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王渾曾任大將軍曹爽的掾?qū)。正始十年?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爽,王渾循例遭到罷黜。爾后復出,先后任懷縣縣令、參安東將軍(司馬昭)軍事、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甘露四年(259年),王渾的父親王昶去世,王渾承襲其爵位京陵侯。咸熙(264年-265年)年間,改任越騎校尉。
主鎮(zhèn)地方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予司馬炎,西晉建立,王渾加任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內(nèi)曾開倉賑濟饑荒,而深得人民信賴。后來,王渾又轉(zhuǎn)任東中郎將,監(jiān)淮北諸軍事,并鎮(zhèn)守許昌。
王渾后又轉(zhuǎn)征虜將軍、改監(jiān)豫州諸軍事、假節(jié),領豫州刺史。因豫州與東吳接壤,王渾就在當?shù)匦麚P西晉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滿孫皓統(tǒng)治的東吳人士前來投靠西晉。后東吳將領薛瑩和魯淑號稱領兵十萬,分別進攻弋陽和新息;當時正值各州兵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東吳都不提防晉軍會到臨。但王渾則率軍悄悄渡過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擊東吳軍,并將其擊破。王渾后來又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并鎮(zhèn)守壽春。此時東吳又在皖城大舉耕作,意圖為進攻儲蓄軍備。王渾于是派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進攻皖城的田地,不但擊破在當?shù)劓?zhèn)守的軍隊,更燒毀大量谷物、稻苗和船只。王渾自東面邊界列兵,觀察東吳的地形和城池,準備籌劃進攻方略。
平吳一統(tǒng)
主詞條:晉滅吳之戰(zhàn)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炎決定發(fā)動滅吳戰(zhàn)爭,王渾奉命領兵從橫江出擊,又派部下進攻東吳各城,將其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晉軍所向披靡,遂前來投降。此時,東吳荊州已大致落入晉軍之手,各路軍隊又攻向建業(yè),孫皓于是派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等率三萬兵抵擋晉軍。張悌領兵渡江到牛渚,并圍困王渾所派的城陽都尉張喬,王渾派安東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進擊,并將吳軍擊破,張悌、沈瑩和孫震等戰(zhàn)死,七千八百多人,震驚東吳。
及后,孫皓派使者,分別送降書給晉軍三位主將王渾、王濬和瑯邪王司馬伷,但王渾因按兵不動,而王濬則一路沿長江到建業(yè),并受降后才渡江。王濬當時因從蜀地直攻至建業(yè)而威名遠播,但王渾卻認為他自己率先攻破孫皓中央的軍隊,功勞應當最大,只因當時按兵不動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業(yè);故此王渾非常不甘心,后悔沒有在擊破張悌后立刻進攻建業(yè),更加多次上奏要揭發(fā)王濬的罪狀,稱他不受節(jié)度,要求要用檻車押王濬回洛陽,但司馬炎都不應允,而王渾此舉更被人譏諷。戰(zhàn)后,司馬炎稱許王渾的軍功,讓他進爵為京陵公,增邑八千戶。王渾在此后轉(zhuǎn)任征東大將軍,重新鎮(zhèn)守壽春。當時王渾不常用刑,處事果斷,而且又妥善安撫了當時心中畏懼西晉政權的東吳遺民,令江東安定,民心歸附。
位至三公
太康三年(282年),王渾受召入朝,任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此時,司馬炎聽從荀勖等人的建議,打算讓一直在洛陽任官的弟弟齊王司馬攸送返封國。王渾上書諫止,但司馬炎不聽。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渾升任司徒。不久,司馬炎逝世,太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加授王渾為侍中,封國又獲賜士官,享受與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榮。
