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周壽昌生有異稟,在襁褓聞書聲輒歡躍, 少時能詩。及長,與從兄周壽祺讀書于城北聽桔園。年十八,補縣學生。父卒于官,鬻產(chǎn)攜一老仆匍匐千馀里奉喪歸。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順天鄉(xiāng)試南元,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時太平軍進入湖南,欽差大臣賽尚阿、總兵和春逗留不戰(zhàn),他上疏彈劾,時人服其敢言。次年,太平軍占領南京,分兵北伐,他又上書陳述方略,被命隨辦京畿防衛(wèi)。旋丁母憂回籍。 同治時,周壽昌先后任實錄館纂修總校、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署戶部左侍郎等官。光緒初任內(nèi)閣學士,署戶部。光緒四年(1878),以足疾辭官。遂不再出,以著述為事。光緒十年(1884)病卒,年71歲。
個人成就
周壽昌平生勤學,詩文書畫,均負重望,尤精史學。遍讀漢魏以來諸家文集,酷嗜班 固書,點校書寫,每成一冊,改竄無馀紙。治學嚴謹,一絲不茍。如著《前漢書注校補》50卷,凡易稿17次。高麗國相李裕元求其作《嘉梧室記》,高麗侍讀閔翰山求其訂正詩集。所著除《前漢書注校補》外,尚有《后漢書注補正》8卷、《三國志注證遺》4卷、《思益堂文集》10卷、《思益堂詩集》20卷等。
詩作選摘
【夜坐攤書不寐賦此卻笑】
霜月夜已寂,丹黃心未疲。讀驚鄰寢夢,吟續(xù)舊游詩。
柝誤荒雞補,鐙昏黠鼠窺。手書還兀坐,自覺老夫癡。
【飲酒雜詩】
我生不善飲,見酒心輒喜。酒戶三數(shù)人,視我頗知己。
人生隔胸臆,對面千萬里。惟有醉后言,謬誤亦至理。
當其飲極暢,天地歸尺咫。幽暗靡不宣,披豁傾底里。
不聞羨門生,能勝劉伶死。窮達況有命,此酒未可止。
【秋夜獨坐】
橫胸五岳聳嵯峨,自剔殘鐙倚醉歌。階下寒蛩樓上雁,十年消受此聲多。
【秋泊】
渺渺煙波疊疊愁,飄然一葉蕩中流。湘江老得秋如許,不許蘆花不白頭。
【曬舊衣感賦】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親舊線痕。
【金陵春暮】
鐵甕城西聳麗譙,秣陵東望路迢迢。蒼茫云樹逢三月,歌舞河山遞六朝。
細雨濕花朱雀桁,晚風低柳白門橋。鄉(xiāng)心未逐春波長,江上孤篷夜聽潮。
【偶書】
嵇康疏懶步兵狂,束縛從來與世忘。四十年中百憂患,三千界里一毫芒。
角憑蝸寄分蠻觸,腹任蟬饑謝蛣蜣。飽飯讀書吾計得,不須秋水悟濠梁。
【澹忘】
力遣牢愁付澹忘,垂簾枯坐靜焚香。官間屢集惟書估,老倦常游是睡鄉(xiāng)。
室有吟聲貧亦樂,秋多晴日晝?nèi)蚤L。遺文更欲傳家武,泣語諸孫好護藏。
【拂水山莊】
幾樹殘陽故國春,滄;厥捉倩倚。褚淵舊日原名士,危素興朝自老臣。
末路艱難同有死,清流朋黨愧斯人。絳云莫更尋遺址,欲遣西風蕩庾塵。
【鐙下校書畢即書其后】
晝夜丹黃漏未終,肚懷猶作少年雄。書煩人寫慚麟士,詩逐年增似放翁。
竹徑有陰微翳月,紙窗無隙暗生風。文章報國終何濟,便到淵云未是工。
【書張江陵傳后】
相公禮數(shù)絕班聯(lián),生是升霄死墜淵。博陸禍萌驂乘日,元成恩斷仆碑年。
曾無梁窶池臺盛,并異京攸父子權。弱主衰朝中外肅,千秋誰似濟時賢。
最憐莊烈一朝臣,五十人無此一人。法禁貂珰嚴內(nèi)侍,令馳羽檄靖邊塵。
微嫌儉遜公孫被,未許人污丙相茵。尚有文孫死奇烈,荊山桂嶺兩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