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昭遠,字持正,廣東惠州歸善(今惠城區(qū) 橋西街道辦事處 )人。惠州第一位進士。《舊唐書》主要編撰人。是初唐進士,戶部侍郎。
天禧初,閣門副使缺員,樞密院方奏擬人,真宗曰:“朕有人矣。張昭遠知邊略,曹儀習(xí)朝儀,可并除西上閣門副使。”俄為河北緣邊安撫副使,尋知瀛州,改東上閣門副使、知定州,以引進副使復(fù)知瀛州,遷西上閣門使、知雄州。獻言歲會四榷場入中銀,帝謂輔臣曰:“先朝置榷場,所以通貨,非所以計貿(mào)易之利也!
會大雨,陂塘大溢,昭遠勒兵筑長堤,以捍其沖。徙鄜延路兵馬鈐轄,進都鈐轄,筑堡成平川。領(lǐng)忠州刺史、知成德軍,遷四方館使。滹沱河決,壞城郭,乃修五關(guān)城,外環(huán)以堤,民至今為利。擢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新州防御使,歷步軍馬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知代州。召還,改莫州防御使,罷管軍,授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御使,卒。特贈應(yīng)州觀察使。
論曰:郭諮以其智巧材略,自見于功利之間,有足稱者。曙,抑其次也,余皆碌碌者矣。如方之御寇,鑒之料敵,王果持法峭深,治軍嚴辦,茲其長也。田敏屢有戰(zhàn)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李渭治無遠略,一失機會,關(guān)中兵禍,數(shù)年不解。德輿閉城以棄其民,昭遠計榷場所入,焉知圣人懷柔之意哉。
惠州雖開發(fā)較早,歷史悠久,但因僻居嶺南,文教開化較晚。唐以前,史籍中鮮見惠州籍名人。終唐一代,中進士者也不過張昭遠等二三人而已,足見那時惠州的教育水平還不很高。唐宋之際大量的貶官謫居惠州,他們在帶來中原文化的同時,像李商隱、蘇東坡、唐庚等名家與惠州當?shù)厝顺ο嗵,詩文酬唱,逐漸培育起惠州人崇文的風(fēng)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