思想的綜合研究專著,勾勒出了船山易學思想的體系。這部著作在海內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國際著名漢學家、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Jacques Gernet(謝和耐)研習王夫之十余載,在他探討王夫之的思想源泉的專著《話語邏輯與聚合邏輯》中,除了《船山全書》,他曾提到自己的五部主要參考書目,其中第三部就是蕭漢明的《船山易學研究》,前面兩部是嵇文甫先生的著作,后面是錢穆和Ian McMorran兩位先生的兩部相關著作。中國人民大學的楊慶中先生在世紀之交撰寫的《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專著中,將蕭漢明先生與郭沫若、高亨、金景芳等當世易學大家并列,專立一節(jié)《蕭漢明及其〈船山易學研究〉》充分肯定了蕭漢明對船山易學以及易學與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上所作的貢獻。
主要著作
蕭漢明先生出版專著及個人文集有: 《船山易學研究》,華夏出版社1987年; 《陰陽大化與人生》,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周易參同契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國書店2003年; 《周易本義導讀》,齊魯書社2003年; 《道家與長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傳統(tǒng)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 《易苑漫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此外,主編、合編論文集及專著多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主要論文
《辨證法理論形態(tài)新議》,《河北學刊》2008年4期! 吨祆渑c〈朱子本義〉》,《歷代易學名著研究》,齊魯書社2008年年! 端季S的網(wǎng)絡性與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春風講席》,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墩撝煺鹨讓W中的象數(shù)易》,劉大鈞主編《大易集釋,上海古籍2007年;岳麓書社《朱震集》序,2007年。 《論中醫(yī)學的網(wǎng)絡性思維》,河北學刊2007年3期! 丁垂茏印档男l(wèi)生之經與楊朱學派的養(yǎng)生論》,《諸子學刊》2007創(chuàng)刊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妒袌鼋洕木W(wǎng)絡結構與宏觀調節(jié)的科學性》,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6期。 《葛洪與黃老之學》,《道學研究》2007年1期! .《蕭氏源頭考》,載蕭漢明《傳統(tǒng)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 肚G公新學與道家思想》,《哲學評論》第四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漢代易學の基本的な特征についで》,白井順譯,渡邊義浩編《兩漢における易と易三禮》汲古書院2006年! 段逍袑W說的緣起、發(fā)展與思維特征》,載《傳統(tǒng)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為2005年在日本關西大學講學的提綱,收入本書時略作了一些修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論莊子的人性素樸論與德行修養(yǎng)觀》,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1期! 段涸凑摾献訛榫仁乐畷,《當代道家與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又《中國哲學與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丁粗荀隆怠爸芄c商高對話篇”、“榮方與陳子對話篇”與〈易·系辭〉》,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海古籍2004年。 《歐洲近代的科技之路不是唯一的發(fā)展向度——與楊振寧先生商榷》,《傳統(tǒng)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載楊猛《楊振寧指易經阻礙科學,眾學者質疑》,《北京科技報》2004年9月22日。) 《莊生之說可因以通君子之道——論王夫之的〈莊子解〉與〈莊子通〉》,《中國哲學史》2004年1期。 《〈淮南鴻烈〉與黃老思潮的終結》,《人文論叢(2002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文與社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 兜缹W初創(chuàng)》,《中國哲學史》(下冊),人民出版社2004年。 《莊子養(yǎng)生論思想的階段性考察》,《道學研究》2004年6月! 队莘讓W與〈周易參同契〉》,劉大鈞主編《象數(shù)易學研究》,巴蜀書社2003年! 墩摗贷i冠子〉的素皇內帝之法》,《江漢論壇》2003年3期! 墩撉f子的內圣外王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1期! 短K秦生平考略》,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第二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独畎着c道家》,《思想與文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独献拥纳鐣䴕v史觀與治國思想》,《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 《馬王堆四篇古佚書與黃老思潮》,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吨袊鴤鹘y(tǒng)文化研究現(xiàn)狀及其與西方文化的互動問題》,載《傳統(tǒng)哲學的魅力》。(本文原為2001年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學術會議發(fā)言提綱) 《從傳統(tǒng)文化看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生存哲學研究通訊》2001年1月! 丁刺簧档挠钪嬲撆c學派屬性》,《學術月刊》2001年12期! 独献拥赖抡撝械挠钪姘l(fā)生與演化學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期。 《論莊子的性命說與道性二重觀》,《人文論叢》特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蛾P于“陽有余,陰不足”之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2期! 