閉門拒瑋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聯(lián)合楚王司馬瑋,誅除了輔政的太傅楊駿和他的黨羽。鏟除楊氏的勢力后,司馬瑋意圖殺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馬亮奪權。手下公孫宏勸說司馬瑋尋找舊臣王渾支持,以穩(wěn)定眾人心志。但王渾卻以患病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閉門抗拒司馬瑋,司馬瑋不敢強逼。同年,賈南風誅殺司馬瑋,總攬朝政,王渾帶兵入宮,被授為錄尚書事。
王渾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稱譽,但自從任司徒后,聲望卻日漸減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渾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謚號為元公,后世稱其為“京陵元公”。有二子,長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濟嗣爵,但王濟也死于王渾之前,于是以庶長孫王卓嗣爵。
人物評價
司馬炎:督率所統(tǒng),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衛(wèi),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勛茂著。(《晉書》引)
公孫宏: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晉書》引)
房玄齡《晉書》:①孫氏負江山之阻隔,恃牛斗之妖氛,奄有水鄉(xiāng),抗衡上國。二王屬當戎旅,受律遄征,渾既獻捷橫江,濬亦克清建鄴。于時討吳之役,將帥雖多,定吳之功,此焉為最。向使弘范父之不伐,慕陽夏之推功,上稟廟堂,下憑將士。豈非茂勛茂德,善始善終者歟!此而不存,彼焉是務。或矜功負氣,或恃勢驕陵,競構南箕,成茲貝錦。遂乃喧黷宸扆,斁亂彝倫,既為戒于功臣,亦致譏于清論,豈不惜哉。ā稌x書》)②二王總?cè)郑春X。渾既害善,濬亦矜功。武子豪桀,夙參朝列。逞欲牛心,紆情馬埒。(《晉書》)
獨孤及: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鑒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東平,宜無慚德。身死之日,并謚曰肅,當代不以為貶。(《唐會要》引)
個人作品
《隋書·經(jīng)籍志》錄梁代有“晉司徒《王渾集》”五卷,唐初已佚!度珪x文》據(jù)《太平御覽》《藝文類聚》《通典》等書,輯有王渾的佚文九篇。
軼事典故
王渾和妻子鐘琰在一起坐著,看見他們的兒子王濟從院中走過,王渾高興地對妻子說:“生個這樣的兒子,滿可以安心了。”鐘琰笑著說:“如果我能婚配參軍(指王渾之弟王淪),生的兒子本來可以不止是這樣的!
親屬成員
先世旁宗
主詞條:太原王氏
王澤,季道(代郡太守) | 失諱 | 王默(王黯)魏尚書 | 王佑(北軍中候) | 王嶠(廬陵太守) | 王淡(侍中) | 王度世(驍騎將軍) |
王昶(曹魏司空) | 王渾 | (后代略,見下文) | ||||
王深(西晉冀州刺史) | ||||||
王湛(汝南內(nèi)史) | 王承(東海太守) | 王述(尚書令) | 王坦之(中書令) | 王愷(侍中) | ||
王愉 | ||||||
王國寶 | ||||||
王忱 | ||||||
不祥 | 王緒 | |||||
王淪(大將軍參軍) | ||||||
失諱 | 王遐(光祿勛) | 王簡姬 | ||||
王。I軍將軍) | 王欣之 | |||||
王歡之 | ||||||
王臻 | ||||||
王俊 | ||||||
表格參考資料:(王淪、《后漢書》、《三國志》、《晉書》、《魏書》、《世說新語》) |
妻子
鐘琰,一名鐘琰之,潁川人,鐘繇曾孫女,有才學。
顏氏,瑯邪人,未行拜禮。
子女
王尚,王渾長子,王渾擊退薛瑩等軍后因父功而獲封關內(nèi)侯,早死。
王濟,王渾次子,嗣子,為人奢侈。在西晉官至侍中,先父亡,贈驃騎將軍。
王澄,王渾三子,王渾平吳后獲封亭侯,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汶,王渾四子,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和嶠。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裴楷。
王氏,王渾女,嫁衛(wèi)恒,子衛(wèi)玠。
王氏,王渾女,王濟妹,母鐘琰。
王氏,王渾女,未笄夭折。
孫子
王卓,王濟庶長子,襲祖父爵京陵公,任給事中。
王聿,王濟庶次子,襲嫡母常山公主爵,封敏陽侯。
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