墩摗淳┦弦讉鳌蹬c后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2期! 度Y教的崩潰與人文精神的勃興——兼論中國哲學的緣起》,《珞珈哲學論壇》第四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墩摗磪⑼酢档膬鹊ばg》,《道韻》中華大道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臺)2000年3期。 《〈周易參同契〉非偽書辨》,《福建道教》2000年2期! 短莆宕N注〈契〉之作的外丹術異同合論》,《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4期。 《五行學說的近代遭遇及現(xiàn)代詮釋》,《人文論叢》(1998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段翰柤跋嚓P人物生平考》,《上海道教》1998年4期! 夺t(yī)〈易〉會通與文化進化論——與李申兄再商榷》,《周易研究》1997年1期! 墩撽庩柤摇罚吨袊軐W與倫理學》,輔仁大學出版社1997年! 段迮K模型與河圖五行數(shù)》,載《象數(shù)易學研究》,齊魯書社1997年8月。 《太極,科學與偽科學》,(比利時)《太極科學》1997年6期! 吨芏仡U〈周濂溪集〉》,《塑造中國文化的200本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丁粗芤讌⑼酢档囊讓W特征》,《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三聯(lián)1997年! 墩搮⑼醯耐獾ばg》,蕭漢明、郭東升,《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墩撚徵讓W中的道教易》,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跺ハ讓W與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國際易學研究》第二輯! 侗业年庩栁逍杏^與兵陰陽家》,《珞珈哲學論壇》(第一輯),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逗訄D·易數(shù)·思維形式》,臺灣《中華易學》1996年3期! 蛾P于河圖、洛書問題——答李申兄》,《周易研究》1995年4期! 蛾P于〈易傳〉的學派屬性問題——兼評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哲學研究》1995年8期! 锻醮截毞Φ奶煳闹R及其追求實證的時代傾向》,《船山學刊》1995年1期! 段逍蟹轿坏陌鍓K結構及其動態(tài)運作》,《中國智慧透析》,華夏出版社1995年! 墩撨\氣學說的思維框架》,《羑里易學》第一卷第七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稄埥橘e醫(yī)學哲學簡論》,《明代思想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逗訄D·五行·圖象語言》,《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東方出版社1994年! 夺t(yī)〈易〉會通之我見——兼與李申兄商榷》,《周易研究》1994年4期! 短柹裨、太陽神崇拜與陰陽學說》,《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1期! 兑讓W與醫(yī)學》,朱伯昆主編《易學基礎教程》,廣州出版社1993年! 锻醮脚c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終結》,《船山學論》(《船山學刊》增刊)1993年10期! 丁磳O子兵法〉是一部系統(tǒng)工程學》,《孫子學刊》1993年2期! 吨芤椎膭討B(tài)理論與中醫(yī)學》,《大道之源》,湖南師范大學出版1993年! 兑紫蠛喺摗罚洞蟮乐础,湖南師范大學出版1993年。 《論〈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2輯,上海古籍1992年! 墩摗粗芤讌⑼酢档娜梭w生命模型》,《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7月. 《〈雜卦〉論》,《周易研究》1988年2期! 墩摗磪⑼酢等梭w生命動態(tài)模型》,《宗教學研究》1988年1期! 锻醴蛑撠韵、卦德與卦序》,《齊魯學刊》1987年5期。 《論〈易緯〉與中醫(yī)氣象醫(yī)學》,《江漢論壇》1987年5期! 对囌撏醮降囊讓W體系》,唐明邦等編《周易縱橫錄》,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队^射父——春秋末期楚國宗教思想家》,《江漢論壇》1986年5期。 《論船山社會學說中的啟蒙特征》,《船山學刊》1986年3期。 《論〈周易〉的哲學思想與爻性爻位的關系》,《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年5期! 锻醴蛑摗匆住蹬c象》,《江漢論壇》1984年3期。 《絪蘊發(fā)微》,《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王夫之矛盾觀中的幾個問題》,《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2年2期。 《論中國古史上的兩次“絕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
TAGS:
易經
學者
易學
湖北人
上一篇:
瑪拉
下一篇:
佟鳳彩
名人推薦
商國君
商國君 博士(碩士生導師), 1954年9月生,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先秦思想文化史,畢業(yè)于南開大學。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研...
呂宮
呂宮(1603—1664)字長音,江蘇武進人,清初大臣。順治四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秘書院修撰。九年,加右中允。十年二月,上幸內院,召宮與侍講法若真,...
佟鳳彩
佟鳳彩(1622—1677)字高岡,漢軍正藍旗人,佟養(yǎng)性從孫也,清朝大臣。初授國史院副理事官。外改順天香河知縣,內擢山西道御史,出視河東鹽政。順治...
特睦格圖
特睦格圖(公元1887~1939年) ,漢名汪睿昌,字印侯,中國近代蒙古族蒙文鉛字發(fā)明家、出版家,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8年)十二月七日生于喀喇沁右旗王...
云丹嘉措
云丹嘉措(1589-1616)四世達賴喇嘛。阿勒坦汗曾孫。三世達賴圓寂時,西藏紅教與黃教之間的斗爭尚未結束。黃教為了得到蒙古的支持,護法和上師預言三...
陳紀
陳紀(129年-199年6月),字元方,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陳寔之子。享年七十一歲。與弟陳諶俱以至德稱,兄弟孝養(yǎng),閨門雍和。與父親陳寔和弟...
名人推薦
瑪拉
仁波切
阿思根
曾釗
吳步韓
張應文
戈登·威利斯
劉逸生
楊錄
尚校
雅克·莫諾
劉崢嶸
相關名人
郭彥林
直隸廳
林之夏
任學嶺
梁嚴冰
王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